火成岩的产状和相
火成岩

流纹岩Phyolite斑状结构流纹岩是一种火成岩,是火山的酸性喷出岩石,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为同种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和喷出岩)。
灰白色或浅粉红色。
常见有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球粒结构、霏细结构等。
斑晶常为石英、碱性长石,有时有少量斜长石;基质一般为致密的隐晶质或玻璃质。
产状多为岩丘。
流纹岩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有广泛分布,北方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吉林、黑龙江也都有分布。
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高岭石、蒙脱石、叶蜡石、明矾和黄铁矿等。
成因:喷出粒度:细粒分类:酸性颜色:浅色产状:火山玄武岩Basalt似间粒结构玄武岩是一种基性喷出岩,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1546年,G.阿格里科拉首次在地质文献中,用basalt这个词描述德国萨克森的黑色岩石。
汉语玄武岩一词,引自日文。
日本在兵库县玄武洞发现黑色橄榄玄武岩,故得名。
成因:喷出粒度:细粒分类:基性颜色:暗色产状:火山浮岩Pumice斑状结构-基质似填间结构、气孔状构造浮岩是一种多孔状的喷出岩。
由火山玻璃、矿物和气泡所组成,是一种轻的、多气泡的、类似海棉状的火山岩。
孔隙率达40%~70%,质轻可浮于水,俗称浮石,蜂窝石、水浮石等。
浮岩的矿物多为半玻璃质或全玻璃质岩石。
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含二氧化硅53%~75%以上、三氧化二铝9%~20%。
常呈灰、灰白、白、黄白、肉红等色。
化学工业中用作过滤剂、干燥剂、催化剂、填充剂以及农用杀虫剂的载体和肥料的控制剂。
用作水泥的混合料或配制无熟料水泥,也可直接用作建筑材料。
火成岩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火成岩英文名称:igneous rock其他名称:岩浆岩;岩浆岩(magrnatic rock)定义1: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工程地质(水利)(三级学科)定义2: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火成岩景观火成岩或称岩浆岩,是指岩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
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
目录简介分类形成地点纹理粒度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物质组成产状和相岩石种类岩石成因玄武岩浆花岗岩浆安山岩浆橄榄岩浆岩石演化岩浆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组合概念岩浆岩杂岩体岩浆岩建造岩套和岩浆旋回成岩结构岩基岩株岩墙或岩脉岩床岩盖岩盆研究意义简介分类形成地点纹理粒度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物质组成产状和相岩石种类岩石成因起源玄武岩浆花岗岩浆安山岩浆橄榄岩浆岩石演化岩浆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组合概念岩浆岩杂岩体岩浆岩建造岩套和岩浆旋回成岩结构岩株岩墙或岩脉岩床岩盖岩盆研究意义展开编辑本段简介火成岩(IgneousRock)由岩浆(Magma)直接凝固而成。
高温之岩浆在从火成岩标本(图1)液态冷却中结品成多种矿物,矿物再紧密结合成火成岩。
化学成分各异之岩浆,最後成为矿物成分各异之火成岩,种类繁多,细分之有数百种。
如依其含矽量之高低做最简明之分类,火成岩有酸性(Acidic)、中性(Intermediate)、基性(Basic),及超基性(Ultrabasic)四大类。
同时火成岩之晶体,因结晶时在地下之深度不一亦有粗细之别;将此分别代表深浅之粗细做为矿物成分以外之另一分类依据。
地质学第三章火成岩

第三章火成岩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有些岩石主要由一种矿物组成,称单矿岩。
如天安门前金水桥的大理石,古代称汉白玉,由单一的方解石组成的。
多矿物构成的岩石称多矿岩,自然界绝大多数岩石是由两种以上矿物组成的。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产状都与地质作用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同时岩石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地球的内、外营力共同对岩石外表形态等进行塑造。
概况地说,岩石是地球发展的产物,其记录了地球发展的历史和规律。
按成因,岩石可以分火成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 火成岩(岩浆岩)(Magmatic rocks, Igneous rocks):它主要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简单地说: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2)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营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
如砂岩、灰岩。
(3)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就面积而言,沉积岩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共占25%。
就重量而言,火成岩占89%,沉积岩和变质岩分别为5%和6%。
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统称为结晶岩。
三大岩类可以相互转化。
一、基本概念1.火成岩简单地说,火成岩就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冷却后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
火成岩包括两类岩石:一类是由岩浆冷凝结晶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另一类是由非岩浆作用形成的(如花岗岩化作用)。
其中,以岩浆岩为主,占地壳总体积的65%。
2.岩浆的概念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火成岩

矿物组成 主要造岩矿物是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 次要矿物为石榴子石、云母和斜长石等。副矿物有铬铁矿、 尖晶石、钛铁矿、金属硫化物、铂族矿物和磷灰石等。 化学成分 超基性岩在化学成分上属硅酸不饱和系列。除 辉石岩外,SiO2 的含量均小于 45%,Al2O3、Na2O、K2O 含量低, 而 MgO、FeO 含量很高。超基性岩多经蚀变作用,其中 H2O、 CO2 含量往往较高,致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 矿产 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铬铁矿、铜镍矿、钛 铁矿、磁铁矿、铂矿、金刚石等。 代表性岩类有: 侵入岩:深成相 橄榄岩 浅成相 金伯利岩 喷出岩:麦美奇岩 科马提岩 蛇绿岩套
地球上所见到的虽然千姿百 态,五彩缤纷,但根据它们自身的 特点、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火成 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 以火成岩最多,它主要构成了深部 地壳和上地幔,约占整个地壳的 65%。通过对火成岩的研究,可探 讨地球的形成、演化、地壳运动等 一些重要作用。 火成岩---岩浆与火成岩 岩浆(magma) 是指地球深部产生的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的 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在上地幔或地壳深处运移,或喷出地表,它 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还含有大量的挥发组分及成矿金属。岩浆温度 范围为 700-1200℃之间。 火成岩(igneous rocks)的英文名称来源于拉丁文,意为火焰, 一般指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熔融或部分熔融物质)在地下或在地 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火成岩和岩浆成分不完全相同,它是失去了大量 挥发份的岩浆冷凝物。火成岩通常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类。 火成岩---矿物成分
火成岩的产状和岩相---喷出岩的相
根据火山活动产物的产出形态及岩石特征, 以中心式火山喷发为例岩形成环境,分成以下相 组: 溢流相:粘度较小的岩浆容易流动,常在强 烈喷发后溢出,形成熔岩流或熔岩被。最常见的 溢流相岩石是玄武岩,其次为安山岩。 爆发相:火山强烈爆发而形成的火山碎屑物 在地表的堆积,富含挥发份和粘度大的中、酸性
第五章 火成岩的产状和相

第五章 火成岩的产状和相
c. 岩基:规模巨大,出露面积大于100km2,最大可达几 万km2,平面上为不规则状号 长圆形,长几十km,甚 至几千km,宽可达100km以上,岩基向下延伸可达 30km,是有底的(过去曾认为是没底的)
一般为花岗岩所特有,成因尚有争议,但多数认为是 岩浆成因
我国许多地方有花岗岩基,如华南花岗岩基,河南花 岗岩基
第五章 火成岩的产状和相
北美西部的中生代
花岗岩基(图中数
字表示岩基的面积)
(Gill,2010)
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
(magmatic
underplating)可能是深 部地壳熔融产生花岗质岩基
的热能来源之一
第五章 火成岩的产状和相
2、侵入岩的相
根据侵入岩的侵位深度可分为3个相 浅成相:侵位深度 0-3km,侵入体规模小,常见岩脉、岩床、岩 墙、引爆角砾岩体等,岩体中可以发现晶洞构造。与围岩多为不整合 接触。由于冷却速度快,细粒、斑状 结构 浅成相小型侵入体常与金属矿产有关,尤其是引爆角砾岩是很好的 容矿岩体 中深成相:侵位深度3-10km,规模大,如岩株、岩基。岩石一般 具中粒‘中粗粒和似斑状结构 深成相:侵位深度>10km,岩体大,围岩多为区域变质岩,岩体主 要为花岗岩类,岩体常具片麻状构造,与围岩多为逐渐过渡关系 根据所处岩体的部位又可分为边缘相、过渡相、中央相
第五章 火成岩的产状和相
火成岩是以一定形态的岩体产出,而岩体又是在一定的地质 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这就是火成岩的产状和相的 问题
一、火成岩的产状和相的基本概念
概念:产状是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等。
确定火成岩产状的方法有 ①根据火成岩的结构、构造确定;②测量岩体的流动构造 ③地质填图;④物探与钻探等 研究意义:确定火成岩的形成条件与岩石成因,火成岩成矿部位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一、火山岩的产状火山岩以喷出岩常见,喷出岩的产状与喷发类型有关。
常见的喷发类型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另一种按近代典型的火山名称分为:夏威夷式、斯通博利式、乌尔加诺式、布里尼式、卡特曼式等。
1、熔透式(面式)喷发:是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
喷发的特点是:火山分布范围很大,火山岩与侵入岩过渡相连,喷出通道大而且不规则。
2、裂隙式(线式)喷发: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
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岩墙。
以玄武岩为主,流动方向近于平行,厚度及成分较为稳定,产状平缓,以熔岩被为多,常形成熔岩台地、熔岩高原。
因为玄武岩流动性大,熔岩喷出量常较大,很少爆发相,在地形平坦处似洪水滥,到处溢流,分布性大,所以又称泛流玄武岩。
裂隙式喷发不全是玄武岩的熔岩组成,也有酸性的熔结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碎屑高原。
它常由浮岩块及火山灰覆盖所形成,高原内部均有破火山口及火山陷落地堑。
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态决定于地形。
熔渣:是暗色多孔的炉渣状碎块,以玻璃质为主,常为多孔熔岩、熔岩饼、火山弹等爆发炸裂产物。
落地时为固态。
3、中心式(点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喷发通电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
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火山堆。
火山锥根据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碎屑锥:主要以爆破发产物的浮岩块或熔渣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常大于95%。
其火0山锥的原始坡度为30左右,火山口呈碗状或漏斗状,其底部亦由火山碎屑组成。
火山碎屑物如为多次喷发,则呈层状产出。
2、熔岩锥:主要以溢流产物的熔岩所组成,火山碎屑物常小于10%,尤以玄武岩常见。
3、混合堆:由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堆,为爆发与溢流交替喷出的火山产物,又名复合锥。
火山锥成层明显,又称层火山。
鉴定实例

附录4 岩石鉴定报告实例一、火成岩鉴定报告实例1.辉长岩产地:山东济南;产状:侵入体手标本描述:暗灰色,色率约为50±,全晶质,中粒等粒结构,矿物颗粒粒径一般在2-5mm之间,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辉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石、黑云母,分布都很均匀。
岩石很新鲜,未见次生变化。
辉石呈粒状或短柱状,墨绿色,粒径多在3-4mm左右,可见正交的两组狭窄阶梯状解理面,其上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含量约为40%±。
斜长石呈板状,灰白色,大小与辉石相仿,可见到宽平的解理面和聚片双晶,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40%±。
橄榄石呈细小的粒状,粒径在1mm左右,黄绿色,较透明,含量约为5%。
定名:辉长岩镜下薄片描述:中粒辉长—辉绿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辉石,次为橄榄石、黑云母、磁铁矿,并含微量的磷灰石和钾长石。
其中斜长石及辉石均为半自形状,但有的斜长石的自形程度较辉石稍好,故为辉长—辉绿结构。
斜长石为板状,大小一般在 3.5mm×2mm±,无色透明,低正突起,聚片双晶和卡纳复合双晶十分发育。
用⊥(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测得N p′∧(010)=33°,为拉长石(An60),含量约为45%。
未见次生变化。
辉石有普通辉石和紫苏辉石两种。
普通辉石,呈粒状或短柱状,粒径约为 2.5mm,单偏光显微镜下微带淡绿色或淡褐黄色,有两组正交的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可达Ⅱ黄绿,大部分颗粒为斜消光,在干涉色最高的颗粒上测得最大消光角N g′∧c=44°,含量约为35%。
紫苏辉石,他形粒状,多色性明显,N g′为淡绿色,N p′为淡玫瑰红,可见两组正交的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为Ⅰ橙红,多数为平行消光,二轴晶负光性,含量约为10%。
橄榄石,呈他形粒状,高正突起,有不规则裂纹,最高干涉色Ⅲ蓝,部分颗粒的裂纹中有少量蛇纹石分布,常与辉石构成反应边结构,含量约为4%。
黑云母,片状,多色性和吸收性均很强,N g′为黑褐色,N p′为淡黄色,具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常与金属矿物相邻,含量约为3%。
岩浆岩2(32)

1.侵入岩的野外产状 (1)整合侵入体与不整合侵入体 整合侵入体: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 的层理或片理 不整合侵入体:侵入体切割围岩片理、层理,接触面产状 与围岩片理和层理产状不一致
整合侵入 体
不整合侵 入体
(2)据岩体的形态大小分为
(补充 、岩床、岩脉或墙)P17-18
岩基:面积大于100km2,可达数万km2,大岩基多为花岗质岩体 。
4)、次(潜)火山岩
是与火山岩同源且为侵入 产状的岩体; 它与喷出岩同时间但一般 较晚;
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 ;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
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 较大,侵入深度一般小于 0.5Km。
请看 下一讲
2) 熔岩流:
岩浆以较平静的溢流方式 喷出地表,喷发物多为粘度 较小的超基性到中性的岩浆 ,酸性者少见。 溢流出的岩浆可形成面状 的熔岩被、熔岩台地、线状 的熔岩流. 在溢出口周围可形成坡角 缓倾(2-10º )的盾形熔岩锥 ,又称盾形火山
图 3-8 五大连渣状熔岩
3).岩钟、岩针、岩穹:
岩浆多以侵出的方式喷出。粘度较大、缺少挥 发组分、失去流动性的中酸性和碱性熔岩火山活 动的晚期形成这类产状。由于岩浆房中挥发组分 的大量逸失,岩浆粘度变大,失去爆发能力,只 能象挤牙膏似地被动地挤出火山通道,并就位于 火山通道:由一些颗粒极细的雏晶组 成,雏晶的形态各异,有球雏晶、串 珠雏晶、针雏晶、发雏晶及羽雏晶等 。进一步可形成微晶 霏细结构:岩石主要由极细的、它形 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集合体组成,颗粒 之间的界线模糊 球粒结构:长英质矿物形成放射状的 球形的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呈十字 消光 岩浆快速冷却也可以形成与脱玻化 类似的微晶结构、霏细结构和球粒等 结构。
P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