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糖理化指标所反映的白砂糖质量状况

合集下载

白砂糖GB

白砂糖GB

白砂糖GB 317—1998本标准是根据GB317.1—91《白砂糖》、GB/T317.2—91《白砂糖试验方法》、QB1213—91《精制白砂糖》及其实施情况以及GB13104—91《白糖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修订的,在技术要求上非等效采用CODEX STAN 4—1981《白糖》和《国际糖品统一分析方法》(SUGAR ANALYSIS—ICUMSA Methods,1986年英国版),在其他条款上严格按照我国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编写,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下糖业发展和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在技术要求中,白砂糖的分级增加了“精制”,目的是为了将精制白砂糖行业标准并入白砂糖国家标准中,以适应我国制糖技术不断发展和精制白砂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要。

理化要求中多项指标有所提高,卫生要求中的二氧化硫(SO2)指标首次同时作为分级的依据之一。

在卫生要求中还增加了细菌和螨的项目、指标。

在检验规则中规定了新的抽样方法,标签和包装的要求也是根据有关最新标准和法规进行编写的。

在试验方法中,“色值的测定”以缓冲溶液法代替以往的调pH法,增加了螨的检验。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317.1—91、GB/T317.2—91。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甘蔗糖业标准化中心和全国甜菜糖业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达奉、张玲玲、严容百。

本标准于1984年首次制定,于1991年首次修订。

白砂糖White granulated sugar代替GB317.1-91GB/T317.2—9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砂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甘蔗、甜菜或糖为原料生产的白砂糖。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白砂糖标准三围

白砂糖标准三围

白砂糖标准三围一、外观质量白砂糖应具有洁白、稍带浅浅的浅黄色泽,晶体粒度均匀,晶面平整光滑,无显著杂质和异味。

产品应呈现结晶状态,不应有结块、流散性差或变形等现象。

二、理化指标白砂糖的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旋光度、还原糖分、电导灰分等。

旋光度是白砂糖纯度的主要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还原糖分和电导灰分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杂质含量白砂糖中不得含有可见的外来杂质,如砂土、纸屑、虫蛀等。

同时,还应控制内在杂质的含量,如糖蜜、色素、异味物质等,以保证产品的纯净度和口感。

四、水分含量白砂糖的水分含量也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白砂糖易结块、变质,影响产品的保存和运输。

因此,白砂糖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五、灰分含量灰分含量是指白砂糖中无机物质的含量,主要包括矿物质和杂质等。

灰分含量过高会影响白砂糖的口感和品质,因此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六、色泽标准白砂糖的色泽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应具有洁白或略带浅黄色的外观,色泽均匀,无显著色差。

色泽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白砂糖的品质和消费者接受度。

七、口感要求白砂糖应具有清甜、酥脆的口感,不应有苦、涩、焦等异味。

在食用过程中,白砂糖应易于溶解,不应有结块或颗粒不化的现象。

八、包装规定白砂糖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卫生标准,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

同时,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此外,包装还应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和防潮性,以保证白砂糖的品质和保存期限。

总之,白砂糖标准三围涵盖了外观质量、理化指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灰分含量、色泽标准、口感要求和包装规定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衡量白砂糖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规定的白砂糖才能保证其品质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体验。

白砂糖GB

白砂糖GB

白砂糖GB 317—1998本标准是根据GB317.1—91《白砂糖》、GB/T317.2—91《白砂糖试验方法》、QB1213—91《精制白砂糖》及其实施情况以及GB13104—91《白糖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修订的,在技术要求上非等效采用CODEX STAN 4—1981《白糖》和《国际糖品统一分析方法》(SUGAR ANALYSIS—ICUMSA Methods,1986年英国版),在其他条款上严格按照我国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编写,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下糖业发展和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在技术要求中,白砂糖的分级增加了“精制”,目的是为了将精制白砂糖行业标准并入白砂糖国家标准中,以适应我国制糖技术不断发展和精制白砂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要。

理化要求中多项指标有所提高,卫生要求中的二氧化硫(SO2)指标首次同时作为分级的依据之一。

在卫生要求中还增加了细菌和螨的项目、指标。

在检验规则中规定了新的抽样方法,标签和包装的要求也是根据有关最新标准和法规进行编写的。

在试验方法中,“色值的测定”以缓冲溶液法代替以往的调pH法,增加了螨的检验。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317.1—91、GB/T317.2—91。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甘蔗糖业标准化中心和全国甜菜糖业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达奉、张玲玲、严容百。

本标准于1984年首次制定,于1991年首次修订。

白砂糖White granulated sugar代替GB317.1-91GB/T317.2—9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砂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甘蔗、甜菜或糖为原料生产的白砂糖。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白砂糖指标

白砂糖指标

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白砂糖((GB 317-1998)),其质量标准分为精制、优级、一级和二级。

另外,白砂糖国家新标准(GB 317-2***,替代GB 317-1998)已经修订完毕,正在国家审批程序之中。

附录2:《白砂糖》国家标准的新、旧指标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7-1998:感官要求(1)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粗粒:~;——大粒:~;——中粒:~;——细粒:~。

(2)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3)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表2 理化要求项目指标精制优级一级二级蔗糖分,% ≥还原糖分,% ≤电导灰分,% ≤干燥失重,% ≤色值,IU ≤ 30 80 170 260 混浊度,度≤ 3 7 9 11 不溶于水杂质mg/kg≤ 20 30 50 802: 卫生要求项目指标精制优级一级二级二氧化硫(以SO2计)mg/kg ≤ 10 20 40 50 砷(以As计),mg/kg ≤铅(以Pb计),mg/kg ≤铜(以Cu计),mg/kg ≤菌落总数,个/g ≤ 200 350 35 0 350大肠菌群,个/100g ≤ 30 30 3030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螨(在250g白砂糖中)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附录1:食糖的品种与质量食糖因原料、加工工艺不同,有普通白砂糖,精制幼(小粒)砂糖、精制绵白糖,普通绵白糖,方糖和块糖,冰糖,红糖等。

精制幼砂糖即精制小粒砂糖,因其纯净度高,蔗糖份含量达到%以上,水份含量极少,各项卫生指标控制严格,晶粒小、均匀、松散,易溶化、易贮藏,不易受潮结块,特别适合于供作家庭常备食用糖和餐桌糖。

精制绵白糖在晶粒细小易溶方面与精制幼砂糖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绵白糖的晶粒更细小,一般不超过毫米、且要求均匀。

由于绵白糖中含有一定量的转化糖浆(含果糖成分),味甜、吸湿,因而可保持糖的绵软状态和光泽。

食品企业白砂糖收标准

食品企业白砂糖收标准

食品企业白砂糖的验收标准主要参照国家标准进行。

具体验收指标如下:
1. 感官指标:白砂糖的颜色应为白色至浅黄色透明状,并且具有光泽。

同时,它的组织状态应为晶体颗粒状,无受潮化开现象,流动性良好。

允许结块但不超过整体重量的5%,且结块应能够用手捏碎。

口感上,白砂糖应有明显的甜味,无发苦、涩口等不良滋味。

2. 理化指标:干燥失重应不超过0.07%,二氧化硫残留量(以SO2计)应不超过0.1g/kg,蔗糖分含量应大于或等于99.6%,还原糖分含量应不超过0.10%,电导灰分应不超过0.10%,色值(IU)应不超过150,不溶于水杂质含量应不超过40mg/kg,浑浊度(MAU)应不超过160。

3. 食品安全指标:总砷含量应不超过0.5mg/kg,铅含量应不超过2.0mg/kg。

同时,白砂糖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项目指标应符合GB13104的规定。

此外,白砂糖的验收还需要注意抽样频率和抽样方法。

抽样频率应为每批次必检,抽样方法应采用前中后随机抽样。

感官抽样量根据白砂糖的数量有所不同,低于50件抽3袋,50-100件以上抽5袋,100件以上抽8袋。

以上就是食品企业白砂糖的验收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可以确保白砂糖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成品加工质量需求。

我国白砂糖质量现状的研究分析

我国白砂糖质量现状的研究分析

糖 厂卫 生条件 差 ,管理水 平低 ,产品质 量不 稳定 ;生产 领域抽 查合 格率高 ,流通 领域抽 查合 格率低 。就
进一步 提高 我国 白砂糖 质量 提 出了相应 的技 术和 管理措施 ,如 应用糖 浆上 浮 、生 物助 剂 ,高 效脱色 剂等 技术能 有效改善 白砂糖 的色值 、二氧化 硫含 量 、浊度 、电导灰分 等指标 。 关键词 白砂糖;质 量; 国家标准 ;食糖抽 查
最低为 16 I,高低差异 1 I 。全国榨季平均 u 0 u 0
最 高 是 2 0 / 4 年 制 糖 期 达 1 u 最 低 是 0 03 1 I , 8
2 0 / 7年制 糖 期 为 1 2 u 60 0 I ,全 国榨 季 平 均值 有 0
明显 降低 的趋 势 , 3年 降低 1 I 。 2 0 / 7年 6 u 60 0 制糖 期 1 2 u I ,以新 国标 一 级 白砂 糖 1 0 I 0 u为 5
降低 了 2 9m /g 。新 国家标 准 一级 白砂糖 的二 . g k
氧 化硫 含量 指标 是 3 g k ,2 0 / 7年 制糖 期 0m /g 0 6 0
个 主 产省 ( )4年 平均 值 最 高 为 1. g k , 区 1m /g 4
于 表 1 4 主 产 省( ) 平均 值 最 高 为 1 6I , ,个 区 6年 u 1
极 应 对 ,部分 企 业 还 进行 强 了质 量 管理 ,提 高 了管 理 水 平 ,
有 效 地 提 高 了食 糖 产 品质 量 和 企 业 综合 竞争 力 , 确 保 了我 国食 糖 产 品质 量安 全 达 标 。
2 0 ~2 0 年 4个 制糖 期 ,我 国甘 蔗糖 厂 白砂 糖 07 O3

白砂糖质量标准

白砂糖质量标准

颁发部门:[质管部]
生效日期:[ 年月日] 复审日期:[ 年月日] 文件拷贝号:[ ]
分发清单:
目录
1. 物料基本信息 (3)
2. 取样、检验方法相关文件及文件编号 (3)
3. 限度要求 (3)
4. 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4)
5. 有效期 (4)
6. 变更历史 (4)
1. 物料基本信息
1.1. 产品名称:白砂糖
1.2. 物料代码:
1.3. 编制依据:《国家食品标准GB317-2006》
1.4. 合格供应商:按公司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执行。

2. 取样、检验方法相关文件及文件编号
3. 限度要求
4. 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清洁、干燥、严禁白砂糖与有害、有毒、有异味和其他
易污染物品混运、混贮,用船运载和仓贮时糖堆下面应有垫层,以防受潮;糖仓
内应保持干燥,避免高温。

5. 有效期:
6. 变更历史。

白砂糖执行标准

白砂糖执行标准

白砂糖执行标准白砂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原料,它不仅可以用于烹饪糕点,还可以用于调制饮料,因此对于白砂糖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白砂糖的执行标准。

一、外观要求。

白砂糖应呈白色或微黄色,应无异物、霉斑、结晶、结块等现象。

颗粒应均匀,无明显不规则颗粒。

二、气味和味道要求。

白砂糖应具有清香、无异味,味道甜而不腻,不应有任何异味或异味。

三、理化指标。

1. 水分含量,不应超过0.08%。

2. 纯度,白砂糖的纯度应不低于99.5%。

3. PH值,应在5.5-7.5之间。

4. 灰分含量,不应超过0.04%。

5. 酸度,不应超过0.15%。

6. 过氧化物指标,不应超过0.0004%。

7. 铅、砷、汞、铬、镉等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四、微生物指标。

白砂糖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对糖类食品微生物指标的规定,包括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等。

五、包装要求。

白砂糖的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包装袋应干燥、清洁、无异味,无破损、渗漏,标签应清晰、完整。

六、储存和运输。

白砂糖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远离有害气体和异味物质。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潮、受热,防止异物混入。

七、贮存期限。

白砂糖的贮存期限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18个月。

八、执行标准。

白砂糖的执行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

总结:白砂糖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其质量和安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才能保证白砂糖的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食品原料。

因此,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应加强对白砂糖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白砂糖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砂糖理化和卫生指标所反映的白砂糖质量状况
一、理化指标:
(一)蔗糖分/总糖分:优级糖≥99.7%,一级糖标准值≥99.6%,二级糖标准值≥99.5%。

蔗糖分是衡量食糖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蔗糖分越高说明糖越纯,其它物质含量越少。

由于白砂糖纯度很高,往往百分之零点一二就决定糖品的级别。

(二)还原糖分:优级糖≤0.04%,一级糖标准值≤0.1%,二级糖标准值≤0.15%。

还原糖过高会使食糖易吸潮,容易滋生微生物,使食糖容易变质,不利于食糖的保存。

故还原糖糖分应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

(三)电导灰分:优级糖≤0.04%,一级糖标准值≤0.1%,二级糖标准值≤0.13%。

标准值≤0.04%。

可反映食糖中的离子型非糖物的含量,非糖物中的无机成分对制糖过程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四)干燥失重:优级糖≤0.06%,一级糖标准值≤0.07%,二级糖标准值≤0.10%。

潮湿的食糖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和满虫,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五)色值:优级糖≤60IU, 一级糖标准值≤150IU,二级糖标准值≤240IU。

色值主要影响糖品外观,是杂质多寡的一种反映,
也是生产工艺水平的一种体现,这是困拢我国制糖业的痼疾。

(六)混浊度:优级糖≤80MAU, 一级糖标准值≤160MAU,二级糖标准值≤220MAU。

混浊度是用糖液的清澈或混浊程度来反映细微的悬浮物量的多少,进而反映食糖中存在的细微不溶性物质的量,是衡量纯度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制糖工艺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混浊度越高,细微的悬浮物量越多。

(七)不溶于水杂质:优级糖≤20mg/kg,一级糖标准值≤
40mg/kg,二级糖标准值≤60mg/kg。

顾名思义,该指标及来衡量糖品中不溶水的杂质,数值越高,表明糖品中杂质越多,糖品纯度就越低。

(八)粒度:优级糖≥80,一级糖标准值≥80,二级糖标准值≥80。

二、卫生指标:
(一)二氧化硫含量:优级糖≤15mg/kg,一级糖标准值≤
30mg/kg,二级糖标准值≤30mg/kg。

二氧化硫既是漂白剂也是防腐剂,也是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分解后的主要成分,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

国外大饮料食品公司都严格控制使用含微量二氧化硫的食糖,其要求远远高于我国的标准。

(二)菌落总数:标准值≤100cfu/g。

菌落总数属于微生物指标,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食用卫生、安全问题,应严格控制。

微生物指标可反映食品被污染的程度,其中菌落总数可用以判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造成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很多,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人员卫生、包装容器、商品运输等都可引起细菌污染。

(三)霉菌、酵母菌:标准值≤10cfu/g。

霉菌、酵母菌属于微生物指标,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食用卫生、安全问题,应严格控制。

微生物指标可反映食品被污染的程度,其中霉菌、酵母菌可用以判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造成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很多,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人员卫生、包装容器、商品运输等都可引起细菌污染。

三、感官指标:
要求晶粒整齐、均匀、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异味,无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