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规划

合集下载

答记者问 《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

答记者问 《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

答记者问《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近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编制。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规划》出台的背景、总体思路、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出台《规划》的背景情况?答: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编制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编制了《规划》,主要目的是聚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面临的系统性、区域性、跨界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问: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怎样的形势?答:长三角区域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水平高、活力强。

2019年,长三角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6%的人口,集中了约1/4的科研力量,产生了约1/3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据了近1/4的经济总量。

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三省一市根据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部署,积极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战略定位 (5)(三)发展目标 (6)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6)(一)优化总体布局 (6)(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7)(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7)(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7)(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7)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7)(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7)(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8)(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8)(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9)(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9)(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9)(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9)(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9)(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9)(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0)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10)(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0)(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0)(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10)(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10)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11)(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11)(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1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11)(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11)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12)(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12)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12)前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长三角区域规划正式获批

长三角区域规划正式获批

技 术 人 才 培训 。支持 民营 企 业参
与 国家重 大科 技计 划项 目和技
术 攻 关 , 断提 高 企 业 技 术 水 平 不 和 研 发 能 力。 ( 详文请 参见 -v. iar. ) w - h gzc lw n 1n cc
府监 管和 财 政 补 贴 机 制 , 快推 加 进 市 政 公 用 产 品 价 格 和 收 费 制
善政 府 采 购 制 度 , 立 规 范 的 政 建
励 民营 企 业 增 加研 发 投 入 , 高 提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握 拥 有 自主知 掌 识 产 权 的核 心技 术 。 助 民 营企 帮 业 建 立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 术 技 开 发 中 心 , 加 技 术 储 备 , 好 增 搞
长三角区域规划正式获批
国务 院 日前 正 式 批 准 实 施
苏 省 和浙 江 省 ,区 域面 积 2 .7 1 0
《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区 域 规 划 》 明 长 ,
确 了长江 三 角洲 地 区发 展 的战 略 定位 ,即 亚 太地 区重 要 的 国际 门 户 、全球 重要 的 现代 服务 业 和 先 进制 造业 中心 、具 有 较 强 国际 竞
1 2 0 6 绷 蹬 0 0 年0月 1
发 达 国 家 水平 , 为 名 副 其 实 的 成 发 达地 区。
争 力 的世 界 级 城 市 群 ;到 2 1 05 年 , 三 角地 区率 先 实现 全 面 建 长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目标 ; 2 2 到 0 0年 ,
力争 率 先 基本 实现 现 代 化 。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 江
民间资本
有望 昂首挺进 市政公用 事业等领 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区域规划与建设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区域规划与建设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区域规划与建设方案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口,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为了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区域规划和建设方案。

一、背景介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

然而,由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旨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区域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区域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

同时,区域规划还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推动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

三、区域规划的原则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区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要实现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各省份之间应加强协调和合作,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2.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科学规划原则:要依据科学的数据和分析,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建设方案的内容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交通和通信的便利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可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建设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环境。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介绍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南京、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安徽省的合肥等。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间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

本文将对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进行介绍。

背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决定制定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以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规划目标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群,以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2.构建创新型城市群,推动科技创新;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群;4.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区域互联互通;5.推动人才流动,实现优势互补。

主要措施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主要措施,以实现规划目标。

1.建设创新驱动型城市群: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2.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群。

通过减少污染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改善长三角地区的环境质量。

3.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规划中提出了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建设的具体措施,以缓解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4.推动人才流动:建设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在长三角地区的流动和交流。

通过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评价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互补发展。

5.加强合作联动:加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的合作联动,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协同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6(二)战略定位 6(三)发展目标 7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8(一)优化总体布局 8(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0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10(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10(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14(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14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15(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5(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16(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19(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20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21 (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1(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2(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23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24(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24(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26(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8(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2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1(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1(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35(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5(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6(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37(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39(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9(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40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4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42(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43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43(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3(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45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46前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长三角地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发,必须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总体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总体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6-2010)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条件第二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第二章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二节功能定位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第一节总体开发框架第二节与区外发展的协调与统筹第四章城镇发展与布局第一节合理城镇布局第二节协调城镇功能第三节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第五章重点产业发展与布局第一节做大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第二节加快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兴产业第三节巩固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支柱产业第六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完善区内交通通道建设第二节加快综合枢纽建设第三节能源设施建设第四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七章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八章区域发展政策和机制第一节国家支持政策第二节区域协调政策与措施第三节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前言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市,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市,共16个市,国土面积11.0万平方公里,2005年底常住总人口9698.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3896.7亿元,分别约占全国1.1%、6.3%和18.6%。

区域内各城市经济社会联系密切、文化相融,具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厚实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在长三角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提高长三角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根据国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安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有关方面共同编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作为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发展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区域协调发展的纲领,是区域内各城市编制和修订各类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家有关部门编制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长三角规划出炉 明确区域港口建设

长三角规划出炉 明确区域港口建设

面 , 划提 出 , 规 要加 强港 口枢纽 之间 的 协调 , 整合 现有 港 口, 快 以上 海为 中 加 心, 以江苏 、 江港 口为 两翼 的 上海 国 浙 际航运 中心建设 。
上 海 港 : 以 建 设 上 海 国 际 航 运 中 心 为 目标 ,进 一 步 提 升 上 海 港 主 枢 纽 港 的功能 地位 ,重点加 快 建设 洋 山深
长三 角规划 出炉 明确 区域 港 口建设
国 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近 E全 文 l
原 油 、 石等 大 型专业 化 深水 泊 位 , 矿 大 力 发展 集装 箱 干线 运输 。以连 云 港港
划 》 筹 两 省 一 市 发 展 , 射 泛 长 三 角 统 辐
公 布 经 国 务 院批 准 实 施 的 《 江三 角 长 洲 地 区 区域 规 划 》 。该 规 划 对 长 三 角 主要 城 市进 行 了功 能 定 位 , 综 合 运 对
该 区域 规划 对 长三 角 发展 的 战略
定 位是 : 太 地 区重 要 的国 际门户 、 亚 全 球 重 要 的 现 代 服 务 业 和 先 进 制 造 业 中
心 、具 有较 强 国际竞 争 力 的世 界级 城 市 群 。 “ 界 级 城 市 群 ” 上 海 为 核 世 以 心, 以南 京 、 杭州 、 苏州 、 宁波 、 锡 为 无 五 大“ 区域性 中心 城 市” 。区域 内规划
长 江 口深 水 航 道 和 沿 江 海 进 江 矿 石 码
头建 设 , 形成 铁矿石 转运 系统 。 江苏 沿海 港 口群 :加快 连 云港 港 口3 0万 吨级深 水航 道 建设 , 划建 设 规
大 桥 陆 视野.0 /6 半 刊 I 5 21 0 上 月 ) 8 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05月24日15:55发改委网站,长三角区域规划获国务院批准2020年率先现代化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

《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