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婚姻礼仪

合集下载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嫁女儿是他们的重要传统礼俗之一。

在布依族社区中,嫁女儿是家族荣誉和面子的象征,也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转移。

因此,嫁女儿的规矩非常严格,涉及到膳食、礼仪、嫁妆、婚姻、习俗等方面。

首先,布依族嫁女儿要遵循严格的膳食规定。

新娘在嫁娶前七天,必须忌食咸味、油腻、生冷、辛辣、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婚礼当天,需要按照传统习俗奉上丰盛的饭菜,例如猪肉、鸡肉、鱼肉等,以示新娘家族的富裕和待客之道。

其次,礼仪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关键。

新娘必须穿戴布依族传统服饰,头戴鸟羽、珠串、银饰等装饰品,以显示她的身份和家族的尊贵。

在出嫁时,新娘要背着一个装满家里手工艺品、美食、文物等的大篮子,以示家庭的文化底蕴和财富。

此外,婚礼时的嫁妆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重要表现。

新娘家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银饰、绸缎、手工艺品、粮食等。

嫁妆的价值通常要相当于新娘家族的家庭财产,以显示新娘的地位和新婚家庭的实力。

最后,婚后的习俗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重要部分。

新娘要按照家族的传统习俗,尊重婆家的长辈,服从婆家的安排。

同时,新娘也需要与自己的家族保持联系,定期回家探望,以维系家族的亲情和传统。

总的来说,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是非常严格和重要的。

这些规矩不仅代表了布依族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家族荣誉和面子的象征。


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规矩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布依族人民对于这些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依然非常重视。

贵州织金结婚规矩

贵州织金结婚规矩

贵州织金结婚规矩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织金县的结婚习俗,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

以下是贵州织金结婚规矩的介绍:
婚前礼仪:在织金县,婚姻大事都是由家长和长辈代劳。

男方家长要先去女方家里提亲,送上礼物,包括一些日用品和食品等。

之后,女方家长会邀请男方家长到家里坐客。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礼仪,尊重长辈,表达诚挚的感谢之情。

婚礼仪式:织金县的婚礼仪式有点类似于西方的教堂婚礼。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先到新娘家里接新娘,然后一起去宗祠或者教堂进行结婚典礼。

在典礼中,要进行宣誓、祈愿、交换戒指等环节。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三跪九叩”,即新郎新娘要分别跪拜三次,然后再分别磕头九次,表示对父母和长辈的敬重和感恩。

最后,新人要在宾客的祝福声中共同喝一碗茶,象征着婚姻的甜蜜和温馨。

婚后风俗:在织金县,新婚夫妻要尽快生儿育女,这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此外,新婚夫妻要为对方的家庭做出贡献,包括照顾老人、帮助家里的农活等等。

而对于新娘来说,还需要学会如何与婆婆相处,尽快融入到新的家庭中。

织金县的结婚规矩在当地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虽然结婚方式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传统的礼仪和风俗依然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传承。

- 1 -。

布依族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俗文化

宁南布依族婚俗文化第一部分概述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9公里,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

全县面积1666.6平方公里,辖6个镇,19个乡级行政区,总人口18万余人,其中以汉族、彝族和布依族为主。

布依族主要聚集在宁南县新华乡中村村和西瑶乡拉洛村,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

男子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

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在布依族的婚俗文化主要体现在接亲、发亲、拜堂、坐家等四个部分组成的。

“浪哨”即谈情说爱的意思。

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

布依族婚俗中的订亲布依族普遍实现一夫一妻制。

过去,青年男女之间交往比较自由,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外出劳动等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如男方同意,就可以盟誓订下终身。

结婚的双方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为女儿择偶时,尤其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

还流行订“娃娃亲”(亦称“背带亲”)的习俗。

目前,宁南布依族的婚姻多为自由恋爱和媒人说合相结合。

青年男女相恋后,父母也同意,男子家要准备一坛酒及香、纸、糍粑(糍粑必须有12个,以10个送女方父母,2个送媒人)等礼物送到女方家。

女方家以之祭家神,并请来家族长者、亲友一同喝酒,商议亲事,俗称“吃罐酒”,宣告双方正式订婚。

姑娘的头发也要从中间分开编辫,表示已经许配人家。

布依族婚俗中的接亲男方家准备五马三轿,猪肉(一方一肘),糯米粑6挑、米酒6担(表示六六大顺之意)。

大小开合12封,糖果、点心若干。

接亲队伍数十人,在唢呐声声、敲锣打鼓的一片欢声笑语中,在两个押礼先生的带领下,形成浩浩荡荡接亲队伍前往女方家接亲。

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之追打嫁女

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之追打嫁女

追打嫁女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也异彩纷呈,百年来,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民俗。

大到一场祭祀,小到一个动作,一个过场,都源于一个地方的乡俗传统,它像方言一般各有特色。

布依族也有着自己特别的婚俗习惯!
贵州省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美丽的布依族姑娘名叫阿嫦,很多小伙子都来向她求婚。

有个英俊的布依族小伙子名叫卜韦,弹得一手好月琴,唱得一口好山歌。

有一天,卜韦来到阿嫦的窗下,弹着月琴唱起歌:
夜风轻轻把竹窗敲,
夜风轻轻把树影摇,
哥在树下等阿妹约,
情意绵绵把竹楼绕。

阿嫦听了,停下手中的纺车.走到窗前也唱起歌来:
新月弯弯像镰刀,
皎皎新月照树梢。

抹下竹楼会阿哥约
白云铺路搭鹊桥。

就这样阿嫦和卜韦定下了终身。

不料第二天,一队官兵拥着一乘花轿来到阿嫦家。

有位年轻的将军挑来金银,要买阿嫦为妻。

阿嫦的父亲见了这么多金银,答应了将军的要求。

阿妈很可怜女儿,偷偷派人给卜韦报信。

卜韦赶来接走阿嫦。

阿嫦的父亲知道了,急忙喊寨上的人去追,而寨上人追追打打,却将阿嫦和卜韦送走了。

这只是民间传说。

但在布依族民间确实存在着追打嫁女的习俗。

在扁担山布依族地区.举行婚礼前,男方家派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亲。

当新娘走出寨子时.寨上的人都呼喊着前来追打,佯装要抢回新娘,实际上只是一种仪式罢了。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深厚,颇具特色。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详细阐述。

一、布依族的婚俗
1. 婚姻的选择
布依族的婚姻自由,存在包括自由恋爱、亲密性亲婚等多种方式。

2. 纳彩礼
布依族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纳彩礼,礼品包括猪肉、蜜糖、米酒等物品。

3. 结婚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搬出门,到新人家中庆贺。

二、布依族的祭祀活动
1. 布依族祖祭
每年的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布依族会进行为祖先所举行的祭祀活动,
还会进行占卜仪式等。

2. 水神节
水神节是布依族传统的重要祭祀活动,多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三、布依族的葬礼习俗
1.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会有乐队前行,女性
会哭泣搭桥等。

2. 做坟堆
在布依族的葬礼上,家属和父老村民会共同建造坟堆,坟堆上会摆放牛、羊等动物的牙或者骨头。

四、布依族的节日习俗
1. 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
表达对水源的敬畏之情。

2. 芦笙节
芦笙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举行,是为了感谢丰收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上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布依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间传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布依族拦门酒流程

布依族拦门酒流程

布依族拦门酒流程
迎亲队伍出发:布依族结婚时分为问亲和认亲两个过程,认亲时男方家先祭祖,然后带着礼品出发,去到女方家接亲。

拦门酒:当客人到来时,女方家会在大门口前摆放好酒碗,碗里面都倒满酒,这种仪式,布依族称为“劳端度”(拦门酒)。

斗酒歌:主人会以酒歌劝酒,表示出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客人饮后方得进家,有的主客双方还需对歌,然后才能饮酒“过关”。

罚酒:按照规定,客人唱输要罚喝完拦门桌上的所有酒,如此方能进家。

进家:客人饮完酒后,才能进入女方家。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

据史学家考证,它“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

[1]我国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

“传统农民的个体家庭,存在于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网络中,亲属网络将个体家庭联系起来,使个人从属于共同体,而婚姻礼俗是形成和体现这种亲属关系的主要仪礼之一。

”[2]今年寒假,我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在我的家乡长顺县多个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

现对布依族婚俗及这一习俗的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介绍。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从前,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

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布依族人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当他们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

布依族婚俗很讲究,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

他们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

姑娘不同意则回歌谢绝;如若称心则走出人群,与男子去附近山上对歌。

这一活动布依语称为“浪哨”。

“‘浪哨’翻译成汉语就是谈情说爱的意思,它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交朋友、谈恋爱的一种特有的社交形式。

布依族婚礼流程

布依族婚礼流程

布依族婚礼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布依族婚礼流程布依族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其婚礼流程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仪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婚姻礼仪吴文定Ξ(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政教系,贵州都匀558000)摘 要:布依族婚姻礼仪是布依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中积淀的思想和文化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对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及道德观念的选择。

关键词:布依族;婚姻;礼仪中图分类号:k892.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769(2002)05-0053-04The Wedding Etiquette of the Buyi PeopleWU Wen2ding(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Dept.,Qiannan Teachers College f or N ationalities,Duyun558000,China) Abstract:The wedding etiquett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adition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Buyi people.Deep inside the e2 tiquette,we can find the cumulative ideas and culture which reflect the Bu yi people’s own choice of their unique living style and moral criteria.K ey Words:Buyi people;marriage;etiquette.Ξ收稿日期:2002-10-13作者简介:吴文定(1973—),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布依族文化。

中说:“男女自婚”指的就是自由择偶,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说:“歌唱相悦者,然后论姿色妍媸,索牛马多少为聘礼。

”《镇宁县志》记载:“男女……通过情愫,自相择偶后,始通媒约。

”到明末清初后就逐渐演化成“父母包办”式的婚姻,《黔南识略》上说:“婚……渐习汉仪”,择偶都由家长作主。

由于布依族地区也存在贫富差别,联姻时大都考虑“门当户对”,也有高攀的,故有此说:“宁可娶大家的奴婢,不愿讨小人家的姑娘。

”也有鄙视大户人家的,民谚中说:“有钱不买河边草,娶媳不要有钱人。

”在“门当户对”中,旧姻亲“侄女越赶姑妈”、“姨妈亲”的习俗。

《黔南识略》记载:“荔波方比较理想,故许多地方存在“姑舅表婚”、村等地,娶媳必求姑妈之女,名曰‘要回’,其聘礼或以牛或以银。

”2、订婚。

亲事说定后,还须进一步确定婚姻关系,男方择期后邀请十几人到女方家去举行订婚仪式。

在布依族地区,一般子女长到三四岁或十来岁,父母就要替其订婚,也有少数是“指腹为婚”的。

这些幼年就被父母包办订婚的亲事,布依族称为“背扇亲”。

有关资料显示,1956年惠水一村寨男女订婚情况如下:1—5岁订婚的占18%,6—10岁订婚的占29%,10—15岁订婚的占10%。

有的地方称订婚为“吃小酒”,有的地方称为“更客”,女方家一般都把这次酒席办得很隆重,贴上喜联,邀请近亲及家门族下前来贺喜,表示女儿已订了终身大事。

3、结婚。

《礼记・乐记》曰:“婚姻,冠(二十岁),笄(十五岁)。

”在布依族地区有部分人是成年后举行婚礼的,有的十五岁左右就举行婚礼,也有几岁就由母亲背着去男家结婚的,因布依族结婚年龄较小,因而布依族女子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布依族从订婚到结婚,相隔的时间,有隔三五年的,也有隔十来年的(若子女订婚时年龄较小),同时也要由男方经济状况来定,婚礼一般在秋收后的农闲时节举行。

各地迎亲仪式有所不同,黔南都匀的布依族,在迎亲头一天,男家须请两个能言会道又有能力的中年男子(即“押礼”)和两个未出嫁的女子(即“拉幺娘”),对“押礼”进行全权委托,“押礼”组织本寨若干青年小伙抬着米酒、糍粑、蔗糖、猪肉、新娘衣服和各种礼信(作谢厨等用),浩浩荡荡到女方家接亲。

接亲队伍到女方家后,由“押礼”把所带礼物摆在女家堂屋的八仙桌上,并请女家验收,此时女家亲戚及新娘女伴故意“刁难”“押礼”,说男方家礼信这也少,那也少,以资取乐。

当晚接亲的小伙与前来吃喜酒的姑娘们对歌、浪哨、吃夜霄,整个晚上歌声不断,喜气洋洋。

第二天,早早的吃罢午饭后,“押礼”代表男家敬供女家祖宗后,新娘在哭泣中由送亲女子扶着,跨出自家大门。

新娘出大门后须停止哭声,否则视为不利。

其他迎亲小伙在“押礼”安排下抬着嫁妆、家具,随着送亲队伍热热闹闹到男家,俗称“发客”。

新娘到男家与新郎举行拜堂仪式后,即入新房,当晚举行“要荷包”等闹新房仪式,歌声一浪接一浪,热闹非凡。

男家迎亲须办三天酒,三天中对送亲客不得怠慢,须请人作陪,席间亦唱歌助兴。

男家作陪之人常迟迟不上碗筷,或有杯无酒,或有酒无杯,这是作陪之人故意与送亲客逗趣,引他们唱歌。

当然送亲客早有准备,随即开口唱道:一口铁锅圆又圆,锅厂铸它有耳弦,把它红纸拆开去,敬请上菜倒其间。

若送亲客唱得好,作陪之人便上碗筷、酒杯,若唱不对,还须重唱。

三朝过后,主家便举行“放客”仪式,整个仪式中也以唱歌助兴,此时主家唱道:对门有蓬黄叶柴,问客去了哪天来,问客去了哪天转,讲给主我好宽怀。

送亲客回唱道:太阳去了月亮来,芙蓉谢了牡丹开,太阳去了明天转, 客我去了明天来……唱罢放客歌后,送亲客便要离去,此时突然冲出许多手抹有品红或锅烟之人,朝送亲客脸上抹,俗称“打花猫”,直至抹得送亲客满脸漆黑或全红为止。

送亲客中亦有准备的,也往主家脸上抹,彼此相互逗乐,直至送亲客全部逃离寨门远去。

有的地方布依族新娘当天回门,有的三天回门,也有七天回门的。

此后,女子便开始“不落夫家”。

男家遇红白喜事或农忙,则派人接回,《普安州志》记载,“……纵还母,次年耕时复归……。

”如此一二年,举行“更考”(汉称戴假壳,指女方到夫家长住的例行手续)仪式后方可长住夫家,一切仪式始告结束。

二、布依族婚姻礼仪的内涵与特征礼仪产生于人类客观需要,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可追溯到古代的越人。

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社会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价值观及思维模式等。

布依族婚姻礼仪中积淀的思想和文化,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对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及道德观念的选择。

1、布依族的婚姻仪式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布依族地区的宗法等级制度布依族地区的家庭到了近代,是宗法家长制下的家庭,属父系家长制。

封建意识较浓,父亲有权决定家中的一切,子女的婚姻也无例外,致使布依族地区出现了自由恋爱与婚姻不自由的矛盾。

布依族的青年男女通过“朗绍朗貌”选择自己意中人,但婚姻缔结却完全听命于父母。

为此,许多青年男女对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了愤怒的反抗,有一首埋怨父母的歌唱道:十七十八花正开,只怪爹娘不会栽,好花栽在无阳处,八月桂花枉自开。

怪我爹娘瞎了眼, 好谷栽在无水田……有首骂媒婆的歌唱道:媒婆是个馋嘴猫,东家舔油西家叼,甜言蜜语两头骗,一心只想两边捞。

在整个布依族地区寡妇再嫁的情况是不多见的,男尊女卑观念较为浓重,女儿没有继承权,俗语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在离婚问题上,男的提出离婚只需备一桌酒肉宴请家族及寨老议断就行,女的提出若男的不同意则离不成,故有“男不愿一张纸,女不愿只有死”之说。

2、布依族的婚姻礼仪实质上是布依族地区的一种行为规范《荀子》中说:“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左传》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

”布依族的婚姻礼仪实质是布依族地区进行婚姻缔结活动时须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道德观念及个人自身行为的修养。

布依族青年男女通过“赶表”相识,赶表时有严格的传统规矩,时间须在白天进行,太阳落坡时结束。

赶表时,双方须相互尊敬,行动规矩,语言文明,否则会导致赶表散伙。

布依族在择偶时,一定要注意辈份之别,不同辈份互不通婚。

同时同宗或同姓之间不得开亲,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罗姓与骆姓不能开亲等。

在布依族的“要荷包”仪式中,要包者须足足唱满十二首荷包歌,方能得到一个荷包,且要等到前面歌师自动退出,后面的人才能接上去唱,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懂礼节”。

所以尽管要包的人很多,但秩序始终是好的。

布依族的婚姻礼仪,是布依族人民文明行为的一种积累,是布依族地区公共生活领域里公认的一种行为准则,具有如下特征:1、共同性。

布依族的婚姻礼仪是布依族社会全体成员调节相互间最一般关系的行为规范,反映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尽管在布依族社会里也存在着阶级、阶层,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但既然他们处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环境里,他们就不能不交往,不能不遵守这个时代与社会所必需的简单生活准则,否则他们之间将无法彼此交往,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将难以维持。

所以在整个布依族地区,婚姻礼仪虽不尽相同,但都大同小异,体现了布依族社会生活里共同的文化特征。

2、传承性。

布依族的婚姻礼仪将布依族人民长期缔结婚姻的习惯、准则传承下来,长久地在布依族生活的社会里发生约束作用,一代一代的流传,继承下来,从而成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婚娶仪式。

现今布依族地区仍沿袭有某些传统婚姻仪式的特点,是因为古今布依族地区仍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关系,布依族人民利用前代创造并保留下来的各种规则,在改变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婚姻缔结活动,因而体现出婚仪的传承性。

3、时代发展性。

礼仪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布依族的婚姻仪式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婚姻缔结中形成的,它将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一方面是社会自身的进步使布依族婚仪不断完善和发展,随时代、地域与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另一方面随民族融合、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使布依族婚姻仪式中又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注入了汉族、西方婚姻仪式中的新鲜血液。

许多青年男女在尊重健康民俗和父母正确意见的前提下,用高雅、文明的现代礼仪代替了繁杂的封建婚姻习俗。

旧婚俗的演变和新婚俗的出现,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三、布依族婚姻礼仪的发展趋势布依族的婚姻仪式由民间创造并传承下来,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发生不断的演变,布依族的青年男女通过自身行动,对先民们传统的婚姻礼仪进行了批判与继承。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的颁布,使广大妇女从封建宗法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解决了布依族地区自由恋爱与婚姻不自由的矛盾,破除了男尊女卑的观念,许多青年男女公开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开始以法律武器争取婚姻自由,在许多布依族村寨,抗婚与逃婚现象较为普遍,追求婚姻自由已成为一种时尚,迫使许多父母不得不任其自然。

同时,在婚姻缔结程序中,许多地方已废除说亲、订婚等繁琐的仪式,许多青年以自身行动来破除婚事长办三五天的旧习俗,树立婚事俭办的新风尚,有的青年结婚时身着结婚礼服,奏出了欢乐的婚礼进行曲。

另一方面,保留了传统婚姻礼仪中隆重、热情好客等特点,许多青年男女仍把它当作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当作人生分界线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