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控制和前馈控制在混凝投药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预测控制及其在热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预测控制及其在热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预测控制及其在热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针对预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探讨了其当前应用情况,尤其是在热工过程中的使用,之后总结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想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预测控制技术;热工过程;对于电网来说,在热工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并且对于保证设备安全性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对于减轻人们的劳动压力、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目前人们对电能的使用需求还在不断扩大,这也就推动了电力系统的复杂化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两项内容,并且很多学者也都提高了对这项内容的探讨力度。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预测控制技术的原理,之后对其应用情况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关于预测控制技术的原理分预测控制技术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其现在已经较为完善了,使用效果较好,并且随着理念的不同其也派生出很多类型的理论,举例来说,约束算法和非线性算法都是其中已经比较完善的类型。

Mpc的算法很多,但其实关键要素是一直的,分别是模型预测、滚动优化以及反馈矫正,但是其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是否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其实也依赖这三个要素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总体上来说,最为常见的预测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预测控制系统典型结构二、预测控制技术在电厂热工过程中的应用(一)过热汽温控制一般来说,火电厂锅炉蒸汽温度控制以改变减温水量作为手段。

因为大惯性、大延迟以及时变性的特点,再加上该过程的动态特性会因为运行工况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因此人们往往在过热汽温控制中运用各种先进控制措施,如预测控制和神经网络PID控制等。

业内众多专家就预测控制在过热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建立在变结构基础上的MPC算法,并综合反馈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研究出新型的最优预测控制技术等。

(二)单元机组负荷控制作为参数慢时变、非线性与大惯性并存的多变量系统,电厂锅炉的汽机发电单元当遭遇大范围的负荷改变时,就会出现协调控制系统运行缓慢的情况,因此需要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技术。

举出现实中运用前馈控制的例子

举出现实中运用前馈控制的例子

举出现实中运用前馈控制的例子
下面是几个现实中运用前馈控制的例子:
1. 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通过车载传感器获取道路环境信息,并基于先前的经验和输入指令制定驾驶控制策略。

前馈控制用于自动调整车速和安全距离,以适应变化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

2. 制造业中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需要具备及时准确的控制,前馈控制可以帮助机器人系统对变化的操作环境做出实时反应,从而避免机器人执行错误操作造成损失。

3. 空调系统控制:空调系统中的前馈控制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人员数量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调整空气流速、温度和湿度等参数,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4. 电子游戏控制器:电子游戏控制器中的前馈控制通过轮廓按钮、方向盘和摇杆等输入,实现精确的游戏控制。

此外,通过计算机模拟实时反馈和调节参数,可以实现更为精确的游戏控制。

建立数学模型实现投药优化控制

建立数学模型实现投药优化控制

建立数学模型实现投药优化控制作为水厂自动化难题之一的投药自动化,以其对水质和生严成本的影响显得极具研究值,同时由于影响投药的因素多且复杂使得理想投药自动化的实现非常困难。

成都市自来六厂在该领域进行了许多实验(如:比例投加、单因子控制等),9 7年底采用投药中心控制即产人员根据反馈的生产参数在中心控制室的计算机屏幕上对计量泵进行调速,进而最终控制混凝剂的投加量(同时积累数据)。

由于值班人员调速的间隙性和经验值使该控制方式无法应付浊度、流量的大范围变化,控制精度差,为此于99年初开始了以建立数学模型(前馈+反馈)为重点的投药自动化的实验和研究,并于]999年下半年实现了数学模型方式的投药自动化。

一、系统原理及构成根据该厂的生产工艺特点,其投药系统分为自动配液分系统和自动投加分系统。

该系统包括任意浓度混凝剂的白动配液系统和任意浊度和流量的自动药液投加系统。

出于自动配液系统的精度保证主要是原药流量和配水液位计的精度。

目前水六厂的原药流量计精度为千分之一,两台高精度雷达波液位仪精确到2毫米,通过PLC的运算和控制可以保证配药精确到千分之五。

投药自动化中自动药液投加系统是通过原水浊度计算出千吨水耗药率进而根据配水流量和配液浓度计算出投加到每组工艺池的药量,最后通过PID调节控制计量泵的转速达到药量的准确投加。

另外,为消除配液精度、水质变化、排泥变化、参数设置等的误差,我们在药液投加的过程中还加入了一定范围内沉淀池出水坡度反馈的修正措施。

当沉淀池出水浊度偏离设定点较高时,PID调节增加投药量;反之,当沉淀池出水浊度偏离设定点较低时,PID调节减少投药量。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1、配液自动化目前六水厂的配液系统可以实现中心控制室设定浓度的全自动配液方式,同时还可以根据配液情况自动计算出投加池中的药液浓度,为药量的定量投加提供了依据。

2、投加自动化99年1月至川日中旬成都自来水六厂投药系统以中心控制室调速远动控制;9 9年10月中旬以后,实现了投药系统以数学模型方式投加。

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应用

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应用

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应用1. 前言前馈控制是一种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提前补偿预测误差信号来改善系统性能。

该文档将介绍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典型场景。

2. 基本原理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控制系统中添加一个前馈通道,在其输入端加入一个预计误差信号。

该信号基于系统模型和期望输出值,预测了系统的未知干扰或负载的影响。

前馈控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和自适应前馈控制。

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学运算来生成前馈信号。

而自适应前馈控制则通过实时的系统反馈信息来不断修正前馈信号,以适应系统非线性和不确定性。

3. 应用领域前馈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电力传输线路的电压和频率控制。

通过提前预测负载变化和干扰信号,前馈控制可以及时调整电压和频率的输出,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车辆的方向和速度控制。

通过预测车辆目标点的位置和速度,前馈控制可以提前调整车辆的转向和加速操作,以实现准确的车辆控制。

3.3 机器人控制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前馈控制可以用于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和姿态控制。

通过预测机器人的轨迹和姿态变化,前馈控制可以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和执行器,以实现精确的运动和操作。

3.4 冷却系统在冷却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通过预测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系统的热载荷,前馈控制可以及时调整冷却系统的流量和温度,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4. 优点和局限性前馈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 减小系统误差 - 适用于高精度和高要求的控制系统然而,前馈控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对于系统模型的要求较高 - 对系统干扰和负载变化的预测可能存在误差 - 无法处理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5. 总结本文介绍了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水厂絮凝环节智慧加药技术的分析

水厂絮凝环节智慧加药技术的分析

水厂絮凝环节智慧加药技术的分析(一)智慧加药系统的建设背景1.水质安全提升的要求随着社会对水质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水质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算提升,自来水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这就要求自来水行业需要更加高效、精准地控制水质。

智慧加药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如浊度、pH值、余氯等,并根据水质变化自动调整药剂投加量,从而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这种智能化的控制方式大大提高了水质处理的精度和效率,满足了公众对水质安全的更高需求。

而传统的药剂投加方式多采用人工控制,存在投加量不准确、药剂浪费、人工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人工控制往往难以应对水质波动大的情况,容易导致水质处理效果不稳定。

此外,人工操作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人为错误风险。

因此,传统加药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自来水行业对水质控制的高要求。

2.科技进步的推动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先进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自来水行业中。

智慧加药系统正是这些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集成传感器、控制器、数据分析软件等先进设备和技术,智慧加药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大大提高了水质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自来水行业中智慧加药系统的建设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水质安全需求的提升、传统加药方式的局限性、科技进步的推动、节能减排的需求以及行业标准的提高等。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智慧加药系统在自来水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二)絮凝剂的主要分类1.阴离子絮凝剂的原理及用途阴离子絮凝剂往往带有负电荷,能够吸引并聚集带有正电荷的微小颗粒,常见的阴离子絮凝剂有PAM聚丙烯酰胺)。

在饮用水处理领域如果原水中富含较高的金属离子,比如铁、锰等,应该使用阴离子絮凝剂,能够有效的把这些金属例子转变为不溶性沉淀,进而通过沉降加以去除。

2.阳离子絮凝剂的原理及用途阳离子絮凝剂则与之相反,其带有正电荷能够吸引并聚集带有正电荷的颗粒,其主要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

基于预测函数PID控制的混凝投药控制系统

基于预测函数PID控制的混凝投药控制系统

基于预测函数PID控制的混凝投药控制系统龚海涛;何健【摘要】为了提高混凝药剂投加准确性,在分析目前该领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工艺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凝投药控制系统.该系统将预测函数控制算法和PID控制算法相结合,通过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预测函数控制算法的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改进,预测被控系统的未来输出值以及实时优化被控对象的控制参数,得到控制量的解析解.实验与应用表明,预测函数PID控制系统超调量、调节时间性能明显优于串级预测函数-PID控制以及常规PID控制,实际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期刊名称】《自动化与仪表》【年(卷),期】2014(029)007【总页数】5页(P48-51,56)【关键词】混凝投药;预测函数控制;PID【作者】龚海涛;何健【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南京211816;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南京2118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3混凝是整个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难的控制环节,它决定着后续工艺流程的运行效果和最终的出厂水质。

但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原水流量、温度、浊度、pH、所含杂质特性、混凝剂量等。

因此如何实现混凝药剂的最优控制,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使药耗最少,一直以来都是水处理控制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很多水厂采用了不同的先进控制技术,文献[1]基于传统数学模型的前馈控制,混凝投药过程建模困难且研究依靠烧杯试验来模拟生产工艺,可靠性无法保障、原水条件受限;文献[2]基于流动电流的反馈控制,其对原水的浊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且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文献[3]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反馈控制,其控制方式很难对原水水质参数做出快速响应。

各种算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常规的PID原理简单、易于实现、稳定性高,在混凝投药控制中逐渐起到重要作用[4];预测控制对模型要求不高,并能有效解决时滞问题,提高了响应速度和精度,提高了混凝投药的控制水平[5]。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在前苏联学者所倡导的不变性原理的基础上发展⽽成的。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程上,前馈控制系统逐渐得到了⼴泛的应⽤。

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或给定值的变化按补偿原理来⼯作的控制系统,其特点是当扰动产⽣后,被控变量还未变化以前,根据扰动作⽤的⼤⼩进⾏控制,以补偿扰动作⽤对被控变量的影响。

前馈控制系统运⽤得当,可以使被控变量的扰动消灭在萌芽之中,使被控变量不会因扰动作⽤或给定值变化⽽产⽣偏差,它较之反馈控制能更加及时地进⾏控制,并且不受系统滞后的影响。

单纯的前馈控制是开环的,是按扰动进⾏补偿的,因此根据⼀种扰动设置的前馈控制就只能克服这⼀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对于其他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由于这个前馈控制器⽆法感受到,也就⽆能为⼒了。

所以在实际⼯业过程中单独使⽤前馈控制很难达到⼯艺要求,因此为了克服其他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就必须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有两种结构形式,⼀种是前馈控制作⽤与反馈控制作⽤相乘;另⼀种是前馈控制作⽤与反馈控制作⽤相加,这是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中最典型的结构形式。

采⽤前馈控制系统的条件是:1、扰动可测但是不可控。

2、变化频繁且变化幅度⼤的扰动。

3、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显著,反馈控制难以及时克服,且过程控制精度要求⼜⼗分严格的情况。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在某⼀⾏动和任务完成之后,将实际结果进⾏⽐较,从⽽对下⼀步⾏动的进⾏产⽣影响,起到控制的作⽤。

其特点是:对计划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每⼀步骤所引起的客观效果,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据此调整、修改下⼀步的实施⽅案,使计划决策的实施与原计划本⾝在动态中达到协调。

当然,反馈控制主要是对后果的反馈,⽽已铸成的事实是难以改变,且⽤新计划代替旧计划、⽤新决策代替原有决策有⼀个过程需要⼀定的时间,由于系统不能适应情况的变化,将会给⼯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这就是反馈控制不及预先控制之处。

混凝投药工艺的控制策略及其实现_secret

混凝投药工艺的控制策略及其实现_secret

混凝投药工艺的控制策略及其实现摘要: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混凝投药控制技术的发展,详细介绍了各种投药技术并进行分析,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在2005年新的水质标准实行后,出厂水的浊度由原来的1NTU 降为0.5NTU,因此在我国实现混凝投药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提升水质指标,降低水厂成本是当务之急。

关键字:凝投药控制流动电流法透光率脉动法在水处理单元环节的自动控制方面,混凝投药是最困难的环节,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但由于混凝在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地位,混凝投药也是最为人们关注的环节。

几十年来,我国的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十分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上采用原始的人工控制方式。

近二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先进的自动控制理念逐步深入到净水厂这个传统行业。

1.投药控制技术投药及控制方式按药剂投加形态分为干投与湿投。

干投是用干投机将固体药剂直接投入水中或投入溶解容器内,再投入水中,其计量与控制都是比较困难的,调节性能较差。

湿投又可以分为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泵前投加、水射器投加、水泵投加等多种形式[1]。

1.1 重力式投药(图一所示)药液自高架溶液池中流出,经过恒液位水箱依靠重力作用投入水中。

较早的一种投药控制调节方式是苗嘴调节。

根据对投药量的要求,更换恒液位水箱出口苗嘴的规格,由水力学可知流出流量会发生改变。

这是一种不能太频繁的间歇式调节方式,在90年代初期仍有个别水厂应用。

另一种常见的调节方式是对投药管路上的阀门进行调节,观察转子流量计的指示,改变投药量。

图一高位溶液池重力投药1—溶解池;2—水泵;3—溶液池;4—投药箱;5—漏斗;6—压水管1.2 泵前投加(图二所示)图二泵前加药1—吸水管;2—出水管;3—水泵;4—水封箱;5—浮球阀;6—溶液池;7—漏斗药液投加在水泵吸水管或吸水管头部。

这种投加方式安全可靠,一般适用于取水泵房距水厂较近者。

图中水封箱是为防止空气进入而设的。

1.3 水射器投加(图三所示)利用高压水通过喷嘴和喉管之间真空抽吸作用将药液吸入,同时随水的余压注入原水管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国 内 的 混 凝 投 药 控 制 技 术 十 分 落
后 ,加 上 水 处 理 工 艺 、水 源 等 差 异 ,很 多 水 厂 的 混 凝 投 药 环 节 都 是 人 工 加 药 方 式 ,一 位 有 经 验 的 操 作 工 人可根据源水浊 度、水 量 的 变 化 情 况、反 应 后 的 矾 花 生 成 情 况 、沉 淀 水 的 情 况 ,凭 经 验 确 定 混 凝 程 度 , 调节投药量,保 证 出 水 水 质 稳 定、合 格 。 [1] 这 种 人 工 控 制 方 式 不 仅 工 作 人 员 的 劳 动 强 度 加 大 ,而 且 往 往容易造成药量的浪费。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 深入,研究对象或 过 程 越 来 越 复 杂,而 人 们 对 系 统 的 控 制 精 度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实 现 混 凝 投 药 的 自 动 化 也是控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Abstract:Against to the characters of delay and nonlinear in coagulant dosing process of water treatment system,after
researching principle of coagulant dosing,analyzing real production data,a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t is taken flowing proportional feed-forward control combined with predictive control.It realized the combined control to coagu- lant dosing.Through simulation:it is realized the control on coagulant dosing effectively by predictive contro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is combined with proportional feed-forward control that made coagulant dose rectified at real time by raw wa- ter’s quality.
2 混 凝 投 药 过 程 工 作 原 理
水处理 系 统 是 一 个 典 型 的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系 统,由 若 干 个 相 互 联 系 又 各 自 独 立 工 作 的 子 系 统 组 成 ,其 中 一 个 子 系 统 是 混 凝 投 药 系 统 ,主 要 由 数 据 采 集 设 备 、控 制 器 、监 控 系 统 和 执行设备等组成 。 [2-4] 其控制结构框图见下图1:
6个,这也说明系统当前的浊度测 量 值 不 仅 与 当 前
的投药量有关,同 样 受 到 历 史 投 药 量 的 作 用,且 实
际运行过程中采用的是离散化的方式实现加药控
制 。 基 于 上 述 考 虑 ,文 中 采 用 了 预 测 模 型 滚 动 优 化
的 方 法 ,令 离 散 化 的 预 测 模 型 为 :
图 1 混 凝 投 药 控 制 系 统 框 图
原 水 流 入 混 凝 沉 淀 池 ,入 口 处 经 由 流 量 计 检 测 原水流量。原水在混凝沉淀池里通过与混凝药剂 反应后,其中的浑浊物充分聚结 ,形成具有一定粒 度及表面特性的 絮 凝 体,降 低 了 出 口 处 水 的 浊 度, 由浊度计将浊度值上传到 PLC 控制器,由 PLC 和 上位机监控系统经过计算得到当前要投加的混凝 药剂,再由 PLC 下达命令到变频器,由变频器改变 设备参数,控制了 计 量 泵 的 冲 程 和 阀 门 开 度,进 而 达到调整混凝药剂投加量的目的。
入,混凝投药量为 输 出 量 的 预 测 控 制 模 型,通 常 系
统的预估模型采用工业常见的一阶滞后惯性环节:
G(s)=TsK+1e-τs
(1)
考虑到投 药 系 统 的 滞 后 时 间 为 90min 左 右,
设置控制器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为 15min,则 预测
时 间 域 长 度 为 90min,在 预 测 时 间 域 里 的 控 制 量 有
理系统实际的生产数据后,提出一种混凝投药控制方案。该控制 方 案 采 用 流 量 比 例 前 馈 控 制 与 预 测 控 制 相 结合,实现对混凝投药的复合控制。实 验 仿 真 结 果 表 明,提 出 的 预 测 控 制 有 效 实 现 了 混 凝 投 药 量 的 大 小 控 制 ,再 结 合 比 例 前 馈 控 制 方 法 ,使 投 药 量 能 够 实 时 在 线 地 根 据 原 水 水 质 的 情 况 进 行 及 时 调 整 。
民 (1979— ),男 ,山 东 章 丘 人 ,工 程 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电 气 自 动 化 。
22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2 年 6 月
定性好、可靠性高 的 特 点,因 而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过 程 控制当 中。 但 对 非 线 性 时 滞 系 统 来 说,常 规 PID 控 制 器 不 能 在 线 准 确 整 定 控 制 参 数 ,就 可 能 会 因 为 控制作用失效成系统不稳定。关键是影响混凝剂 投 加 量 的 因 素 很 多 ,使 得 混 凝 剂 投 加 的 确 定 与 控 制 变 得 十 分 复 杂 与 困 难 ,目 前 还 没 有 一 个 完 整 的 理 论 计 算 模 式 ,也 无 法 采 用 一 个 通 用 的 控 制 手 段 。 本 文 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与流量前馈比例控制相 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这种复合控制以自来水水 厂 的 具 体 水 处 理 工 艺 为 基 础 ,研 究 了 混 凝 投 药 的 基 本原理,大量分析 了 实 际 生 产 数 据,选 择 混 凝 投 药 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作 为 控 制 输 入 ,将 混 凝 投 药 量 作 为 控制输出。同时考虑到混凝投药自身的时滞特性, 因 此 本 文 建 立 了 一 个 预 测 控 制 模 型 ,在 预 测 时 间 域 里 ,当 前 混 凝 投 药 量 不 仅 仅 由 当 前 时 刻 的 系 统 输 入 有关,还与 这 一 预 测 时 间 域 里 的 历 史 输 入 输 出 有 关 ,同 时 引 入 比 例 前 馈 控 制 ,更 及 时 地 调 整 投 药 量 。 将模型预测控制与前馈控制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各 自 发 挥 自 己 的 特 点 ,以 获 得 更 好 的 控 制 效 果 。
关 键 词 :混 凝 投 药 ;前 馈 控 制 ;预 测 控 制 中 图 分 类 号 :TP29 文 献 标 识 码 :A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Control and Feed-forward Controlin Coagulant Dosing
ZHANG Jun1,XUE Ting-min2,SUN Chen-hao3
张 俊1,薛 廷 民2,孙 辰 昊3
(1.湖南现代物流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2.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ATM05,湖南 长沙 410100; 3.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针对自来水厂混凝投药过程存在的时滞、非 线 性 等 特 点,研 究 混 凝 投 药 的 工 作 原 理,分 析 水 处
第 31 卷 第 2 期 2 0 1 2 年 6 月
计 算 技 术 与 自 动 化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文 章 编 号 :1003-6199(2012)02-0021-04
Vol.31,No.2 Jun.2 0 1 2
预测控制和前馈控制在混凝投药中的应用
常规 PID 控制器具 有 原 理 简 单、易 于 实 现、稳
收 稿 日 期 :2012-04-02 基 金 项 目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10C0249) 作者简介:张 俊(1978—),女,湖南吉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等(E-mail:linecon23@163.com);薛 廷
3 混 凝 投 药 系 统 控 制 方 案
由 于 系 统 的 滞 后 性 ,虽 然 系 统 采 用 滤 前 水 浊 度
作为控制目标,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把 控 制 目 标 提 前,但
实际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滞后。加药量要经过很长
一 段 时 间 才 能 达 到 实 际 水 浊 度 的 需 要 ,加 药 系 统 的
假 设k+1 时 刻 系 统 的 输 出 值 y(k+1)与 预 测
输 出 值 y(k+1|k)存 在 误 差 ,即 :
e(k+1)=r(k+1)-y(k+1|k)
(3)
其 中 r(k+1)是 系 统 设 定 输 出 参 考 值 。
选取系统在k 时刻的性能优化函数 :

∑ J(k)= {(r(k+i)-y(k+i|k))2 - i=1
Key words:coagulant dosing;feed-forward control;predictive con程 中 ,混 凝 是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工 艺 过程 ,它决 定 着 后 续 工 艺 流 程 的 运 行 效 果 和 最 终 出厂的水质。混凝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剂投 加量的准确 与 否 。 由 于 混 凝 过 程 本 身 具 有 时 滞 、非 线性等特点,且影响混凝剂投加量的因素很多,如原 水浊度、流 量、温 度、PH 值、所 含 杂 质 特 性、净 水 设 备 的负荷及 状 态 等 ,情 况 复 杂 ,加 之 混 凝 时 间 长 ,给 实现混凝剂投加量的自动控制带来很大困难。
3.1 预 测 控 制 预测控制是直接从工业过程控制中产生的一
类 基 于 模 型 的 新 型 控 制 算 法 ,基 本 步 骤 可 归 结 为 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