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有理数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人教版(2024)7年级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2

数学人教版(2024)7年级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2

第一章有理数1.2.1 有理数的概念0.3…负分数:如-52,-23,-17, -0.5, -150.5,… 引导:0.1=110,-0.5=−12, 0.3 = 13 ,事实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因此它们也可以看成分数。

指出: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想一想:整数能化成分数吗?预设:2=21, 3=31,…正整数可以写成正分数的形式-2=−21, -3=−31,…负整数可以写成负分数的形式0=01,0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整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指出: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

可以写成正分数形式的数为正有理数,可以写成负分数形式的数为负有理数。

思考:你能试着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吗?预设:有理数的分类(整分性):有理数的分类(正负性):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并分别指出其中的正整数、负整数:13,4.3,−38,8.5%,-30,-12%, 19 ,-7.5,20,-60,1.2解:正有理数:13,4.3, 8.5%, 19 ,20,1.2;其中正整数有13,20。

负有理数: −38, -30,-12%, -7.5,-60 ; 其中负整数有-30,-60。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有理数中,0的意义仅仅表示没有 B .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有理数 D .0是自然数 答案:D强调:在有理数概念中,“0”很特殊: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0是整数,不是分数; (3)0既是非正数,又是非负数. 活动意图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理解有理数的相关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先根据正数的定义判断A 的正误,再根据非负数是正数或0判断B 的正误;再根据有理数也可分成整数和分数判断C ,D 的正误即可解答.解:A .由50%,1,2.5是正数,故正确,符合题意; B .由−2,−4为负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1为整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因为112是分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综合拓展类作业】5.如图,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各圈里. 100,−99%,0,−2000,5.2,6,−0.3,116,−53【答案】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即可求解. 解:整数为:100,0,−2000,6; 负数为:−99%,−2000,−0.3,−53; 则负整数为:−2000;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概念,并能对有理数进行正确。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关于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精通有理数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减法规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规则的应用改变了符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3+(+5)=2、-(-2)= -[-(+23)]=,+[-(-2)]=3、20__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出示课题)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2)-(-10)=8=(-2)+8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P.24例1 计算:(1) 0-(-3.18)(2)(-10)-(-6)(3)-解:(1)0-(-3.18)=0+3.18=3.18(2)(-10)-(-6)=(-10)+6=-4(3)-=+=12、课内练习:P.241、2、3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有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计算。

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6、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是重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的意义和运算符号的确定是难点。

课时分配1.1正数和负数2课时1.2有理数5课时1.3有理数的加减法3课时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本章小结2课时人教版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1.1.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2、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3、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正确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负数的引入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 ;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投影4](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U1),黄队胜蓝队(1U0),蓝队胜红队(1U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3)2022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上面三个问题中,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数-3、-2、-2.7%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

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分数的乘除,以及运算过程中的符号处理。
-难点解释:分数乘除时,分子分母的交叉相乘相除,以及结果的符号判定。
-数轴上的有理数比较:特别是负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解释:在数轴上,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值越小,对于学生来说是思维上的一个转换点。
-应用题的建模: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有理数运算问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数轴来表示不同的有理数,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有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然而,我也发现,仅仅依靠讲解和案例可能还不够,学生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2.1有理数(教案,新教材)-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

1.2.1有理数(教案,新教材)-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

1.2.1有理数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2.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探索的过程,能够把所给的有理数分类到相应的数集中,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体会有理数与实际生活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不同分类.【课时安排】本节用1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活动一: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新课,探究整数问题1.小明从天气预报中得到如下信息:某地今天的最高气温为7℃,最低气温达到-11℃,平均气温是0℃,而今天北京的气温-3℃~8℃.这里出现了哪些数?我们到目前为止学过了哪些数?学生活动:交流总结归纳,这里的数有正的整数、0、负的整数.教师活动:(1)给学生活动评价,说明负的整数叫负整数。

(2)提出问题这些数在一起时,我们把它叫什么数最合适?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为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二、合作探究活动二:探究分数问题2.前面我们学习了正分数、负分数,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叫做什么数呢?学生活动:类比整数讨论.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类比整数的说法,叫分数.问题3.下列数是分数吗?0.1、0.3、0.5-学生活动:交流总结,这里的数10.110=,10.33=是正分数,10.52-=-是负分数.教师活动:评价学生交流总结的结论,强调: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学都可以化为分数。

问题4.整数能否看成分数的形式?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举例说明.教师活动: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强调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形式。

活动三:探究有理数问题5.整数和分数都可以统一写成分数的形式,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叫什么数?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教师活动: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强调能够写分数的形式的数叫有理数,反过来任何一个有理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举例说明。

活动四:探究有理数的分类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师生活动:按两种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得到如下两种分类形式。

有理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课时教案

有理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课时教案

1.2 有理数-第一课时(参考课时:2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整数或分数或有理数。

②会初步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③使学生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会画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整数或分数。

④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1.2 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启发式教学,设法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

②引导同学动笔画,学生自主探索去观察、比较、交流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②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①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②数轴的三要素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教学。

2.2 教学难点①给一个数能正确说出它属于的集合。

②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3 专家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过程。

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

这一节课,从数的分类,到数轴的介绍,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4 教学方法情境引入——引导同学进行数的分类——有理数概念介绍——有理数的分类——集合概念初步——数轴介绍及画法——数轴与有理数对应关系——课程小结——巩固练习5 教学用具6 教学过程6.1 情境引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战绩辉煌。

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金牌,这个成绩打破了12.96的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实现了中国男子田径金牌0的突破。

七年级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有理数》教案以下是一份七年级有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能正确区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归纳能力。

借助数轴理解有理数,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对有理数分类的理解。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在小学学过哪些数?这些数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进入初中,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数——有理数。

引出课题。

讲解有理数的概念(5 分钟)教师讲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举例说明:如正整数 5、负整数-3、零、正分数、负分数等都是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10 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可以按定义分类: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2)也可以按性质分类: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负有理数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理解两种分类方法的异同。

(4)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数轴上表示有理数(15 分钟)(1)教师介绍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演示在数轴上表示整数,如 2、-3 等。

(3)接着表示分数,如、等。

强调如何确定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4)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数轴上表示一些有理数,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课堂练习(10 分钟)出示一些有理数分类的题目和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word版本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word版本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算上..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1 正数和负数1 . 14 有理数2 . 15 有理数的加减法3 . 1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4 有理数的乘方5 . 1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正数和负数1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了解正数与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 2训练学生运,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让学生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学重点难点会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的含义.0•反意义的量,理解难点:负数的引入和理解.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课件展示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 1米和50张课桌,汽车向东80张课桌与卖出90‣,买进5‣和零下7米等.120向西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想一想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2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读作负)“-”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用算述里学过的数表示,.号来表示(零除外)一位同学任意说出具有相反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活动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是正数还是负0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讨论• 数?号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的数,0正数是大于【总结】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1 例【提示】、“后”与“前”,“下降”与“上升”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收入”与“支出”等.、“得到”与“失去”、“高于”与“低于”旨在考查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具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点评】有相反意义量的能力.克0.0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2 例克表示什么?0.03那么-•克,0.02记作+0.03表示比标准质量低【答案】克.可记为6.4%年美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3 2001例.7.5% +可记为7.5%,中国增长-6.4% 备选例题•个时间单位,1分钟为45²山东淄博)某项科学研究以2004(10,0时为10并记为每天上午时以后记为正.例10时以前记为负,(应记为7:45上升依此类推,等等.1记为10:45,-1记为9:15如,)A.3B.-3C.-2.5D.-7.45分135相差10与7:45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拨】钟.B 【答案】(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正数就是我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既不是正数0.另外,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也不是负数.,2,-1填空. 1,81 个数是–81…第 -8 , -7 , 6 ,-5,4,-3.2005 个数是–2005第数字绝对值的排列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通过观察可见,【提示】符号是负正相间,第奇数个数为负,第偶数个数为正.从绝对值和符号两方面考虑.,本题属于找规律问题【点评】(存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1-1-1表. 2:)入记为“+”表 1-1-1 六五四三二一日星期(元)-2.6 +10 -0.9 -2.1 -1.2 +5.0 16 +)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1(元.31元, 6.8【答案】)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多了还是少了?2(多了.【答案】)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3(各种记账的优劣.【答案】用文字说明,但前者更简洁.,1个同学站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4.数学游戏: 3.(负号)表示“蹲”“-”,.用“+”表示“站”4,3,2个同4、第1,则第+4,-3,-2,+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学站,第,-1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3、第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4、第2,如果第+4,+3,-2;作小小的“惩罚”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4)增加游戏难度,把2(.的游戏;1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所有“命令”或“数据”•)这不仅仅是游戏哟!在电脑中,3(“翻译”没有特别的例如,表示的.(特别是二进制数)都是用有理数程序,电脑就不明白你给屏幕上的卡通人下的是“站”还是“蹲”的命令,这时,就可输入正负数以区别不同的姿势.(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填空题 1(-吨记为20吨,那么浪费+30吨记为30)如果节约用水1吨.204)如果2(. -8 年前记作8,那么4年后记作+吨表示100吨,那么+7吨记作-7)如果运出货物3(运进货.吨100物,小阳体重减少了3,记作+3kg)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4(. 2kg ,则小阳增长了2 kg米,下午0.5米,记作-0.5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12.中午 20.5时,水位又上涨了5米,下午1水位上涨了•时,1 米.时的水位;5时和下午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水位高多少?12时的水位比中午5)下午2(1时,水位-5米;下午0.5时,水位1)下午1(【答案】(米)0.5+1=1.5)2(米提升能力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50.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 3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49.8公斤,49公斤,52量如下: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0.2,-1, +2【答案】.有没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有,是【答案】.0.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16,3.14,0,-1.3,-2,4,,,-0.02,15- 37716,0.02,15;负数:-,3.14,1.3,4,正数:【答案】711-2,-371开放探究12.同学聚会,约定在中午 6点到会,早到的记为正,迟到的记•点,-1.5点,最迟到的同学记为3为负,结果最早到的同学记为+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到的吗?最早到的同学比最迟到的同学早多少小时?点半到,最1点到,最迟的是下午9最早的同学上午【答案】个小时.4.5早的比最迟的早到.新中考题 7‣,15‣,冷库B的温度是-5²玉林)冷库A的温度是-2004(则温度高的是冷库• .A教学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为学生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负数的引入-----学生在动手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亲自操作的机会,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获取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再从而获得新知,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创造的过程,为学生今后获取新知以及探索和发现新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知打下基础有理数2 .11 有理数1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有理数按要求分类.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0③了解.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经历本节的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把已知各数填入相应的数集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认识的数除,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讨论交流了小学里所学的之外,还有另一类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512…5.2, -7.4,-3,,,0,-10,-9,-7,5.7,3学生列举:365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议一议、分数,也有负0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试一试整正数零整数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那么整数又包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统称为有理数,含那些数?分数呢?(正数、那可不可以按数的性质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做一做负数)来分呢,试一试.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数的集合3(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分数集合、整数集合、什么是负数集合、试着归纳总结,试一试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1 例812-89 ,0.67,10.l,10%,-0.23456,-,2004,0,3.1416,57… … … …分数集合整数集合负数集合正数集合【答案】228,2004,10%,,-3.1416,-7510.1,0.67,...-0.23456,-89,...负数集合正数集合812,,-3.1416,-570,2004,-89,...-0.23456,10%,10.1,0.67,...分数集合整数集合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2 例吗?为什么?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正数整数有理数分数负数零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答案】. 分类标准不清楚,数混为一谈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点评】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B)3例是最小的正整数0①是最小的有理数0②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0④不是负数0③个 D.4个C.3个 B.2个 A.1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a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4 例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0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a不一定,【答案】全面a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此题开放性较强.【点评】.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认识备选例题²浙江温州)观察下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2004(6243,…你的理解是,________,,,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7354._________2,找出各项数的特点是本题关键所在,第一个数为【点拨】3所得的数.1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都加5【答案】6(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然后教师总结:由学生自己小结,和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的含义.0要特别注意“的圈中填上适合的数,使得圈内的数依次1-2-1请你在图.1有理数集、正数集、分数集、负数集.•为整数集、所示.1-2-2答案不唯一,如图【答案】381120.4-5正有理数.有理数按正、负可分为 2零负有理数整数按整数分,可分为分数)你能自己再制定一个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另一种分类吗?1()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你举例说明.2(的数,等于1的数,小于1)如将有理数分成大于1(【答案】的数.1例如对人按年龄可分为:)2(青年、少年、儿童、幼儿、婴儿、中年、老年..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 3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呢?分数集合负数集合负分数答案(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1 11-0.3 ,50%,0,3,-3,,0.125, -7220} ,3,{-7)整数集合1(11-0.3} ,50%,-3,,{0.125)分数集合2( 221-0.3} ,{-3)负分数集合3(2150%} ,0,3,,{0.125)非负数集合4(211-0.3} ,50%,0,3,-3,,0.125,{-7)有理数集合5(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2不是自然数0B.A.整数就是自然数是整数而不是正数0D.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325(千克,)0.1±25(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0.3±25(,千克)0.2•±千克. 0.6 差最大的是提升能力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a.字母 4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a说明a【答案】,负整数或负分数.0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个5.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 5名男10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为标准,生的测试成绩如下: 2 -1 2 -1 3 0 -1 -2 1 0 -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10)这1(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10)这2()1(【答案】(个)10-1=49³5)2(;50%开放探究.应用创新题 68若向东再米,12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米,8米记作+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20米,最后走-18米,又走+15走-处吗?米处.5在A地西边【答案】.新中考题 7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2004²内蒙古赤峰)我市2004(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2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这一天宁城‣,26(A)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8. D‣8. C‣-4. B‣4. A ‣(六)资料采撷原始的计算工具最早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说明人们常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名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基普”叫传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世纪,6说公元前一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个结,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了才准撤退.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一个结.古人不仅用绳结计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这样,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早晨放牧到草地里,他们饲养的羊,如,傍出来一只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如果石子全部进去一只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晚羊进栅栏时,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了;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必须立刻寻找.教学反思:为学生提供合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节课的教学,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去思考问,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探寻结果,题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抽象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学生的讨论,有方法型的,中受到启发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增加.有技巧型的取长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深刻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短2 .2.1 数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①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②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数..过程与方法 2逐步形成应用①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数学的意识.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0m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学校,学校东课件展示100m处分别有一个书店和一个超市,学校西150m•和西处分160m和表示书店、超市、邮局、D、C、B、A别有一个邮局和医院,分别用医院,你会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吗?(学生画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0•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左右两边0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也就是本节内容──数轴.•都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1(点拨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拿出教学温度计,第四步:构是否有共同之处.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2(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做一做4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试一试:,-3,1.5,7吗?0,-2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a则数轴上表示数是一个正数,a若讨论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a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与原点又相距了多少个长度单位?•上?小结整数能在数轴上都找到点吗?分数呢?_____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所有的可见,都在原点的右边.___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左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1 例43-25321210-1210-1②①③1-1-321-1-2④⑤⑥21-1-2⑦④③正确②错.没有正方向①错.没有原点【答案】⑦错.正方向⑥正确⑤错.单位长度不统一错.没有单位长度标错70 ,-,-3,1.5,2 4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例 3【答案】ABCED5-1-41-2-5420-337,,D点表示--3,C点表示1.5,B点表示4图中A点表示3.0E点表示的点在原点的什么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如果3 例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呢?a表示-•位置上?由数轴上数的特点不准得到,正数都在原点的右边,【提示】负数都在原点左边.原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个点与它对应,【答案】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数与数轴上的点结合,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点评】形结合.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又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4 例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线;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 ;
在引例1中的运算中,如果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则(+15)+(-25)+(+20)=[(+15)+(+20)]+(-25)=(+35)+(—25)=+10,显然这样的运算要比前面更好。所以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但能运用运算律的要运用运算律,这样会使运算简便。
[教师讲解]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水泥进货的合计:
在数轴上表示水泥出货的合计:
[教师小结]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问二:[学生回答]星期一该建筑工地仓库的水泥库存增加了3吨,
用算式表示为(+5)+(-2)=+3;
星期二该建筑工地仓库的水泥库存减少了1吨,
用算式表示为(+3)+(-4)=-1;
答:二月底家庭工厂的收支结余为收入800.20元。
学生练习(四):冬天的某一天,哈尔滨的气温为-38℃,北京的气温比比哈尔滨高32℃,问当天北京的气温为多少度?
五、思考题:
1、下列两个有理数相加:①两个正数;②两个负数;③一正一负,但正数的绝对值较大;④一正一负,但正数的绝对值较小;⑤零与正数;⑥零与负数;那么,
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归纳::
(1)有理数减法是转化为有理数加法实施的.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应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号);
(2)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以“+”号;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
应用2:某天北京中午的气温是零上3℃,到午夜气温下降了9℃,那么北京午夜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结果的绝对值。
七、作业:
必做题:书本P30A组1、2、3、4;选做题:书本P31A组5和B组6;
2.1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此例说明,在有理数范围内,不存在“不够减”的减法。
四、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计算
(1)(-2.5)-1.5(2) -(- )(3)(-1)-(-4)-3
(4)1 -2 (5)[8+(-7)]-15
2.填空:
(1)温度3℃比-8℃高___________;(2)温度-9℃比-1℃低_____________;
2.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运用数轴来解释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能熟练的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小学的数的加法运算,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
六、作业:
必做题:书本P34A组1、2、3和B组4;选做题:书本P34C组5;
由学生回答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加以表示:9-(-7)=16.
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共同归纳
1.不妨我们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9 -(-7)=16.9 +(?)=16.
大家注意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个人研究,而后交流.比较两式,可以发现:9“减去-7”与“加上+7”结果是相等的,即
2.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初步掌握数学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练习(三):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的运算,并求出计算结果:
(1)(-2)+(—4);(2)(-5)+4;
例2:某家庭工厂一月份收支结余为-1200.50元,二月份收入为2000.70元,问二月底家庭工厂的收支结余情况如何?
解:(-1200.50)+(+2000.70)=+(2000.70-1200.50)=+800.20(元)
(2)(-18.65)+(-7.25)+(+18.15)+(+7.25)
(3)
(4)
例2:小明遥控一辆玩具赛车,让它从A地出发,先向东行驶15米,再向西行驶25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米,再向西行驶35米,问玩具赛车最后停在何处?一共行驶了多少米?
解:规定向东为“正”,则(+15)+(-25)+(+20)+(—35)
引例2:计算: , ;
, ;
学生回答: , ;
, ;
教师启发:发现 ,

要求学生再换几对不同的有理数试一试,结果如何?
教师小结: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
二、知识点讲解:
在有理数运算中,
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
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有理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引例1:已知一辆卡车从A站出发,先向东行驶15千米,再向西行驶25千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千米,问卡车最后停在何处?
分析: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行驶15千米记作+15千米,向西行驶25千米记作-25千米,向东行驶20千米记作+20千米,则(+15)+(-25)+(+20)=?,问题成了三个有理数相加,一般地,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所以(+15)+(-25)+(+20)=(—10)+(+20)=+10,所以卡车最后停在A站东面的10千米处。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学生练习(一):(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1)(+5)+(+7);(2)(-3)+(-10);
(3)(+6)+(—5);(4)(+3)+(-7);
(5)(- )+(+ );(6)0+(- );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结果的绝对值。
[教师讲解]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星期一、星期二的库存变化结果:
[教师小结]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三、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般地,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5)+(+20)]+[(-25)+(-35)]
=(+35)+(-60)=-25(米)
一共行驶的路程为|+15|+|-25|+|+20|+|-35|=95(米)
答:玩具赛车最后停在A地向西25米处,一共行驶了95米。
学生练习(二):
小明记录了一星期每天的最低温度如下表:
星期







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的运算;
2、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并能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事物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的计算,在运算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步骤;
难点:有理数加法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来自一建筑工地仓库记录星期一和星期二水泥的进货和出货数量如下,其中进货为正,出货为负(单位:吨)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中的相应部分。
2.2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讨论、积极思维探索的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正、负关系的确定以及原有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合作交流、对比、类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天, 厦门的最高温度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那么这一天厦门的最高温度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列出算式.
(2)原式=[(-2.48)+(-7.52)]+[4.33+(-4.33)]
=(—10)+0=-10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
(3)原式= =
= =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
学生练习(一):计算:
(1)(-3.5)+[3+(-1.5)]
四、例题板演:
例1:计算下列各式:
(1)(-11)+(-9);(2)(-3.5)+(+7);
(3)(-1.08)+0;(4)(+ )+(- );
解:(1)原式=-(11+9)=-20;(2)原式=+(7-3.5)=+3.5;
(3)原式=-1.08;(4)原式=0;
学生练习(二):计算下列各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