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水利局十年禁渔社会公共基础知识

水利局十年禁渔社会公共基础知识一、为什么要对长江实施禁渔区、禁渔期?答: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但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的水域环境破坏的越来越严重。
目前,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所以实行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二、实施禁渔区、禁渔期有什么意义?答: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是国家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是保护资源环境的长远之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国家保护资源环境的战略措施,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有利于保护繁殖亲鱼和幼鱼,恢复渔业资源。
二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有利于保护、增殖长江的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三、设定禁渔区、禁渔期有哪些法律、政策依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95号);3.《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农长渔发〔2019〕1号);4.《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农业农村部通告〔2019〕4号);5.《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安徽)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8〕60号);6.《安徽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皖农渔〔2019〕96号)。
四、涉及我县长江禁渔区有哪些?答:根据《安徽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皖农渔〔2019〕96号)规定,涉及我县全面禁捕水生生物保护区主要有: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长江安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湓河鰕虎鱼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涉及我县长江干流东至段(86公里含支江、夹江、江套)及其重要支流。
芜湖县青弋江大桥防洪影响评价(报批稿) 4.15

芜湖县S354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二〇一三年四月项目名称:芜湖县S354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单位:××××大学资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证书编号:水论证甲字第03410166 号审定:×××审核:××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修改说明2013年3月22日,芜湖市水务局在芜湖市主持召开了《芜湖县S354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以下简称《报告》)审查会。
与会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如下:(1)复核规划堤防断面,桥墩不宜布置在堤身断面内;(2)复核桥墩阻水对行洪能力的影响,优化桥墩形状;(3)补充分析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范围,复核桥墩承台埋置深度及防护范围;(4)补充分析河道防护范围,明确防护措施并进行专项设计;(4)复核桥梁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
会后,报告编制单位、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针对专家意见,进行了如下补充完善:(1)补充收集了《芜湖县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11年修编)》(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11年12月)等相关资料,完善了评价依据(见报告1.2.2及1.2.3节);(2)完善了桥址处右岸罗保圩堤现状和规划防洪标准相关资料。
根据《芜湖县城市防洪规划(2011年修订)》及《芜湖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确定罗保圩规划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2.5.2节);(3)进一步复核了桥址处堤防现状、近期及远期规划数据(见报告2.3.2以及附图);(4)进一步复核并补充了桥址所在区域地质情况、水文地质以及堤基土工程性质(见报告2.3.4节、2.3.5节以及2.3.6节);(5)修改完善了水文分析计算过程。
南陵县漳河基本情况

1 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1.1 流域概况漳河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芜湖市境内,跨南陵、芜湖、繁昌三县,东邻青弋江流域,西界黄浒河(荻港河)水系,南面和东南面与孤峰河为邻,西南面与大通河相接,北滨长江。
漳河与水阳江、青弋江一并称谓“三江”,是我省长江南岸的最大支流。
漳河流域总面积为1359km2,其中山区508km2,丘陵区401km2,圩区450km2。
漳河河道全长约119km,自南陵县城以下开始设有堤防,沿河两岸均为水网圩区,涉及南陵、繁昌和芜湖等县(区)。
2007年,南陵县荣获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十佳经济开发区”双十佳称号,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省财政强县之列。
1.2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建国后的1954、1960、1970、1983、1991、1996和1999年等均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平均7~8年一次。
20世纪70年代,漳河上游源头幸福河荷花塘至诸村长约7.0km的河道实施了渠化,两岸填筑的简易堤防使洪水归槽。
该段由于地处上游,河床较陡,冲刷严重,根据地形做了12座不同落差的跌水以减轻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在部分跌水上游填筑了简易的拦河坝用于蓄水灌溉。
诸村以下至南陵县城段以上河道基本没有堤防,洪水季节滩地行洪,南陵县城以下始有堤防直到中游出口三汊河口,下游沿河两岸均有堤防。
漳河在南陵县城以下段进入圩区,两岸筑有堤防,堤顶宽3~8m,堤顶高程12.6~14.1m,沿河两岸主要圩口有西七圩、联城圩、花园圩、滨玉圩等。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上游缺少骨干滞洪蓄水工程。
2)中段河道蜿蜒曲折,断面狭窄,出口段有肇家埠锁口,造成中游宣泄洪水不畅。
3)围滩造地,与水争地,减少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4)堤防断面未达标,穿堤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5)部分集镇和居民集居地防洪体系不完善7)河道、堤防管理设施落后,不配套,堤顶没有防汛道路。
2 主要治理内容和措施2.1规划范围和标准漳河流域按地形可分为上、中、下游,其中狮子山南陵水文站以上多为山区,坡陡流急,为上游,南陵水文站至资福河与漳河交叉口——三叉河口段多为丘陵或丘圩结合地形,河槽狭窄、蜿蜒曲折,为中游,三叉河口至澛港入江口为沿江水网圩区,坡降平缓、沟汊交错,为下游。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2)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1. 引言防洪是在长江流域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针对当前洪灾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的全面、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和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自古以来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自然条件的复杂性,洪水灾害也一直是长江流域的一大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一直在进行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洪灾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洪规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
3. 目标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目标是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和规划方案,以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长江流域的抗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保护重要的城市和农田不被洪水淹没;•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加强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合作,形成统一的防洪指挥体系。
4. 内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洪水灾害评估和预警通过对长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和地质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同时,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发布洪水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4.2 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大对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投入,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
重点对重要的河道和堤坝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洪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还要加强防洪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4.3 生态修复与保护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生态核心区域之一,也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

Jan.2021NO.1VOL.312021年1月第1期第31卷中国防汛抗旱CHINA FLOOD &DROUGHT MANAGEMENT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收稿日期:2020-12-01第一作者信息:虞邦义,男,正高级工程师,E-mail:****************.com。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8306)。
虞邦义曹秀清沈瑞(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88)摘要:2020年6—7月,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以下简称三江流域)遭受梅雨期10轮强降雨影响,水阳江干流连续出现3次洪峰过程,全线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青弋江干流全线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水阳江流域遭遇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造成宣城市直接经济损失29.57亿元。
系统梳理了三江流域2020年暴雨洪水的科学应对举措,分析了三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上蓄、中疏、下排”的系统治理思路,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三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
关键词:水阳江;青弋江;漳河;三江流域;暴雨;洪涝中图法分类号:P426.61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264(2021)01-23-03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20389虞邦义,曹秀清,沈瑞.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21,31(1):23-25.YU Bangyi ,CAO Xiuqing ,SHEN Rui.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Shuiyangjiang 、Qingyijiang and Zhanghe River Basin[J].China Flood &Drought Management ,2021,31(1):23-25.(in Chinese )1流域概况三江流域[1]水系指位于长江下游的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水系,横跨安徽、江苏两省,流域面积18850km 2,其中安徽省93%,江苏省7%,流域地形南高北低,南部山地面积占54%,中游低山丘陵区面积占27%,下游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占15%,湖泊面积占4%。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规划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与芜湖市中心城区规划两大部分内容。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2020年。
第一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区域协调发展规划1、芜湖市区域定位目标为泛长三角城市群中资源环境优越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镇带核心城市。
2、芜湖市在东向发展中的战略总体目标使“长三角”成为芜湖市的四个“依托中心”:产业升级的依托中心、招商引资的依托中心、科技人才的依托中心、接轨国际的依托中心;使芜湖市成为“长三角”五个重要的“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科研成果创新转化基地、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度假基地。
二、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第一阶段:2006~2010年,GDP年增长率为17%,2010年GDP达1000亿元,人均GDP 超过5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64%。
第二阶段:2011~2020年,GDP年增长率为13.4%,2020年GDP达3500亿元左右,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超过80%,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市域城镇化水平目标到2010年,市域人口达到29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4%;到2020年,市域人口达35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80%;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1.70个百分点。
四、市域空间利用与空间管制根据自然生态约束与经济开发支撑单元评价,将芜湖市域划分为四类地区,即适宜开发一类(优化开发)、适宜开发二类(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开发功能区。
五、市域经济功能片区划分市域经济功能片区划分为“一带、一环、一主、一副”。
1、“一带”即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电能、船舶、汽车、建材、造纸、化工等产业。
2、“一环”即环形生态廊带,以都市农业、生态林业、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各类观光休闲与生态旅游,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清江流域防洪规划

清江流域防洪规划清江是一条雨洪河流,洪水基本上都由暴雨形成,暴雨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雨量的70%~80%,清江流域除金沙江中上段,雅砻江、岷江上游基本无暴雨外,其余150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均有暴雨出现,因此清江流域受洪水威胁的范围很广。
在干流上游及支流的山区,有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触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为害。
干流上游及支流的中下游沿岸,有因江河洪水上涨漫溢造成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洪水灾害,干流中下游及支流尾闾冲积平原有因江河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的严重灾害,滨海河口地区除受暴雨洪水灾害外又受风暴潮的侵袭。
清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承泄了上游干支流及中下游支流的巨大来洪,虽有比较宽、深的河道宣泄洪水,但安全泄洪能力仍远小于巨大洪水来量,平原区地面高程又普遍低于洪水位几米至十几米,因而是清江流域洪水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是清江防洪的重点。
兹将建国40余年来清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概述如下:一、防洪规划工作开展情况(一)清江中下游平原区1950年2月清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委会”,1956~1988年期间又改为“清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1989年又改为“长委会”)成立后,在水利部直接领导下,即大力进行堵口复堤和堤防的整修加固工作,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基本资料整理搜集和分析研究工作,由于认识到消除洪患是治理清江的首要任务,因而即着手进行清江中下游平原区防洪排渍规划工作。
当时根据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清江防洪工程极为薄弱的现状和建国初期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提出:(1)当前清江防洪的最高目的是“保证在1949年同等水位的情况下不发生溃决,争取1931年水位不发生溃决”。
(1949年或1931年的最高洪水位是在沿江两岸溃口后,平原区蓄纳了300~400亿立方米或500~600亿立方米的洪水后的水位)。
(2)在还没有合理解决清江河槽所不能安全承泄的300~400亿立方米洪水以前,必须按照中央“重点防护,险工加强”及“临时紧急措施”等原则去尽力减少灾情。
华阳河洪评报告

1 概述1.1 项目背景皖赣铁路位于安徽省皖南,为连接安徽与江西两省的单线铁路,铁路途经安徽省芜湖市、宣城市、黄山市及江西省景德镇市和鹰潭市。
皖赣铁路自1985年全线开通运营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改造,线路设计标准低,载重能力差,早已不能满足目前铁路客运市场的发展需要。
由于皖赣铁路是贯穿安徽南部和皖赣两省的重要铁路通道,对加快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经济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沿线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皖南地区旅游业不断壮大,对既有皖赣铁路改造已显得非常必要。
为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着手进行改建铁路皖赣线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电气化铁路设计工作,改建铁路皖赣线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电气化铁路将沿既有线走向按照铁路Ⅰ级标准采用双线建设。
华阳河是改建铁路皖赣线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跨越的主要河流之一,拟建的华阳河特大桥工程位于东经118°53′、北纬30°51′处,桥梁中心里程桩号为DK72+666.300,桥梁设计全长为3101.10m,跨河桥梁长263.9m,跨河孔径布置为1-(32.55+40+32.55)m+1-32.6m+2-24.6m+2-32.6m +1-(32.55+48+32.55)m,改建铁路皖赣线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华阳河特大桥桥址位置见图1所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三条规定:建设跨河、穿河、临河的桥梁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通畅,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防洪要求审查同意;该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华阳河特大桥中心桩号:DK72+692.49桥长:3110.10m跨河长:263.9m 图1 改建铁路皖赣线扩能改造工程华阳河特大桥位置示意图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1.1流域概况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分别于当涂、芜湖和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8850km2,其中安徽省占93%,江苏省占7%。
流域西北部滨临长江,东北部以茅山山脉与太湖流域为界;北与秦淮河接壤;东南、南、西南三面以黄山、天目山及九华山为分水岭,分别与新安江、秋浦河等为邻。
流域大地构造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由于地壳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地貌呈南高北低态势。
流域内山地面积占54%,丘陵区面积占27%,平原圩区面积占15%,湖泊面积占4%。
水阳江和青弋江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北麓。
流域上游属丛山峡谷地区,岩石分布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
流域中游为低山丘陵区,岗峦起伏,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
下游为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主要由长江及本流域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淤积而成,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土壤肥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般地面高程为7~8m,低于汛期洪水位3~4m。
流域水系主要有两江、一河、四湖,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和石臼湖。
水阳江位于流域东部,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
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附近汇合,河沥溪以上为上游。
干流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
水阳江最大的支流为右岸的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郎川河直接与南漪湖相通,经湖泊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与水阳江相汇;此外,支流还有华阳河、夏渡河,流域面积分别为280km2及360km2。
青弋江位于流域中部,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
主源有麻川和舒溪两支,两河汇合后称尝溪,至陈村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称为下游。
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
青弋江较大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72km2;其次为琴溪河,流域面积442km2;还有寒亭河、孤峰河等。
漳河位于流域西部,流域面积1365km2,长95km,南陵以上为上游区,黄墓渡为中下游分界,经石硊,在澛港汇入长江。
漳河下游河道弯曲,石硊~澛港段弯曲系数达3.5以上。
主要支流有峨溪河、后港河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
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有资福河和上潮河串通,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
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
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为38.1亿m3。
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现湖面已大大缩小,南漪湖面积减少了7%,固城湖面积减少了60%,石臼湖面积减少了23%,丹阳湖低圩灭螺,已围垦82%。
由于四湖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调节本流域洪水的作用各异。
对水阳江来说,其调洪作用以南漪湖最为显著,其次为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反之,若承受长江倒灌的洪水,首当其冲为丹阳湖、石臼湖,其次为固城湖、南漪湖。
流域水系有当涂、芜湖和澛港三口与长江相通。
长江洪水较高时,经常发生顶托或倒灌现象。
影响范围:漳河可达黄墓渡,青弋江达湾址,水阳江至新河庄附近。
倒灌现象尤以芜湖为甚,倒灌时间一般在4~8月。
下游湖泊充蓄高程,一般受芜湖及当涂二口水位控制,介于二口的长江水位之间,因而常出现由芜湖口倒灌,经清水河~青山河或经清水河~运粮河~姑溪河,至当涂口出流的现象。
流域范围涉及皖、苏两省的2个地区、4个省辖市的21个县。
其中长江与青弋江交汇的芜湖市是皖南的政治、文化、商业、交通中心,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国民经济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长江下游地区而言,还是较低的。
流域内工业依托自然资源,结合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门类较齐全,并具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有钢铁、造船、电力、纺织、化肥、农机、建材等。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著名的稻米产区,其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5%以上,其他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茶、烟、麻、竹等。
流域内的主要城市芜湖市,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口,历来是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交通中心。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芜湖港已被列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港口之一,芜湖市已成为安徽省皖江开发区的中心城市,并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前,芜湖市工业主要以轻纺为主,造船、建材、机械、化工、冶金等门类齐全,此外,芜湖还是水阳江、青弋江及巢湖地区农付产品的集散中心,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流域内另一重要城市宣城市,位于皖赣铁路与宣杭铁路交汇处,在建的高速公路318国道穿城而过。
芜湖长江大桥和318国道的建设使宣城市北至合肥,东至杭州,南至黄山均有便捷的陆上通道。
以水阳江为干线的水上通道可直达芜湖,并通往长江黄金水道。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宣城市已形成了门类齐全、以轻、重工业并举的工业体系,主要涉及采掘、原料加工、机械制造、纺织、食品、电子、轻工等行业。
城区贸易发展也较快,“九州市场”现已成为安徽省十大贸易市场之一。
另外,宣城市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人文景观丰富。
鳌型古城、宋代双塔、敬亭山风景区、夏渡森林公园及扬子鳄湖均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大量游客。
流域已初步形成包括铁路、干线公路及水运在内的综合运输网,境内现有宁铜、皖赣、宣杭等铁路线。
公路干线网发达,318国道横穿流域(广德~芜湖),此外还有马鞍山~芜湖~铜陵,芜湖~泾县~黄山,芜湖~宁国~黄山三线贯穿南北,现在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公路相通。
水运北依长江黄金水道,流域内有下游水运网,通航里程约670km,其中分段常年通航里程150km,最大可通航300t 级驳船,年运量80~100万t。
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和重点的经济作物产区;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已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流域下游水道纵横,内河航运有一定基础,全流域通航里程约670km,但由于受地势及长江水位影响,全年通航里程仅约150km。
流域水力资源不甚丰富,青弋江水系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1.6MW,水阳江水系为145.3MW。
可开发水力资源500kW以上的电站,青弋江有37处,装机容量为257.5MW,年发电量7.55亿kW.h;水阳江23处,装机容量86.4MW,年发电量1.92亿kW.h。
流域水能资源已初步开发,装机容量近200MW,年发电量6亿kW.h,其中陈村水电站装机15万kW,是长江下游支流上最大的水电站。
据1997年统计,流域总人口652.8万人,其中安徽598.8万人,江苏54万人;耕地543万亩,其中安徽476万亩,江苏67万亩。
国内生产总值435.1亿元,其中安徽408亿元,占94%。
工农业总产值640.7亿元,其中安徽573.9亿元,约占90%。
1.1.2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概况本流域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流域内洪涝灾害治理极其关注。
20世纪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工程局对全流域进行了查勘,后来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长流规要点报告》中提出了初步规划意见;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提出了《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初步规划意见》、《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规划意见》等报告;安徽、江苏两省有关部门和水电部十四局也在流域内开展了大量规划设计工作。
1981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完成《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较全面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方针,防洪除涝规划方案和工程措施。
主要防洪规划方案为:上游兴建陈村(已建)、港口湾(正建)、牛岭、凤凰山和汤村水库,以控制上游黄山、天目山暴雨中心洪水,削减干支流洪峰。
中游地区,青弋江、漳河两岸圩区需要继续加高加固堤防。
为改变青弋江洪水东下的状况,减轻水阳江行洪压力,修建青弋江改道工程;水阳江中游继续加高加固堤防,实施南漪湖控制运用,以充分发挥其调蓄干支流洪水的作用。
扩大双桥河,使分流入湖流量由1000m3/s增加到2700m3/s,进口处建闸控制;扩大北山河,设计出流量1000m3/s,最大倒灌流量1500m3/s,并建闸控制,新河庄设计水位12.5m,下泄设计流量2000m3/s。
下游地区,结合青弋江分洪道工程进行漳河下游裁弯取直;水阳江水阳镇河段卡口拟进行拓宽,扩大行洪流量。
丹阳湖拟定为蓄洪垦殖区,固城、石臼二湖建闸控制运用;为减轻长江洪水对圩区威胁,在芜湖、当涂二口建闸控制。
1992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根据80年代发生大洪水情况,对流域防洪规划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补充,对流域综合治理近期工程规模和防洪效益进行了补充研究,完成了《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防洪补充规划报告》。
上述规划报告上报后由于多种原因尚未审批。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流域内连续发生了1991、1995、1996、1998、1999五场大洪水,流域内洪涝灾害严重。
水利部对本流域防洪治理十分重视,安排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对流域内已发生的洪水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工作,并根据新的洪水形势对上述规划报告中提出的防洪治理方案进行了复核。
经复核认为,上述规划报告中拟定的防洪治理基本方案是合理的。
由于流域内洪水水情和工情变化,港口湾水库正在建设,90年代大洪水新河庄水位多次超过13m,且新河庄以上堤防堤顶高程一般已超过14.0m高程,为了处理好上下游防洪关系,本规划通过分析研究后,双桥河进南漪湖流量由原规划2700m3/s 调整为1300m3/s,将新河庄水位由原来提出的12.5m增加到13.0m,下泄设计流量相应由原来提出的2000m3/s提高到2300m3/s,由此可减少新河庄以上超额分洪量约1.8亿m3,减少破圩分洪面积50km2,新河庄及以下扩大河道泄流能力:整治猫儿湖分洪旁道,进行水阳镇开卡,对裘公河东门渡和扬泗渡两处扩宽;上姑溪河局部扩卡、下姑溪河完成水下疏浚。
完成以上防洪工程后,流域总体可防御1996年型洪水。
其中,水阳江中游约20年一遇,水阳江新河庄、青弋江西河镇、漳河三叉口以下水网地区约20~40年一遇防洪标准。
1.2洪水、洪灾和流域防洪形势1.2.1洪水本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集中发生在5~7月份,个别年份由于台风暴雨形成的洪水出现在9、10月份,如1961年,其径流特性与降水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