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
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分析

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分析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EB病毒(EBV)感染儿童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展开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4+)。
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中的IgM和IgG水平明显升高,P<0.05,Ig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及CD3+/CD4+水平明显降低,CD3+和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儿童EBV感染会直接损伤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且人体的免疫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且体液免疫细胞的降低程度可提示患儿的疾病预后。
【关键词】EB病毒;感染;儿童;免疫功能;临床预后【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78-02EB病毒(EBV)属于r-疱疹病毒家族,作为人唯一的自然宿主。
大约90%的人群均建立EBV终生潜伏状态感染。
EBV会直接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同时还与人类几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如霍奇金淋巴瘤、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以及鼻咽癌等[1]。
EB病毒在临床上又被称为DNA病毒,是疱疹病毒群,该项病的传播方式多样化,婴幼儿为该项疾病的易感人群。
有关临床研究表明,我国3~5岁儿童感染EB病毒的发生率大于90%,且临床表型十分的复杂,多为潜伏感染,B淋巴细胞作为该项病毒的主要受累细胞,同时EB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儿童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2]。
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

腑 , 应 该 以清 热 解 毒 、生 津 护 阴 、化 痰 散 疏 风 解 表 为 [ 2 】 易志 刚 . E B病 毒 感 染 致 病 机 制 的 研 究进 展 [ J 】 . 四 川 解 剖
学杂志, 2 0 0 9 , 1 7 ( 0 3 ) : 1 3 5 . 1 3 7 . 静, 等. E B病 毒 相 关 噬 血 细 胞 性 淋 巴
显 著 的疗 效 ,值 得 J 床 应 用 。 、
d x ) L , E B 病 毒 感 染 在 中医 上 属 于 “ 温病 ”的范畴,
小 儿脏腑轿 内,血气未足 ,容 易感受外 邪 ,再加 上患
儿 脾 胃虚 弱 ,脾 失 健 运 则 会 导 致 痰 浊 内’ 生 , 胃 阴 不 足 ,而毒热痰火 相互铰接 ,痰火郁积 外发导致发 热 ,
组织细胞 增生症患儿的E B病 毒 感 染 特 征 [ J ] . 实 用 儿 科 临 床杂志, 2 0 1 2 , 2 7 ( 0 3 ) : 1 8 1 — 1 8 3 .
4 ] 叶 中绿 , 庞伟君, 黄 秀兰. EB病 毒 感 染 患 儿 细 胞 因子 蚕 、 焦 山 楂 、 丹 参 、 炒 栀 子 等 药 物 的 使 用 可 以达 到 [
率 、I g G、 I g M、I g A等 免 疫 功 能 指 标 以及 退 热 时 间 、
咽充血 持续时 间、扁桃体肿 大持续时 间和 异常淋 巴细
( 上接第 2 6页)
患 者 常 自觉 受 侵 部 位 肿 大 隆 起 , 伴 有 锐 痛 、 钝 痛 或 压
痛 ,且 在 患 者 咳 嗽 、 深 呼 吸 或 活 动 患 侧 上 肢 后 可 导 致
华. 软 坚散 外敷等 中医治疗胫骨 结节骨 软骨炎2 5 例
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

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侯安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北京100050)【关键词】儿童EB病毒感染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疱疹病毒,常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少数可发生慢性活动性感染(CAEBV)及EBV相关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
1E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EB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许多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发生在1岁以前。
到成人期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感染过EB病毒[1]。
唾液腺是EBV的藏身之地,故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粪便、血液及性传染,而飞沫传播并不重要。
即使是恢复期或潜伏感染者,仍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研究发现,半数EBV携带者的漱口液中含有该病毒,伴有扁桃体肥大者更易传播病毒[2]。
EBV的临床感染有两种方式,即裂解感染和潜伏感染。
EBV经口咽部感染人体,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而后进入血液循环。
因B淋巴细胞表面有EB病毒的特异性受体CD21,故该病毒多数情况下仅感染B淋巴细胞,但也可使T细胞、NK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感染[3]。
病毒感染后刺激CD8+T细胞大量增殖活化并表达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对病毒感染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原发感染自愈。
不过,病毒基因组在少部分B淋巴细胞内始终潜伏,使受感染者成为终生带毒者[1]。
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时,潜伏感染可再激活而发生CAEBV等多种疾病。
EBV特异性细胞毒杀伤细胞活性缺乏,IFN-γ合成不足及NK细胞功能受损等均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
2儿童EBV感染的临床表现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IM是原发性EBV感染所致。
我国IM发病高峰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主要表现有:①发热,约1 2周或更久;②咽峡炎、扁桃体炎:可有灰白色渗出物,酷似化脓性扁桃体炎;上腭可现瘀点;③淋巴结肿大:颈部最常见,可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④肝脾肿大,谷丙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升高;⑤非特异性充血性皮疹;⑥其他:国外报道50%病例早期可见眼睑水肿,国内相对少见;但也有报道发生率可达48.71%[4]。
中药蒲地蓝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比较

46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6月第6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62019知,治疗方法缺乏有效性。
而中医将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归属为“喉痹”“鼻槁”的范畴,临床上表现为咽喉干燥、痒痛不适感、咽内有异物感、干咳少痰等。
养阴清肺汤在治疗过程中在异病同症、同证同治的适应范围内,对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全方凉血与养阴相结合,可起到养阴清热的作用,能够达到祛除燥邪的功效。
本研究比较了常规西医疗法与养阴清肺汤加减两种方案治疗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临床效果,经研究发现,采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的优势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运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总体优势突出,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次,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患者接受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可缓解病情;最后,采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进行治疗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养阴清肺汤的治疗优势。
养阴清肺汤方中有生地、麦冬、玄参、石斛、生石膏、生白芍、芦根、川贝母、丹皮、薄荷。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石斛疏清虚热、补益脾胃;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白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芦根分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川贝母润肺化痰、散结消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薄荷可发汗解热、疏肝理气、利咽止痛止痒。
养阴清肺汤邪正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正;凉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诸药合用,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效。
随证加减,使得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优势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采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1]姜泉,张华东,陈祎,等.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6):463-465.[2]郑胡琪,杨光辉,何奕坤,等.补肾润燥方对干燥综合征肝肾阴虚证中老年女性患者外分泌腺功能及性激素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7,58(14):1200-1204.⑶盛正和,翁映虹,刘溯章,等.温阳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并干眼症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0):1697-1700.[4]桑永兵,刘颖,鲁构峰,等.张华东从肝肺气机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16-1&[5]寇吉友,冯海霞,卫彦.针剌结合温润附葛汤治疗阳虚型干燥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6,36(9):948-950.[6]方宜梅,石啥,寇秋爱.补中益气汤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的运用[J].中医杂志,2016,57(24):2141-2142.⑺鲁璐,汪悦.“益气增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7):36-37.|8]诸葛叶婷,侯秀娟,刘小平,等冲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7,10(9):1006-1008.中药蒲地蓝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比较马水永(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广东惠州516211)摘要目的:对比中药蒲地蓝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
中药治疗儿童急性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

安全, 值 得 临床 推 广。
关 键词 : 清热 解毒 、 活血散 结 ; 急性 E B病 毒感 染 ; 儿童; 临床 疗效 中图分类 号 : 1 t 2 4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6 ) 1 5一 O O 6 O— O 1
病 毒感染 多 发 , 影 响儿童健 康 , 其 临床 症 状具 有 多样 性 和 复杂 性 的特 ( 3 3 . 3 %) , 无 效 2例 ( 6 . 7 %) , 总有 效 率 为 6 0 . 0 % 。治 疗 组 疗效 明显 点 。严重 者 可发展成 恶 性疾病 , 并与 自身 免疫性 疾病有 关 。目前 西 高于对照组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医治疗缺 乏 统一有效 的 治疗方 案 , 中 医药治 疗 本病 具 有优 势 , 本科 2 . 2两 组主要症 状改善 情况 比较 : 治 疗 组 息 儿 退热 时 间 、 咽 峡 炎 恢 复 采 用 中药治 疗本病 取得 较好疗 效 , 现 报道 如下 。 时间短 于对照组 , 颈淋 巴结肿 大 改 善优 于 对 照组 , 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1 资 料与 方法 ( P< 0 . 0 5 )。见 表 1 。 1 . 1一般 资料 : 选择 2 0 1 4年 1月 一 2 0 1 5年 1 2月本 院住 院 E B病 毒患 表 1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比较 ( ± ) 儿患 儿共 6 0例 , 男性 3 5 例, 女性 2 5例 , 年龄 1 . 2—1 6岁 , 平 均年 龄 ( 6 . 8 6± 4 . 1 9 ) 岁 。采 用随机 数字 表法 分为治 疗组 和对照 组 , 各3 O例 。 1 . 2选择标 准 : ① 西 医诊 断标 准参 考 《 诸福 堂 实用 儿科 学 》 E B急性 病毒 感染诊 断标 准 : 症状 或体 征至少 3 项 以上 阳性 : 发热; 咽炎 、 扁桃 体炎 ; 颈淋 巴结肿 大 >l c m; 肝脏肿 大 ( 4岁 以下 > 2 c m, 4岁 以上 可触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 P<0 . 0 5 及 ); 脾脏 肿 大 ( 可触 及 ) 。血 常规检查 :白细胞 分类 淋 巴细 胞 > 5 0 % 2 . 3安全性分 析 : 治 疗组未 发 现 明显 不 良反 应 ; 对 照 组 出现 ’ 1 例 不 良 或淋 巴细胞 总数 > 5 ×1 0 ’ 几 。E B病 毒特异 性抗 体及 E B病毒 D N A检 反应 , 表现为 头晕 、 恶心, 停 药后 症状 自行 消失 。 测: 具 备 以下任一 项 : E B V— C A— M抗 体 阳性 ; 双 份血 清 E B V— C A 3 讨论 I gG抗体 滴度 4倍 以上升 高 ; E B V— E A抗体 一过性 升 高 ; E B V— C A 近年来 , E B病 毒 感染 率 逐 年增 加 , 表现 多样 , 临 床 以发 热 、 咽 峡 I g G抗 体 阳性且呈 低亲 和力 , 和( 或) E B V— C A—I g c抗体 阳性 ( ≥1 炎、 淋 巴结肿 大三联 征多见 , 此外 , 外 周 白细胞 总数 、 异 型淋 巴细胞 等 : 2 5 6 0 ) 呈 高亲 和力 ; E B N A抗 体后 期 阳性 ; E B病 毒 D N A 阳性 。② 纳 均会 出现显著 增加 ] 。研 究 已证 实 阿昔 洛韦治 疗本 病有 效 , 同时越 来 入标 准 : 符合西 医诊 断标 准 ; 年龄 l 一1 8 岁; 病程在 1 个月内; 监 护 人 越 多医家采 用 中西 医结合 方 法治 疗 本病 。本病 中医 可 归属 于 温病 范 签署 知情 同意 ; 患儿无 合并 其他 系统疾病 者 。③排 除标 准 : 合并 有 心 、 畴 。根据其发 病季节 和证候 特点 , 可参 照风 温 、 春 温 等进行 辨 证施 洽 。
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_杨辅直

· 5708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第26卷第24期 Chin J Nosocomiol Vol.26No.24 2016
巴 结 肿 大 、肝 脾 肿 大 。 (2)外 周 血 白 细 胞 分 类 以 淋 巴 细胞为主,异 形 淋 巴 细 胞 百 分 比 10.0%。 (3)EBV 感染证据:EB 病毒衣壳抗原抗体(EBV-VCA-IgM) 阳性或(和)外 周 血 EBV DNA 检 测 为 阳 性。 具 备 诊断标准:(1)中任意 3 项,并 同 时 具 备 (3),有 或 无 (2),可诊断IM。EBV 感染组诊断标准:有 EBV 感 染但不符合IM 诊断标准。本研究符合 以 上 诊 断 标 准的IM 组43例,EBV 感染组77例。 1.2 试验 方 法 (1)EB 病 毒 抗 体 检 测:采 用 酶 联 免疫 吸 附 法 (ELISA)检 测 EBV-VCA-IgM,EB 病 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生物薄片试剂由欧蒙实验诊断公 司 提 供。 (2)EB 病 毒 DNA 检 测:采 用 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 EBV-DNA 载 量。EBV 核 酸 定 量 检 测试剂盒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荧光半 定 量 法,EB 病 毒 DNA>500 拷 贝 数/ml为 阳性。 1.3 治疗方法和观 察 指 标 在 常 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95例应用更昔洛韦每次5mg/kg,静脉滴注,每天 2 次,连续7~14d,25 例 应 用 阿 昔 洛 韦 治 疗,剂 量 和 用药时 间 同 更 昔 洛 韦,部 分 加 用 静 脉 丙 种 球 蛋 白 400mg/kg/d,连续静脉滴注,2~5d,或 丙 种 球 蛋 白 1g/kg,用2d;干扰素100~300万 U,每天1次,肌 内注 射 ,连 续 应 用 5~7d。 观 察 体 温 降 至 正 常 、扁 桃 体渗出物消失 、肝 脾 淋 巴 结 缩 小 、血 谷 丙 转 氨 酶 和 肌 酸激酶逐渐恢复正常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数 据 采 用 SPSS 13.0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计 量 资 料 采 用t检 验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χ2 检 验 ,P<0.05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阿糖腺苷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疗效分析

[ 7 ] 古鹏程 .尼麦角林对轻度认知损伤 患者的干预治疗分 析[ J ] .中 国实用神经疾病 杂志 , 2 0 0 7, 1 0 ( 1 ) : 1 5 1 . 1 5 2 . ( 8 ] 汤秀敏 , 王冰 .恩 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 ] .中国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 0 0 8 , 1 1 ( 2 ) : 5 8 - 5 9 .
注: 与 同组 治 疗 前 比较 , P<0 . 0 5;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前 比较 , P< 0 . 0 5 ;
( 1 O ) : 1 2 4 5 — 1 2 5 5 .
与同组 治疗前 比较 , P> 0 . 0 5
[ 2 ] 吴 晓光 , 汤哲 , 方 向华 , 等 .北京 城乡老年队列中基线痴呆 的全死
神经科 杂志, 2 0 0 2, 3 5 ( 4) : 2 4 6 . [ 5 ] 祁瑞刚 , 刘海 花, 钱迅 .丁苯酞对 急性脑 梗死患 者轻 度认知功 能
障碍的影 响( J ] .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 志, 2 0 1 2 , 2 1 ( 3 3 ) : 3 6 8 8 - 3 6 8 9 .
从表 1 、 2结果显示 , 治疗组 治疗 1 个 月后认 知功 能显 著
因死亡率及死亡风险研 究 [ J ] .中华 流行病学 杂, 2 0 1 1 。 3 2 ( 1 0 ) :
9 7 3 - 9 7 7 .
改善 , 提示丁苯酞 胶囊与复方丹 参注射液联 用能显著改 善急 性脑梗死伴轻 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损害。
文献报道认为脑梗死的位置等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关 键 因素 ; 但脑 组织损害的总体 积与认知 功能损害严重 程度也 有 密切关 系, 认为患者 的坏 死组织 总体积大 于 5 0 a r m, 且关 键
EB病毒感染的中医药诊疗新进展

临床 尚无治 疗 EBV感 染 的特 效方 法 ,通 常为 支持 性 的治 疗 。 对 于抗 病 毒 药 物 的应 用 是 否有 效 ,学 者们 看 法 不一 ,而 激 素 类药 物 仅在 有 贫 血 、血 小板 减 少等 情 况下 应用 ,EBV疫 苗 仅 对 特 定 人 群 有 益 。
邪伏的去除并不容易而对于bv病毒感染中医中的治疗原则并不是将重点放在去除病因上而是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310本病属于中医的风温发热痰核肿瘤肺热咳嗽瘾疹咽痹痃癖等范畴病机主要属于风热或肺胃热毒蕴结血分受累血热痰阻
世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 摘 2018年第 l8卷第 12期
25
2 发 病 机 制
一 般 认为 ,细胞免疫 在对 病毒 活化 的 “监视 ”和清 除转 化 的 B细胞 中起着 关键 性 作用 。 当细胞 免疫 功 能降低 的时候 , EB病 毒将 出现 活化情 况 。EB病 毒首先 会在 口咽部 上皮 细胞 内增 殖 ,之后 会 感 染 B淋 巴细 胞 ,而 被 感染 的 B淋 巴细胞 随 血 液 循 环至 全 身 ,可 导致 发生 全身 性感 染 。 研究 显 示 ,EBV 会 长 期在 人体 的 淋 巴组织 中潜 伏 ,一 旦 机体 细胞 免疫 功 能 降 低 ,EBV便会 被激 活 ,从 而导致 患者 出现 复发感 染 。
4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 断患者是否发生 EBV感染 的重要 途径 ”“。 对 于有 条件 的实 验室 ,可 直接进 行 EBV基 因组 以及 其表达 产
物 的检 测 。 目前 ,对 于 EBV 的检 测 主要 方法 为血 清 学检 查 。 血清 抗 IgM—VCA抗体 的 出现 ,以及 随之 出现 的抗 NA抗体 效 价 逐 步增 高 提 示 原 发性 EBV感染 。 若发 现抗 早 期 蛋 白 IgA 效价 增 加 ,则 提示 患 者具 有较 大 的患 鼻 咽癌 的风 险 。而对 于 当人 体 免疫 力 降低 是否 会 引发 再次 感染 的问题 ,还需 要再 进 行深 入研 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免疫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
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EB病毒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缩短患儿各症状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中药治疗;西药治疗;EB病毒感染;免疫干预
EB病毒属于γ-疱疹病毒家族,在人群中广泛的存在,与大多数人建立了终身潜伏的状态,与鼻咽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小儿EB病毒感染是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可能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恶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患儿的自身免疫性情况,我国临床上在对这一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但是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应该对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探讨和分析[1-2]。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免疫干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5.68岁,病程9~28天,平均病程16.9天,所有患儿均符合EBV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以及西医的诊断标准,根据患儿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药方为:鲜芦根15 g、连翘10 g、薄荷6 g、生石膏15 g、银花10 g、柴胡
10 g、丹皮10 g、黄芩6 g、夏枯草10 g、薏苡仁15 g、青蒿10 g、栝蒌15 g、僵蚕10 g、焦山楂10 g、丹参10 g、炒栀子6 g,可根据患儿治疗阶段不同调整药物,1剂/d,
2次/d,用水煎服,体重20 kg者,200 ml/次。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阿昔洛韦静脉滴注,5 mg/kg/次,2次/d,匹多莫德口服液,0.2 g/次,2次/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后分析比较其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IgG、IgM、IgA治疗有效率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分别为(3.1±2.3)天、(3.2±2.6)天、(7.1±4.4)天;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分别为(4.5±3.3)天、(4.2±2.9)天、(9.6±5)天;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EB病毒感染在中医上属于“温病”的范畴,小儿脏腑轿内,血气未足,容易感受外邪,再加上患儿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则会导致痰浊内生,胃阴不足,而毒热痰火相互铰接,痰火郁积外发导致发热,致使患儿痰热瘀结、毒热炽盛、气血壅塞、充斥脏腑,应该以清热解毒、生津护阴、化痰散疏风解表为治疗原则[3]。
在对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实施治疗中药治疗的过程中,鲜芦根、连翘、薄荷、生石膏、银花、柴胡、丹皮、黄芩、夏枯草、薏苡仁、青蒿、栝蒌、僵蚕、焦山楂、丹参、炒栀子等药物的使用可以达到生津护阴、化痰散瘀、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4-5]。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和异常淋巴细胞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诉,在对EB病毒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缩短患儿各症状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婉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谱及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196-3198.
[2] 易志刚.EB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03):135-137.
[3] 黄志卓,谢正德,闫静,等.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EB病毒感染特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03):181-183.
[4] 叶中绿,庞伟君,黄秀兰.EB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06-2308.
[5] 甄小芳,幺远,秦丽娜,等.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02):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