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课内对比阅读练习(教师)
卖油翁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 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 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3 .分别写出下列“之”字指代什么。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③徐以杓油沥之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取一葫芦置之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5 .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一个成语来回答)?6 .文中的两个人各有些怎样的个性特征?7 .记叙文有六个要素,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
本文省略了 “时间”,试填下表把其他五个要 素填在表内。
8.“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卖油翁练习1①自矜()②睨之(2.解释下列加点字。
(2)①释担而立( )②睨之)③忿然()④酌油()③但微颔之( )④惟手熟尔②以我酌油知之( )④康肃笑而遣之(9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 ⑷见舟而畏之 畏10 .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 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3分) 三、阅读全文回答。
文言文《卖油翁》对比阅读

《卖油翁》对比阅读(对比点:写法)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
【甲】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
”众曰:“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③1.边界之乡/尤扰益偷(2分)2.①到,去。
②犒劳,慰劳。
③互相,共同。
④自夸(4分)3.①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所以1分,句意1分)②你也知道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不也很精湛吗? (亦1分,句意1分)4.治县有方,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平易近人。
(答出三点3分,结合文本1分)5.都有正侧结合。
①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对话) 来表现人物,【甲】通过父老和左君的对话体现出左君的治县有方,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疾苦,【乙】文通过陈康肃公和卖油翁的对话来体现卖油翁的谦逊,沉着,技艺高超。
②两文文都从侧面衬托形象,【甲】文通过亳州的盗贼增多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来体现左君的消治具有方;【乙】通过陈康肃公对卖油翁态度的转变来衬托卖油翁的技艺高超。
(正侧分别1分,结合文本具体阐释分别1分)附甲文翻译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
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
卖油翁》对比阅读

卖油翁》对比阅读XXX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XXX:“无他,但手XXX。
”XXX生气:“你敢轻视我的射术!”翁说:“我能通过酌油来判断。
”于是他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钱覆盖住口,慢慢地倒油,油从XXX流进去,但钱却不湿。
XXX说:“我并没有别的本领,只是手熟而已。
”XXX笑了笑,放他走了。
南方没人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经常和水在一起。
七岁就能涉水,十岁就能游泳,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这些人不是无缘无故地会潜水的,他们必定是在水中学到了技巧。
因为他们经常和水在一起,所以到了十五岁就掌握了潜水的技巧。
相反,那些生活中从来没有接触过水的人,即使长大了,看到船也会害怕。
所以北方的勇士们常常向潜水的人请教,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潜水的,然后去河里试一试。
但是,没有一个北方人能够不淹死。
因此,没有研究而只是追求技巧的人,都会像北方的人一样,学会潜水之道,但最终却会失败。
甲:XXX是当世XXX的射手,他在家圃射箭时,卖油翁放下油桶站在一旁看着他。
卖油翁看到XXX十发箭有八九都射中了,微微颔首表示赞赏。
XXX问卖油翁:“你也会射箭吗?难道我的射箭不精湛吗?”卖油翁回答:“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只是手熟而已。
”XXX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卖油翁接着说:“我可以用卖油的方式来证明我的话。
”于是他拿起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钱覆盖住葫芦口,然后慢慢地倒油,油从钱的孔里流进去,而钱却没有湿。
他接着说:“其实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只是手熟而已。
”XXX听了之后笑了,然后让卖油翁离开了。
XXX:XXX在两浙时,在杭州的梵天寺建了一个木塔,有两三层高。
XXX登上去后发现塔在晃动。
XXX告诉他:“因为还没有铺上瓦,所以塔很轻。
”于是XXX让匠师铺上瓦,但塔还是一样晃动。
无计可施之下,他让他的妻子去找XXX的妻子,送给她金钗,并询问塔晃动的原因。
XXX的妻子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铺好每层的板子,然后用钉子把它们固定就行了,这样塔就不会晃动了。
《卖油翁》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教师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第13课《卖油翁》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三行对译原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此自矜。
①公:对男子的尊称;②善:擅长;③射:射箭;④亦:也;⑤以:凭借;⑥自矜:自夸;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之相比,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原文: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久而不去。
①尝:曾经;②于:在;③圃:园子;④释:放下;⑤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⑥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⑦之:指代陈尧咨射箭;⑧去:离开;译文: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着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原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①矢:箭,“发矢”就是射箭;②但:只,只是;③颔:点头;译文: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了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原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①汝:你;②吾:我;③尔:同“耳”,相当“罢了”;译文: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难道不精湛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原文: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
然,表示“……的样子”;②安:怎么;③以:凭,靠;译文: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原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①乃:于是;②以:用;③覆:盖;④徐:慢慢地;⑤杓:同“勺”盛东西的器具;⑥自:从;译文: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可是铜钱没有被沾湿。
第13课《卖油翁》经典练习(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卖油翁》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一.填空(1)本文篇幅短小,含义深刻,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通过对比刻画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是以高超的“酌油”技艺制胜对方,文章细致地描写他的“酌油”动作,与他的“惟手熟尔”的依据相呼应,突出他以理服暴、以柔克刚的性格;对陈尧咨的射技,只用了“”一笔作交代,而对他的恃技骄横,则作了较详的描写(2)详写卖油翁的原因,因为题目是《卖油翁》,卖油翁是文章的主人公,()只是陪衬人物;文章所要表现的熟能生巧、业精于勤的道理主要是通过卖油翁的绝技表现出来的。
(3)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4)本文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骄傲二.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1)尔.安敢轻吾射()(2)吾射.不亦精乎()(3)但.手熟尔()(4)康肃笑而遣.之()(5)康肃忿然..曰()(6)但微颔.之()三.用现代汉语表述句子的意思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答: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答: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答:4.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答:5.无他,但手熟尔。
答:6.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答:重点语段阅读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变化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但微颔.之B.策.勋十二转 C.愿为市.鞍马 D.尔安敢轻.吾射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均为代词,说说它们各指代什么。
《卖油翁》对比阅读解析版

文言文特训——《卖油翁》对比阅读解析(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乙)孟源有自是①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
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②请正③.源从旁曰:“此方是寻着④源旧时家当⑤。
”先生曰:“尔病又发。
”源色变,欲有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
此是汝一生大病根。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有删改)【注释】①自是:自以为是。
②日来工夫:近日来自己修身的情况。
③正:指正。
④寻着:达到。
⑤家当:指修行的水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善于,擅长②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喜好,喜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A.但.微颔之但.当涉猎只\只B.汝亦.知射乎女亦.无所思也\也C.但手熟尔.尔.病又发罢了\你D.睨之.,久而不去先生屡责之.代词,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但是铜钱没有被沾湿。
②源色变,欲有所辨。
孟源变了脸色,想要辩解。
(4)陈尧咨和孟源两人性格有什么相同之处?人都自以为是;两人都傲慢自大(自夸);听不得别人批评。
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对比阅读(带答案)

《卖油翁》对比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③,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④,卧则读小说⑤,上厕则阅小辞⑥,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⑦亦言:宋公垂⑧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⑨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
②〔西洛〕西京洛阳。
③〔僚属〕官府的佐助官。
欧阳修、谢绛等都曾是钱惟演的僚属。
④〔经史〕经书和史书。
⑤〔小说〕杂记类书籍。
⑥〔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⑦〔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⑧〔宋公垂〕即宋绶(shòu),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⑨〔属思〕构思。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 B.而少.所嗜好少:很少C.尝语.僚属语:告诉 D.但微颔.之颔.:下巴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他,但手熟尔。
(2)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4.对甲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借事说理。
既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又告诉我们即使有本领也不能自傲。
第13课《卖油翁》阅读题

《卖油翁》课内阅读原创试题(一)阅读《卖油翁》,回答问题。
(15分)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____________(2)以钱覆.其口覆:____________(3)但微颔.之颔:____________(4)徐以杓.酌油沥之杓:____________(5)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康肃笑而遣之。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的“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2分)4、卖油翁的话语中蕴含了什么道理?该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们还有指导意义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4分)『参考答案』1、(1)放下(2)盖(3)点头(4)同“勺”(5)只是2、(1)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不可以。
“睨”表示斜着眼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卖油翁轻视陈尧咨射箭本领的情态,而“看”“望”“观”等词则表现不出这种意味。
4、卖油翁的话语表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手熟尔”),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深巧妙的地步。
该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们仍然有指导意义。
(4分。
联系自己的经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二)阅读《卖油翁》,回答问题。
(15分)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油翁》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7分)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
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7分)
【甲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尝射于家圃()(2)但坐观罗敷()(3)东南隅()11、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B、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C、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12、甲文的主人翁是___________,该文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的主人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向我们展示了主人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2分)
13、乙文除正面描写了主人翁的美貌外,还写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4、两篇文章都是写人的,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乙文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写人应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
(2分)
[答案]一、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每处一分)(1)夸耀(2)打发(3)随便、随意(4)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
了潜水的方法。
11、(6分,每空2分)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
(不学而务求其道)
12、(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二、10、(1)曾经(2)只是因为(3)角落11、A 12、卖油翁熟能生巧罗敷美貌和机智13、答:从侧面衬托罗敷之美。
14、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