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启蒙时期和歌德

合集下载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约翰·克·弗·席勒(1759-1805)出身于医生家庭,学过法律和医学。

他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

席勒在青年时期,在狂飙突进精神的影响下,写出了成名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确立了他的反对封建制度、争取自由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

《强盗》反映了青年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

在《强盗》第二版的扉页上,席勒写了“打倒暴纣者”的口号,并且引用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特的话:“药不能医者,以铁治之;铁不能治者,以火治之。

”战斗热情极为强烈。

恩格斯说这部剧作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反映的是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剧中女主人公露伊斯的性格体现了当时德国进步青年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她所呼喊的“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就是人!”可以说是时代的心声。

恩格斯说这部作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以后差不多十年,席勒没有从事创作,他转向历史和哲学的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他着眼于历史发展中的民族运动。

他是把历史和当前德国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考察的。

正是这样,他后来的几部历史剧都是接古喻今,对德国社会进行批判和控诉。

在哲学上,席勒是康德的信徒。

他的美学理论是唯心主义的。

他在自己的美学著作《美育通信》中,强调通过美的教育来改造社会,并且虚构了一个由美学原则统治的国家。

但是当他接受歌德的帮助后,就离开了唯心主义哲学。

席勒在“魏玛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实践他的美学理论。

席勒后期写了《华伦斯坦》、《奥里昂的姑娘》和《威廉·退尔》等重要剧本。

《华伦斯坦》是以三十年代战争为题材的,剧中主人公华伦斯坦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席勒在他身上反映了民族统一的要求,并指出了他失败的原因。

《奥里昂的姑娘》取材于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斗争事迹。

她使法国转败为胜,免于亡国之辱。

德国及歌德

德国及歌德

艺术特色
1、诗剧体裁。 2、《浮士德》具有宏伟的艺术结构。 3、风格的多样性。
4、意大利之行、与席勒的合作 (1786-1805)。
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特点的概括:“高贵的单纯和静 穆的伟大”。
法国大革命
与制花女工生活
与席勒合作
历史剧《埃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剧 本《托夸多· 塔索》
教育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6)、田园牧 歌体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和诗剧《浮士德》第 一部。
3、小说。
A、《少年维特的烦恼》
B、《亲和力》
C、《威廉· 麦斯特》 《学习时代》(1796)、《漫游时 代》(1829) 德国教育小说:是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产生的一种 小说,以一位年轻人的成长、发展经历为主题,专门描写 其性格形成时期的生活,亦称“性格发展小说”。这类小 说一般具有较浓的怀旧情绪或自传色彩,但大都以积极的 调子结尾,表现主人公年轻时代的许多幻想虽在生活的磨 炼和挫折中破灭,但也因此找到了大有所为的新生活。歌 德的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漫游年代》是其代表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歌德 赫尔德 席勒
(返回)
魏玛(德国)古典主义时代
德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标志着德国民族文学的最 后形成。 席勒,1796年,《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 “诗,要么就是自然,要么寻求自然。” 自然分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人的本性)。 古希腊:统一、和谐、素朴的,素朴的诗只需要 模仿自然。 近代:这种和谐失掉了,只好在寻求自然的过程 中感伤。
生平与创作
1、童年和莱比锡求学时期 (1749-1769)。
2、在斯特拉斯堡学习和狂飙突进时期 (1770-1775)。
斯特拉斯堡:“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心;接近德法边境, 是两国文化交流的中心。 首先:伏尔泰和卢梭;其次,结识了赫尔德,介绍他读 荷马和莎士比亚,向民间文学学习。

席勒资料

席勒资料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另有,画家埃贡·席勒,摄影师劳伦斯·席勒,艺术家苏山·席勒,足球明星乌维·席勒,经济学家卡尔·席勒等。

目录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介绍人物评价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席勒,J.C.F】(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V on Schiller1759~1805)德国戏剧家和诗人。

生于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

父亲是外科医生,后在部队里当军医。

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城马尔赫尔的贫穷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

席勒童年时代就对诗歌、戏剧有浓厚的兴趣。

1768年入拉丁语学校学习,但1773年被公爵强制选入他所创办的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

诗人舒巴特曾称这座军事学校是“奴隶养成所”。

1773年符腾堡公爵把13岁的席勒选入他的军事学校学法律,后来才同意他学医。

席勒在这个管束极严、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度过了8年青春岁月。

从1776年开始,席勒就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

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毕业后于1780年在斯图加特某步兵旅当军医。

他对当时的专制统治有着深切的体会,178O年写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剧本《强盗》,1782年1月13日于曼海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

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的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

1782年写出了他的第三部悲剧《阴谋与爱情》,并着手创作新剧本《唐·卡洛斯》。

1783年席勒应聘任曼海姆剧院编剧,1785年4月接受格·克尔纳等四位仰慕者的邀请,前往莱比锡,在戈里斯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他的名诗《欢乐颂》反映了这种真挚的友情所给予他的温暖和欢乐。

德国文学启蒙时期和歌德

德国文学启蒙时期和歌德

维 特 的 烦 恼
2.事业的烦恼 事业的烦恼
1774年第一版《少年维特的烦恼》
3.社交的烦恼 社交的烦恼
舞会上结识绿蒂
压抑的等级制度
维 特 在 冯 伯 爵 家 庭 宴 会 上 ·C
为自己的日子在脸上留下伤口,因为没 有别的一切为我作证
•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从此中会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呦,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 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浮士德
• 这个虚构的艺术形象 是人类积极进取的基本精 神的象征,也是上升时期 资产阶级进取精神的象征。 这个形象最突出的特征是
探索不已,永不满足, 探索不已,永不满足, 自强不息——“浮士德 自强不息 浮士德 精神” 精神”。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德国文学启蒙时期17001770狂飙突进时期17701785青年歌德和席勒少年维特的烦恼阴谋与爱情古典时期17841805歌德和席勒的十年合作莱辛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美学理论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歌德歌德17491832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
德国文学启蒙时期(1700-1770)
• • • • • • • • • • • 在我的心中啊,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 董问樵译, (《浮士德》,董问樵译,第57~58页) 页

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不同表现和影响

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不同表现和影响

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不同表现和影响欧洲启蒙运动是18世纪时期一场生机勃勃的知识大革命,它以批判理性、反对迷信和封建专制为核心,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启蒙运动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展现出来,并对各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就启蒙运动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展开论述。

英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该国的启蒙运动主要集中在文学和法律领域。

伦敦是英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城市,那里聚集了一批不同领域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

著名的启蒙作家弗朗西斯·培根和约翰·洛克在英国启蒙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根通过他的著作《新工具》提倡理性思维和实证主义,对英国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洛克则通过他的著作《人类理解论》、《政府论》等,为英国启蒙运动注入了反对专制主义和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英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和法律领域,还对政治体制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批判思维和理性主张,对封建专制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他们主张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应受到保护,对政府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并从中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运动,推动英国走向了近代民主制度的道路。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另一个重要阵地,该国的启蒙思想家将重点放在了对社会不公和专制统治的批判上。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就是伏尔泰,他通过其广泛的文学作品和政治评论,倡导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他批判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并提出了关于人权和宗教自由的主张。

伏尔泰对法国社会的影响巨大,他的思想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

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还体现在社会伦理观念和教育体制上。

启蒙思想倡导人的自由和平等,主张推翻传统的阶级和等级制度,提出了新的道德观念。

在教育领域,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提倡普及教育和对个体的培养,他们积极倡导对女性和贫民的教育,推动了法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德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早期参与者之一,该国的启蒙运动主要表现在哲学和文学领域。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文学代表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文学代表

戈特霍尔德 ·埃夫莱姆·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年1月22日德国卡 门茨—1781年2月15日德国不伦瑞克)是德 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 之一,他的剧作和理论著作对后世德语文学 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生于德国上劳齐茨地区的 卡门茨; ?出身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 ?在莱比锡大学的神学学习,很快就从事更世俗化的活 动,学习跳舞、击剑和骑术,并对戏剧产生了兴趣 ;
? 在他的宗教哲学的作品中,莱辛维护了虔诚的基督徒的思想自由。 他反对对上帝的启示的信仰,反对通过占有统治地位的保守的学 术观点完全遵从《圣经》。与保守的观点相反,作为启蒙运动的 产儿,他相信一种“理性的基督教”,它可以自行导向信仰的精 神实质。他相信人类的理性(受到批评和异议的激发)可以不需 要神的启示自行发展。为了激起一场针对“完全的对信仰的依赖” 的公众讨论,莱辛在1774年到1778年出版了7部《未署名者片 断》,它们导致了所谓的“片断争论”。莱辛在这次争论中的主 要论敌是汉堡主教歌策,针对歌策,莱辛写了一些文章,包括11 份 《反对歌策》。
主要作品:
?《浮士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 ?《赛森海姆之歌》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年11月10日- 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 ·席勒,德国18世 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 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 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 大作家。
歌德席勒合陵
电影《少年歌德的烦恼》
? 年轻的歌德如父所愿研习法律,却因为致力于文 学创作,荒废了功课,并且最终失去学位,父亲 盛怒之下切断了歌德的经济来源,他只好自食其 力,前往韦茨拉尔法院担任书记员。一次,在节 日集会上,歌德遇见了美貌机智的Lotte,他们一 见钟情,坠入爱河,可惜对方恰恰是歌德上司 Kestner 的未婚妻。绝望之余,他与情敌决斗,不 幸因此入狱,并写下了世界上最长的情书——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摘要:一、德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古代德国文学2.中世纪德国文学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文学二、巴洛克时期德国文学1.巴洛克文学的特点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三、启蒙时期德国文学1.启蒙运动的影响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四、古典时期德国文学1.古典主义的特点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五、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文学1.浪漫主义的特点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六、现代时期德国文学1.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德国文学2.20 世纪中叶至当代的德国文学正文:一、德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德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日耳曼民族创作了许多民间传说和史诗。

中世纪时期,德国文学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宗教文学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文学开始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

二、巴洛克时期德国文学巴洛克时期,德国文学受到了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主要特点是讲究修辞,注重形式美。

其中,著名作家包括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弗·拜尔、约翰·克里斯托弗·海尔,以及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等。

三、启蒙时期德国文学18 世纪,德国文学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具有启蒙精神的文学作品。

启蒙时期的德国文学主张理性、批判封建制度,提倡社会改革。

其中,著名作家包括著名哲学家康德、歌德、席勒等。

四、古典时期德国文学古典时期,德国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以古典主义为特点,追求艺术完美。

著名作家包括歌德、席勒等。

他们的作品如《浮士德》、《唐·卡洛斯》等,至今仍享有盛誉。

五、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文学19 世纪初,德国文学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主张表现个性、强调情感,对自然和历史充满热情。

著名作家包括诺瓦利斯、蒂克、阿诺德等。

他们的作品如《蓝色的花》、《最后的日子》等,充满浪漫主义特色。

六、现代时期德国文学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德国文学受到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

歌德简介资料

歌德简介资料

歌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歌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被誉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 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德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 通过作品反映了德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
• 传播了启蒙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
• 为德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CREATE TOGETHER
《威廉·迈斯特的学徒时代》的主题
• 探讨了成长、人性、道德等永恒主题
• 反映了歌德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威廉·迈斯特的学徒时代》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03
歌德的思想与哲学观念
歌德的启蒙思想与人文主义
歌德的启蒙思想
歌德的人文主义精神
• 倡导理性、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
•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 故事以维特为主人公,描绘了他的爱情悲剧 -这部小说反映了歌德青年时代的情
感经历
• 《少年维特的烦恼》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主题
• 探讨了爱情、生命、自由等永恒主题
• 反映了歌德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少年维特的烦恼》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歌德的小说创作与《威廉·迈斯特的学徒时代》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浮士德》的主题
• 探讨了人性、道德、信仰等永恒主题
• 反映了歌德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浮士德》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歌德的戏剧创作与《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的戏剧创作
• 戏剧作品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多种类型
• 戏剧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士德
• 这个虚构的艺术形象 是人类积极进取的基本精 神的象征,也是上升时期 资产阶级进取精神的象征。 这个形象最突出的特征是
探索不已,永不满足, 探索不已,永不满足, 自强不息——“浮士德 自强不息 浮士德 精神” 精神”。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李白《古风.第十八》

“……香风引起舞/清 管随齐讴/七十紫鸳 鸯/双双戏庭幽/行乐 争昼夜/自言度千秋/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 怨忧/黄狗空叹息/绿 珠成衅仇/何如鸱夷 子/散发棹扁舟。”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浮士德难题” 浮士德难题” 浮士德难题
• (二)魏玛古典主义时期(1775~1794)
• 剧本《塔索》(1790) 剧本《塔索》 )
• (三)成熟与辉煌时期(1794~1832)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体裁: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1. 爱情的烦恼
“歌德有时非常伟 大,有时极为渺小; 有时是叛逆的,爱嘲 笑的,鄙视世界的天 才, 有时则是谨小 慎微、事事知足, 胸襟狭隘的庸人”。 ---恩格斯
创作简况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 《葛兹·冯·伯利欣根》: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 伯利欣根》 葛兹 冯 伯利欣根 主义史剧。 主义史剧。 • 《少年维特之烦恼》: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 少年维特之烦恼》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 • 《诗与真》:自传性作品 诗与真》 • 《威廉 迈斯特》:教育小说 威廉·迈斯特 迈斯特》 • 《五月之歌》:抒情诗 五月之歌》德ຫໍສະໝຸດ 文学启蒙时期(1700-1770)
莱辛——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美学理论《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 “狂飙突进”时期(1770-1785) 青年歌德和席勒 《少年维特的烦恼》《阴谋与爱情》 • 古典时期(1784-1805) 歌德和席勒的十年合作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 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正 是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 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客观 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 代性的密切结合。 • 《浮士德》还运用了多种诗歌艺术体裁和包 容有多种艺术形式因素,并将其有机地溶为 一炉。
《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特色
• ① 采用了第一人称书信体,有强烈的主观 抒情性,起到以情动人的作用 • ②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 ③ 深刻细腻的心理分析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浮士德》 浮士德》 终生追求 书斋悲剧 爱情悲剧 五场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1749—1832) 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 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 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 思想家之一。同时,他还 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 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 、教育家,并且他长年担 任过魏玛宫廷剧院的经理 。他多才多艺,是一位真 正的天才。
• • • • • • • • • • • 在我的心中啊,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 董问樵译, (《浮士德》,董问樵译,第57~58页) 页
靡非斯特的形象:
• “作恶造善的力之一 体”——靡非斯特, 他是抽象与具体相统 一的消极、否定精神 的象征。他在引诱浮 士德犯错误的同时又 促进浮士德向新的境 界迈进。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浮士德》的思想意义
• 1、《浮士德》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 浮士德》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 歌德运用艺术象征的方式, 歌德运用艺术象征的方式,表现了他所 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 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 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 • 2、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 歌德用象征的手法, 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兴至19 19世纪初 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 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 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 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更重要的是,浮士德的所作所为探讨了 关于人的永恒的话题,即“人怎样活 着”。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歌德与他的银杏树
歌德在法兰克福的 歌德在法兰克福的 故居, 故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 地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歌 德 与 席 勒
席勒与歌德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 歌德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到他逝世为止,长达60多年,时间长、著 作丰,按其思想与创作轨迹,大概可分为 三个时期: • (一)狂飙突进时期(1770-1775)
• 《葛兹·冯·伯利欣根》《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 伯利欣根》《少年维特的烦恼》 葛兹 冯 伯利欣根》《少年维特的烦恼 )
浮士德形象:
• 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 进知识分子的艺术象征。 • 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 态;从道德和论理学层面来看,浮士德又是“善” 的代表 ; • 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又体现出当时先进的 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某些思想与行为特征:他不满现 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并不断赋之于行动。 • 浮士德的性格也是充满矛盾的,是一种灵与肉的矛 盾,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 沦的矛盾
• • • • • •
唉!我到而今已把哲学, 医学和法律, 还有神学, 都已彻底发奋攻读。 到头来还是个可怜的愚人, 不见得比从前聪明半点儿。
• • • • • • • • • • • • • • •
我早晨蓦然惊醒, 禁不住泪满衣襟。 白白度过一日的时光, 不让我实现任何希望, 连每种欢乐的预感, 也被顽固的批评损伤, 而且用千百种丑恶的人生现实, 阻碍我活泼心胸的创造兴致, 到了黑夜降临, 我们不得不忧心忡忡地就寝; 这时我还是不得安宁, 常常被噩梦相侵, …… 所以我觉得生存是种累赘, 宁愿死而不愿生。
维 特 的 烦 恼
2.事业的烦恼 事业的烦恼
1774年第一版《少年维特的烦恼》
3.社交的烦恼 社交的烦恼
舞会上结识绿蒂
压抑的等级制度
维 特 在 冯 伯 爵 家 庭 宴 会 上 ·C
为自己的日子在脸上留下伤口,因为没 有别的一切为我作证
•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从此中会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呦,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 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