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主要控制要素
第六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3)体现城市设计构想。
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的城市设计构想,以微观、具体的控制要求加以体现。
(4)城市政策的载体。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征:(1)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2)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3)综合性(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规划性和引导性的结合通则式与判例式的结合动态控制与相互转化的可能(兼容性规定)强制性内容的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目标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1)明确所涉及地区的发展定位,与上位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的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能够进一步分解和落实,确定该地区在城市中的分工。
(2)依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未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的城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的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配制上落实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的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3)为各地块制定相关的规划指标,作为法定的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是通过指标的制定来实现的,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引导性控制指标2大类。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确定通常是以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确定为核心的。
环境容量:根据建筑条件、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状况及可能的发展规模和需求,按照规划人均标准推算出可容纳的人口规模及相应的容积率等各项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与要素研讨(pdf 14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和控制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首要的内容,就是控制体系的确定。
控制体系是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功能发挥的最主要的内部性因素,包括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
控制内容层面是指控制性详细规划所控制的要素,它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作用的影响主要在功能作用发挥的广度上。
控制方法层面是指为实现规划意图选取控制的手段,它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作用发挥的深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是控制体系中互为联系、互为影响的两个层面。
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是规划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
从城市规划管理的眼光看,任何城市建设活动,不管是综合开发还是个体建设,其内在构成都包括以下6个方面: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
这6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括了城市建设活动的主要作用。
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对建设项目的营建控制一般也是通过这6个方面来进行。
一、土地使用控制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
其具体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
用地使用性质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规定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
用地使用相容性(土地使用兼容)通过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范围的规定或适建性要求,给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二、环境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
其控制指标一般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和空地率等。
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分别从空间和平面上规定了建设用地的建设量;人口密度规定了建设用地上的人口聚集量;绿地率和空地率表示出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建设用地里所占的比例。
这几项控制指标分别从建筑、环境和人口三个方面综合、全面地控制了环境容量。
三、建筑建造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即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作出必要的技术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论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学科整体框架: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作用与地位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比如容积率与哪些参数相关,如何确定)三、法定图则产生背景、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控规中如何加强法制化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1)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占据了极其特殊的地位.在它之上有总体规划(包括分区规划),在它之下有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两者之间有效的过渡与衔接,起到深化前者和控制后者的作用,确保规划体系的完善和连续。
(2)管理的依据,建设的引导。
城市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中相脱节给城市发展事业带来了很大困难。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健全规划管理法制化制度,提高规划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即提供事先确定的、公开的、适当的城市规划作为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指导。
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层次、深度适宜,同时又是采用规划管理语言表述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因此它是规划管理的科学依据和城市建设的有效指导。
控制什么,怎么控制都有章可循,避免了主观性和盲目性;同时,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的法律效力及其相应的规划法规,也使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得到了充分保证。
它提供的依据和指导将保证公平的长期实行,使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能够获得理想和协调的整体框架,从而有利于社会整体的持续发展。
(3)城市政策的载体。
城市政策是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城市发展的某种目标而采取的特别措施,相对于城市规划原则来说,城市政策的针对性更强。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都包含储如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城市环境保护,鼓励开发建设等方面广泛的城市政策的内容。
例如,适当放宽规划地区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可以更多的吸引开发者的投资意向,从而带动地区发展;而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多种选择,则可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和作用 PPT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②土地使用
包括土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 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作出规定。其控制内容为土 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的相容性、用地边界、用地 面积等。土地使用性质按用地分类标准规定建设用 地上的建设内容,土地使用相容性通过土地使用性 质宽容范围的规定或适建要求,为规划管理提供一 定程度的灵活性。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③设施配套 包括公共设施配套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 设施配套是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保证,即对建设用 地内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
公共设施配套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 设施和商业服务业等配置要求。
市政设施配套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 及市政公用设施容量规定,如给水量、排水量、用电 量、通讯等。设施配套控制应按照国家和地方规范 (标准)作出规定。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城市良好的环境质量, 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 理规定。其控制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 量、绿地率等。
容积率为空间密度的控制指标,反映一定用地范 围内建筑物的总量;建筑密度为平面控制指标,反 映一定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的覆盖程度;人口容量 规定建设用地上的人口聚集量;绿地率表示在建设 用地里绿地所占的比例,反映用地内环境质量和效 果。这几项控制指标分别从建筑、环境、人口三个 方面综合、全面地控制了环境容量。
·适用范围:在城市重要景观地带和历史保护地带, 为获得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保护城市特色时采用。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5.规划控制指标的类型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前
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1)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①用地性质; ②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③建筑控制高度; ④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⑤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⑥交通出入口方位; ⑦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原创]第三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规定性控制要素)
![[原创]第三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规定性控制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48a15d8e0975f46527d3e192.png)
6.在一些城市建成区由于各种原因地块划分不均部分 用地面积较小不适合作为独立地块单独建设,需要在控规 中做出调整或者说明。
2019/10/12
第二节 环境容量控制
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 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的规定。
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延伸的指标:
2019/10/12
(一)用地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 用地性质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土地的实际使用用途如 绿地、广场等,一是附属于土地上的建(构)筑物的使用 用途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
具体的确定原则如下: (1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上位规划的用地功
2019/10/12
4.用地面积与城市的区位也有较大关系城市中心区地 块往往划分的面积相对郊区用地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城市 中心区土地稀缺、权属复杂取得较大的地块经济代价较大 操作难度高。
5.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地块形状怪异如扁长带形用地或 钝角三角形用地虽然面积较大但实际可以利用的面积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对用地边界和 用地面积进行合理的调整如中学用地必须符合运动场的设 置要求一些厂矿企业对用地面积和用地形状有特殊要求。
2019/10/12
2019/10/12
2019/10/12
(三)用地边界的相关问题 规划编制单元的划分原则为: (1)不打破行政区界线; (2)以城市主次干道、铁路或者河流等自然地貌为边界; (3)每个编制单元面积一般为2km2左右由若干街坊组成; (4)关系密切的相邻街坊应当划入一个单元。
城市详细规划0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和控制要素

思考:常说的“六线控制”指什么?
第四讲: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控制体系与控制要素
一、土地使用控制
1、用地面积与用地边界 补充知识之专业规划线
城市道路控制线(红线) 城市绿化控制线(绿线) 河湖水面保护控制线(蓝线) 基础设施控制线(黄线) 文物保护控制线(紫线) 市政设施管线保护线(黑线) 微波通道控制线(橙线)
一、土地使用控制 二、环境容量控制 三、建筑建造控制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 五、配套设施控制
六、行为活动控制
中南大学城乡规划系 适合年级:城规09级 任课教师:罗曦、李铌
土地使用
用地面积 用地边界 用地性质 土地使用兼容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 绿地率 建筑限高 建筑后退 建筑间距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 建筑色彩 建筑空间围合 建筑小品 市政设施 公共设施:行政、商业、文教 交通活动
城市详细规划
Urban Detailed Planning
第四讲: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与控制要素
一、土地使用控制 二、环境容量控制 三、建筑建造控制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 五、配套设施控制
六、行为活动控制
中南大学城乡规划系 适合年级:城规09级 任课教师:罗曦、李铌
土地使用
用地面积 用地边界 用地性质 土地使用兼容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 绿地率 建筑限高 建筑后退 建筑间距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 建筑色彩 建筑空间围合 建筑小品 市政设施 公共设施:行政、商业、文教 交通活动
一、土地使用控制
3、土地使用兼容性
解决地块内多种用地性质混合的问题,体现规划 的弹性。基本原则为多种用地性质的混合布置,而不 应产生功能干扰。 (1)国外经验 纽约:分居住、商业、工业三类,18个使用组, 居住2组,社区设施2组,零售与商业7组,娱乐4组, 基本服务1组,工业2组,设立相互兼容条件规定。
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浅探

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浅探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把城市的总体规划或者是分区规划当成是规划的依据,来对建设地区的土地的使用性质以及使用的强度等控制性的指标进行确定,并且对于道路以及工程的管线控制性的位置和空间环境的控制等进行的规划。
一、在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1、控制作用。
合理保护公共利益与生态价值。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明确公共用地的种类.规模以及布局,严格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态设施,并通过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来保障城市整体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公共利益和生态效益。
2、协调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协调作用还在于社会行动的协同。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实质上是协调政府各部门.社会公众对编制区空间利益诉求的过程,是对编制区发展目标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3、引导作用。
合理促进城市开发与城市经营。
控制性详细规划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确定土地的开发强度,最终形成平面+高度+时序的四维控制体系。
同时通过积极的规划引导,合理平衡土地价值与开发需求,为开发与经营保留适当弹性,并保证相关开发与经营合乎公众利益。
二、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控制方式城市规划经过较为深入调查了解,对编制区内的区位条件、用地现状、建筑物状况、道路及各种市政公共设施、环境状况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分析和研究了城市总体规划对该编制区的规划要求。
在城市总体的整体把握基础上,对编制区的建设在发展时序上、空间布局上、道路系统、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安排上进行上、下层面规划的有效衔接,确定编制区内的规划原则,用地布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本编制区内的规划原则、用地布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本编制区的各项要求,以近期建设引导远期目标的实现。
规划思路“自上而下、有效衔接”,体现了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同时,规划以“片区、地块、细分地块”的研究思路,对用地、设施进行“从大到小、层层落实和控制”,建立科学的规划控制体系,确定合理的用地功能、公共设施配置,塑造优美的绿地景观和综合环境,并以地块为单位作出相应的定性、定量控制指标和引导要求,同时又结合实际,兼顾当前和未来,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操作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主要控制要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主要控制要素【摘要】从建筑建造、人文配套设施、环境最大容量度、土地使用强度、城市的总体规划指导及行为活动等六个方面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因素。
为城市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进一步论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用地中的地位和含义。
【关键词】控制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容量,配套设施,总体规划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流入我国以来,在城市规划行业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随着城市规划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大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含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根据,重点是有效的使用土地,对建设用地的性质做出了详尽的规定。
对空间环境和土地的使用强度以及确定城市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及其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特别注重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相连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也有指导意义。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一)战略层面规划以及操作层面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这两个层面规划的中间环节,是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根据,有效的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思路、上层的调控转变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定量、微观调控。
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蕴含着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属性,它在整体调控范围内,又能根据实际用地情况灵活发展变化(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规划理念、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契合。
侯全华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与城市设计融合。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土地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城市规划的延续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政策为依托,在其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蕴藏着众多的城市政策内容。
比如: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构成、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情况、政策鼓励开发和建设、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并且传达政策方面的信息引领城市的社会、教育、经济、环境保护、城乡结合等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主要控制要素
【摘要】从建筑建造、人文配套设施、环境最大容量度、土地使用强度、城市的总体规划指导及行为活动等六个方面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因素。
为城市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进一步论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用地中的地位和含义。
【关键词】控制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容量,配套设施,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流入我国以来,在城市规划行业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随着城市规划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大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
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含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根据,重点是有效的使用土地,对建设用地的性质做出了详尽的规定。
对空间环境和土地的使用强度以及确定城市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及其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特别注重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相连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也有指导意义。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一)战略层面规划以及操作层面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这两个层面规划的中间环节,是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根据,有效的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思路、上层的调控转变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定量、微观调控。
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蕴含着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属性,它在整体调控范围内,又能根据实际用地情况灵活发展变化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规划理念、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契合。
侯全华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与城市设计融合。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土地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城市规划的延续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政策为依托,在其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蕴藏着众多的城市政策内容。
比如: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构成、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情况、政策鼓励开发和建设、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并且传达政策方面的信息引领城市的社会、教育、经济、环境保护、城乡结合等协调发展。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因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的控制指标内容: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容积率、绿地率和空地率等。
基于对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的考虑,必须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容纳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综合的考虑。
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设量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影响。
人口密度制约了建设
用地上的人口聚集数;绿地率和空地率显示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建设用地中所占的比例。
2、土地使用的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城市用地上的建设内容、面积、方位以及边界范围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实际控制内容包含城市用地的性质、用地使用的相容性,甚至包括用地边界以及面积大小。
3、对建筑建造的监控与规定
实行对建筑建造的监控有两个主要的作用。
第一,从技术规定方面,建筑物的布置以及建筑物的群体关系需要实行监控;第二,安全和合理利用空间方面,对建筑建造的监控和实施利于优化生产和生活外在的环境。
例如:建筑建造的监控包括对建筑之间的实际距离、空间高度、建筑群在沿路边的高度规定、建筑群与建筑群之间空间规定等;在人文理念设想安全方面还包含如应急消防、抗震施设、卫生管理、日常安全维护与预防、防洪防雷等设施,此外还有些特殊的建筑场地规划需求,如飞机场的周围空间清空、微波以及通信过道等特殊专业规定。
4、城市的总体规划指导
在城市的建筑设计引导中,对于历史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最重要的。
怎么样把历史文化景观依托城市建筑空间艺术和建筑美学的原理结合是一个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应该正视的议题。
城市的设计引导是在这种空间环境中平衡建筑单体和和群体(集群)的关系,有效的指导大型综合性
建筑的设计,为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发展提供参考。
5、成熟的建筑配套设施要求及调控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配套设施是人性化的建筑设施之一。
但是配套施设是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实际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因为它是顺利进行生产以及生活的保障。
对配套设施的监控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管用地以及人居用地等方面的设施,除此之外还有行政公共管理方面的设施,如市政公共设施的配置等。
6、行为活动的控制的概念及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行为活动控制主要是基于外部活动环境下,具体监控环境保护措施和日常交通安全活动。
第一:从保护环境层面,遵循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严格依据特定的标准防治在建筑建造或者其它生产活动中排放的“三废”甚至是有毒物质,另外特别注意噪音、响震、颠簸辐射等。
第二:从日常的交通安全方面,在规划的地块中限定人、车的方向和数量,特别是对于车的类型以及设计停泊位置数量、装卸用地的面积、位置、空间大小以及出入的设计等。
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空间,提高地块的利用率。
四、建筑建造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计划的契合
1、城市用地的总体规划的概念及地位
城市用地的总体规划的概念: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按照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要求设计和规定各项建设及其要素的总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城市扩张为依托,是
城市进步与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也是规划着一个城市的的未来走向。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其控制指标是根据城市建设所在地区的土地规划使用的性质机及其使用强
度效率来确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道路以及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监控。
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必须依托于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
3、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互相包含关系探析
从哲学方面考虑,这两者的的作用是相互包含和依赖,相辅相成。
城市总体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决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向;因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依赖于城市总体规划,不能超越城市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服从于于城市总体规划,因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部署地位决定了它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与补充,两者密不可分。
五、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以及内容要素
1、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的准则
控制指标为建设所在地区的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以及使用强度状况,确定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特别对建筑空间环境状态控制有详细规划要求。
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键任务。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要素
(一)根据详细规划的规定,在范围内各种不同城市使用性质用
地的边界以及在合理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建筑类型;
(二)对控制指标的规定方面,包含:建筑空间高度、建筑与建筑之间距离控制、建筑的最大容积率、建筑密度范围、绿地率的控制、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的设置、机动车的出入口方位的设置等);
(三)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红线位置、各级支路、点坐标和标高的监控;
(四)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以及管径、工程管线的方位走向是根据规划的容量来确定。
(五)制定法律法规方面,必须明确建筑建造土地使用及管理规定。
五:结束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伴随着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及时间的变革而出现的,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也是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过渡到动态控制的过程,符合城市规划基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动态城市用地管理的决策程序。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技术方法,它和传统性修建性详细规的不同点是,最大限度的磨合了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高冀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j].建筑学
报,2000,32(6):54.
[3]朴浩.西安高校新校区规划的回顾与思考[j].陕西建
筑,2007,33(3):7.
[4]沈国尧.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理论探讨[j].建筑学
报,1991,17(3):7.
[5]彭康健.大学校园的科技模式[j].建筑师(台
湾),1993,19(1):
[6]蔡瀛; 王朝晖; 姚燕华; 孙翔; 李光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解析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09-01中国会议
[7]代秀龙; 赵楠基于规划管理的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要素研究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1-09-20中国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