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共80例进行,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人积极采取院前综合护理急救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01-02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急、重症就是脑血管意外,此病在寒冷季节多发,尤其是在气温波动幅度较大时容易发病,病人一旦发病,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抢救病人很可能因此死亡。所以对病人积极采取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以及伤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室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共8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病人有45例,女性病人有35例。他们的年龄在34~93岁之间,平均为62.12±4.39岁。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临床上的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迅速评估病情: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要立即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迅速评估,同时要向病人家属或朋友仔细询问此次病人发病的情况以及既往病史等情况,然后对病人进行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其病理征、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病人的意识情况,是否出现颅内高压等病症,以排除其他疾病。评估神经功能: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瞳孔、神智的改变情况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可以通观察对比两侧瞳孔大小、形态、眼裂大小、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来掌握脑出血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1]。

1.2.2保持气道通畅,有效呼吸:应遵循“先救生命再治疗”的急救原则,启动急救抢救程序,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主要救治先决条件,通气障碍是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护理措施,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有呕吐的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由于病人因颅内高压常常引起剧烈呕吐或者意识模糊从而不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和口鼻的分泌物引起窒息,所以应该嘱咐病人把头偏向一侧,然后及时用纸巾或者吸痰器迅速清理掉口鼻的分泌物以及其他异物。对于舌后坠的病人可以放置口咽导管或者用舌钳把舌头拉出。此外,对于进行面罩吸氧的病人,应该把氧流量控制在2~6L /min之间;对于昏迷的病人要定期给予吸痰,其目的是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避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 【摘要】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目的是减少并发症。急性期的护理重点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各方面功能恢复,恢复期帮助病人由卧位———坐位———立位———站立———行走。康复训练过程中严格掌握禁忌症,同时针对患者的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失去平衡等做好心理护理。 【关键词】中风(中医)/护理心理护理禁忌症康复训练 脑血管意外,亦称脑卒中或脑中风。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主要致残表现是偏瘫、言语障碍等。 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通过早期康复手段可以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复发和致残率;康复护理的重点是偏瘫和失语。 康复护理程序通常分为:发病后急性期和逐渐恢复的慢性期。急性期也是卧床安静期,慢性期又分为:卧床期、过渡期、坐位期、步行准备———步行期。急性期取决于生命体征和一般状态,意识障碍和麻痹程度。慢性期要根据当时的体位、瘫痪程度和全身状态来决定。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人的不同病期也有不同特点。 1 急性期 对意识障碍明显的重型脑卒中发作病人,因病情易变,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发病后症状进展,尤其脑出血病人更应慎重。此期,因病人卧床不能活动,易发生关节挛缩变形、褥疮、呼吸道感染、肌力下降、心肺功能低下、精神衰退等合并症。护理人员除积极配合医生完

成调整血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的药物治疗外,康复的重点放在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各方面功能恢复上。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1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 1.1.1 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 1.1.2 定时翻身,更换体位。意识丧失的脑卒中昏睡病人,密切观察病情是否平稳。侧卧时必须是健侧卧位以免患肢受压。近几年,国外学者将瘫痪的仰卧位视为偏瘫病人的第一体位,健侧卧位视为第二体位。仰卧位为各种反射最活跃的一种体位,它能维持病人体位的对称性,但无论何种体位均要注意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翻身时要注意头部侧、仰位置的协调,以防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 1.1.3 床上被动活动主要防止肌萎缩及足膝关节变形。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即开始床上被动活动,脑出血病人宜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夹板固定的肢体可因时间过长引起病人疼痛,可适当取下,给病人放一个舒服位置,并利用这时间做被动活动。应先健侧后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活动到位,又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要特别注意肘、指、踝关节的功能训练。 1.1.4 按摩给患者上下肢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摩,使其放松,按摩胸大肌,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肩关节运动。 1.2 预防感染 1.2.1 预防呼吸道感染除每2h更换体位拍背外,要注意病人的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共80例进行,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人积极采取院前综合护理急救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01-02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急、重症就是脑血管意外,此病在寒冷季节多发,尤其是在气温波动幅度较大时容易发病,病人一旦发病,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抢救病人很可能因此死亡。所以对病人积极采取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以及伤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室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共8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病人有45例,女性病人有35例。他们的年龄在34~93岁之间,平均为62.12±4.39岁。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临床上的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迅速评估病情: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要立即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迅速评估,同时要向病人家属或朋友仔细询问此次病人发病的情况以及既往病史等情况,然后对病人进行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其病理征、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病人的意识情况,是否出现颅内高压等病症,以排除其他疾病。评估神经功能: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瞳孔、神智的改变情况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可以通观察对比两侧瞳孔大小、形态、眼裂大小、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来掌握脑出血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1]。 1.2.2保持气道通畅,有效呼吸:应遵循“先救生命再治疗”的急救原则,启动急救抢救程序,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主要救治先决条件,通气障碍是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护理措施,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有呕吐的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由于病人因颅内高压常常引起剧烈呕吐或者意识模糊从而不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和口鼻的分泌物引起窒息,所以应该嘱咐病人把头偏向一侧,然后及时用纸巾或者吸痰器迅速清理掉口鼻的分泌物以及其他异物。对于舌后坠的病人可以放置口咽导管或者用舌钳把舌头拉出。此外,对于进行面罩吸氧的病人,应该把氧流量控制在2~6L /min之间;对于昏迷的病人要定期给予吸痰,其目的是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避

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09-06-05T16:13:03.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1期供稿作者:付秀芝[导读] 本文就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作以下简单的介绍。 脑血管病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情变化快,死亡率也比较高。为此,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都十分重要,本文就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作以下简单的介绍。 1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肺部并发症是脑血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患者处于晕迷状态,多数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气管内的分泌物和残留的呕吐物不及时吸出容易误吸,造成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同时也加重了原发病,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要的一环。预防的具体措施如下:①抢救期间注意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②加压输入脱水剂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液体;③注意勿使患者受凉感冒,特别是寒冷的季节;④给患者翻身时都要拍背以助排痰,如病情允许鼓励患者经常更换体位以利痰液引流和改善肺部血液循环;⑤对吞咽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喂饭时要注意均匀,速度要慢,防止呛入气管内;⑥对呼吸道分泌物多且不能咳出者,应及时吸出痰液,未经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可经口腔和鼻腔吸痰,或有意识地用吸痰管刺激喉部,引起咳嗽反射再从口腔吸出;⑦做好口腔护理,用盐水棉球反复擦洗,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⑧保持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新鲜,湿温度适宜,积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2 褥疮的预防治疗 保持皮肤血运正常的目的在于防止褥疮的发生。因发生褥疮不但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而且会导致败血症而死亡。预防褥疮的具体措施是:①预防褥疮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防止身体某一部分长期受压,所以要定期翻身,卧位可采取仰卧位和左右侧卧位交替轮换,侧卧时上腿放在前,膝屈曲,下腿伸直两膝间垫以棉圈软垫等物;②反复向患者宣教积极预防褥疮的重要性,使其更好的配合我们的工作,患者入院后备置好小棉被2个供翻身用,对颅内高压及呼吸功能不全者翻身时,保持头部高位30度,轻翻动躯体,尽量少移动头部;③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大小便后要清理局部,如有尿液污染或汗水浸渍应随时翻身洗擦,更换中单和尿垫,保持皮肤干燥;④每天用热水擦背及骶尾部位的皮肤2次,条件允许可使用电褥子,夏天应注意通风;⑤严格床头交接班,共同检查瘫痪肢体及受压部位,一旦发现褥疮要分析原因,掌握住局部情况,分清其责任。 3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措施 昏迷瘫痪的患者因小便失禁,而长期留置尿管,故泌尿系感染机会较多。预防措施如下①男患者采取1次性尿壶和1次性阴茎套较导尿管法收集尿液简单易行,又避免了感染的发生。无1 例泌尿系感染;②女患者使用1次性便盆和1次性尿垫、尿布,制作不宜过大,小方块即可,勤更换,同时用温水擦洗会阴部及臀部,这样做虽然临床显得繁琐一些,但对防止尿路感染起了积极作用。 4 各关节畸形的预防措施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积极预防瘫痪肢体关节萎缩、变形的发生,要贯彻我们护理工作的始终。将肢体保持功能位,同时进行被动活动,机能训练的时间随病变的性质而定,一般缺血性患者应于3周后进行机能训练,缺血性患者无意识障碍第2天就可以进行机能训练,机能训练中要以被动活动为主。重度弛缓性偏瘫常伴有关节肿胀和疼痛,可先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首先以近关节开始,如手腕、足踝、肘、膝等在至远端关节,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以帮助恢复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对瘫痪侧的肢体要经常用温水浸泡,对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及调动机体抵抗力极为有效。

护士资格考试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1、张老先生因脑血栓在家卧床2个月,大小便失禁,不能自行翻身,近日尾骶部皮肤呈紫红色,压不退色。为预防病人发生其他并发症,护士应着重指导家属学会 A、鼻饲灌 B、皮下注射 C、测量血压 D、被动活动 E、更换敷料 2、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A、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 E、脑血栓形成 3、内囊病变常出现 A、偏瘫 B、交叉瘫 C、截瘫 D、四肢瘫 E、单瘫

4、一脑梗死患者在饭后突然出现呼吸深且慢,吸气时明显困难,护士应考虑为 A、气管异物 B、气胸 C、急性左心衰竭 D、支气管哮喘 E、重症肺炎 5、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是 A、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 B、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C、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 D、持续时间不超过24h E、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 6、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桥脑 B、脑干 C、大脑半球 D、内囊 E、小脑

7、患者,女性,34岁,洗衣时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检:意识清,失语,心律不齐,心率106次/分,脉搏86次/分,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偏身感觉障碍,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脑桥出血 B、脑栓塞 C、脑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E、蛛网膜下腔出血 8、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 A、高血压 B、先天性脑动脉病 C、脑动脉硬化 D、风湿性心脏病 E、休克 9、患者,女性,66岁,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10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流利,逐渐加重2日。体检:神志清楚,血压正常,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侧,饮水自右侧口角漏出,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下,右下肢病理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膜炎 B、脑血管痉挛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与护理 一 .概述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溢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 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脑是人体中最重要和最精密的生命器官,功能复杂,不但为生命中枢所在,而且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其代谢十分旺盛,在任何环境下都需要丰富的能量。成人脑的平均重量约为1400g,占体重的2%-3%,而脑血流量却占全身血流量的15%-20%。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糖原的储备,需要血液循环连续地供应所需的氧和葡萄糖,这足以说明脑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脑血液供应在平均动脉压60-160mmhg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仍可维持恒定。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管腔内压力增高,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时,小动脉管腔扩张,血流量增加,这种自动调节成为bayliss 效应。但当超越自行调节范围或脑血管发生病变时,自动调节功能受到损害,脑血流随血压升降而增减。脑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的阻力成反比。灌注压约等于平均动脉压与静脉压的差。影响血管阻力的因素有:血管壁的构造及血管张力,颅内压合血液粘滞度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脑出血为脑实质内出血,可发生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以内囊处出血最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外伤、脑血管畸形等均为出血原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弹性降低,或产生小动脉瘤,当兴奋或活动时,在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常见。血液进入脑实质,破坏了脑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2).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白血病、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可致血管破裂。 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颈内动脉颅外段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的126例由家属或他人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转移到医院以及途中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83例安全送入医院,19例途中病情加重,24例途中死亡;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115例安全送入医院,6例途中病情加重,3例途中死亡。两组患者的安全转移率和途中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有效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减少途中死亡率,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Method: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accepted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in our Emergency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were sent into our Emergency center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oth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During the process,the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ontrol group had 83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19 worsened cases and 24 dead cases,on account of 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15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6 worsened cases and 3 dead cases,during the process,the rate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the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can greatly relieve the illness stat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reduce the death rate on the way and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escue rate.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腦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是颅脑血管突发性的破裂或是堵塞导致的脑组织急性损伤的疾病。由于脑血管意外的突发性,因此死亡率极高[1]。为了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途中死亡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目前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现笔者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及(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 脑血管意外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病,也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 H 。" 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 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其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数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所引起。脑栓塞多见于中青年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而成。 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 脑部的血液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供给。脑的平均重量约为1400g,占整个体重的2%~3%,然而脑组织需用的血液供应占心搏出量的15%~20%(静态时),这是与脑组织的缴高代谢率相适应的。 脑组织几乎没有能源的储备,需要血液循环连续的供应氧和葡萄糖。 脑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的阻力呈反比。而灌注压约 等于平均动脉压减去静脉压的差。影响血管阻力的因素为: 血管壁的构造及血管张力,颅内压和血液的粘滞度等。在正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在60-160mmHg( 8."0- 21."3k pa)范围内,脑血流量可自动调节,以保护脑组织不致缺氧而受损。当灌注压增高时,反射性引起毛细血管动脉端平滑肌收缩,使血管阻力增高而不使脑血流量增加,反之亦然。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一)病因 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风湿,钩端螺旋体,结核,梅毒等),发育异常(先天性脑动脉瘤,闹动静脉畸形),外伤等,其中以动脉硬化最常见。 2,血液成分改变级血液流变学异常① 血液粘滞度增高: 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等;② 凝血机制异常: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DIC 等。此外妊娠,产后,术后也可以引起高凝状态。 3,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等。 4,其他如颈椎病,肿瘤等压迫邻近的大血管,影响供血;颅外形成的各种 栓子(如空气,脂肪,肿瘤等)引起脑栓塞。 二)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干预的两种,天气、年龄、性别和基因遗传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是可以干预的。 目前我国人群中促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迅速攀升,且出现多种危险因素叠加现象。研究已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水平及吸烟等与心脑血管病多发有直接关系,但值得重视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以“触目惊心”的速度上升,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危险因素1:高血压 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且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减少脑卒中等合并症的发生,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血压水平<140/90mmHg 为宜。 ★ 建议: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与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与流程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应急措施与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模式不同分 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通过120急救入院,院前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对照组患 者为自行入院救治,院前未进行任何干预处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6.7%,伤残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8.3%,78.3%,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能够有效 提升患者入院救治的效果,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应急处理;措施;流程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42-02 急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且临 床死亡率与伤残率也十分突出[1]。因此,构建完善有效的临床急救体系,及时给 予相应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有利于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与伤残率。下文 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救患者,采取不同的院前急救应急干预,观察其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诊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救治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通 过120急救入院接受急诊救治,共60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 龄在19至79岁之间,平均为(64.7±11.2)岁,急性脑出血患者27例,急性脑 梗死患者17例,急性脑血栓患者12例,其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例;对照组 患者均为自行入院接受急诊救治,共60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 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平均为(64.9±11.3)岁,急性脑出血患者26例,急性 脑梗死患者1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11,其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例。两组患 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院前急救环节未给予任何干预处理。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环节给 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和疾病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 了解患者的主要情况,结合患者病情需要准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及药物,五分钟内 出诊。其次,对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在简要了解患者病史后,进行生命体征快速 测量,同时进行患者病症危重程度评估,及时进行吸氧处理,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然后以静脉注射方式对患者进行纳洛酮、醒脑静或乳酸林格注射,对存在颅内压 增高征象患者,进行250ml的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同时对血压升高患者及时进 行血压维持控制,现场救护期间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心肺复苏 与气管插管应急救治;最后,在患者送往医院救治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头部受 到震动,并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引起窒息,此外,继续对患者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测救治,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加强 对症治疗,控制患者病情恶化;并在转运途中与医院急诊病室建立联络,以便于 医院急诊病室做好接诊救治准备。 1.3 疗效评价指标

脑血管意外急救措施

脑血管意外急救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家庭急救 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类。脑出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如情绪激动、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等先兆症状,病人突晕倒,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目光呆滞、言语不利、偏瘫、小便失禁等,部分病人还出现喷射状呕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三种类型,一般多发生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病人常有头痛、头晕、肢体发麻、沉重感或不同程度的瘫痪。由于脑血管疾病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家中发生居多,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在此情况下,给予适当、及时的家庭现场急救,对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体位保持合适:使病人绝对卧床。脑出血病人头部稍垫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立即使病人平卧、头稍后仰,以保证脑血回流灌注。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领口,颈部垫高,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物,以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控制血压:家中有备用血压计者,立即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23/15kpa,适当应用现有的降压药,使血压保持在

20-21/12-14kpa左右,不可降至过低。 4、大小便护理: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内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刺激使皮肤破溃。 5、心理安慰:遇此情况,家属不要过于惊慌,应保持镇静、安慰病人,避免病人因过度紧张或恐惧而使病情加重。 6、呼叫急救中心或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检查(如ct)、抢救。有发病先兆者或脑缺血表现者,不可忽视,应立即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7、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固定头部,以防出血加重。 脑血管疾病的先兆有哪些? 脑卒中发作时并没有特定的表现,因为脑血管的堵塞或者破裂可以发生在脑内任何血管,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更难以判断。但是,与其他疾病一样,脑卒中在发作上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2)突然脸或者上下肢无力或麻木。 (3)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头痛。(4)突然单眼失明、看不清楚东西或把东西看成双影。(5)突然说话困难,说话不清楚,或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6)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7)突然感觉眩晕、站立不稳,感觉身体摇晃、周围的物体旋转,恶心呕吐。 (8)突然走路困难,失去平衡。(9)突然意识不清。(10)突然无法辨别方向。上述表现可能只发生一种,也可能同时出现几种,可以是突然出现,患者会突然发现半边身体不能动了,或者自己的手脚不利落,不听使唤了,或者被旁边的人发现嘴歪、眼歪等;可以在安静的情况下起病,有些人睡觉醒来后发现自己有上述表现,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意识(意识可分为清楚,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五级),瞳孔(正常直径2.5---4mm,,对光反射可分为灵敏,迟钝,消失3级)和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神经功能受损的观察(有无头痛,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二.落实治疗遵医嘱落实各项检查。 三.护理措施 1.特殊检查护理行脑血管造影操作后穿刺部位用沙袋或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平卧4小时后在起床活动和进食,24小时内尽量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股动脉穿刺者肢体制动6-12小时,观察足背动脉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2.用药护理 (1)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阿司匹林应选用肠溶片,小剂量,餐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黑便等)。使用溶栓药物时,严 格掌握药物剂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使用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药物时应控 制输液速度,发现不良反应(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肠不适 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2)用百分之二十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时需快速滴完(15-20分钟内)。该药渗漏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3.饮食护理 (1)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鼻饲。 (2)对昏迷患者采取鼻饲流质饮食,温度38-40度,速度应缓慢,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对症护理 (1)意识障碍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角膜反射的变化,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以防止舌根后坠),做好口腔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提供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慎用热水袋以防烫伤)对意识模糊者提供他所熟悉的物品,帮忙其恢复记忆,对嗜睡者避免各种刺激。 (2)语言障碍正确评估患者语言能力,与患者,家属,康复技师和主治医生等共同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对患者给予持之以恒的语言康复训练。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交流,关系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3)感觉障碍禁用热水袋冰袋防烫伤冻伤。 (4)运动障碍协助或提供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维持肢体功能位置,按摩瘫痪肢体肌肉,做好关节旋转运动,防止瘫痪肢体萎缩和畸形。 5.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突然出现瘫痪,失语等症状而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 心理,护士应关心患者,积极治疗,争取达到最佳的康复水平。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坚持正确,按时的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饮食指导宜食清淡,低盐每天2-3克,低脂25克每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奶类,蛋类,每天1.5)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方案

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方案 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又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 急救原则 1、出血性以降低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为主;控制脑水肿,防 止脑疝;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缺血性以迅速改变脑部血液供应,促进侧支循环,保护缺血半暗带, 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脑水肿。溶栓治疗在适合病人中可应用。 3、治疗原发病,防止呼吸循环衰竭及其它合并症。 急救程序 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搬动病人,严密观察病情。 2、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鼻导管给氧,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 3、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昏迷病人应禁食,适量静脉补液。注意防止 感染(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有感染时尽早应用抗菌素。

脑出血 (1)正确使用脱水剂:目的在于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一般用20%甘 露醇125ml~250ml快速静点,1次/6~8小时,建议用7~10天;如有 脑疝形成征象可快速加压静脉点滴或静脉推注;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者宜慎用。可同时应用速尿20~40mg,静脉注 射,二者交替使用可增强脱水效果。也可用甘油果糖500ml静脉滴注, 每日1~2次,脱水作用温和,用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病情好转期 和肾功能不全患者。10%人血白蛋白50~100ml/日,对低蛋白患者更适 用,可提高胶体渗透压,作用更持久。不建议应用激素治疗减轻脑水 肿。 (2)调整血压:关于脑出血患者血压调控目前尚无一定的公认标准。一般 来说,血压≥200/110mmHg时,应采取降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 于发病前水平;当血压低于180/105mmHg时,可暂不使用降压药。收 缩压在180~200mmHg,舒张压在100~110mmHg之间时,需密切监测血 压;即使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也应避免应用强降压药物,防止因血 压下降过快引起脑低灌注;收缩压﹤90mmHg,有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征 象,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给予升压药物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应积 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3)止血药:对脑出血者意义不大,如有凝血功能障碍,可针对性给予止 血药物治疗,例如肝素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鱼精蛋白中和,华法林 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维生素K拮抗。 (4)亚低温治疗:可在临床当中试用。 (5)外科治疗:一般认为手术宜在超早期进行(发病后6~24小时之内); 下列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 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 (6)康复治疗: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行康复治 疗。

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7T15:29:45.0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作者:唐婷 [导读] 心脑血管疾病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为典型的危险性疾病,该疾病的产生因素有许多。 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抢救;心脑血管病;效果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为典型的危险性疾病,该疾病的产生因素有许多,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发病,存在急促、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应给予重点关注,该疾病发病后,为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患者病情比较危急的情况下,优质的护理服务,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应用价值极高,因此,如何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成为了关键所在,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2例(73.33%),女8例(26.67%),年龄在44-79岁,平均年龄为(53.24±1.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2-14h,平均时间为(4.54±0.26)h,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18例(60.00%)、心血管疾病12例(40.0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20例(66.67%)、高中以下学历患者10例(33.33%);观察组患者男21例(70.00%),女9例(30.00%),年龄在42-78岁,平均年龄为(53.23±1.4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14h,平均时间为(4.58±0.36)h,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17例(56.67%)、心血管疾病13例(43.3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21例(70.00%)、高中以下学历患者9例(30.00%)。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疾病类型、文化程度)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心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需要实施接诊、挂号、分诊等处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后,为患者实施气道开放、吸氧、静脉通道建立等处理,缴费,引导患者实施进一步的诊断,确诊后为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实施专科治疗。 观察组为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针对需要抢救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依据《心脑血管急救流程》中的相关标准,制定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计划,内容为:①规范化接诊:医院急诊科在接到急诊电话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好急救仪器、器材、相关药物等,同时相关科室的人员接诊待命,在救护车在回到医院10min前,在急诊门口等待,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送入抢救室,医生给予患者急救处理,告知家属完成相关的入院手续。②规范化病情评估:对患者病情急性初步评估,实施早期的检查,检查完成后,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送入抢救室后,评估病情,掌握患者基本资料,吸痰、供氧、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标本等处理,在15min内为患者完成血生化、影像学等检测,再次评估病情,然后,在15min内,完成各项手术准备。③规范化病情监测:抢救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产生呼吸紊乱,立刻吸氧处理,确保呼吸畅通,实施针对性护理。④规范化救护流程:救护流程应用“四定”模式:定时、定人、定位、定责。⑤交接流程规范化:填写转运通知单,记录生命体征,协助患者过床,严格遵循搬运要求转运。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情况、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安全性、满意度评分情况。安全性评分依据问卷答题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实施调查,调查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安全性越高,反之,表示安全性越低。满意度评分依据问卷答题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实施调查,调查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反之,表示满意度越低]。 1.4统计分析 将数据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用(?x±s)来表明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值<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情况 两组的致残率、死亡率分别为10.00%、3.33%和26.67%、13.33%,观察组的致残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0.05)。见表1。 2.2.两组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安全性、满意度评分情况 两组的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安全性、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低于对照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二临床表现 三护理问题 四护理目标 五护理措施 六健康宣教 七现场救护 脑血管意外亦称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类。脑血管病不仅死 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主要致残表现是偏瘫、言语障碍。脑出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如情绪激动、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等先兆症状,病人突晕倒,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目光呆滞、言语不利、偏瘫、小便失禁等,部分病人还出现喷射状呕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塞三种类型,一般多发生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病人常有头痛、头晕、肢体发麻、沉重感或不同程度的瘫痪。由于脑血管疾病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家中发生居多,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 脑出血不同的症状表现: (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 (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

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 (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6)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后1~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病情多为严重,预后不良。 护理问题 1、排便异常、尿失禁活尿潴留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紊乱有关。 2、便秘意识刚爱、中枢神经紊乱、活动减少、摄入量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出血吸收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 6、有脑疝的危险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护理目标 1、积极抢救,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文体并预处理。 2、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3、积极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降低致残率。 4、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实现高质量生活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疗养院接待的老年首长比较多,面临脑血管意外的几率较大,而发生意外时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我院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有利于我院优质服务的顺利进行。 1 概念 脑血管疾病系指供应脑的动脉、静脉系统病变而引起的脑损害,以动脉尤为常见。因发病急骤而被称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中风”是以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涉及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早期急救护理[1]。 2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现场急救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尤其昏迷程度较深的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均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容易在咽喉部发生呼吸道梗阻,因此病人宜采用侧卧位,昏迷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于排除分泌物和呕吐物。对有舌后坠的病人通常可将其下颌托起,防止发生窒息,用这种方法不能维持长久,而且占用一个人力,我们根据病情,如病人呕吐完毕,可用咽喉口咽管放置病人口腔中,能有效阻止舌后坠,保证吸氧吸痰及转送途中呼吸道通畅。脑血管病人需持续给氧,以降低脑组织的基础代谢,减少耗氧,对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组织变性、水肿、坏死起着重大作用。 2.2 及时进行脱水、降颅压及对症处理,特别是保证转送过程中静脉输液通畅,用药及时。我们经常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法,利用莫菲氏滴壶加压输液,该法简便、快捷,输250ml甘露醇一般能在30min内滴完,为把病人及时送到体系医院争取了时间。 2.3 保护头部减少震动。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发病中脑出血病人相当多,转送时由于救护车行驶途中车速快,车身难免摆动,平卧于车内的患者头部也随车活动,易加重病情。用手平稳托起头部,使之与躯体成10°~15°角,缓冲了一部分因车行驶途中的摆动,防止病情加重起到了一定作用。 2.4观察病人的全身症状,监测生命指征,保护患侧肢体,防止搬动过程中受挤压,造成意外伤害。 3 脑血管意外病人转送途中的观察 3.1 意识的观察。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常因颅内压增高出现意识改变,一般分清醒、嗜睡、昏迷三种情况。意识的变化往往提示病情的轻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说明病情在不断恶化,应查看各种反射如睫毛反射、压眶反射等,评估病人的病情做好抢救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