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肌理,技法]当代中国工笔画技法之肌理浅析

合集下载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当代工笔画是中国画发展的新潮流,它继承传统工笔画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这种艺术形式中,肌理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不仅可以为作品增添美感和艺术韵味,还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是艺术作品中具有触感和立体感的一种形式。

在当代工笔画中,由于笔墨的运用和纸张材质的选择不同,肌理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有些作品通过精细的线条描绘,使观者产生真实物体的触摸感;有些作品则通过浓郁的墨色和纸张的质感,呈现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还有一些作品则通过笔墨的层次叠加和运用不同画笔的特点,创造出独特的肌理效果。

肌理的美在于它能够给人以触感和立体感,使观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当代工笔画中,肌理的表现不仅是对物体外观的描绘,更是对物体内在本质的探索和表达。

艺术家通过线条的交错、颜色的变化和笔墨的运用,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的质感、质地和纹理,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肌理的美还在于它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

当代工笔画的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对肌理的塑造和表现,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情感。

他们利用丰富的肌理效果,让观者在细腻的线条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通过颜色的变化和笔墨的运用,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肌理的表现方式也可以是对现实世界的再创造,通过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描绘,将物体赋予了新的特质和形态,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想象力。

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能够为作品增添美感和艺术韵味,还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

通过对肌理的塑造和表现,艺术家们能够让观者感受到物体的质感和质地,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无论是追求真实感还是追求抽象感,肌理都是当代工笔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作品增添了生命力和魅力。

浅谈中国画中肌理的运用与实验

浅谈中国画中肌理的运用与实验

浅谈中国画中肌理的运用与实验中国画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对自然和社会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再呈现。

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肌理运用。

肌理在中国画中被广泛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本文将从中国画中肌理的运用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画中肌理的运用是绘画艺术的关键之一、肌理是指绘画表面的纹理、质感以及颜色层次等特点。

中国画以水墨为素材,以“以形写意”为基本原则,通过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肌理效果。

一方面,中国画通过线条的勾勒和墨渍的抚摸来创造肌理。

线条在中国画中被视为画面的骨架,通过勾勒物体的轮廓和纹理来表达形体和质感。

线条的运用可以呈现出粗犷、细腻、浑厚或柔和的肌理效果。

墨渍则是指由水墨在纸上施以不同强度的压力而形成的墨线和墨渍,通过适当调整水墨的浓淡和湿度,使墨渍在纸上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达到丰富表现对象的目的。

另一方面,中国画通过对水墨的渲染和笔触的运用来创造肌理。

水墨在中国画中被广泛运用,通过水墨的渲染,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染色、淋漓、浓淡等。

笔触则是指画家运笔的方式和力度,通过笔触的变化和疏密来营造不同的肌理效果。

有时画家还会运用湿笔、硬笔、软笔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笔进行实验,使肌理效果更加丰富多样。

在中国画中,实验是画家们追求创新和突破的重要手段。

实验可以帮助画家们发掘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丰富肌理效果。

画家们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对肌理进行实验。

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是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来创造肌理。

比如,在水墨画中,可以尝试利用不同的纸张质地、颜料的浓淡和水的湿度等来创造不同的肌理效果。

艺术家们可以实验使用不同的笔触、刷子和墨渍技法,以及不同的颜料和颜料的混合,来实现肌理的多样性。

另一种实验方法是利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风格来创造肌理效果。

比如,可以运用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劈柴、麦秆、走锋、抖翘等技法,在画面中营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当代工笔画是一种具有传统绘画技艺基础的绘画形式,它在传承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观念和表现手法,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艺术表现。

在当代工笔画中,肌理的表现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肌理的丰富多变,艺术家们为观者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本文将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探讨其在艺术表现中的意义和特点。

一、肌理之美的艺术意义二、当代工笔画中肌理之美的表现特点在当代工笔画中,艺术家们通过各种绘画技法和手法,使肌理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和魅力。

当代工笔画对于肌理的描绘非常细腻和精致,艺术家们通过对物体表面细微纹理的再现,使肌理更加丰富和立体。

无论是描绘人物、静物还是风景,在肌理的表现上都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对细节的注重和精雕细琢的态度,从而使作品具有更加精致和高品质的艺术效果。

当代工笔画在肌理的表现上追求一种现代化的审美风格,艺术家们通过对肌理的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审美趣味。

他们可能会运用一些现代的造型语言和视角来处理肌理,使其不仅具有传统工笔画所特有的韵致和韵味,同时又与现代审美趋势相结合,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

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也表现在对色彩的处理上,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使肌理在色彩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变化的特点,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变化,当代工笔画中肌理之美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当代工笔画中对于肌理的表现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不同的肌理表现方法和技法,使作品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也开始融入了数字化的元素,艺术家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肌理进行增强和处理,使作品具有更加立体和生动的效果。

当代工笔画中肌理之美的表现也更加强调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关注,艺术家们通过对肌理的处理,使作品具有更加现实和生活化的特点,从而让作品更加贴近观者的生活和情感。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当代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在塑造丰富的肌理之美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肌理之美是指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肌肤、衣物、器物等物体表面的纹理、纹路、质感和光影变化等特征,在当代工笔画中,艺术家们对于肌理之美的表现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和风格。

本文将从肌理的表现形式、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当代工笔画中的典型案例等方面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一、肌理之美的表现形式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主要呈现在对肌肤、衣物、器物等不同物体表面的处理上。

在肌肤的表现上,工笔画通过对皮肤的光影、血脉、细纹等细致描绘,展现出肌肤的真实质感和生动气息。

在衣物的表现上,工笔画通过对织物的褶皱、质地、纹理等细节描绘,展现出衣物的丰富层次和真实感受。

在器物的表现上,工笔画通过对陶瓷、青铜器等器物的细节描绘,展现出器物的独特质感和历史痕迹。

这些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之美通过绘画的形式和技法得到了精湛的表现,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二、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在当代工笔画中,艺术家们通过各种技法和手法来表现肌理之美。

首先是工笔的应用。

工笔画的细腻精细、用笔用墨精细入微,对于肌理的描绘非常适合。

利用工笔的技法,艺术家可以准确地表现出肌肤、衣物、器物等物体表面的细节,使得作品更加细腻。

其次是水墨和彩绘的结合。

在当代工笔画中,很多艺术家不局限于传统的工笔画形式,而是结合了水墨和彩绘的物质和形式,从而使得肌理之美在色彩和墨味上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创新的手法使得肌理之美在当代工笔画中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是写意和工笔结合的手法。

在当代工笔画中,有些艺术家采用了写意和工笔相结合的手法,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肌理之美。

写意的流畅和自由结合了工笔的细腻和精细,使得肌理之美得到了更加具有张力和生命力的表现。

三、当代工笔画中的典型案例在当代工笔画中,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展现了肌理之美的丰富表现。

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佛祖》作品中,他通过对佛祖皮肤、袈裟和顶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肌理之美的圣洁和神秘。

试析肌理制作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的盛行之因

试析肌理制作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的盛行之因


自 由 多 元 格 局 的 形 成
改革 开 放 后 国 门 的打 开 , 术 创 作 在 国 际 交 往 的 背 美 景 下 , 渐 走 出 现 实 主 义 单 一 化 的 瓶 颈 , 着 开 放 体 系 渐 向
布 、 业 用 纸 等材 料 。对 于 材 质 和 肌 理 美感 的追 求 , 形 工 已
截 辑扇 勰铆| | 维 彰| 盛行龟 鼹
●周 巧 云
语 言 的本体 问题 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空前 的重 视 。 方 思潮 的传 入和 新 西
思 维 的 激 发 , 得 各 艺 术 门 类 之 间 、 种 流 派 之 间 、 个 艺 使 各 各 术 家之 间 既相 互借 鉴 又 保 持 区 别 , 现 出一 种 既 分 化又 综 呈 ・ 革 开 放 以 来 , 着 思 想 禁 锢 的 被 打 破 , 放 意 识 的 L 随 开 逐 步 加 强 , 的 绘 画 观 念 不 断 产 生 , 的 画 风 和 画 新 新 派 不 断 出 现 , 动 了 当 代 工 笔 画 的 发 展 , 成 了 一 个 多 推 形 元 互 补 的 局 面 。 近 年 来 , 画 流 派 之 众 多 , 风 之 多 样 是 绘 画 前 所 未 有 的 , 其 是 绘 画 观 念 的 变 化 对 工 笔 画 多 元 互 补 尤
非笔绘肌理领域 的开拓和研究 。 “ 法 之 法 乃 为 至 法 ” t, 代 工 笔 画 中 可 以 看 出 , 无 ,l 现 艺 术 家 为 了追 求 画 面 效 果 的 丰 富 性 , 材 质 到 表 现 语 言 都 从
叹 服 的 艺 术 感 染 力 , 为 当 代 许 多 工 笔 画 家 竞 相 追 求 的 成
格 局 的 确 立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至 可 以 说 是 工 笔 画 甚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

试析当代工笔画中的肌理之美【摘要】当代工笔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肌理之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针对肌理之美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表现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光影效果、色彩运用和细节描绘对肌理之美的重要性。

通过对当代工笔画家对肌理之美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到肌理之美在丰富和提升作品整体艺术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结合色彩和光影效果,肌理之美在当代工笔画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肌理之美不仅是当代工笔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同时也丰富了作品整体的艺术表现,使其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工笔画、肌理之美、艺术特点、光影效果、色彩运用、细节描绘、艺术表现、艺术魅力。

1. 引言1.1 当代工笔画的艺术特点当代工笔画是传统工笔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延续和发展。

与传统工笔画相比,当代工笔画更加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追求更加真实、细腻的表现方式。

当代工笔画家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当代感和个性。

他们在创作中注重对光影的捕捉和运用,通过精细的笔触和色彩层次的运用,展现出作品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当代工笔画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展现出艺术家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总体上,当代工笔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独具一席之地,成为艺术市场上备受关注和推崇的一种艺术形式。

1.2 肌理之美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肌理之美在艺术中的重要性,是指在绘画过程中通过描绘物体表面的纹理、质感和细微的变化来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肌理之美是当代工笔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还可以赋予作品生动的情感和魅力。

肌理之美可以让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可以触摸到作品中所描绘的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这种真实感和立体感可以让作品更富有吸引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试析肌理制作在当代工笔画中的意义

试析肌理制作在当代工笔画中的意义
绘画风格是 指画家在绘画创作中 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和 创作个性。画家 个性风貌和恰当确切 的语言统一是画家形成 风格的关键。风 格体现在作品的内 容和形式等要素中,而 绘 画的形式最后 要落实在对绘画语 言的运用上。可以说,绘 画 语言的风格就是绘画形式的风格,就是画家的创作个性。
参考文献:
[1 ] 汪晓曙·绘画语言论.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 9. [2 ] 尚可·走向多元——中 国工笔画艺术的新表现.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 3. [3 ] 钟孺乾·绘画迹象论.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 4. [4 ] 唐勇力·中国人物画 临本丛书 工笔人物画.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 社,200 0. [5 ] 程文超·意义的诱惑.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 3. [6 ] 江宏伟·当代名家艺术 观.石家庄:河北教育出 版社,200 3. [7 ] 袁牧著·工笔花鸟画 的特技与肌理.第二版.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社,199 6.
2010年第1期 总第1期 119
史论 理论空间
AR T HIST OR Y Th eor y
“风 格的形 成必须 要注意 两个重 要的因 素:其一 是摆脱 痕迹柔和,比清水的痕迹明显;要是笔(毛 笔)、墨( 包括各 种色)、纸( 熟绢和 熟宣)、砚 等,在表 现 技法上主要以线条造型,色墨渲染或罩染的方式来传情达意。 非笔绘肌理 作为当代工笔画在工 具材料上的拓展,丰富 了工 笔画艺术的 绘画语言,拓宽了工 笔画技法的表现形式。 如唐 勇力运用其 独创的肌理制作方法“ 脱落法”来使画面增 添一 种斑驳沧桑 的意境,让画面充满 神秘而梦幻的气氛,让 人产 生一种画外 之意的联想,增强了 画面的厚重感和现代 感,更 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理想。
由于现代艺 术思潮在中国的兴起, 美术界各画种都在构 建各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肌理特征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肌理特征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肌理特征一、工笔花鸟画的肌理特征(一)肌理形式多元张扬个性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新思维、新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审美标准及意识形态的转变也使得现代绘画艺术创作有别于传统,对于作品的艺术性、独创性、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创作者在各种中外交流中汲取了多种艺术创作的新元素、新观念,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受审美意识品味的不断提高,张扬个性美的肌理表现形式作品受到了大众的迎合和关注。

现代的艺术创作无论是艺术设计还是传统绘画,都比较注重质感与层次。

以往讲究的精致、平滑、华丽均已退出艺术发展的潮流,取而代之的则是质朴、粗犷、原始、具有特殊手工肌理感的材质,具有相对独立的造型价值。

总的看来,这些不同层次和角度的创作思考,使得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方面,前所未有的拓宽,使工笔花鸟画的肌理形式更多样化发展,从而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的复兴也正适应了当代文化多元发展的格局。

(二)色彩表现丰富浑然天成丰富肌理的效果何以不同于笔墨,能产生令人叹服的艺术感染力呢,关键在于它的质感是用毛笔难以达到的天成之美其绘画肌理的自然属性,是一种原创,是一种生存状态,变化着进入绘画语言,使之更丰富。

自然状态为绘画肌理的再生提供了原动。

因此,这种源于自然的“肌理”的特别质感,创造出画面的特别的形式美因素。

尤其是在气韵,在自然而然的变化上,非笔触所能企及。

大胆夸张的运用,使画面和谐统一,突出主体,艺术效果更加的丰富。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通过肌理表现所呈现出众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形式美感。

激发了画家全新的审美感受,而且也成了许多人物画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表现出多种肌理效果,形成新的富有特色的形式。

与传统的形式产生过程相比,肌理表现过程中存在更多的不可预测性,因而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浑然天成、妙不可言的肌理常常构成一种充满神秘的、超现实的形式感。

,就会使画面增加几分金属质感美,特性和优势就会增加画面的形式感染力,带给观赏者更多的审美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工笔画技法之肌理浅析一、前言中国工笔画最早始于楚汉时期的帛画,其鼎盛时期是唐宋时期,于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画才逐渐走出低谷。

纵观当代中国画现状,当代中国画画家与传统画家相较之,当代画家极其容易迷失方向并感到彷徨。

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身处世界多元一体化的时代,不断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视觉信息涌入画家们的视野,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包活画家本身)受到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干涉。

其次,在当代,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的审美标准都不再普遍适用,我们正处于一个审美标准多元化的时代,相比起传统绘画中的语言法则,当代画家更喜欢用张扬并富有个性的风格来表达自身对艺术的激情,或者把自己的创作作为对社会各种压力或对自身压抑的情绪肆意宣泄的载体。

让中国绘画表现出时代特色和气息,符合时代的审美观念,是中国画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

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国绘画语言的现代化探索和发展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画重现往日辉煌。

在这多元发展的时代下,新材料、新媒介以及新工艺的不断涌入,大大丰富了肌理技法的种类,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多种多样的肌理制作效果,从而提高了中国画画面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大力推动了中国绘画向前发展。

目前虽然在理论上对肌理探究的著作及论文不少,如郑力的《肌理与效果》、王化斌的《画面肌理构成》等,但大多从技法与肌理制作方法着手,对关于肌理的运用在国画创作中盛行的原因以及肌理在当代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意义等有关的研究比较欠缺,有较大的讨论空间。

因此本论文就上述种种原因进行研究,结合当代肌理技法的运用成果、肌理技法在当代国画中盛行的原因及其在国画艺术中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肌理技法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运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制作肌理的方法可以说是只要你的画面需要,没有什么是不能入画的,就连味精、盐、糖等调味料也成为画家们画面中的常客。

传统的毛笔、色墨已无法满足画家对充满个性的艺术语言的追求,传统的笔墨语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让个性化语言风格得以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当代画家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很难有所作为,因此,充满个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肌理语言便顺理其章地受到当代画家们的青睐。

在这世界多元一体化的时代里,材料与媒介革新换代,这大大地开拓了肌理技法的发展空间。

在画家们不断地研究与探索肌理的运用过程中,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批各有特色并具有影响力的画家。

唐勇力的作品大量使用剥落法,最常用的制作方法就是在赭石等色底上堆砌上厚重的脱胶蛤粉,待蛤粉干后任其自由脱落即可。

剥落法的灵感取自古代久经风蚀而斑驳脱落的壁画,其产生的肌理效果会让描绘对象呈现一种古朴典雅的残缺之美,并酿造出历史独有的沧桑感。

看唐勇力的作品《敦煌之梦绿色希望》和《敦煌之梦悠悠岁月》,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加入了唐朝人物画中的造型与色彩元素,但又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他的作品与唐画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而剥落法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艺术语言,因为它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料的、随机的。

剥落法在画面形成斑驳自由的肌理,让作品摆脱了传统工笔画的呆板与匠气,顷刻灵动起来。

同样是以创作工笔人物画闻名的何家英,相较于唐勇力对肌理运用的随意性,他更着重于利用肌理来模仿所画对象的质感,让画面内容更逼真。

何家英的作品《秋韵》中大量运用了肌理技法,逼真地模仿了衣服与山石的质感,其中效果最突出的是小女孩身上所穿的牛仔工装裤,运用了擦洗技法制造出斑驳的肌理效果,成功地表现出牛仔裤特有的洗水效果,并很好地把握纹理的虚实变化,摆脱死板僵硬,令画面自然柔和。

在何家英的代表作《秋冥》中,画面中央抱膝而坐的少女身处于一片金黄的树丛中,湛蓝的天空与金黄的树叶相互映衬,少女的眉目间透出淡淡的伤感,整幅画都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画中少女身上所穿的毛衣,运用了沥粉技法来表现毛衣线与线相互重叠的编织立体效果,为了让毛衣的质感更逼真,何家英在传统沥粉的基础上再加入丙烯与蛤粉进行二次加工,令肌理效果更理想。

而画面中枯黄的草地则运用了堆砌技法制作出立体并显厚重的肌理效果。

堆砌法是从西方油画与浮雕取得灵感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传统工笔画走上了当代革新道路的结果。

我们在何家英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对传统工笔画的继承与发展,并把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力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当代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工笔画家高茜的作品《独角戏之三》运用了擦洗法来营造宁静淡雅的画面效果。

与何家英《秋韵》中所运用的擦洗法不同,前者是为了营造画面气氛,而后者则侧重于塑造物体的质感,以达到逼真为目的。

她的作品在构图上严谨考究,让人觉得画面中静物的布局是她再三思虑的结果,再加上擦洗法所制造出来斑驳朦胧的肌理效果与淡彩渲染出来的静谧空灵的氛围,让高茜的画面具有很强烈的理性色彩。

郑力的《满庭芳》系列组画都大量运用了揉纸法来制作画面肌理,让画面充满古朴、朦胧、斑驳的美感。

画面中的庭院布局雅致脱俗,屋里屋外的舒展的植物与翩翩起舞的蝴蝶打破了窗台的呆板与僵直,并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恬淡。

再加上画面大面积地使用揉纸法产生的肌理效果,让画面处处透出古朴静谧的氛围,让生活在现代化城市中的人们不由地想摆脱每天车水马龙的日子,走进这恬静的小院中体验慢生活。

画面也体现出作者对传统生活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理想、期盼。

陈运权在宋代绢画画面的纹理中得到启发,创造了经纬皴这种肌理技法以达到其作品仿古的效果与目的。

他的作品《恬淡小鸟》便运用了此技法来营造出古朴典雅的画面效果,图中的小鸟分布疏密得当,形象生动可爱,让画面趣味横生,色彩上的渲染也让作品素雅别致。

经纬皴的运用不但让作品充满古典气息,同时也令画面的空间更富有层次,令作品别具一格。

工笔画家傅春梅的作品《亦舞》采用了贴箔的方法营造出一派富丽堂皇的精美艺术效果。

《亦舞》以花开与花落暗示短暂的生命过程。

画面可划分为两部分,中间的那部分花红叶绿,浓重的色彩渲染出花开时所呈现的浓艳欲滴,背景上的肌理效果加以衬托出植物那光华四射的强大生命力。

而画面左右两边的花朵用单色处理,不禁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流逝而感到黯然。

画面的对比强烈,色彩截然不同的处理所引起视觉上的反差更令人感叹生命的短暂。

另外表现形式与画面内容也协调统一。

贴箔后金箔所产生的细微的纹理令画面更显厚重,更富有质感。

王裕国的作品《风雪乱山深》使用了喷洒的方法制造寒冬飘雪的景象。

喷洒法与古人使用的弹雪法在技法上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当代所使用的工具种类更繁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牙刷与喷嘴。

王裕国的作品中白色的雪花零碎地飘落在山林间,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的同时,仿佛让山林更空旷、更寂静,也加深了空间上的纵深感。

三、肌理在当代工笔绘画创作中盛行的原因(一)世界多元一体化时代的形成肌理语言能在当代工笔创作中得以盛行,究其原因,首先要着眼于当下的时代背景。

经过八五美术思潮以后,西方大量的美术流派涌入中国,让中国传统画家眼前一亮,思维瞬间得以开拓,中国画坛渐渐对世界各国等外来文化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包容、汲取各国文化的精华,一步步地走上世界艺术的舞台,构筑出一个多元发展与个性共存的全新局面。

在这样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也得到解放,逐渐加强自我表现意识,强调个人风格的确立,拉开各个画家之间风格上的距离,而传统中国绘画的表现语言就显得过于单一,当代的画坛很难像用一个大范围去归纳总结。

如吴冠中所倡导的关于西方形式美等命题,提出绘画不仅可以再现事实,也可以表现一种精神,而绘画语言在此起到重要的作用,绘画不再需要讲故事、也不需要情节,绘画也可以很单纯地运用绘画语言本身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等视觉元素来进行造型创作,这里的造型无关似与不似,而是塑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用绘画语言本身来表达它的感受。

而这些种种的原因让独特多变的肌理语言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

(二)当下审美价值多元化当下审美价值的多元化也是肌理语言盛行的原因之一,人们对事物的欣赏与接收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继而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面对当下社会中的是非对错的评判相较于从前也复杂许多,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让人们习惯了接收各种新鲜的事物,而恰恰是这样,让人们久而久之产生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并形成了只属于自己的审美趣味,对同一事物的欣赏都会首先从个人的喜好出发,从而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

在当代中国画中大量的出现焦虑、扭曲、艳俗等审美形态,这些审美形态明显与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趣截然不同。

因此,以往传统绘画那单一的绘画语言与绘画题材就远远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多元的审美需要。

四、肌理的运用在当代工笔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一)丰富了当代工笔画创作的绘画语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以及观念的更新,这些内外因素都让画家们对艺术有了全新的感悟,传统美术那种无为、闲适的绘画品质很难适应当下社会变革中人们的审美需求,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来表达需求,可以从画面效果出发,不受传统框架的束缚。

新水墨的出现,大大开拓了绘画语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肌理语言的使用,笔墨仅仅是新水墨众多绘画语言中的其中一种,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规范不再是独一无二的评画标准。

新水墨的画面里大量地运用拓印、渍水等肌理技法,并大胆地尝试丙烯、盐、沥青等非传统材料丰富肌理效果以拓展绘画语言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新水墨的绘画语言充满当代气息。

(二)革新当代工笔画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让绘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同样,要中国工笔画平稳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技法上和思想上的创新。

要实现中国工笔画的革新,首当其冲的便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技术上的创新必定会带动一系列绘画语言和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从而挖掘出中国工笔画新的发展潜力与可能性。

这些技术上的因素中,最基本的就是材料了,不同的材料运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便大大丰富了绘画语言,其中肌理的出现让中国工笔画打破了传统单一模式,进而使中国绘画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于工笔画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创新,就要尝试用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方能带来新的艺术效果。

以往的传统工笔画主要材料是纸张、绢、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为主的,而近年来,经过一批又一批的画家对媒介以及材料的不断摸索并力图创新,逐渐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

西方的油画技法的融入令工笔艺术产生厚重特殊的肌理效果,水彩画的技法与工笔艺术相碰撞,产生了斑斓梦幻的效果,在比如工笔绘画加入了拓印技术,制造出毛笔所无法比拟的逼真质感(三)对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起促进作用风格是创作者所采取的或应当采取的独特而可辨认的形式贡布里希。

①而把这句话放到绘画中去理解,就是指风格是把绘画作品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特色呈现出来,是画家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显现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是画家区别于其他画者的重要标志。

画家个人风格的产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它是画家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而慢慢形成的结果,并受到画家生活实践经验、艺术修养以及画家身处的时代背景的直接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