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和技术共47页

合集下载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摘要: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主要特色,在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

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代表的技术理性的扩张是对人主体地位的进攻,也是统治阶级实行的新的控制手段,所以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批判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4-01科学技术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在带来物质上极度丰盈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空前危机。

由此发端,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然而,由于立足点和视角的不同,这思考又凝聚为两股截然相反的思潮:科学主义的乐观派和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作为人本主义之一的法兰克福批判学派无疑是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对于科学技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事实上,20世纪的发达工业社会就是一个技术的社会。

技术理性的扩张,人的主体地位的退缩,以及统治阶级实行的新的控制手段……这一切使得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极度彰显,而积极的一面则无足轻重。

所有这些决定了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绝望与幻灭!法兰克福学派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把科学技术定性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霍克海默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一文中最先指出:“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后者之所以也复如是,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更确切地说,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如何执行意识形态职能的研究。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科学技术的功能主要是在生产力的范围内得到阐述的,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的提出,这种叙述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然而,随着韦伯、卢卡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论著的出版,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技术与科学》一书的出版,现代科学技术的另一个功能__意识形态功能被揭示出来了。

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即生产力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其一,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做出了过度的诠释,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把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归结为科学技术的革命作用,甚至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技术决定论"。

然而海德格尔在《技术之追回》中区分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并断言现代技术不再是革命的因素,甚至不再是中性的因素,而是负面的因素。

既然现代技术的革命功能受到质疑,也就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建立新的叙述体系来回应这个问题。

其二,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科学(技术)并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这一点的影响是如此之深远,甚至连阿尔都塞也把理论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尖锐地对立起来。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既然已经蜕变为意识形态,那就有必要对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负面作出叙述。

此外,晚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理论也暗示我们,由于我们把科学(技术)作为正确的观念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导致了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泛滥。

事实上,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中谈论的"世界"并不是原初的生活世界,而是伽利略以来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眼光叙述出来的另一个"世界"。

显然,要使历史唯物主义脱离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也必须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叙述体系。

解读哈贝马斯

解读哈贝马斯

解读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的技术哲学思想摘要:人类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科学和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位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同时它的作用和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对此提出了全新的理论,即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理论,本文试图对这种全新的理论观点作一简要的解读。

关键字: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政治尤尔根·哈贝马斯,德国著名哲学家、理论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

哈贝马斯是一位多产作家,他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是1981年问世的两卷本的《行为理论》。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是哈贝马斯1968年8月问世的一本重要论文集。

其中大多发表于1963年至1968年。

只有《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一文是这年7月为纪念马尔库塞70诞辰写成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科学技术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关系日益紧密。

特别是从十九世纪的50年代开始,西方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掀起不同程度的科学革命,而革命的结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科技进步的负面效应也开始不断地显现出来,那么究竟我们持技术悲观论呢还是持技术乐观论呢?哈贝马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命题。

但是,历史上第一个把科学技术作意识形态并且认为科学技术执行意识形态的职能并不是由哈贝马斯创见的。

第一个试图揭示专门科学知识与政治传统之间联系的是M·韦伯。

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韦伯的这一观点。

在哈贝马斯的这篇“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的论文中,由于有一部分写作目的是为了纪念马尔库塞诞辰七十周年,因此,在书中作者对马尔库塞的理论思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批判。

马尔库塞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技术理性批判,即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通过其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来得以阐述。

[1]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技术哲学理论更多的是把技术与政治实践相结合,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来证明政治的科学化或技术化。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研究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研究哈贝马斯是一位德国社会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对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研究有着独特的贡献。

他认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代社会的运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的角度,探讨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定义和特征哈贝马斯将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文化范畴,它具有如下特征:1、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知方式。

它基于科学的原则和技术的手段,探索和改变世界。

2、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它影响着人们对道德、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3、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和历史性,它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改变,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的作用1、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指导了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物质世界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升级,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对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挑战以往的政治传统和制度,如何平衡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是政治决策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4、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环境的影响。

大规模的科学技术应用,对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平衡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挑战和难题。

三、科学技术意识形态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科技进步和应用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对社会结构和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现代工业社会中出现了新的分工和职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促进了社会发展。

但是,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精神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和技术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和技术
科技给环境和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科技给环境和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原子弹、氢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原子弹、 原子弹 氢弹、 以自由讨论的方式促使政治家提高认识 并且落实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 科学家要对自己的研究及其后果不断反 思
几点评价: 几点评价:
首先,(自然)科学技术在现代 首先,(自然)科学技术在现代 ,(自然 社会是一个影响非常广泛的问题, 社会是一个影响非常广泛的问题, 它与政治、经济、 它与政治、经济、权力等有密切 关系,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关系,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是哲学、 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 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二、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知识、理性、 *意味着 知识、理性、 进步、真理、 进步、真理、 应用频率很高, *应用频率很高, = 真善美 *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 已经成为一种“权力话语” *已经成为一种“权力话语”
老一代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应当对科学进行批判 应当对科学进行批判
其次,哈贝马斯对“ 其次,哈贝马斯对“技术科 学作为意识形态” 学作为意识形态”的辩论
显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重大 问题的关注 对当代社会实际状况进行深入考察的重 要性 对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与当代社会 状况的适应性分析的必要性 理论与分析研究框架创新的重要性
第三, 第三,关于克服悲观与激进倾向
第三、 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晚期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 )(晚期资本主义 国家采取政治、 晚期资本主义)
法律等手段加强了经济计划和调节, 法律等手段加强了经济计划和调节,使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保持适合的、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保持适合的、合 理的状态。 理的状态。 (2)以有效经济机制促进生产力持续发 展。 (3)政治系统与经济发展相互映证。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阿尔都塞:科学与意识形态是完全对立的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 1918 - 1990)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论家”,他在1965 年出版的《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阐述了意识形态,特别是意识形态(ideology) 和科学(science) 的关系问题。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是真理,它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过程,它是在抛弃意识形态问题框架中形成,并在与意识形态的不断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而意识形态则属于“虚假意识”,它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它歪曲现实,掩盖社会历史过程的真实本性。

第二,科学主要是一种认识,它的最基本功能是理论功能;而意识形态主要是一种价值观念,它的最基本功能则是实践功能。

第三,科学作为客观知识,与利益无关,没有阶级性;而意识形态则完全受利益支配,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具有头等重要性。

第四,科学的认识过程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而意识形态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

显然,阿尔都塞看到了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包含着一些合理因素。

例如,他认为科学是正确反映外界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正确的认识工具; 而意识形态则是渗透着阶级利益、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情感的价值观念体系,二者属于不同的理论总问题,不应加以混淆。

但是,必须看到,阿尔都塞关于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观点是有缺陷的。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他夸大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科学与意识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

事实上, 意识形态虽然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其中也包括科学的成分;科学虽然并不直接反映经济关系,其中也包括意识形态的成分。

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的历史理论,科学和意识形态几乎没有多少差别。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可以说是科学,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

第二,他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既具有理论职能,又具有实践职能。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ppt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ppt

• 第二,认识的兴趣与科学的发展。
• 要使纯粹认识论从自然科学的静观,即实 证主义的知识论重建为批判的和自我反思 的社会理论,首要的问题是建立兴趣同认 识的内在联系,把兴趣置入认识论中作为 核心范畴。
• 兴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理性指导原则,它 不服从与“任何自然基础”,而是同人的 劳动和相互作用紧密相连。它是劳动和相 互作用联系的基本导向。兴趣指导认识, 作为认识的基础。由此确立兴趣在作为社 会理论的认识论中重要地位。
• 2、交往期(1969-1981)
• 哈贝马斯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入手,初 步完成了其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交往行为理论体 系的建立。

• 3、后交往期(1982-1989)
• 这期间,哈贝马斯主要致力于对现代性范畴的 历史清理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批判,用以抵抗后现 代主义和阐述一种建立在语言学转向基础上的“ 后形而上学思想”。
• 主要争论:是否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 判理论本身进行合法性论证问题。
• 法兰克福老一代理论家基本没有提出自身 的合法性基础的问题。
• 哈贝马斯直接提出了批判理论的合法性问 题。他认为在批判社会之前要先反思批判 理论本身,解决批判理论的规范性问题。
(一)科学技术的两重性
•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确是“第一生产力”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 劳动虽然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其主导指 向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改 造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就人本身的发展而言 ,合理和平等的交往与理解具有更重要的人本价 值,它代表着人类进步的方向,同人类解放的目 标是一致的。
• 更深的意义上说,劳动中所展开的人与自然的关 系,只有在主体间自由交往的基础上才能走向和 谐。
• (一)科学技术的异化:在工具理性批判中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作者:闫欣刘友田来源:《学理论·下》2021年第03期摘要: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首创,其主要来源于马克思、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科技观。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逐渐变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不仅如此,科学技术也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成为新型的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历史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我们通过对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与反思,可以知其局限、晓其价值、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是哈贝马斯针对“发达工业社会”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语境而做出的判断。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

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众所周知,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的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虽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科学技术出现了异化,逐渐变成新型的意识形态。

在这样的条件下,哈贝马斯提出“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一、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它不仅来源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而且还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的一些科技思想。

(一)马克思:科学是另一种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的力量也是另一种生产力。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更多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应用于生产,其结果是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巨大的财富。

从中我们可以确定,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创造财富。

那么,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有关联吗?马克思又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工艺学可以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