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_论法兰克福学派的_意识形态批判_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摘要: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主要特色,在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
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代表的技术理性的扩张是对人主体地位的进攻,也是统治阶级实行的新的控制手段,所以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批判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4-01科学技术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在带来物质上极度丰盈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空前危机。
由此发端,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然而,由于立足点和视角的不同,这思考又凝聚为两股截然相反的思潮:科学主义的乐观派和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作为人本主义之一的法兰克福批判学派无疑是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对于科学技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事实上,20世纪的发达工业社会就是一个技术的社会。
技术理性的扩张,人的主体地位的退缩,以及统治阶级实行的新的控制手段……这一切使得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极度彰显,而积极的一面则无足轻重。
所有这些决定了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绝望与幻灭!法兰克福学派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把科学技术定性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霍克海默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一文中最先指出:“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后者之所以也复如是,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更确切地说,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如何执行意识形态职能的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研究哈贝马斯作为当代伟大的社科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在继承了前辈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有见地的提出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这一思想。
这是对科学技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当代工业社会的深刻反思。
将科学技术的第一位生产力地位持肯定态度,并进一步认为科学技术在加速现代化生产的同时成为了一种为现行资本主义辩护的意识形态,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的非政治化、政治的科学化以及技术统治论三个方面。
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较之传统的意识形态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即较强的辩护性与较强的隐蔽性。
科学技术通过消解人的思考与反叛能力使人异化,从而表现出更加强大的辩护力量。
它的隐蔽性在潜移默化中消解了社会危机,使之合法化。
科学技术通过对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实现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使其成为一种隐型的意识形态,来为现行制度进行辩护。
作为第一位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通过改变社会生产方式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改变政治结构,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充当一定角色,科学技术在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化使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当中的角色变化,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途径与根源。
应当承认,哈贝马斯的这一思想有其先进性、现实性,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满足社会物质需求又带动经济发展,这是值得大力发展的。
且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是其成为意识形态的先行条件,它在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当中角色的变化使其意识形态性凸显。
但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论也存有局限,它对科学技术与技术应用概念的混淆,以及对于技术理性批判掩盖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事实,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反思。
我们研究哈贝马斯的这一思想,以及所描述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对于我国现行工业化过渡时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取于他人之长,鉴于先有之弊,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_哈贝马斯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的论证与发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7月,第41卷第4期,Jul.,2011,Vol.41,No.4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收稿日期:2011-01-17;修回日期:2011-03-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基金资助项目(09JDSZKO57);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A009)作者简介:王晓方,女,山东烟台人,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哲学研究】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哈贝马斯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的论证与发展王晓方(西安石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065)摘要:“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的独创。
关于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见解,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人都有过论述。
但是,对这一理论做系统且深刻表述的却非哈贝马斯莫属。
在哈贝马斯“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论断中,反映出他对科技统治论思考的独特视域,从而拓展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劳动;交往行为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11)04-0030-06如果说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思想的丰富性会让这个时代的人钦佩不已,应该是毫不夸张的说法。
因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中人们所关注和探讨的许多问题都与哈贝马斯的思想密切相关。
其中,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论断更是独树一帜。
这一论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哈贝马斯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独特地位;与此同时也体现了他非凡的理论勇气及其对人文精神的深切关怀,对学术界、理论界关注现实社会和重视人文精神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一、“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理论源脉20世纪的人类面临十分矛盾的处境。
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发展的认识

对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发展的认识背景一、法兰克福学派的介绍: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而得名。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无论从代表人物的数量,还是从其成员理论建树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它都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可以断言,不研究和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可能十分全面与深刻地理解20世纪人类文化精神的演进。
(一)、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众多,著述丰富,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又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与卢卡奇、布洛赫等人是同龄人,而它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等人至今依旧健在并十分活跃。
(二)发展历程1.萌芽1923年,正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以卢卡奇、科尔施等人为代表的一批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重新反思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并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内部建立起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社会研究所。
研究所创办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史文库》杂志,它的第一任所长由属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历史学家格律伯格(Carl Crunberg 1861-1940)担任。
格律伯格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中持某种中立的态度,他对东方正统马克思主义和卢卡奇等西方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持同样的态度。
在某种意义上,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了西方和东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联结点,它所办的《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史文库》对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一视同仁,既发表新发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稿,发表伯恩施坦等人的文章,也发表卢卡奇和科尔施等人的文章。
可以说,格律伯格担任所长时期,社会研究所的成员尚未形成我们今天所称谓的法兰克福学派。
2.发展历程1930年,霍克海默接替患病的格律伯格担任社会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以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现代科技在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他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对科学技术人道化道路进行了探索。
他们的科学技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间关系的新思考。
但是,这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批判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只有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出发,把科技批判的根基和人道理想的实现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他们的理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观;理论困境[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3-0009-05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未像人们所期待那样,为人们带来自由与全面发展,它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使人陷入异化之中,并且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社会矛盾。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提出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而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从当代科学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各种负效应、这些负效应产生的深层根源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分析和批判,并致力于探索科学技术人道化的道路。
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反思工业文明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他们的理论自身仍然有其无法摆脱的困境,对这些困境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看待他们理论的现实价值。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观点剖析

作者: 李艳霞
作者机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53-154页
主题词: 法兰克福学派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工具理性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具有了意识形态的显著特性;它取代了以往的政治权力而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点不符合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总体上属于科技悲观主义;但这一观点深化了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于反思工具理性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吗——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

作者: 姜玉洪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理论探讨
页码: 43-44页
摘要: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当代科学技术观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视域.1929年,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问世,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就开始成为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争论的热点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有诸多的论述,其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主要代表.。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前言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前半段德国的一群左翼哲学家的集合,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观点和理论。
在许多人看来,法兰克福学派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框架,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
但是,这种意识形态在实践中也遭遇了许多批判和质疑。
本文将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并以现实的几个例子来证明此观点。
一、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批判理论。
尽管他们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徒,但他们仍然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性和不合理的社会形态。
基于这个前提,他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思想。
例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一种消费主义意识驱动的,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的方式。
他们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内在本质和价值,这导致了精神上的贫乏和虚无感。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还强调了机器工业和技术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他们认为,机器工业所贡献的生产效率和利润往往导致了劳动力的使用方式,从而加重了工人的体力和精神负担,造成了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剥夺和破坏。
二、问题在哪里?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正确的,但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它在某些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
首先,他们似乎忽视了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尽管资本主义可能存在一些缺点,但事实上却还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市场的自由度不仅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传播,而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和更高的效率。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似乎过于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而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成就。
尽管人类社会存在某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革,如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等等,都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机遇。
因此,完全否定现代社会的贡献似乎是不公平的。
三、实例证明1. 那些被剥夺的社会阶层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中为广大受剥夺社会阶层发声,但这些社会阶层很难从他们提出的理论中获得实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