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2)
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第三章 课题2 分子和原子(2)

第三章自然界的水课题2 分子和原子(2)教学目标1. 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重点难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教学【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1、水的三态变化可用分子的哪些知识解释?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02和红棕色N0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播放动画:展示过程与结果。
4、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对比归纳、形成概念:【提问】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边演示边讲解【模型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再次演示】fl 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小结】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投影]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氧气,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空气中也有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有氧化性吗?那么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板书】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反思小结、总结交流: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说出来。
板书设计课题2 分子和原子(2)1、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件

(二)原子
❖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 3.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
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 4.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 看不见的。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A
B
C
D
7、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C )
A
B
C
D
化学变化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 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破裂成 (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
的分子。
电解水的示意图
O
HH
通电
O
H H 重新
HH
O
O 组合 H H
HH
HH
氢分子
水分子 (H2O)
破裂成氢原 子和氧原子
(H2)
氧分子
(O2)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许多氧分子
许多水分子
水蒸气和氧气 的混合物
2、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
1.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则先构成 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4、下列微粒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是( C )
A、 B、
C、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D A.碘受热升华 C.铁矿石磨成粉末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B.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看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或不同种分 子和原子共同构成;或不同种原子直接构成)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同种原子直接 构成)
为什么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 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 宏观 微观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分子没有改变,分 子间的间隔改变
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 分子本身改变,变成 其他分子或原子
四、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点: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但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 保持物理性质 辨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性质 ×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几种分子的模型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个氨气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2、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
区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一般规律是什么?
(3)物质的构成 分子:一般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物质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 石墨、晶体硅等 离子:金属元素和非金元素组成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碳、硅、 磷、硫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氦原子 构成; 1、氦由________
氮气分子 构成; 2、氮气由________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
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构成。
首先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的概念,并从中指出分子的构成以及得出原子的概念。
该节课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延伸到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原子和离子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该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
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也能利用微观粒子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学生的抽象思维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刚接触到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时从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构成的理解上还是模糊不清、理解不能够到位;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建微观粒子模型和微观粒子的规范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宏观实验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概念。
2.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flash动画、投影图片、拖动原子模型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原子的概念以及了解分子的构成。
3.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艰难曲折的,并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2.分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分子的概念。
【课前准备】1.课前作业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2.实验准备①药品:碘、水、新鲜的馒头片。
《分子和原子》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知识层次分析【学习目标】1.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概念。
2.能找出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3.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分子和原子概念。
二、学生认知层次分析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我感知我明确:【实验探究】A组:固态碘使土豆变蓝。
B组:碘溶液使土豆变蓝。
C组:碘蒸气使土豆变蓝同种物质状态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引入新课。
环节二:我学习我探究:(一)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P50-P51,完成以下填空。
1.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关系: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
如一个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_____可以分为_____,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_____。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分类从微观角度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二)合作学习探究一:分子和原子的概念1.探究分子的概念播放电解水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从中感知分子的变化情况,继而得出分子的概念。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及联系,归纳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变化情况。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望,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1、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2、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 你对分子的认识。
[提问] 分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呢?[引入] 请同学们回顾电解水实验并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二合作交流获取新知(一)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讨论] 水是如何变成氢气和氧气的?[播放动画] 水分子分解过程[分析] 水的分解过程,学生互相交流。
[归纳] 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二)原子的性质[播放动画] 氧化汞分解(宏观),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 氧化汞是如何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呢?[学生活动] 利用氧化汞分子模型(自制)模拟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
[播放动画] 氧化汞分解(微观),学生对比各组的模拟过程,教师并评价。
[归纳]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讨论]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用体温表测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
(三)化学变化的实质[讨论] 结合氧化汞分解动画讨论化学变化之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原因。
[讲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而原子是原来的原子,只是这些原子按新的方式重新组合成其他分子或其他物质。
[归纳] 化学变化的实质。
(四)原子与分子的比较[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分子和原子(2)

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
分裂
为
,
再重新组合成新的 。
2、纯净物由 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 种分子构成。
单质分子由 原子构成,
化合物分子由
原子构成。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下图)。试分 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 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 原子?
H2+Cl2
点燃 ====
2HCl
答: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不
是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分子和原子(2)
思考: 化学反 应的实 质是什 么呢?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氧原子无论在水中、氧气中,还是在氧化汞中始终是氧 原子。可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金刚石等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有间隔;持续运动。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 不可再分。 合形成新的分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
混根合据物下和列纯的净图物形的给微物观质解分释类:(混合物、 ⑴纯混净合物物、:单由质两、种化或合多物种)物:质(或分子)混 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 各物质(或分子)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⑵纯纯净净物物、:化由合一物种物质纯(或净分物子、)单组质成的。
课题2 分子和原子(2)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 能从微观角度区分混合物、纯 净物、单质、化合物。
知识回顾 1.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_分__子__、_原__子__等构成。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课前预习】1.分子有那些性质?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预习自测】课本P52第3、4题【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情境导入】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二、自主探究:知识点3:分子可分为原子1、分子【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0并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一说法对吗?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①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氢气+氧气;③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性质的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2.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 粒子。
⑵原子的性质:①(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②运动;③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1.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 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 3+HCl=NH 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2.下列各项推断合理的是( )A .水滴到烧红的炭火上时,一瞬间火苗更旺,所以水分子中有氧气B .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可变为淡蓝色液体,所以液态氧气中有氧气分子C .加热高锰酸钾能分解出氧气,所以高锰酸钾中有氧气D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所以二氧化碳中有氧气分子3.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分子 原子备注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微粒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否 特征 “小、 、间”;相同的微粒,性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
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总
是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
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原子构成的。
(2)少数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
2,分子、原子的特征
(2)分子等粒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1)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1)分子、原子等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分子等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由原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