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注意:1.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相对原子质量:C-12 Si-48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本卷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顺序正确的是)①道尔顿原子模型;②卢瑟福原子模型;③波尔原子轨道模型;④汤姆生原子模型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2.原子轨道 s、p、d、f上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A.1、2、3、4 B.1、3、5、7 C.2、4、6、8 D.2、6、10、143.最活泼的金属,最活泼的非金属,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价电子排布为5d106s2)分别位于下图元素周期表中的)A.s区、p区、ds区B.s区、p区、d区C.f区、p区、ds区D.s区、f区和ds区4.下列物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 B.水溶液能导电C.具有较高的熔点 D.固体不导电,但熔融状态能导电5.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A.CO2 B.N2O C.H2OD.CH4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A.HCl B.PCl5 C.BF3D.CF2Cl27.第3周期某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3p轨道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关于该元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肯定是一种强酸B.该元素单质可能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C.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肯定是一种强碱,只能与酸反应D.该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肯定是最小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8.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B.冰中存在氢键,水中不存在氢键C.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9.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A.CO2与SO2 B.CH4与NH3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10.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C.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11.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①原子半径A<B;②离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⑤A 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一定相等;⑥A的电负性小于B的电负性;⑦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第一电离能。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A.X 的氢化物中只有极性键
B.Y 在该物质中有两种不同价态
C.Z 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 Y 的单质
D.简单离子的还原性 W<Y
17.Fe 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已知 NO 能被 FeSO4 溶液吸收生成配 合物[Fe(NO)(H2O)n]SO4,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电子总数之和
)
A.最易失去的电子一般能量最高
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D.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 s 轨道电子能量
2.磷化硼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如图为其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结构单元,每个原子均
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P,属于离子晶体
D.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8 电子稳定结构
12.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或升华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氯化钠与蔗糖熔化
B.碘和干冰升华
C.镁和硫熔化
D.金刚石与氧化钠熔化
13.下列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B<Be<Mg<Na
B.元素的电负性:O>N>S>P
碱处理并没有 NH3 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为 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Cl-和 NH3 分子均与中心铂离子形成配位
10.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该配合物的配体只有 NH3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CH4<PH3<SiH4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5.四丁基氢氧化铵[(C4H9)4NOH]常作电子工业清洗剂。以四丁基溴化铵[(C4H9)4NBr]为 原料,采用电渗析法合成(C4H9)4NOH,原理如下图(c、d、e 为离子交换膜)。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M 为负极
HBr 浓溶液
B.b 极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
-4-
C.c、e 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D.制备 1mol (C4H9)4NOH,理论上 a 极产生 11.2 L 气体(标准状况下)
a.反应速率 v 正(CO):v 正(H2)=1:1 b.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e.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H2O(g)的同时,生成 n mol H2
(3)相同条件下,向 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注入 1mol CO、1mol H2O(g)、2mol CO2 和
-6-
t/min
0
1
2
3
4
5
n(CO)/mol 0.200 0.160 0.125 0.099 0.080 0.080
n(H2O)/mol 0.300 0.260 0.225 0.199 0.180 0.180
①则前 2 min 内生成 CO2(g)的平均反应速率 v =

②下列表述能作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
①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②嫦娥四号月球探测 ③和谐号动车以 ④世界首部可折 用偏二甲肼为燃料 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350 km/h 飞驰 叠柔屏手机通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2.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仪器合理的是A.高温煅烧石灰石B.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C.除去乙醇中的苯酚D.量取15.00mLNaOH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 高温煅烧石灰石不可用瓷坩埚进行,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反应,A错误;B. I2易升华,分离回收碘,应在密封的装置中,图中蒸发皿加热后不能回收碘,B错误;C. 苯酚易溶于乙醇中,不会有沉淀,所以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乙醇和苯酚,C错误;D. 量取15.00mLNaOH溶液,可选择滴定管,移液管等精准的量器,D正确;答案选D。

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B.过量的铁粉溶于稀硝酸:Fe+4H++NO3-=Fe3++NO↑+2H2OC.用Na2S2O3溶液吸收水中的Cl2:4Cl2+S2O32-+5H2O=10H++2SO42-+8Cl-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答案】C【解析】【详解】A. 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选项A 错误;B. 过量的铁粉溶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8H++2NO3-=3Fe2++2NO↑+4H2O,选项B错误;C. 用Na2S2O3溶液吸收水中的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l2+S2O32-+5H2O=10H++2SO42-+8Cl-,选项C正确;D.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3.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中有碳酸钡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洗气瓶中无沉淀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同时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SO2+H2O+NO2=H2SO4+NO,故洗气瓶中产生的是硫酸钡沉淀,Z处逸出的气体中有CO2和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红棕色的NO2。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采用阴离子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 Zn 和 Pt 含量的PtSn-Mg(Zn)AlO 催化剂用于乙烷脱氢反应[CH 3CH 3(g)⇌CH 2 = CH 2 (g)+H 2(g) △H>0],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滑石载体中掺杂少量的 Zn 对乙烷脱氢反应有明显影响,如图所示为不同Zn 含量PtSn 催化剂的乙烷催化脱氢反应中,乙烷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图可知,PtSn/Mg(2-Zn)AlO 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活性最优B .一定温度下,将nmol 乙烷放入VL 密闭容器中进行催化脱氢,维持容器体积不变,测得乙烷平衡转化率为a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a nV(1-a)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乙烷转化率逐渐稳定,催化活性保持在相对稳定的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图可知,当时间相同时,PtSn/Mg(2-Zn)AlO 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活性最优,乙烷转化率最高,故A 正确;B .一定温度下,将nmol 乙烷放入VL 密闭容器中进行催化脱氢,维持容器体积不变,测得乙烷平衡转化率为a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2233c(CH =?CH )c(H )c(CH CH ) =(1)na na V V n a V⨯- = 2a n V(1-a),故B 正确; C .CH 3CH 3(g)⇌CH 2 = CH 2 (g)+H 2(g) △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C 错误;D .由图上曲线,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小,乙烷转化率逐渐稳定,催化活性保持在相对稳定的阶段,故D 正确; 故选C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配制100 g10%的NaOH溶液称取10 gNaOH溶于90 g蒸馏水中B 验证“84消毒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a+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D 从溴水中获得溴单质利用SO2将Br2吹出后,富集、还原、分离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溶液质量是90 g+10g=1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g100g×100%=10%,A正确;B. “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该物质具有氧化性,会将pH试纸氧化漂白,因此不能用pH试纸测量该溶液的pH,以验证溶液的碱性,B错误;C. 玻璃的成分中含有Na2SiO3,含有钠元素,因此用玻璃棒进行焰色反应实验,就会干扰溶液中离子的检验,要使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进行焰色反应,C错误;D. 向溴水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然后分液,就可从溴水中获得溴单质。

2025届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5届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5届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酸HX HY HZ浓度(mol/L)0.12 0.2 0.9 1 1电离度0.25 0.2 0.1 0.3 0.5电离常数K1K2K3K4K5A.在相同温度,从HX的数据可以说明: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低,电离度越大,且K1>K2>K3=0.01B.室温时,若在NaZ溶液中加水,则c(Z-)/ [c(HZ)• c(OH-)]的比值变小,若加少量盐酸,则比值变大C.等物质的量的NaX、NaY和NaZ的混合,c(X-)+c(Y-)-2c(Z-)=2c(HZ)-c(HX)-c(HY),且c(Z-)<c (Y-)<c(X-)D.在相同温度下,K5>K4>K3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IBr + H2O = HIO + HBr B.SO3 + H2O = H2SO4C.SO2 + 2KOH = K2SO3 + H2O D.NaH + H2O = NaOH + H2↑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X、W同主族,Z、W同周期,X原子核内质子数是Y原子核内质子数的3/4,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X)>r(Y)>r(W)>r(Z)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C.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元素X的强D.Y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比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低4、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在水溶液达到平衡:Mg (OH)2(s) Mg2+(aq)+2OH-(aq),要使平衡向左移动,且c(Mg2+)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少量水B.加入少量盐酸C.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D.加入少量MgSO4固体5、NH4HSO4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c(NH4+)>c(SO42-)>c(H+)>c(OH-) B.c(H+)>c(SO42-)> c(NH4+)> c(OH-)C.c(SO42-)> c(NH4+)> c(H+)> c(OH-) D.c(SO42-)> c(NH4+)> c(OH-)>c(H+)6、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等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所得溶液的体积为下列的A.仍相同B.醋酸溶液的大C.盐酸的大D.无法判断7、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是⑴合成氨;⑵塑料;⑶医药;⑷合成橡胶;⑸合成尿素;⑹合成纤维;⑺合成洗涤剂。

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B.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C.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 m(H2O)nD.符合通式C m(H2O)n的一定是糖2、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同时消耗2n mol B3、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4、在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B.t时,正、逆反应都不再继续进行,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若t=4,则0-t的X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min)D.温度、体积不变,t时刻充入1molHe使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5、如图为某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工作时Cu作负极B.原电池工作时Zn得电子C.原电池工作时Zn的质量会增加D.原电池工作时Cu表面产生气泡6、下列试剂保存或盛放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盛放在铜质器皿中B.稀硝酸盛放在铁质器皿中C.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D.NaOH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7、下列结构属于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示意图是()A.①和③B.①和④C.只有③D.只有④8、常温下,在20.00 mL 0.100 0 mol·L-1NH3·H2O溶液中逐滴滴加0.100 0 mol·L-1HCl溶液,溶液pH随滴入HCl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解析】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化学试题

【解析】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化学试题

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考试化学科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3分。

)1.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A.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D.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答案】C【详解】A.洧水可燃,指的是石油,故A正确;B.曾青涂铁是一种可溶性铜盐的溶液放入金属铁得到金属铜的过程,“曾青”是可溶性铜盐,故B正确;C.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钙,故C错误;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石灰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 焰色反应是物质燃烧时火焰呈现的颜色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D.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但加入明矾不能使海水淡化【答案】D【分析】A.生石灰常做吸水剂,没有强还原性;B.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特性,是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浊液>胶体>溶液;D.明矾可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详解】A.生石灰常做吸水剂,没有强还原性,不能作食品抗氧剂,故A错误;B.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特性,是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故C错误;D.明矾可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而净化水,但不能使海水淡化,故D正确;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二年第1次阶段考化学试卷注意:1.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相对原子质量:C-12 Si-48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本卷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顺序正确的是()①道尔顿原子模型;②卢瑟福原子模型;③波尔原子轨道模型;④汤姆生原子模型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④②③D. 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详解】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1913年波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故答案为C。

2.原子轨道s、p、d、f上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A. 1、2、3、4B. 1、3、5、7C. 2、4、6、8D. 2、6、10、14【答案】D【解析】【详解】s、p、d、f各能级的轨道数分别为1、3、5、7,每个轨道所容纳的电子数为2,则各能级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2、6、10、14,故选:B。

3.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价电子排布为5d106s2)元素分别位于下面元素周期表中的A. s区、p区、ds区B. s区、p区、d区C. f区、p区、ds区D. s区、f区、ds区【答案】A【解析】【分析】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为铯(不考虑放射性元素钫),在ⅠA族,价层电子排布为:6s1;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为氟,在ⅦA族,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5;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汞,在ⅦA族;价层电子排布为:5d106s2;根据以上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结合图中的区域进行解答。

【详解】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铯(不考虑放射性元素钫),在ⅠA族,s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氟)在ⅦA族,p区;汞的价电子排布为5d106s2,ⅡB族,ds区;故选A。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下列物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 可溶于水B. 水溶液能导电C. 具有较高的熔点D. 固体不导电,但熔融状态能导电【答案】D【解析】【详解】A.可溶于水的物质不一定含有离子键,如硫酸,故A错误;B.水溶液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含有离子键,故HCl,故B错误;C.具有高熔点的物质不一定含有离子键,如二氧化硅,故C错误;D.固态不导电,但熔融状态能导电,说明该化合物熔融状态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故选:D。

5.下列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A. CO2B. N2OC. H2OD. CH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原子的电子数目,HF含有10个电子;判断共价键类型可根据成键原子是否相同,如成键的两个原子形同,则为非极性共价键;反之为极性共价键。

【详解】A. CO2中C原子的电子数为6,O原子的电子数为8,CO2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2;成键原子不相同,有2个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B. N2O中N原子的电子数为7,O原子的电子数为8,N2O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2;成键原子不相同,有2个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C. H2O中H原子的电子数为2,O原子的电子数为8,H2O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成键原子不相同,有2个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 CH4中C原子的电子数为6,H原子的电子数为1,CH4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成键原子不相同,有4个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A. HClB. PCl5C. BF3D. CF2Cl2【答案】D【解析】【详解】A.HCl中氢原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B.PCl5中P原子最外层有10个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C.BF3中B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故C不符合题意;D.CF2Cl2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睛】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对数=8,则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7.第3周期某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3p轨道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关于该元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肯定是一种强酸B. 该元素单质可能是一种黄绿色气体C.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肯定是一种强碱,只能与酸反应D. 该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肯定是最小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答案】B【解析】【分析】最外层3p轨道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其价层电子排布可能为3s23p5或3s23p1,可能为Cl元素或Al元素。

【详解】A .若为Al ,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碱,故A 错误; B .若为Cl ,其单质为Cl 2,为黄绿色气体,故B 正确; C .若为Cl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故C 错误; D .若为Al ,其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

8.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B. 冰中存在氢键,水中不存在氢键 C. 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D. H 2O 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答案】A 【解析】【详解】A. 氢键的存在使分子间作用力加强,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故A 正确; B .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冰中存在氢键,水中也存在氢键,故B 错误;C .氢键为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内部为O 原子和H 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故C 错误;D .H 2O 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H-O 键键能较大所致,故D 错误; 故答案为A 。

【点睛】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其作用力比分子间作用力强,含有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

9.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 CO 2与SO 2 B. CH 4与NH 3 C. BeCl 2与BF 3 D. C 2H 2和C 2H 4【答案】B 【解析】【详解】A.2CO 中碳形成2个σ键,无孤对电子,因此为sp 杂化,2SO 中硫形成2个σ键,有1对孤对电子,因此为2sp 杂化,A 项错误;B.4CH 中碳形成4个σ键,无孤对电子,因此为3sp 杂化,3NH 中氮形成3个σ键,有1对孤对电子,因此为3sp 杂化,B 项正确;C.2BeCl 中铍形成2个σ键,无孤对电子,因此为sp 杂化,3BF 中硼形成3个σ键,无孤对电sp杂化,C项错误;子,因此为2sp杂化,D项错误;D.乙炔为直线分子,碳为sp杂化,而乙烯为平面分子,碳为2答案选B。

10.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 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C. 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D. 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A.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理性质,分子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B.冰融化时,破坏分子间的作用力,而不是共价键,故B错误;C.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所以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故C正确;D.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1.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①原子半径A<B;②离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⑤A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一定相等;⑥A的电负性小于B的电负性;⑦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第一电离能。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 ③⑤B. ①②⑦C. ③④⑥D.③④⑤⑥⑦【答案】C【解析】【分析】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A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B元素的原子序数。

【详解】①A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B元素的原子序数,二者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说明A位于B的下一周期,所以原子半径A>B,故错误;②二者离子电子层数相同,B的原子序数更小,则核电荷数更小,所以B的离子半径更大,故错误;③A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B元素的原子序数,故正确;④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当原子最外层电子>4时,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故正确;⑤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虽然二者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但形成离子时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不一定相同,所以无法确定二者化合价之间的关系,故错误;⑥A能形成阳离子,说明A易失去电子,具有较强的金属性,的电负性较弱,B能形成阴离子,说明在反应时易得到电子,具有较强的电负性,则A的电负性小于B的电负性,故正确;⑦A位于B的下一周期,原子半径更大,更容易失去电子,所以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B的第一电离能,故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第④句描述为易错点,虽然无法确定A和B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但是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当原子最外层电子>4时,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所以可以确定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

12.下列四种元素中,其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B. 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C.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D.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3的元素【答案】A【解析】【详解】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第二周期氮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III A族的元素是铝;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4的元素是氧;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3的元素是磷;所以A为氮元素,B为铝元素,C为氧元素,D为磷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是氮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稳定性较强,第一电离能较大,A正确;正确选项A。

13.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如图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A. 3:2:1B. 11:8:4C. 9:8:4D. 21:4:9【答案】A 【解析】a 中,顶点占晶胞的1/6,面心占晶胞的1/2,体心全部属于晶胞,金属原子个数为12×1/6+6×1/2+1=6,b 中顶点占晶胞的1/8,面心占晶胞的1/2,金属原子个数为8×1/8+6×1/2=4,c 中金属原子个数为8×1/8+1=2,因此金属原子个数比为6:4:2=3:2:1,故A 正确。

1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 ①H 2O ②NH 3 ③Cl -④CN -⑤CO A. ①② B. ①②③C. 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详解】几种微粒的结构式分别为;,所以几种微粒都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故选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