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复习重点

物理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气体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是其自身的固有性质,其值只与温度有关。

T↑,饱和蒸汽压↑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液体,当蒸气的压力略高于外压时,液体开始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液体饱和蒸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降低外压,其沸点也随之降低。

易液化的气体临界温度较高NH3, 难液化的气体临界温度较低H2,He理想气体不能液化,真实气体才可以V随P变化不大:凝聚相,液体很难压缩水平线,气液平衡,饱和蒸气压第二章热力学基本原理2.1 热力学概论和一些基本概念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3 功和过程2.4 热和热容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2.6 热力学第二定律2.7 Carnot循环和Carnot定理2.8 熵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9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2.10 过程方向和限度的热力学判据2.11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1 热力学概论和一些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系统+环境=大的孤立系统(2) 系统的(宏观)性质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强度性质不具有。

(3) 热力学平衡态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4) 状态与状态函数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当系统的状态发生了一个无限小的变化,状态函数 Z 的变化记为dZ ,状态函数 Z 的变化为,非状态函数不能积分,变化用δ,区别于状态函数的d.(5) 过程与途径(6) 热和功热和功是系统和环境间能量交换的两种不同形式。

都与过程相联系,即使始态和终态相同,过程不同,交换的热和功也会不同。

不是状态函数! 微小变化用δ表示,以区别于d ;某一过程的热(或功)交换用Q (或W)表示,不用ΔQ (或ΔW )。

热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表现。

由于温差,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称为热符号Q 单位J ,系统吸热 Q > 0 系统放热 Q < 0除热外,系统与环境间传递的其他能量称为功,是大量分子(或粒子)有序运动的一种表现。

符号W 单位J ,系统得到功W > 0,系统做功W < 0热和功的特点1. 是传递的能量,一定要与过程相联系2. 不是状态函数膨胀功(体积功) We ;非膨胀功Wf :电功 表面功2.2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的总能量(E )由T(动能)、V (势能)和系统内部的能量U 三部分构成。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基本概念1.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是指状态所持有的、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也称为状态性质或状态变量。

系统有确定的状态,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系统始、终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改变为定值;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状态函数亦恢复到原值。

2.热力学平衡态在指定外界条件下,无论系统与环境是否完全隔离,系统各个相的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

热力学平衡须同时满足平衡(△T=0)、力平衡(△p=0)、相平衡(△μ=0)和化学平衡(△G=0)4个条件。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1.△U=Q+W或dU=ΔQ+δW=δQ-p amb dV+δW`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做功为负。

式中p amb为环境的压力,W`为非体积功。

上式适用于封闭系统的一切过程。

2.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系统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和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其定义式为:δW=-p amb dV(1)气体向真空膨胀时体积功所的计算W=0(2)恒外压过程体积功W=p amb(V1-V2)=-p amb△V对于理想气体恒压变温过程W=-p△V=-nR△T(3)可逆过程体积功W r=-⎰21pVVdV(4)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体积功W r=⎰21pVVdV=nRTln(V1/V2)=nRTln(p2/p1)(5)可逆相变体积功W=-pdV三、恒热容、恒压热,焓1.焓的定义式H def U + p V2.焓变(1)△H=△U+△(pV)式中△(pV)为p V乘积的增量,只有在恒压下△(pV)=p(V2-V1)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2)△H=⎰21,T T m p dT nC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 VT 变化的一切过程,或真实气体的恒压变温过程,或纯的液、固态物质压力变化不大的变温过程。

3. 内能变 (1)△U=Qv式中Qv 为恒热容。

此式适用于封闭系统,W`=0、dV=0的过程。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物理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实验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物理化学,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复习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等内容。

在复习时,应着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理解物质、能量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并熟悉各种物质质量、浓度、压强、温度等计量单位。

2. 摩尔概念:理解摩尔的概念,并能够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3. 热力学:掌握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热容、焓、焓变等,并能够解决与热力学相关的计算问题。

4.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规律,包括平衡定律、平衡常数等,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问题。

5. 化学动力学: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够解决与化学动力学相关的问题。

第二部分:物理化学实验技巧复习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天平、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热量计等。

2. 实验操作步骤:了解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称量、配制溶液、加热、过滤、测量等,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实验。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等,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4. 安全注意事项:了解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对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要求等,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

第三部分:物理化学习题推荐通过做一些物理化学习题,可以帮助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

推荐如下类型的习题:1. 计算题:包括物质的质量计算、摩尔计算、化学反应平衡计算、热力学计算等。

物理化学复习

物理化学复习

• 3.研究电解质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 研究电解质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 义和重要性何在? 义和重要性何在 非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 数能用该公式计算吗? 数能用该公式计算吗? • 答:因在溶液中阴、阳离子是相伴存在, 因在溶液中阴、阳离子是相伴存在, 不能单独测出单种离子的化学势、 不能单独测出单种离子的化学势、活度 和活度系数,有了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 和活度系数,有了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 便可计算整个强电解质的化学势与活度。 便可计算整个强电解质的化学势与活度。 若将γ 用于非电解质, 若将 ±ν=γ+ν++γ-ν- 用于非电解质,则ν+, ν- 均为零,则γ±=1。故非电解质活度系 均为零, 。 数不能用该式求出, 数不能用该式求出,但可用依数性方法 算出。 算出。
• 4.恒温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大 4.恒温下 恒温下, 其电导率增大, 时,其电导率增大,摩尔电导率减 小。( × ) 5.某电解质处于离子强度相同的不同 5.某电解质处于离子强度相同的不同 溶液中, 溶液中,该电解质在各溶液中的浓 度不一样, 度不一样,但是离子的平均活度系 数相同。( 数相同。( √ )
问答题
• 2.为什么用交流电桥测定溶液的电导? 2.为什么用交流电桥测定溶液的电导 为什么用交流电桥测定溶液的电导? 为什么用1000Hz( c/s,周每秒) 1000Hz(即 为什么用1000Hz(即c/s,周每秒)频率测 定溶液的电导? 定溶液的电导? 为什么在未知电阻的线 路上并联一电容? 路上并联一电容? 测准溶液电导的关键 是什么? 是什么? • 答:用交流电流测溶液的电导,可以避免 用交流电流测溶液的电导, 电解作用而改变电极本性, 电解作用而改变电极本性,并且可以消除 电极的极化作用。 电极的极化作用。 • 1000Hz的交流频率可防止电极上的 用1000Hz的交流频率可防止电极上的 极化作用,并可用耳机检零。 极化作用,并可用耳机检零。并联电容是 为了消除电导池的电容的影响。 为了消除电导池的电容的影响。测准电导 的关键是在各接触点均接触的条件下, 的关键是在各接触点均接触的条件下,电 桥平衡,正确检零。 桥平衡,正确检零。

物理化学简要复习

物理化学简要复习

01-02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基本概念系统分类:①敞开系统。

这种系统与环境之间既可以有物质的交换,亦可以有能量的交换。

②密闭系统,或称封闭系统。

这种系统与环境之间不可以能有物质的交换,只可以有能量的交换。

③隔绝系统,或称孤立系统。

这种系统与环境之间既不可能有物质的交换,亦不可能有能量的交换。

热力学性质(状态性质):⑴容量性质,又称广度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成正比;这种性质在系统中有加和性,即整个系统的容量性质的数值,是系统中各部分该性质数值的总和。

体积、质量热容等是容量性质。

⑵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无关;这种性质在系统中无加和性,而是整个系统的强度性质的数值与各个部分的强度性质的数值是相同的。

压力、温度、黏度、密度是强度性质。

往往两个容量性质之比成为系统的强度性质。

摩尔体积是体积与物质的量之比;摩尔热容是热容与物质的量之比,这两个是强度性质。

状态函数的三个特征:①系统的状态一定,它的每一个状态函数具有唯一确定的值。

用数学语言表达:状态函数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②系统经历一过程的状态函数差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末两态。

用数学语言表达: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用符号d表示,如dV、dp。

③系统经过一系列过程,回到原来的状态,即循环过程,状态函数数值的变化为零。

(以上三个特征只要具备其中一条,其他两个特征就可以推导出来。

以上关于状态函数的特征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系统的有一个量符合上述三个特征之一,可以判定有某一状态函数的存在。

)功和热: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并引起系统的能量发生变化时,这种能量的变化必须依赖于系统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来实现。

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形式可区分为两种方式,一种叫做“热”,另一种叫做“功”。

热:由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造成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系统吸热为正值,而系统放热为负值。

功:除了热以外,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其他形式的能量传递统称为功。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C )A. H1> H2B. H1= H2C. H1< H2D. 不一定2.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ΔH=Q进行计算的是( C )A. 不做非体积功,终态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C. 273.15 K,pθ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3.下述说法中,哪一个错误( B )A. 体系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环境吸收的热量B. 体系温度的降低值一定等于环境温度的升高值C. 热力学平衡时体系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相等D. 若体系1与体系2分别与环境达成热平衡,则此两体系的温度相同4.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C )A.必定改变B. 必定不变C. 不一定改变D.状态与内能无关5.石墨的燃烧热( B )A.等于CO生成热B.等于CO2生成热C. 等于金刚石燃烧热D.等于零6.ΔH=Q p ,此式适用于下列那个过程( B )A. 理想气体从1 013 250 Pa反抗恒定的外压101 325 Pa膨胀到101 325 PaB. 0℃,101 325 Pa 下冰融化成水C. 电解CuSO4水溶液D. 气体从(298 K,101 325 Pa) 可逆变化到(373 K,10 132.5 Pa)7. 下述说法,何者正确( C )A. 水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B.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C. 水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D.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8. 正常沸点时液体气化为蒸气的过程在定压下升高温度时体系的Δvap G 值应如何变化( C )A.Δvap Gθ=0B. Δvap Gθ≥0C.Δvap Gθ<0D. Δvap Gθ>09.下列关于吉布斯自由能(G)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A.G是体系的状态函数;B.G的绝对值不能确定;C.G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D.G是具有能量的量纲10.一封闭体系从始点出发,经过循环过程后回到始点,则下列(D )的值为零。

物理化学复习重点

物理化学复习重点

物理化学总复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δWe= - p e d V d U =δQ +δW基本要求1 熟悉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能与焓等。

2 掌握各种过程Q 、W 、U ∆和H ∆的计算。

3 掌握应用Hess 定律、生成焓及燃烧焓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4 熟悉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能用基尔霍夫定律求算各温度的反应热。

容提要第二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敞开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2系统的性质 3热力学平衡态 4状态函数与状态方程 5过程与途径 6热和功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力学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第四节 可逆过程与体积功1体积功 2功与过程 3可逆过程 第五节 焓1焓的定义H=U+ pV2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V Q U =∆ p Q H =Δ 第六节 热容1 热容的定义。

2 定容热容与定压热容V C p C 第七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1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的C p 与V C 之差 3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第八节 热化学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 反应进度 3 热化学方程式第九节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1Hess 定律2生成焓和燃烧焓 O mf H ∆ Om c H ∆3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d 0Q S Tδ-≥2221,,1112ln ln ln ln V m p m T V T p S nC nR nC nR T V T p ∆=+=+基本要求1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S 的引入及引入F 和G 的原因; 2掌握克劳修斯不等式,过程可逆性判断; 3掌握∆S 、∆F 、∆G 在各种变化过程中的计算;变化过程单纯状态函数变化相变化学变化恒温过程恒压过程恒容过程绝热过程恒温恒压可逆相变恒压过程恒容过程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4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掌握在化学变化中标准状态函数的计算;5 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容提要第一节自发过程的特征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热量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是不可能的”。

初中物理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化学专题复习资料初中物理化学专题复习资料一、物理专题复习1. 运动与力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运动学中,我们学习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而在力学中,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分解、平衡等知识。

2. 声与光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光是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

在声学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在光学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3. 热与能热是物体分子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能是物体进行工作或产生热量的能力。

在热学中,我们学习了热的传递、热的膨胀、热量的计算等知识;在能学中,我们学习了能的转化、守恒等概念。

4. 电与磁电是带电粒子的一种属性,磁是由带电粒子运动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电学中,我们学习了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在磁学中,我们学习了磁场、磁力等知识。

二、化学专题复习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不同的组成和性质。

在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反应与平衡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反应速率和平衡是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摩尔比、反应热等知识;在化学平衡中,我们学习了平衡常数、平衡条件等概念。

3. 酸碱与盐酸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物质,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在酸碱中,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定义、性质、常见实验现象等知识;在盐中,我们学习了盐的命名、性质、制备等概念。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元素的两大类别,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在金属中,我们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常见实验现象等知识;在非金属中,我们学习了非金属的性质、常见实验现象等概念。

三、物理化学实验1. 实验室安全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时,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们需要掌握实验室常见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技巧,如佩戴防护眼镜、实验室清洁等。

2. 实验仪器与操作物理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如天平、显微镜、试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各种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这一著名假设最先提出的是:( )A. 波义耳(Boyle )B. 盖·吕萨克(Gay·Lussac)C. 道尔顿(Dalton)D. 阿伏伽德罗(Avogadro)2.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式中那个是不正确的?( ) A.0=⎪⎭⎫ ⎝⎛∂∂V T U B. 0=⎪⎭⎫ ⎝⎛∂∂TV U C. 0=⎪⎪⎭⎫ ⎝⎛∂∂T p H D. 0=⎪⎪⎭⎫ ⎝⎛∂∂T p U 3. 关系式=γpV 常数,只适应于( )A.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B.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C.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D.任何气体的绝热过程4.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其体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则系统的熵变为( )A.0=∆SB. 1K J 14.19-⋅=∆SC.1K J 14.19-⋅>∆SD. 1K J 14.19-⋅<∆S5. 液态水再373K 及100kPa 下气化为水蒸气,则该过程( )A.0=∆HB.0=∆SC.0=∆AD.0=∆G6. 下列各式哪个既是化学势又是偏摩尔量( ) A.B)C(C ,,B ≠⎪⎪⎭⎫ ⎝⎛∂∂n p T n UB. B)C(C ,,B ≠⎪⎪⎭⎫ ⎝⎛∂∂n p T n AC. B)C(C ,,B ≠⎪⎪⎭⎫ ⎝⎛∂∂n p T n GD. B)C(C ,,B ≠⎪⎪⎭⎫ ⎝⎛∂∂n p T n H 7. 在恒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反应a A+b B=l L+m M 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 )A.M L B A μμμμ===B. M L B A μμμμm l b a ===C. M L B A μμμμm l b a +=+D. M L B A μμμμ+=+8. 由纯物质组成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溶液),则有( )A.0mix =∆SB. 0mix =∆GC. 0mix =∆VD. 0mix >∆H9. 在抽真空的密闭容器中加热NH4Cl(s),他有一部分分解为NH3(g)和HCl(g),当系统建立平衡时,其组分数K 和自由度数f 是( )A.1,1==f KB. 2,2==f KC. 3,3==f KD. 1,2==f K10. 科尔劳乌施定律认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c A ΛΛ-=∝m m ,这一规律适应于( )A. 强电解质溶液B. 弱电解质溶液C. 无限稀释溶液D. 浓度为1mol·dm -3的溶液11. 标准氢电极是指( )A.)1(|OH kPa]100)(H [H |Pt 22==-a pB. )10(|H kPa]100)(H [H |Pt 722-+==a pC. )1(|OH kPa]100)(H [H |Pt 22==+a pD. )1(|H kPa]100)(H [H |Pt 22==+a p12. 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dm-3s-1,该反应的级数为( )A. 3级B. 2级C. 1级D. 0级13. 某复杂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 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关系为:2/14122⎪⎪⎭⎫ ⎝⎛=k k k k ,则表观活化能E a 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E i 之间的关系为( ) A.()412a 221E E E E -+= B. ()412a 21E E E E -+= C. ()2/1412a E E E E -+= D. ⎪⎪⎭⎫ ⎝⎛⨯=412a 221E E E E 14. 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A. 一定等于零B. 一定不等于零 B. 一定大于零 D. 一定小于零15. 憎液固体,表面不被液体所润湿,其接触角θ是( )A.0=θB. 90>θC. 90<θD. θ可为任意值16.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则( )A. 0=∆GB.0=∆SC. 0>∆UD. 0>∆H17. 在298K 反应O(l)H 2(g)O (g)H 2222=+的kJ 572.6K)98.152(Θ-=∆H ,则298K 时( )A. H 2的标准燃烧热为-286.3kJ·mol -1B. H 2O(l)的标准燃烧热为-572.6kJ·mol -1C. H 2O(l)的标准生成热为-576.2kJ·mol -1D. 上述结论都不对18. 两种液体混合形成理想溶液,则( )A. 0=∆V 0=∆H 0=∆S 0=∆GB. 0>∆V 0<∆H 0>∆S 0<∆GC. 0=∆V 0=∆H 0>∆S 0<∆GD. 0<∆V 0>∆H 0<∆S 0>∆G19. 2molA 和1molB 组成理想溶液,*A p ,*B p 分别为90kPa 和30kPa ,其气相量分数之比(B A :y y )为( )A. 2:1B. 4:1C. 6:1D. 8:120. 理想气体的熵变公式:1212m ,ln ln V V nRT T T nC S V +=∆只适用于( ) A. 可逆过程 B. 不可逆过程 C. 绝热可逆与绝热不可逆 D. 任意过程21. 已知B(g)A(g),的生成热分别为21,H H ∆∆,B 物质的汽化热)mol (kJ 13-⋅∆H ,则B (l )2A (g )−→− 反应热H ∆为( )A. 3122)(2H H H H ∆-∆-∆=∆B. 3122)2(H H H H ∆-∆-∆=∆C. 3122)2(H H H H ∆-∆+∆=∆D. 312H H H H ∆-∆-∆=∆22. 已知反应2NH3=N2+3H2达到平衡时,某温度下的K p =0.25,则同温下反应322NH H 23N 21=+的K p 应为( )A. 4B. 0.5C. 2D. 123. 若在T 一定时,用50mLCCl4来萃取水溶液中的碘(I2),则根据分配定律,萃取效率最好的是( )A. 用50mL CCl 4萃取一次B. 每次用25mL CCl 4分两次萃取C. 每次用10mL CCl 4分五次萃取D. 每次用5mL CCl 4分十次萃取24. 在室温和常压下无催化剂存在时,N 2和H 2可视为不起反应的,今在任一容器中任意充入N 2、H 2和NH 3三种气体,则该系统中物种数S 和组分数K 将是( )A. S =3,K =1B. S =3,K =2C. S =3,K =3D. S =2,K =325. 已知298K 时NH4Cl 、NaON 、NaCl 无限稀释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 Λ分别为1.499×10-2、2.487×10-2、1.265×10-2(12mol m S -⋅⋅),则NH 3·H 2O 的无限稀释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 Λ(NH 3·H 2O )为( )12mol m S -⋅⋅A .0.277×10-2 B. 2.721×10-2 C. 2.253×10-2 D. 5.251×10-226.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3dm mol-⋅和0.13dm mol -⋅的不同1-1价型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他们的摩尔电导率为( )A. 1:5B. 5:1C. 1: 20D. 20:127. 两个活化能不同的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升温区内升温时,具有活化能较高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比较低的反应的倍数( )A. 大B. 小C. 相等D. 无法判断28. 设某化合物雨水作用时,其起始浓度为1,1小时后,其浓度为0.5,2小时后,其浓度为0.25,则此反应级数为( )A. 零级B. 一级C. 二级D. 三级29. 溶液对溶质B 发生吸附,若c B (表)>c B (内),则( )A. 称为正吸附,表面张力降低B. 称为无吸附,表面张力不变C. 称为负吸附,表面张力增加D. 称为负吸附,表面张力下降30. 对大多数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pT ⎪⎭⎫ ⎝⎛∂∂σ是 A. 0>⎪⎭⎫ ⎝⎛∂∂p T σ B. 0<⎪⎭⎫ ⎝⎛∂∂pT σ C. 0=⎪⎭⎫ ⎝⎛∂∂p T σ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31. 焓是系统的状态函数,定义H=U+pV ,若系统发生了状态变化,则焓的变化为:)(pV U H ∆+∆=∆,式中)(pV ∆的含义是( )A. V p pV ∆∆=∆)(B. 1122)(V p V p pV -=∆C. p V V p pV ∆+∆=∆)(D. 2112)(V p V p pV -=∆32. 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热为1Θm c mol kJ 200K)15.298B,,(-⋅-=∆βH ,则该物质B 燃烧室的标准摩尔反应热K)15.298B,,(Θm r βH ∆为: ( )A. 1mol kJ 200-⋅-B. 0C. 1mol kJ 200-⋅D. 1mol kJ 04-⋅ 33.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压缩过程的( )A. 0=∆SB. 0>∆SC. 0<∆SD. 无法判断34. 某系统如图所示:1mol N 21mol O 2293K,V 293K,V抽去隔板,则系统的熵(注O 2、N 2不发生化学变化)(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判断35. 对封闭的单组分均相系统且0='W 时,则Tp G ⎪⎪⎭⎫ ⎝⎛∂∂的值应是( ) A. <0 B. >0 C. =0 D. 无法判断36. 下面哪个关系式是不正确的( ) A. S T G p -=⎪⎭⎫ ⎝⎛∂∂ B. V p G T=⎪⎪⎭⎫ ⎝⎛∂∂ C. 2)/(T U T T A V =⎪⎭⎫ ⎝⎛∂∂ D. 2)/(T H T T G V =⎪⎭⎫ ⎝⎛∂∂ 37. 液体在其T ,p 满足克拉贝隆——克劳修斯方程的条件下进行汽化的过程,以下个量不变的是( )A. 摩尔热力学能B. 摩尔体积C. 摩尔吉布斯自由能D. 摩尔熵38. 在两相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正确的是( )A.αμμB αA =B. βAαA μμ= C. βB αA μμ= D. βB A μμβ= 39. 若A(l)与B(l)可形成理想溶液,温度T 时,纯A 与纯B 的饱和蒸汽压*A *B p p >,则溶液的组成为10A <<x 时,在蒸气压组成图上可以看出蒸气总压p 与*Ap ,*B p 的相对大小为( ) A. *B p p > B. *A p p < C. *B *A p p p << D. *B *A p p p >>40. 已知等温反应①(g)H 2C(s)(g)CH 24+=;②OH(g)CH (g)H 2(g)CO 322=+若提高系统的总压力,则平衡移动的方向为( )A. ①向左,②向右B. ①向右,②向左C. ①和②都向右D. ①和②都向左41. 在温度T 时,若电池反应为)(Cl )(Cu 21)(Cl 21Cu(s)2122a a p -++=+的标准电动势为Θ1E , 而反应)(Cl 2)(Cu )(Cl Cu(s)22a a p -++=+的标准电动势为Θ2E ,则在相同的条件下( ) A. 2/Θ2Θ1=E E B. 21/Θ2Θ1=E E C. 4/Θ2Θ1=E E D. 1/Θ2Θ1=E E 42. 某反应,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的时间恰是它反应掉3/4所需时间的1.5倍,则该反应级数是( )A. 0B. 1C. 2D. 343. 同种液体相同温度下,弯曲液面的蒸气压与平液面的蒸气压的关系是( )A. )()()(凹凸平p p p >>B. )()()(平凹凸p p p >>C. )()()(凹平凸p p p >>D. )()()(凸平凹p p p >>44. 工作于100℃~25℃热源间的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A. %20B. %25C. %75D. %6045. 100kPa ,100℃的水向真空气化为100℃的水蒸气,此过程为( )A.等压过程B. 可逆相变过程C. 等容过程D. 不可逆相变过程46. 氢和氧在绝热密闭钢瓶中生成水,则( )A.0=∆UB. 0=∆HC. 0=∆SD. 0=∆G47. 公式W G '=∆适用的条件是( )A. 隔离系统中进行的可逆过程B. 封闭系统中进行的等温等压可逆过程C. 理想气体的任意可逆过程D. 封闭系统中进行的等温等容可逆过程48. 理想气体在某种状况下所作的功的表达式为)/(1112111V p C C V V V p W =⎪⎪⎭⎫ ⎝⎛⎪⎪⎭⎫ ⎝⎛--=-γγγ,适用于( ) A. 绝热可逆过程 B. 绝热不可逆过程 C. 绝热可逆与不可逆过程 D. 任意过程49. 在1170℃下NH 4Cl(s)分解质平衡,则系统的自由度为( )A.0=fB. 1=fC. 2=fD. 3=f50. (g)NH 2(g)H 3(g)N 322=+ 的平衡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则( )A.平衡左移B. 平衡右移C. 没有影响D. 不能确定51.对于一理想气体反应,在给定了分压商ΘJ 之后,可用ΘJ 与ΘK 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则( )A.反应正向,ΘΘJ K >B. 反应正向,ΘΘJ K <C. 反应逆向,ΘΘJ K > D. 上述结论都不对 52. 下列何者为强度性质( )A.压力B. 体积C. 热力学能D. 熵53. 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 )A.增大B. 减少C. 先增加后减少D. 先减少后增加54. 已知1223m mol m S 100.8590COONa)(CH --∝⋅⋅⨯=Λ,122m mol m S 102645.1Cl)(Na --∝⋅⋅⨯=Λ,122m mol m S 102615.4(HCl)--∝⋅⋅⨯=Λ,则=∝H)COO (CH 3m Λ( )12mol m S -⋅⋅ A.122mol m S 108650.3--⋅⋅⨯ B. 122mol m S 1067055.4--⋅⋅⨯ C.122mol m S 109770.2--⋅⋅⨯ D. 122mol m S 101380.2--⋅⋅⨯55. 表面活性剂的最基本特征是( )A.表面张力很小B. 分子量很大溶液被吸附C.吉布斯吸附量为很大的正值D. 吉布斯吸附量为很大的负值56. 今有一球形肥皂泡,半径为r ,肥皂溶液的表面张力为σ,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为( ) A.r p σ2=∆ B. r p 2σ=∆ C. r p σ4=∆ D. rp 4σ=∆ 57. 已知反应O(g)H (g)O 21(g)H 222=+的标准摩尔反应热为)(Θm r T 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Θm r T H ∆是H 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B. )(Θm r T H ∆是H 2(g)的标准摩尔燃烧热 C. )(Θm r T H ∆是负值 D. )(Θm r T H ∆与反应的)(Θm r T U ∆量值不等58.从热力学四个基本方程可导出=⎪⎭⎫ ⎝⎛VS U d d ( ) A. T V A ⎪⎭⎫ ⎝⎛d d B. p S H ⎪⎭⎫ ⎝⎛d d C. S V U ⎪⎭⎫ ⎝⎛d d D. pT G ⎪⎭⎫ ⎝⎛d d 59. 在Θp ,用水蒸气蒸馏提纯某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时,系统的沸点( )A.必须低于373.15KB. 必须高于373.15KC. 取决于水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D. 取决于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60. 对封闭的单组分均相系统,且0='W 时,=⎪⎪⎭⎫ ⎝⎛Tp G d d A. 0< B. 0> C. 0= D. 无法判断61.反应Y 2B 2A −→−+,若其速率方程为B A A A d d c c k t c =-或B A B B d d c c k tc =-,则k A 与k B 的关系为( ) A.B A k k = B. B A 2k k = C. B A 2k k = D. 无法确定6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B. 具有简单基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C.反应级数不应是正整数D. 若化学反应为A+B=C ,则该反应为双分子反应63.系统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后( )A.系统吸收的热量为零B. 系统所做的功为零C.系统的热力学能增量为零D. W 、Q 、U ∆均为零64. 在两个不同热源(T 1与T 2)间用理想气体进行卡诺循环,其热机效率为50%,当改用非理想气体进行卡诺循环是,其热机效率为( )A.%50<B. %50=C. %50>D. 0=65. 已知100℃时,液体A 饱和蒸汽压为131.6kPa ,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5.8kPa ,设A 和B 构成理想溶液,则当A 在溶液中的量分数为0.5时,A 在气相中的量分数为( )A. 1B. 21C. 32D. 31 66.在100kPa 时,(g)CO CaO(s)(s)CaCO 23+=平衡系统中物种数S 、独立组分数K 、相数Φ和自由度数f 是( )A.3,2,3,0B. 3,2,2,3C. 3,2,2,0D. 3,2,3,167. 注脚“1”代表纯液态苯,注脚“2”代表本和甲苯组成的理想溶液中溶剂苯,则在同温同压下( )A. 21μμ=B. 21μμ<C. 21μμ>D. 不能确定68. 加入对性气体对哪个反应能增大其平衡转化率( )A.(g)H (g)H C H C (g)H C H C 232565256+=B. CO 2(g)+H 2(g)=CO(g)+H 2O(g)C.(l)CH COO H C O(l)H (l)H C COOH(l)CH 3522523+=+D.(g)NH (g)N 21(g)H 23322=+ 69. 对于化学反应CO(g)+H 2O(g)=CO 2(g)+H 2(g)有( )A.1=p KB. x p K K =C. x p K K >D. x p K K <70. 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溶液中正、负离子摩尔电导率之和,此规律是用于( )A. 摩尔浓度为1的溶液B. 强电解质溶液C. 弱电解质溶液D. 无限稀释的溶液71. 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是( )A. 欧姆定律B.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C. 法拉第定律D. 德拜休克耳定律72. 298K 时某反应由于选用了适当的催化剂使该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8.5 kJ ,则反应速率增加A. 30倍B. 45倍C. 60倍D. 90倍73. 已知反应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min -1·mol -1.5·(dm 3)1.5,则反应级数为( ) A. 0 B. 5.1 C. 2 D. 5.274. 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 )A.增大B. 不变C. 减少D. 不能确定75. 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区别是( )A. 物理吸附热大于化学吸附热B. 化学吸附有选择性,物理吸附无选择性C. 化学吸附速率大于物理吸附速率D. 化学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物理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二、填空题1. 根据国际标准规定,系统对环境做功,功为 值,环境对系统做功,功为 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