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合集下载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竞争性谈判 邀请招标 竞争性磋商 单一来源采购
七 PPP项目采购
定义
PPP项目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为达 成权利义务平衡的PPP项目合同,遵循 物有所值原则,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完成 PPP项目识别和准备等前期工作后,依 法选择社会资本合作者的过程。
采购方式和代理机构 强制资格预审 评审小组要求 政策功能要求 强制采购结果确认谈判 合同签署 争议处理
不可抗力等风险

完全私有化 区域特许经营(RC) 购买-建设-运营(BBO) 改建-运营-移交(ROT) 转让-运营-移交(TOT) 建设-拥有-运营(BOO ) 建设-运营-移交(BOT)
社 会 资 本 风 险 承 担 程 度
租赁-运营-移交(LOT)
管理合同 (MC) 委托运营(O&M) 完全公有化 社会资本参与程度 高
八 PPP项目执行
设立项目公司
社会资本可依法设立项目公司 政府可指定相关机构依法参股项目公司 项目实施机构和财政部门(PPP中心) 应监督社会资本按照合同约定 按时足额出资设立项目公司
项目融资
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负责融资 财政部门(PPP中心)和项目实施机构 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止企业债务向政府 转移 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未按照项目合同约 定完成融资的,政府可提取履约保函直至终 止项目合同 债权人直接介入
对使用者而言
“用户付费”更加公平 鼓励节约,有利于绿色环保 在政府监管下,私人部门管理
有利于提高效率及服务质量

PPP的核心
依法平等合作 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 风险分担、利益共享 物有所值
契约精神 管理意识 长远观念
三 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
1.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 式提供公共服务 2.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3.提高新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4.择优选择项目合作伙伴 5.合理确定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6.增强责任意识和履约能力 7.保障公共服务持续有效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精品ppt版)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精品ppt版)

项目采购
2 3 4
项目执行
5 6
项目移交
项目合同、融资合同、运营服务合同、 保险合同等
授权关系、监管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
7
项目识别
管理架 构组建
实施方 案编制
实施方 案审核
项目准备
项目采购
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验证,通 过验证的,由项目实施机构报政府审批;未通过验证的,可在实施方 案调整后重新验证;经重新验证仍不能通过的,不再采用政府和社会 资本合作模式。
PPP模式概述
PPP操作流程
•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 即公私合营,是指政府和 社会资本之间,以特定的 合作方式为基础,在基础 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 的一种伙伴式的长期合作 关系。
市政设施
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
交通设施
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
项目执行
项目移交
项目识别
资格预审
采购文 件编制
响应文 件评审
谈判与 合同签署
项目准备
项目采购
资格预审公告
内容
项目授权主体、项目实施机构、项目名称采购需 求、对社会资本的资格要求
项目采购 采购文件编制 项目执行 响应文件评审
采购邀请、竞争者须知、竞争者应提供的资格、 资信及业绩、采购方式、项目审批相关文件、响 应文件编制要求
1、确定最终采购需求方案 2、综合评分 项目实施机构应成立专门的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工 作组
项目移交
谈判与合同签署
项目识别
项目公 司设立
融资管理
绩效检测 与支付
中期评估
项目准备
项目采购

PPP项目投融资方案(五大模式)

PPP项目投融资方案(五大模式)

PPP项目投融资方案(五大模式)一、PPP模式概述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使用者依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一种模式。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一般认为发端于1984年第一个BOT模式项目--深圳沙角B电厂项目,随后2003年-2008年,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繁多,财政资金有限,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各地掀起一波PPP热潮,这期间的代表性项目有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等项目。

2008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我国采用积极财产政策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来应对。

该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由政府主导,但鉴于地方政府无法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投资,各地政府都充分利用所属融资平台进行投融资。

2009年以来,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融资职能主要由各地融资平台公司承担,项目运作以政府委托代建、BT模式为主。

这一时期PPP模式遭遇搁浅。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地方政府及政府融资平台与日俱增,截止2013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高达20多万亿元,这些债务已经让某些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另一方面城镇化及“一带一路”的发展又亟需大量资金。

在此形式下,2013年中央发文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正式提出推广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约定规则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SPV)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

政府推动ppp模式发展体现的经济价值

政府推动ppp模式发展体现的经济价值

政府推动ppp模式发展体现的经济价值
政府推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发展,可以体现出以下经济价值:
1. 扩大投资规模:PPP模式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规模,缓解政府投资压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2. 提高投资效率:PPP模式推动公共资产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维护,可以提高设施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节约社会资源。

3. 创新投融资方式:PPP模式创新了投融资方式,实现了多元化融资,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机会,促进了市场化改革。

4. 推动新产业发展: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创新和发展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带动新的就业机会和增长点。

5.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PPP项目一般集中在地方基础设施领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总之,政府推动PPP模式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公共服务水平升级,有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双赢。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一、PPP模式概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PPP模式通常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目前,最低的PPP项目投资约1000万元,而投资额最高的项目为杭州地铁5、6号线一期引入社会资本招商项目,项目总投资高达518.7亿元1。

PPP模式优点。

①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并使成本相对可控。

②公益性项目2本身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可通过政府和社会投资者以某种形式共同出资(政府提供前补贴/后补贴),使其变成一个商业运作的项目(例如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等市政项目)。

③提升政府管理效率,通过社会投资者专业化、高效率的运作,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1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数据。

2根据财政部和国务院办公厅两份文件中定义和列举,项目中没有收益来源的基建项目,也即“非经营性项目”。

国内PPP实践历程。

如今被热议的PPP模式,实际上只是十数年发展后的第三波热潮:90年代中后期,国家计委(现发改委)推动了第一波热潮;2004年由建设部(现住建部)推动了第二波热潮,达到高峰后于2009年结束。

回顾前两轮热潮,每次开始都起于地方政府财政紧张之时,结束均为融资较为便利之日。

比如第二波热潮的结束,正由于2008年政府推出了四万亿投资计划。

本轮PPP热潮是2013年开始酝酿、2014年正式启动,预测将有十年左右的持续期。

2014年12月4日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同时公布的还有财政部确定的30个PPP示范项目名单。

PPP模式

PPP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的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广义的PPP 是指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具体可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类。

狭义PPP 仅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以合资组建公司的形式展开合作,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我国推广的PPP 项目运作形式包括O&M,MC,BOT,TOT,ROT,BOO 等多种类型,可见我国官方的PPP 应为广义PPP。

PPP 通常以政府和社会资本签订合同的形式来实现,按照社会资本承担的风险大小和介入的程度高低,合同类型可分为服务合同、管理合同、租赁合同、特许经营权合同等。

特许经营权合同中,社会资本在合同期内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等大部分工作,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PPP 模式正是以基于特许经营权合同为主。

一、当前为何要大力推广PPP?今年以来政府力推PPP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城镇化建设和基建投资带来巨量融资需求,而地方政府依赖的土地财政却难以为继,信贷刺激的老路也被证明遗患无穷。

城镇化是本届政府在经济领域要打好的第一仗,据财政部测算,预计2020 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42 万亿。

且从中短期来看,在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持续萎靡的情况下,基建投资是稳增长重要抓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之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卖地”,但人口红利将尽,地产大周期面临拐点,土地财政恐难以为继。

调结构的目标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定调又堵住了信贷扩张的老路,而通过PPP 可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

第二,PPP 的推出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降低系统性风险,且与预算改革和地方债改革相得益彰,将隐性债务转变为显性债务,各级政府能做到“心中有数”。

PPP模式简介

PPP模式简介

PPP定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实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要求从以往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

(负债均匀化,化解当前财政压力;提高经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剥离政府债务,政府由债务的承担人变为服务的购买方)主要项目范围: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分类如下:1、涉水项目:包括城镇供水、排水、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厂和管网以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等。

2、燃气和能源项目:包括管道燃气、CNG燃气、LNG燃气、加气站、加油站及管网等。

3、环卫环保项目:包括垃圾收运系统及生活垃圾焚烧、卫生填埋、填埋气利用工程,餐厨垃圾焚烧处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

4、城市道路交通及园林绿化项目:包括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

5、综合管廊项目:包括城市共同沟、综合管廊等。

6、供热项目:包括热源厂、供热管网、换热站等。

7、市政公用设施管养项目:包括道路清扫保洁、公厕管理、市政照明、道路桥梁维护、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等。

基本主体:1、社会资本,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

2、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部门应积极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或指定专门机构,履行规划指导、融资支持、识别评估、咨询服务、宣传培训、绩效评价、信息统计、专家库和项目库建设等职责。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相关内容与案例介绍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相关内容与案例介绍

8.PPP项目中通常由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是什么?
通常由双方共担的风险:自然不可抗力。
八、PPP项目合同体系
9. PPP项目中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风险分配原则是什么?
(1)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该对该风险具有控制力; (2)承担风险的一方能够将该风险合理转移(例如通过购买相应保险); (3)承担风险的一方对于控制该风险有更大的经济利益或动机; (4)由该方承担该风险最有效率; (5)如果风险最终发生,承担风险的一方不应将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转移 给合同相对方。
12
PPP项目分类
13
PPP项目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PPP模式的概念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模式是指政府 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 ,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 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 作关系。
——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
6.PPP项目中通常由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是什么?
通常由政府方承担的风险,包括: (1)土地获取风险(在特定情形下也可能由项目公司承担); (2)项目审批风险(根据项目具体情形不同,可能由政府方承担,也可能由项目公司承担); (3)政治不可抗力(包括非因政府方原因且不在政府方控制下的征收征用和法律变更等)。
八、PPP项目合同体系
2.社会资本指的是什么?
社会资本是指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 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但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 有企业(上市公司除外)不得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本级政府辖区内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是 PPP项目的实际投资人。但在 PPP实践中,社会资本通常不会直接作为PPP项目的实施主 体,而会专门针对该项目成立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合同及项目其他相关合同的签约主体, 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
一、定义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
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立足国内实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PPP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政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PPP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

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能够将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求平等参与、公开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办事,有利于简政放权,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弘扬契约文化,体现现代国家治理理念。

(三)PPP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

根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完整体现政府资产负债状况的综合财务报告等。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要求从以往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这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度一致。

三、项目范围
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均可推行PPP模式。

各地的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应优先考虑采用PPP模式建设。

四、模式选择
(1)经营性项目。

对于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等模式推进。

要依法放开相关项目的建设、运营市场,积极推动自然垄断行业逐步实行特许经营。

(2)准经营性项目。

对于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
源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模式推进。

要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积极创造条件。

(3)非经营性项目。

对于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

要合理确定购买内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