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简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疾病研究报告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内科,肿瘤科,血液科病症体征:全身弥漫性潮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疾病介绍: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正常成人外周血的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0%~1%,绝对值为(0. 02~0.05)109/L,如分类计数>2%(至少计数200个白细胞)或绝对值>0.15109/L (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算)或>0.1109/L(直接计数法计算),称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BASOPHILIA)骨髓增生性疾病(20%):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加速期和急变期,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有早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有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伴有染色体易位如T(3;6)或T(6;9)者,亦可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代谢及内分泌紊乱(25%):结核(特别是播散性无反应性结核),水痘,钩虫等感染,铅,汞,铋,锌,药物(特别是全反式维A酸),注射异体蛋白后,某些食物过敏,黏液性水肿,糖尿病等其他(15%):肥大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肾病,照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月经初期,重组IL-3注射后等症状体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富含组胺,其增多可致高组胺血症,引起高组胺综合征,表现有发热,全身潮红,心动过速,哮喘,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溃疡病及出血等,此种情况可见于全反式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其治疗相关综合征之一,一般于用药2~4周出现,嗜碱性粒细胞随白细胞计数增多而增多,LWAKM等发现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在嗜碱性粒细胞高峰时,白细胞维A酸受体重排明显减少,说明嗜碱性粒细胞不是来自白血病细胞克隆,而是反应性增多,此外,嗜碱性粒细胞含肝素,其增多可致出血,以上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特有的情况。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病因,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
*一、发病原因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比较少见,可见于以下疾病。
1.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加速期和急变期,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有早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有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伴有染色体易位如t(3;6)或t(6;9)者,亦可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感染结核(特别是播散性无反应性结核)、水痘、钩虫等感染。
3.中毒及变态反应铅、汞、铋、锌、药物(特别是全反式维A酸)、注射异体蛋白后、某些食物过敏。
4.代谢及内分泌紊乱黏液性水肿、糖尿病等。
5.其他病因肥大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肾病、照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月经初期、重组IL-3注射后等。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嗜碱性粒细胞简介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有高亲和性的 IgEFc受体
(FcεR)、FcεR由α,β,γ 三条肽链组成,α 链与IgEFc 段 结合, 每个嗜碱性粒细胞有2×105FcεR、每个肥大细胞 有5×103~2×104FcεR。
生物活性介质
• 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中含几十种生物活性介质。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
楚,胞质含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 甲苯胺蓝染色,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 直径可达 1.2μm,易溶于水。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内 含物电子密度较高。胞质有复杂的囊泡,丰富的糖原。 其他细胞器都不明显。
颗粒中固有的生物活性介质有生物胺、糖蛋白、中性 蛋白酶等等,细胞活化过程中新形成的介质有前列腺 素、白细胞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等。生• 分子量111,体内的组胺主要来自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人类肥大细胞含组胺 1~15μ g/106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为 1~3μ g/106细胞。细胞内组胺含量受细 胞本身成熟程度、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细胞活化的不 同时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体内许多细胞具有组胺受体, 包括受体1(H1)和受体2(H2),它们与组胺结合后可产 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白三烯(LT)
• 肥大细胞活化过程中,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酶途径,
代谢形成白细胞三烯,这是一类低分子量酸性脂类物 质(分子量400~500)。慢反应物质(SRS-A)与 LT(LTC4,LTD4,LTE4)是同一类物质,它们能缓慢而持 久地引起平滑肌收缩,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主要介质。
肝素
• 分子量60000,内源性肝素主要来自肥大细胞。肝素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如何诊断鉴别,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骨髓象分析*一、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2.8~144)×109/L,偶尔可高达500×4109/L,各阶段嗜碱性粒细胞均可增多,一般占20%~100%;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除原粒细胞增多外,可见大量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占33%~99%,嗜碱性粒细胞用甲苯胺蓝或闪光蓝染色,阳性反应强,有一定特异性,白血病细胞内少见Auer小体;氯乙酸酯酶染色中,正常嗜碱粒细胞呈阴性反应,而本病可呈阳性反应,但也可呈阴性、髓过氧化酶和苏丹黑B阴性或阳性、过碘酸希夫反应阴性,也有阳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阳性或阴性。
光镜下,原始细胞的成熟程度,不同患者之间变异很大,原始细胞的核外形从圆形或椭圆形到分叶状或有深的凹陷,核仁常显著,胞质少至中度,并有轻微的嗜碱性,有的原始细胞胞质含有空泡。
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少见或缺乏;有时中性粒细胞轻微异常和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系及巨核细胞正常。
电镜下,原始细胞常有淋巴细胞样的外观,有圆而凹陷或不规则的核,中等密度的染色质,明显的核仁,较高的胞核/胞质比值,胞质中含有线粒体,罕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大量的糖原聚集。
原始细胞内含有三种颗粒:①未成熟嗜碱颗粒,它提供了原始细胞的嗜碱性分化,常显示过氧化物酶阳性。
②颗粒,可能与早期嗜碱性分化有关,过氧化物酶常阴性。
③未成熟的肥大细胞颗粒,提供了肥大细胞分化证据,罕见原始细胞同时有嗜碱性和肥大细胞分化特征,过氧化物酶常阴性。
3.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大部分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与髓系分化一致。
4.细胞遗传学:核型常不一致,常有t(9;22),21号染色体的三体型,偶有7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没有t(6;9)和12号染色体短臂异常。
嗜碱性名词解释

嗜碱性名词解释
碱性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pH值的高低。
溶液的pH值越高,说明其碱性越强。
嗜碱性是指一种物质或
生物对碱性环境的亲和力或偏好。
在化学中,嗜碱性指的是某种物质或物种能够在碱性环境下更加活跃或稳定地存在。
例如,嗜碱性氨基酸是指一类氨基酸,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团。
这些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嗜碱性染料是指在碱性条件下能够更好地染色的染料,常用于细胞或组织的染色工作。
在生物学中,嗜碱性指的是一些生物对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偏好。
一些生物,特别是嗜碱性细菌,可以在高碱性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例如降解碱性废弃物的细菌。
此外,一些海洋生物也具有嗜碱性的特性,可以在海洋中高浓度的碱性物质环境中生活。
嗜碱性的概念也可应用于医学。
嗜碱性淋巴细胞是指一类在酸性环境下不易存活,但在碱性环境下具有较高存活率的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在一些疾病中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总之,嗜碱性是指某种物质或生物对碱性环境的亲和力或偏好,其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嗜碱性的特性和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物质和生物。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症状,尤其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早期症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会怎样?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增
多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症状:
全身弥漫性潮红、喘息、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一、症状
一、症状
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富含组胺,其增多可致高组胺血症,引起高组胺综合征,表现有发热、全身潮红、心动过速、哮喘、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溃疡病及出血等。
此种情况可见于全反式维A 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其治疗相关综合征之一,一般于用药2~4周出现,嗜碱性粒细胞随白细胞计数增多而增多。
lwakm等发现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在嗜碱性粒细胞高峰时,白细胞维A酸受体重排明显减少,说明嗜碱性粒细胞不是来自白血病细胞克隆,而是反应性增多。
此外,嗜碱性粒细胞含肝素,其增多可致出血。
以上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特有的情况。
二、诊断
根据外周血嗜碱细胞增高,即可诊断本病。
*以上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并发症:
急性粒细胞缺乏
*一、并发病症
无其他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症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简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正常值和功能特点

简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正常值和功能特点以《简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正常值和功能特点》为标题,本文将从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来简述有粒白细胞,以期让读者更加了解有粒白细胞,它们有哪些功能特点,以及如何完成它们的功能。
有粒白细胞是一类无核血液细胞,它们比红细胞要大,单位面积可含有超过70个粒子,而红细胞则只有2-3个粒子。
有粒白细胞可分为三大类: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的特征如下:单核细胞:它具有自身的核心,呈扁平形,体积略大于红细胞,大小为8-13μm,表面有不同粒子,质亮,活动性较强。
嗜酸性粒细胞:它是有粒白细胞的主要成分,占总有粒白细胞的80%左右,大小为10-18μm,有一个细小的核心,表面有数十个粒子,质亮。
嗜碱性粒细胞:它也是有粒白细胞的主要成分,占总有粒白细胞的10-20%,大小为13-17μm,有细小的核心,表面有几十个粒子,质稍暗。
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少量的中性细胞,但总数量比较少,但功能仍然很重要。
有粒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维持免疫力。
它们帮助人体抵抗病毒、细菌、真菌等有害物质,还可以识别自身细胞是否被损伤或感染,并且可以吞噬病毒、细菌、真菌等,起到清除有害物质的作用,从而保护机体健康。
此外,它们还具有抗体功能,使机体免疫系统更加强健。
有粒白细胞的正常值在5000到10000之间,如果有粒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则表明免疫系统异常,此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疾病,并且要重视饮食卫生,增强体质,以保护机体健康。
综上所述,总结一下有粒白细胞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有粒白细胞是一类无核血液细胞,它们可分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主要起到免疫作用,可识别自身细胞是否被损伤或感染,还可以吞噬病毒、细菌、真菌等,并且具有抗体功能;正常值在5000到10000之间,如果有粒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应及时就医,重视饮食卫生,增强体质,以保护机体健康。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怎么回事?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病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病因不明,大多数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来自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慢性期,但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也可出现,然而不含有费城染色体。
*二、发病机制:
1.某些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有t(6;9)(p23;q34)异常者,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但外周血中不增多,而CML患者有t(9;22)(q34;q11)的异常,此两种疾病都有9号染色体(q34)异常,并且都有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这说明9号染色体断裂点基因可能影响嗜碱性粒细胞的产生。
Peterson等对急性白血病患者455例的白血病原始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分析,发现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8例,占急性白血病的不到2%。
但Quattrin统计1959~1973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医院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152例中,本病占急性白血病的4.5%。
本病为血中出现不成熟的嗜碱性粒细胞(超过白细胞总数的1/3),并持续存在于疾病的
全过程。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素(PG)
• 是二十碳脂肪酸。肥大细胞活化过程中产生前列腺素
PGE2和PGD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对疼痛敏 感,PGD2还引起支气管收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嗜碱 性粒细胞释放组胺。阿斯匹林可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的胞浆内有粗大的嗜碱性颗粒,
颗粒内含有组胺、白三烯、肝素等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的介质。
• 嗜碱性粒细胞存在血液中,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0.5%。 •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IgE的Fc受体。机体被某种变应原
致敏后,可产生相应的IgE抗体,后者即与嗜碱性粒细 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当机体再受相同变应原刺激时, 变应原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反应,即可导致细胞脱 颗粒,释放出其中的各种介质,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生物化工专业 分子免疫学
什么是粒细胞?
• 粒细胞(granulocyte):因有分节状的细胞核,故亦
称为多形核白细胞。粒细胞的寿命较短,为在外周血 中维持恒定的数目,必须不断地由骨髓供应。用姬姆 萨染液染色后,根据其胞浆中颗粒的染色性将其分为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有高亲和性的 IgEFc受体
(FcεR)、FcεR由α,β,γ 三条肽链组成,α 链与IgEFc 段 结合, 每个嗜碱性粒细胞有2×105FcεR、每个肥大细胞 有5×103~2×104FcεR。
生物活性介质
• 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中含几十种生物活性介质。
颗粒中固有的生物活性介质有生物胺、糖蛋白、中性 蛋白酶等等,细胞活化过程中新形成的介质有前列腺 素、白细胞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等。生物胺中以 组胺含量最多。
组胺
• 分子量111,体内的组胺主要来自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人类肥大细胞含组胺 1~15μg/106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为 1~3μg/106细胞。细胞内组胺含量受细 胞本身成熟程度、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细胞活化的不 同时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体内许多细胞具有组胺受体, 包括受体1(H1)和受体2(H2),它们与组胺结合后可产 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
楚,胞质含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 甲苯胺蓝染色,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 直径可达 1.2μm,易溶于水。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内 含物电子密度较高。胞质有复杂的囊泡,丰富的糖原。 其他细胞器都不明显。
生理功能
•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细胞活化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完成的。若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生物 活性介质,即可造成病理损伤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白三烯(LT)
• 肥大细胞活化过程中,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酶途径,
代谢形成白细胞三烯,这是一类低分子量酸性脂类物 质(分子量400~500)。慢反应物质(SRS-A)与 LT(LTC4,LTD4,LTE4)是同一类物质,它们能缓慢而持 久地引起平滑肌收缩,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主要介质。
肝素
• 分子量60000,内源性肝素主要来自肥大细胞。肝素有
Hale Waihona Puke 脱颗粒作用• 植物凝集素(PHA)、刀豆素A(ConA)、抗 IgE抗体、
抗 FcεR抗体等均可诱导 FcεR聚集,导致嗜碱性粒细胞 和胞大细胞脱颗粒。这些因素包括,神经肽(快速激 肽,神经紧张肽,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等)、过敏毒素 (C3a、C4a 、C5a)、白细胞衍生物,组胺释放因子以 及某些诊断或治疗性药物,如β-受体阻断药、胆碱受体 刺激药、H2组胺受体阻滞药等;某些生理性刺激如低 氧、阳光、热、冷、甚至外伤等也可导致嗜碱性粒细 胞脱颗粒。非免疫性因素也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脱颗 粒作用,在哮喘发病中相当重要。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
• 是酸性四肽,分子量 500~1000。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
化作用,能使其表面表达更多的 C3b受体,以增强嗜酸 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生素C可增强ECF-A的作用。
脱颗粒
• 经典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现象
是由过敏原诱导的,过敏原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 IgE(或IgG4)作用形成桥状结构,引起膜表面IgEFc受 体(FcεR)聚集,蛋白酶被激活, 其中甲基转移酶使膜磷 脂甲基化形成磷酸胆碱、钙离子内流,活化磷脂酶A2。 磷脂酶A2可诱导细胞脱颗粒, 释放组胺。FcεR聚集可 刺激腺苷环化酶,使细胞环腺苷酸(cAMP)水平增高,细胞 内cAMP和钙离子共同调节细胞的脱颗粒过程。脱颗粒 的最适温度为37℃,在此过程中尚需糖原分解提供能 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内颗粒肿胀,颗粒膜与 细胞膜融合形成与外界相通的通道,颗粒内容物溶解, 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颗粒脱出后形成细胞内的空隙, 因流入液体填充空隙,细胞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