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民族与民族文化(下)

合集下载

云南民族文化(下)

云南民族文化(下)

5、元明时期的艺术:陶瓷工艺、壁画文化
6、清代的艺术:书法绘画、戏剧文化
袁嘉谷、钱沣等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具有很高 的造诣 戏剧方面:创造了许多的地方戏曲剧种
7、近现代各民族的艺术:多方面发展
彝族漆器:
二、云南民族文学
云南民族文学是中华文学不可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
1、神话
云南各民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神话,主要 产生于原始社会,大部分以民间口头传录, 小部分用本民族的文字笔录在典籍里。主 要有彝族、傣族和纳西族。 从内容上看,云南各民族神话大体分为创 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远古社会生活神话
(2)鸡崇拜与彝族服饰
红河、武定、禄劝以 及昆明近郊的撒梅人 戴鸡冠帽
(3)、狗崇拜与民族服饰
苗族和瑶族服饰
苗族、瑶族关于狗的传说最多
服饰无论男女均在领边、袖口、裤沿上和 胸襟两侧绣上色彩鲜明的花纹图样,上衣 则特意煎成前短后长;妇女将发结成角状, 再覆以花帕,腰带故意在臀部掉下一截以 似狗尾。
一、佛教
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云南,派系齐全,宗 支繁多,共有梵文经典系佛教(阿吒力 教)、汉文经典系佛教(汉传佛教)、巴 利文经典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藏文 经典系佛教(藏传佛教)
阿吒力教

"阿嵯耶观音"属于佛教密宗的神, 而且是南诏、大理国密宗佛教独有的神。 密宗是相对于显宗佛教的一个教派,它 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古印度德干高原,是 古印度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 物。它以高度组织化的法术、仪礼、民 俗信仰为特征,重在三密(身、口、 意) 修法。公元八世纪初,由印度向外传播。 传入唐朝汉族地区的称为"汉密"或"华密 " ;传到吐蕃(西藏)地区的称为"藏密"; 流传于日本的称"东密";传入南诏(白族 地区)的 称为"滇密"。而"阿嵯耶"一词, 不见于佛教词典,也不见于"华密"和"藏 密"的经典,仅为南诏、大理国的密宗 阿吒力佛教所独有,也可以说是滇密特 有的观音神,因此,一般又称之为"大 理观音"或"云南观音"。美国学者海伦先 生将它誉称为"云南福星"。 现藏于美国 圣地亚哥艺术馆的阿嵯耶观音与大理州 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所收藏的阿嵯耶 观音,其形制和质地完全一致。据学术 界调查,当今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的 "阿嵯耶"观音鎏金铜像达数十尊之多, 而且都是南诏、大理国的文物遗存。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云南是中国境内种类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多民族聚居省区之一,云南的少数民族有近30个,占全省总人口的30%以上。

这些少数民族各自拥有着独特的风情与文化,为云南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色彩。

在云南的许多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村寨,体验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比如,到大理,我们可以一探白族的风情。

大理被誉为“白族之乡”,以其独特的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白族人民怀有和平、友爱、勤劳、智慧和精神高尚的民族特性,他们的服饰,建筑风格,音乐、舞蹈和节日庆典都带有浓厚的白族风味。

大理的古城、双廊、苍山洱海等景点都是展示白族风情的绝佳之地。

在西双版纳,我们可以体验傣族的风情。

傣族是云南的一支壮族,相传他们是从中国的黄河流域南迁而来的。

傣族人民崇尚自由、热情、乐观和洒脱的生活态度,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射箭和赛龙舟,因此在每年的泼水节、赛龙舟节等传统节日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

而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傣族的特色住宅、衣着和特产,感受到傣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此外,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有彝族、纳西族、哈尼族、景颇族等等。

彝族被称为“天然的画家”,他们以独特的服饰、维护原始文化习俗为特色。

纳西族则以独特的纳西古乐和东巴文化而著名,他们的古城丽江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哈尼族则以梯田文化著称,他们在南方山区创造了大量精美的梯田景观。

景颇族则以独特的居住建筑和传统艺术而闻名。

总结起来,云南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情与文化,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这些独特的风情与文化,为云南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旅游资源。

因此,自古以来,云南就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领略这里的多民族文化之美。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其中包括着各种丰富多彩的节日、婚嫁习俗和民族服饰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1. 纳西族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以纳西古城(丽江)著名。

纳西族的婚礼是他们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

传统的纳西族婚礼通常会持续3-7天,包括三个主要的仪式:迎亲、婚宴和送亲。

在迎亲仪式中,新郎家会派遣一支队伍前往新娘家迎接她。

婚宴通常在新郎家中进行,亲友们会欢聚一堂,尽情享用美食、酒水和表演。

最后,在送亲仪式中,新娘会离开娘家,和新郎一起回到新家。

2. 彝族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的彝族节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火把节,也叫做“彝族春节”。

火把节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持续三天。

彝族人们会点燃火把,组织巡游和舞龙等活动。

此外,他们还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参加火把节的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彝族的独特舞蹈、音乐和美食,体验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3. 傣族傣族是云南省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以泼水节而闻名。

泼水节是傣族人们庆祝新年的传统活动,也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去一年的不顺和不好的事情,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幸福。

此外,傣族人们还会进行划船比赛、象棋比赛和舞龙等传统活动。

泼水节是一个热闹而欢乐的节日,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4. 藏族藏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地区的重要民族。

藏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藏戏。

藏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包括了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等元素。

藏戏通常表现的是一些史诗和传说故事,比如《格萨尔王》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华丽的服饰,将人们带入到神话和传说的世界中。

5. 哈尼族哈尼族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耕作和梯田耕作而闻名。

云南人文风情

云南人文风情

云南人文风情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风情的地方。

云南的人文风情既包括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融入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让我们一同探索云南的人文魅力。

第一章:历史传承云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

在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云南就有人类居住。

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的痕迹、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边塞城堡等历史遗迹仍可在云南找到,这些遗迹见证了云南的辉煌历史。

第二章:多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有25个少数民族在此定居。

这里的不同民族共同演绎出云南独特的多元文化。

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

游览云南,你可以近距离感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欣赏到不同民族艺术的精髓。

第三章:神奇的古建筑云南的古建筑景观也是其人文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滴石穿的岁月中,云南留下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其中,以大理洱海边的崇圣寺和丽江古城最为著名。

崇圣寺是佛教名刹,被誉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丽江古城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第四章:文化艺术之乡云南是一个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

民间艺术形式如山歌、舞蹈、剪纸等在云南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著名的云南大理才乃木雕、纳西族的金石铜器制作等工艺品,融合了多民族的智慧和美学,成为了展现云南文化独特魅力的代表作。

第五章:美食文化云南的人文风情不仅在建筑和艺术中得以体现,更体现在美食文化中。

云南的美食以多元化、味道独特而著称。

过桥米线、烤全羊、酸汤鱼等各具特色的菜品,既融汇了云南的地方特色,又兼具不同民族的烹饪技艺,给人一种美食的享受。

结语:云南的人文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古建筑、文化艺术和美食,都构成了云南独特的人文景观。

无论是感受云南的历史沉淀,还是欣赏其多民族文化的绚烂,云南都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少数民族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彝族、哈尼族、傣族和白族最为知名。

这些民族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和习俗,为云南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他们的民族饮食以米饭为主,主要以农业为生。

彝族的服饰华丽多样,男子通常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裳,而女子则穿着五彩缤纷的长裙,头上常戴着华丽的发饰。

与彝族相邻的是哈尼族,也是云南省的主要民族之一。

哈尼族是云南的农耕民族,他们擅长水稻种植和制作蜂蜜。

哈尼族的房屋多为土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样式,有着千年的历史。

哈尼族的土楼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傣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

傣族是一个热爱舞蹈和音乐的民族。

每年的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节日里相互泼水,以象征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白族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大理地区。

白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擅长手工艺制作。

他们制作的白族风味小吃非常有特色,如凉粉、糌粑饵、糯米酒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除了这些少数民族,云南还有藏族、壮族、苗族、纳西族等众多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

这些多样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和社会各界致力于推广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不仅将它们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还通过教育推广、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支,他们保留和传承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为云南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走进这片土地,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必将使你爱上这片美丽而多彩的地方。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云南省境内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云南省增添了多彩的民族风情。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云南省的一些主要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和布朗族。

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云南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彝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高粱和水稻。

彝族人民的传统服饰鲜艳多彩,形式各异,色彩非常丰富。

此外,彝族人民还有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和文化习俗,世代相传,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

白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

白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擅长种植稻米、谷子和其他农作物。

白族的传统服饰以白色为主,非常雅丽。

白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拍手舞和长袖舞等。

此外,白族人民还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刺绣和木雕等。

哈尼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

哈尼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豆类。

哈尼族人民的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如哈尼族的梯田和木楼等。

哈尼族人民还有独特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走马灯、刀耕火种等。

此外,哈尼族人民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米月节和剑川红虹月节等。

傣族是云南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

傣族人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稻米、橡胶和咖啡等。

傣族的传统服饰色彩斑斓,独特鲜艳,很有特色。

傣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例如波澜舞和象步等。

此外,傣族人民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如泼水节和傣年节等。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另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和勐腊县一带。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例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例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例在云南省,有着43个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不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被认为是中国十大民族的少数民族。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现代化的建设逐渐影响着每个角落,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可逆行的消亡。

但同时,也有着很多人保护、传承和弘扬这样的宝贵文化遗产。

本文将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例,探讨如何保护并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一、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一个最直观的做法是将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列出的概念,“文化遗产是人们一代又一代创造、使用和传承下来的符合自身价值体系的物质产物和非物质文化范畴的表现形式。

”云南有很多传统节日和活动,膳食文化、舞蹈、音乐等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事业。

在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有必要通过认证和宣传来推广这些文化遗产。

很多节日被更广泛地庆祝,更多的人可以尝试喜爱少数民族饮食。

文化遗产是一份文化财富,缺乏这些宝贵资源以远古遗迹、历史事件、民族服装和工艺品为载体和推广。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遗产是文化发展的一部分,而如今,文化作为一种资源被广泛地是用于了经济领域。

对一种发展过程中的产生并且为这个区域美学系统提供样板的建筑在经济和美学层面上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而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国务院,也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通过命名与扶植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相连,每一个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年货集市、文化民俗表演等等,都是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展示给更多人的有益力量。

这些以文化为载体的商业行为,通过传播,将云南的民族文化在经济基础上保护和传承。

三、民族文化教育民族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它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方面,国家教育标准已经着重强调扎实的民族文化知识,让同学们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字、历史、风俗和美术。

班会民族团结班会《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介绍》 (2)

班会民族团结班会《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介绍》 (2)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和 景观。
畜牧业
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丰富 的畜牧业资源,许多民族都有 传统的养殖技术和品种。
畜牧业在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生 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当地居 民提供了肉、蛋、奶等食品以 及毛、皮等原材料。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畜牧业方面 也有很多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如牦牛文化、马帮文化等。
设、教育设施改善等方面。
教育资源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教师队 伍等,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教育改革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 教育改革,加强课程设置和教材建 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少数 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挑战
地区差异
由于地理、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内不同地区的少数民 族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手工业
01
云南的少数民族手工业历史悠 久,技艺精湛,产品种类繁多 。
02
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手工 艺品和工艺技术,如苗族的银 饰、彝族的刺绣、纳西族的木 雕等。
03
云南的少数民族手工业在经济 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不仅满 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 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
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字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构成了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云南的少数民族主要起源于古代的氐 羌、百越、苗瑶等族群,经过长期的 历史演变和融合,形成了现今的民族 格局。
云南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云南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山区、高原和边境地区,从事农耕、游牧和狩 猎等生产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文化角度来看(1)虎崇拜与彝族服饰(1)虎崇拜与彝族服饰彝族以虎为图腾,他们将虎的形象放到了服饰上.如武定、牟定、南华等县的虎头鞋、帽、肚兜。

彝族并非凡是虎都视为图腾,而是以黑虎为图腾,于是服饰的颜色也以黑为贵。

(2)鸡崇拜与彝族服饰红河、武定、禄劝以及昆明近郊的撒梅人戴鸡冠帽(3)、狗崇拜与民族服饰苗族和瑶族服饰苗族、瑶族关于狗的传说最多服饰无论男女均在领边、袖口、裤沿上和胸襟两侧绣上色彩鲜明的花纹图样,上衣则特意煎成前短后长;妇女将发结成角状,再覆以花帕,腰带故意在臀部掉下一截以似狗尾。

德昂筒裙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德昂族三姐妹一起杀牛,牛被杀伤倒地翻滚挣扎,牛尾染血乱甩,三姐妹的筒裙都溅上了不同程度的牛血。

于是她们按照筒裙上牛血的位置和颜色织出新裙,就形成三种不同花色的筒裙,分别传给后代。

个别地区的德昂妇女还以藤篾制的“腰箍”缠腰为饰,多者缠到二三十圈,颇为别致。

德昂族男女都爱戴头帕,并以绒球为饰。

二、民族建筑1、竹楼干栏式建筑,日本学者称为:高床式2、木楞房称为:井干式3、土掌房冬暖夏凉、节约土地、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容易建造、容易维修4、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建筑5、白族的“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第五节云南少数民族的姓氏与命名方式人名是民族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具体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色。

一个民族的人名总是与该民族的社会性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语言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姓氏特色:1 、大多数的民族无姓氏,如藏族就以其房名作为姓氏的代称。

2 、有的民族的姓氏是后来“钦赐”的,如纳西族据说原来没有姓,丽江贵族“钦赐以木姓”,从此,官姓木,民姓和。

3 、有的民族直接采用汉姓,如回族等民族就是直接采用汉姓,但仍以马、金姓居多。

二、名字连名制:1 、正推顺连法:父名在前,子名在后,以父名最末的一个或两个字(或音节)冠在子名之前,子名的最末一个或两个字(或音节)又冠于孙名之前,如此世代相连,犹如链条一环扣一环。

2 、逆推反连法:即子名在前,父名在后。

3 、冠姓连名法。

其连法与正推顺连法相同,只是要冠上一个姓。

第六节云南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学一、云南民族艺术1 、原始社会的艺术:岩画、文身2、商朝至西汉时期的艺术:青铜器文化艺术3、东汉至隋朝的艺术:碑刻和书法艺术孟孝琚碑: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

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壁。

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

残碑高1.33 米,宽96 厘米,碑文共15 行,每行残存21 字,(按上下文意推测,每行上缺7字),隶书。

由于碑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

学者们考证,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 年),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 年)、永元八年(公元96 年)、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永寿三年(公元157 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 年)等六说。

前后相差竟达230 年之久。

据原碑的官刻、字体、文风来考查,以永寿2至3年立碑较为可信。

4、唐宋(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艺术:佛教艺术《南诏中兴画卷》南诏中兴图传绘制于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8 年),原件于清代晚期被掠夺到国外,现藏于日本国京都藤井有邻馆。

《图传》由南诏赞御臣王奉宗、信博士内常侍酋望忍爽张顺爽诏,依据《巍山起因》、《铁柱记》、《西洱河记》等南诏早期史籍而绘制。

内容主要为梵僧点化奇王细奴罗为南诏王、梵僧教化愚民、兴宗王罗盛等祭铁柱、中兴王舜化贞奉祭观音等故事。

《图传》共有两个长卷,一卷是图画,纸本彩绘,长5.73 米,宽30 厘米,画面分为13 段,有人物94 人;另一卷是文字,详细说明图卷上的各个故事,后面附有舜化贞中兴二年的敕令。

文字卷是绘制图画的依据,相当于现代的脚本,画卷和文字卷共同组成了《南诏图传》。

《图传》是南诏时期的民族艺术珍品;对于研究南诏历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张胜温画卷》张胜温画卷又称《大理国梵像卷》,原卷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由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绘制,成画于盛德五年(公元1180 年),画卷为纸本,全长1635.5 厘米,宽30.4 厘米,款式为大型卷轴画,共绘有单体及组合像134 幅,有人物774 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此外,还绘有山水、树木、舟揖、庭院。

池台、狮、象、鹿、马、龙、凤、犬等画面。

绘画技术精湛和娴熟,用色讲究,画面金碧辉煌;书法庄重秀丽,有唐代绘画遗风。

卷首有清高宗乾隆皇帝题词,卷尾有数跋。

画卷题材以反映佛教故事为主,兼以反映大理国外事活动。

6、清代的艺术:书法绘画、戏剧文化袁嘉谷、钱沣等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戏剧方面:创造了许多的地方戏曲剧种二、云南民族文学云南民族文学是中华文学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神话云南各民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神话,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大部分以民间口头传录,小部分用本民族的文字笔录在典籍里。

主要有彝族、傣族和纳西族。

从内容上看,云南各民族神话大体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远古社会生活神话2、史诗包括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黑白之战>> 纳西族文学3、民间长诗分为抒情长诗和叙事长诗<< 阿诗玛>> 彝族<< 召树屯>> 傣族4、民间传说人物和史事传说:<< 火烧松明楼>> 、<< 段赤诚的故事>> 白族风物传说:<< 望夫云>> 等白族习俗传说:<< 米色扎>> 等哈尼族5、民间歌谣主要是劳动歌,还出现了生活歌、仪式歌、礼俗歌等方面的6、民间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

7、文人文学大观楼长联等第七节云南民族宗教云南拥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四种宗教。

同时,在一些民族中还遗存着原始信仰或原始宗教。

境内各种宗教交叉存在,宗教教派全面分布广,宗教信仰颇具特色。

一、佛教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云南,派系齐全,宗支繁多,共有梵文经典系佛教(阿吒力教)、汉文经典系佛教(汉传佛教)、巴利文经典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藏文经典系佛教(藏传佛教)阿吒力教"阿嵯耶观音"属于佛教密宗的神,而且是南诏、大理国密宗佛教独有的神。

密宗是相对于显宗佛教的一个教派,它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古印度德干高原,是古印度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

它以高度组织化的法术、仪礼、民俗信仰为特征,重在三密(身、口、意)修法。

公元八世纪初,由印度向外传播。

传入唐朝汉族地区的称为"汉密"或"华密" ;传到吐蕃(西藏)地区的称为"藏密";流传于日本的称"东密";传入南诏(白族地区)的称为"滇密"。

而"阿嵯耶"一词,不见于佛教词典,也不见于"华密"和"藏密"的经典,仅为南诏、大理国的密宗阿吒力佛教所独有,也可以说是滇密特有的观音神,因此,一般又称之为"大理观音"或"云南观音"。

美国学者海伦先生将它誉称为"云南福星"。

现藏于美国圣地亚哥艺术馆的阿嵯耶观音与大理州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所收藏的阿嵯耶观音,其形制和质地完全一致。

据学术界调查,当今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的"阿嵯耶"观音鎏金铜像达数十尊之多,而且都是南诏、大理国的文物遗存。

汉传佛教在云南的主要宗派有:禅宗,主要寺庙有筇竹寺、华亭寺、鸡足山;净土宗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

喇嘛藏语意为“上师”。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都带去了佛像、佛经。

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

10 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

到13 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

此后的300 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

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思想和教义有四缔五蕴、十二因缘、三法印、轮回、业报。

其经典总称三藏:一、《经藏》,傣语“苏点大比打嘎”;二、《律藏》,傣语“维乃压比打嘎”;三、《论藏》,傣语“阿皮坦玛比打嘎”。

另外还有许多藏外典籍。

南传上座部佛教要求僧侣、信徒严格遵守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说谎(不记前仇)、不酗酒、过午不食、不观听歌舞、不戴花不抹香水、不坐高处、不积蓄金银财宝。

西双版纳的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寺、布萨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筑,特别是佛寺和佛塔遍布傣族、布朗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其中不乏国内外有名的精品,成为西双版纳的一大景观。

二、道教云南道教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临沧、大理和昭通等州市,为部分汉族群众所信仰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a name=baidusnap0></a>烟雨</B>半山云。

三、伊斯兰教公元1253 年前后,伊斯兰教传入云南,主要分布在昆明、玉溪、红河、文山、大理、保山、昭通、楚雄等,为回族和部分傣族、白族、藏族、壮族群众信仰。

昆明顺城街清真寺四、基督教基督教在云南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昆明三一圣堂五、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指处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宗教在云南其形态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性力崇拜、灵物崇拜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性力崇拜灵物崇拜第八节云南民族节日节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 、宗教祭祀性节日2 、与历法有关的节日3 、生产活动节日4 、社交娱乐与集散节日* * 云南的民族与民族文化(下) 第四节云南民族的服饰与建筑一、民族服饰1 、从自然地理气候特点来看炎热:轻薄短紧寒冷:厚重宽大平坝:轻便(4)、牛崇拜与德昂筒裙(5) 、纳西族妇女的披肩寓意勤劳(6)、白族姑娘的包头与大理四景6、“一颗印”民居5、元明时期的艺术:陶瓷工艺、壁画文化7、近现代各民族的艺术:多方面发展彝族漆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