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
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

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2002年2月,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的“毒狗肉”。
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近十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调集皇姑、和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分局警力开展端窝点行动,在该大棚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2011
催熟芒果
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同类事件回顾:
1998年5月,刚回归不到一年的香港同胞,因宴请客人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共造成有17人中毒的恶性事件,经香港《东方日报》等传媒竞相报道,惊动了中央政府高层,才终于撕开了“瘦肉精”在中国危害的黑幕。内地传媒也纷纷跟进。
1998年中国内地首次发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从外地回广州探亲的王小姐投诉,她一家6口进食了含“瘦肉精”的猪肝后,发生手脚颤抖、头痛、气促等不适。虽然此前曾在内地市面上售卖的猪肝中检测出“瘦肉精”,但进食含“瘦肉精”食品导致发生食物中毒,在内地还是首次。
问题银鱼用福尔马林
南京被曝小龙虾事件之后,其他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也一并关注起来。2010年8月疾控中心公布了水产品抽检结果,共计有3种水产品被查出含有孔雀石绿、甲醛等违禁成分。无独有偶,2011年4月青岛市城阳质监局接市民举报,在一民房内查获大量“问题银鱼”。据统计,现场共查获小银鱼1.6吨,福尔马林100公斤。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变质,确保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状态。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食品安全事件的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事件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或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大量人群健康的问题。
这些事件通常与食品的污染、添加物超标、不合规生产等因素有关。
3.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3.1 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
这起事件涉及多个奶粉品牌,导致数千名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事件的原因是奶粉中添加了含有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工业添加剂,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
3.2 病死猪肉事件2013年,中国媒体爆料称,一些地方出现了病死猪肉被加工成食品的情况。
这些病死猪肉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3.3 毒蔬菜事件2014年,中国媒体报道了一起毒蔬菜事件。
这起事件中,一些农民使用了超量的农药和化肥,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
这些蔬菜被送往市场销售,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危害。
3.4 有毒大米事件2016年,中国湖南省爆发了一起有毒大米事件。
这起事件涉及湖南省的多个地区,大米中被检测出农药和重金属超标。
这些有毒大米被销往全国各地,严重危害了大量消费者的健康。
3.5 假药事件假药事件是指在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生产商使用劣质原料、违规生产或销售假药的行为。
这些假药可能没有药效,甚至有害无益。
假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
4.1 政府的责任政府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政府还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同时,政府需要提供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315食品安全案例是指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的3月15日公布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旨在揭露和打击涉及食品安全的不良企业和产品。
以下是关于315食品安全案例的10个例子:1. 2018年,315曝光了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其生产的某品牌方便面被检测出超标的铅含量,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2. 同样在2018年,315揭示了一家糕点厂使用过期面粉生产糕点的案例,这种不合规的生产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
3. 2019年,315曝光了一家大型超市销售过期食品的事件,这些过期食品被重新包装售卖给消费者,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4. 在2020年的315晚会上,一家知名乳制品企业被曝光在产品中添加了非法添加剂,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5. 同样在2020年,315揭示了一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过期食材的案例,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6. 2021年,315曝光了一家著名饮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这种不合规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
7. 同样在2021年,315揭示了一家饮料企业生产的某款果汁中含有过高的添加剂,这种不良行为威胁到了消费者的健康。
8. 2018年,315曝光了一家快餐连锁店使用过期食材的案例,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9. 2019年,315揭示了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这种不合规的行为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10. 在2020年的315晚会上,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产品中掺入了大量的非食用物质,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并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以上是关于315食品安全案例的10个例子,这些案例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的普遍存在,也提醒了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要保持警惕,选择合格、安全的食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食品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影响。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会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导致了大量婴儿配方奶粉受到污染,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和不安。
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奶粉产品的安全产生了质疑,也让人们开始对整个食品行业的监管体系产生了怀疑。
其次,近年来,各种地沟油事件也频频曝光,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地沟油的生产和使用不仅严重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更是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不仅让人们对餐饮行业的安全产生了担忧,也让人们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另外,近年来,一些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也时有发生,比如硫磺超标、柠檬酸超标等。
这些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不仅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也让人们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产生了怀疑。
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也让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更加严格。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影响,也让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加重视。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力度,让人们能够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同时,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能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放心、安全的食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过去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1.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三聚
氰胺奶粉丑闻,许多品牌的奶粉受到污染,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脏疾病,数名婴儿死亡。
问题源于某些奶粉生产商为提高蛋白质含量而添加有毒的三聚氰胺。
2.沙门氏菌污染(全球,不同年份):沙门氏菌是一种引起食物
中毒的细菌,它可以存在于家禽、生肉和生蔬菜中。
多次发生的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数百人中毒,引发大规模食品召回。
3.黄曲霉毒素食品污染(亚洲和非洲地区,不同年份):黄曲霉
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常常在玉米、花生等食品中被发现。
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品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大肠杆菌污染(欧洲,2011年):德国爆发了一场由大肠杆
菌引起的细菌感染爆发,导致数十人死亡,数千人患病。
这起事件的起源被追溯到蔬菜的污染,但追踪污染源一度困难。
5.马来西亚毒鸡蛋事件(马来西亚,2018年):马来西亚发生
了一起毒鸡蛋事件,鸡蛋中检测出农药氟虫腈。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鸡蛋召回,并引发了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担忧。
这些案例突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也强调了对食品产业和监管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加强的需求。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2002年2月,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的“毒狗肉”。
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2003年12月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佛山、江门两地的鱼翅、开心果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获用工业双氧水加工过的鱼翅成品、开心果等干果类食品成品。
2004年“陈化粮”事件曝光,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试验显示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可能致癌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
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2004年5月11日,广州一市民被怀疑饮用散装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天内,共有14人因饮用假酒死亡、39人受伤。
这些散装白酒中含有剧毒工业酒精甲醇。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
这一事件使雀巢该品牌奶粉在全国范围的撤柜。
2005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经抽查的潮安12家企业果脯产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随即宣布广东潮安生产的果脯全部下架,将近800家潮安果脯蜜饯企业集体挡在了北京门外。
6月15日起,重庆、成都、西安、义乌等地相继“封杀”潮安果脯。
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但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生产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这一说法纷纷表示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
2005年7月5日,三鹿被查出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三鹿方面表示,产品生产日期标注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是因为企业管理上的一些疏忽。
2005年8月16日,“维维”牌天山雪活性乳饮料在上海被检测酵母菌数超标24倍。
2006年6月,北京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病例达到160例。
该病是由于酒店出售的凉拌福寿螺菜而引起,最终经历了历时一年半的赔偿案之后,。
“蜀国演义”酒楼因此出名,该酒楼共赔偿患者近1000万元。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这一事件造成该地区蜂蜜价格的大幅跌落。
2006年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
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检的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全部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一检测结果的公布之后,商家采取措施,对购买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
2007年8月14日,总数为7.26吨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奶粉在从香港入境时,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出阪岐肠杆菌超标,检疫局依法对该批不合格婴儿奶粉作出监督销毁的处理。
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
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
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
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011年3月15日,双汇使用瘦肉精喂养的猪肉事件在央视曝光。
接着农业部责令排查,河南全省的排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抽检存栏生猪31万头,确认“瘦肉精”阳性生猪134头,检出率为0.04%,且集中在案件发生的孟州、沁阳、获嘉、温县等4县市;“瘦肉精”生产和销售网络也基本查清,对72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对53名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其中12人已移送公安机关。
2011年4月11日,上海超市染色馒头事件曝光,既而又在温州发现染色馒头。
随后在全国多个省市展开针对馒头的专项整治。
2011年4月15日,安徽合肥工商部门在市场上发现一种食品添加剂——牛肉精膏,只要90分钟就可以让猪肉变成牛肉,色香味都几可乱真,既而又在异地的超市上看到牛肉精粉,羊肉精粉,让人怀疑市场上牛肉,以及牛肉串羊肉串到底是不是都是这样变成的。
2010年年7月26日佛山市南海区工商所查扣了一在猪肉中制造假牛肉的“牛肉加厂”2011年3月7日,被抓获。
谭某交代,自2010年1月起开始制售假牛肉,至今约达3.15万斤,销售金额约23.4万元。
谭某交代,添加硼砂是肉制品行业的潜规则。
2011年4月21日,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
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工厂证照齐全。
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做原料。
加入墨汁、石蜡、柠檬黄、果绿摇身变“红薯粉条”,据该公司法人罗某交代,该作坊从今年2月开始生产,两个月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位于中山沙朗金叶广场的批发市场。
他称,东莞类似的假粉条厂家有二三十家,也都是用墨汁染粉条。
2012年3月,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北京三里屯一家麦当劳店,将过期的食品重新加工销售给消费者。
麦当劳规定甜品派应在炸出90分钟内销售。
原本快到期的甜品派,员工更换包装,将标注时间向后推迟一个小时。
吉士片过期几个小时后仍然被员工用做早餐吉士蛋汉堡。
2012年3月22日,英国研究公司报告称,雅培奶粉送检样品中乳清蛋白对酪蛋白的比例很低,未达到国际标准和中国最低标准。
英国CER Research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照此数据,雅培有可能导致新生婴儿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及对其肾脏功能造成很大的压力。
转播到腾讯微博2012年4月23日,绿色和平环保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立顿”多种系列茶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多种农药。
报告显示:“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
其铁观音含有禁用的三氯杀螨醇,其绿茶含有禁用的硫丹。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表声明,报告中检测的“立顿”茶样品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联合利华宣称,因为我们现行国家茶叶卫生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明显偏低,涉及农药种类太少,且未将茶园禁用农药限量指标列入其中。
在登记允许使用的600多种农药中,只有不到30种农药有针对茶叶的残留标准。
2012年4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以《白净的“黑”鸭子》为题,对湖南长沙杨家山禽畜批发市场用工业松香煺鸭毛现象进行曝光,令人触目惊心,再次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恐慌。
据了解工业松香内含有铅等有毒物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可引起皮肤血疹及疱疹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