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病理标本运送流程,提高病理诊断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病理标本包括手术前活检、手术中取样冰冻组织、手术后切除组织以及穿刺、脱落细胞学标本。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
第二章病理标本采集第四条采取标本时,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变形。
手术标本送检前勿自行剖取,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
必须剖取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在场;或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详细描述剖取前后情况。
临床科室对手术标本有特殊要求时(如照相等),应提前通知病理科,以免病理科取材时破坏其完整性。
第五条标本应置于敞口容器内,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7-10倍,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第六条冰冻切片的手术标本应保持新鲜,不得加用固定液或用含水溶液清洗,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
第七条痰液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从呼吸道深部咯出。
咯痰前先漱口,痰中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一般连续送检三天。
第八条胸、腹水等体液细胞学检查应保持标本新鲜、及时送检。
第九条宫颈刮/涂片及穿刺液应及时做成涂片送检。
第三章送检病理申请第十条病理申请单上各项内容均应逐项填写,字迹清晰可辨,并由申请医师签名确认。
痰液细胞学检查、体液细胞学检查、涂片检查的申请单填写参照病理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并在“标本来源”一项中注明标本的类别:“痰”、“胸水”、“涂片”等。
第十一条凡需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者,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通知病理科,并与患者(或家属)签订《手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知情同意书》。
第十二条冰冻标本申请单除填写病人一般情况外,还应填写影像学、同位素及腔镜检查等相关结果,并注明手术部位,重点部位应做标记或加以说明,同时注明手术科室医师所在的手术间及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电话,以便病理科与手术医师取得联系。
病理标本取材制度

病理标本取材制度
1.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承担,应配备人员负责记录2.标本取材过程中,应严防污染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
3.取材前仔细阅读申请单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做到对病变心中有数。
4.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对申请单或标本有疑问应暂行搁置,尽快与送检方联系,查明原因,确保无误后,再行巨检和取材。
5.病理医师进行取材时,记录人员应根据病理申请单内容,向医师报告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并如实、清楚地将病理医师的口头描述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
6.有取材工作记录单,组织块的编号应该每块分别编号,一一对应。
7.具有医学学术价值的标本可摄影存档,并酌情妥为保存。
8.每例标本取材取材前、后,应用流水彻底清洗取材台面和所有相关器物,严防标本被污染,严防细小标本流失。
9.标本检查和取材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进行。
10.取材后剩余的组织、器官应置入适当容器内,添加适量4%中性甲醛并附相关病理号和患者姓名等标志,按取材日期有序地妥善保存。
取材剩余的标本一般保存至病理学诊断报告发出2周。
11.病理医师在每批取材后,应与记录人员共同核对核对组织块,并在取材工作记录单上签名和签署日期。
12.取材后剩余的病理标本属于污染源,应遵照有关规定处理。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及流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制度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无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术中手术医师取出病理标本组织后递交器械护士,器械护士递交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将所取标本装入标本袋,离体30分钟内标本必须浸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或95%乙醇溶液内固定标本,然后封紧袋口,详细填写标本袋信息后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巡回护士将手术标本递交手术医生。
三、术后手术医生处理病理标本及完善病理申请单填写内容。
(1)手术医师将病理标本携至谈话间给患者家属查看。
(2)手术医生完善病理申请单上填写内容:病人资料、临床诊断、入院病史、身体情况、手术中所见标本情况,标本取材部位及标本件数。
(3)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将病理标本及病检申请单送至标本存放间,填写标本登记本内信息,并双双签名。
(4)每日下午由专职人员将标本及病检申请单送病理科交接后双方双签名。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
然后让手术室专职人员由病人家属陪同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接受后双方签字登记。
凡需送病理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手术病理标本送检制度附件1: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流程术中手术医师将标本离体后由器械护士将标本递交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将标本装入标本袋加入标本固定液封袋后填写标本信息术后由手术医师将病理组织给患者家族观看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将标本与病检申请单一起送至标本存放间巡回护士填写病检标本登记本信息后和手术医生双双签名逐日下午手术专职人员将标本及病理申请单送病文科交接后双方签名附件2:手术室病理标本(冰冻切片)送检流程术前一天手术医师填写冰冻切片病理申请单后递交病文科存案术中手术医师将标本离体后递交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将标本装入标本袋填写标本袋信息递交专职人员手术医师将病理组织给病人家属观看后。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规范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正确指导二、适用范围组织学、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固定、包装运输,申请单填写。
三、操作人临床医师四、工作流程(一)组织活检标本1、病人知情同意:所有为了疾病的诊断而采取的有创组织活检,在活检前均应向患者和或其家属说明活检病理诊断的必要性。
特别向其说明,病理诊断并不是万能的,有时病理活检并不能得出明确诊断,使患者和/或其家属了解病理诊断的局限性,使其对活检不能明确诊断表示理解,必要时(根据各自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申请单填写:根据检测要求填写金域检验中心相应的专用申请单,病人信息对病理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医师应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包括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特别要填写有意义的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其它检验结果,以前做过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应填写检查结果。
妇科标本应填写月经史、妊娠史。
字迹应清晰可辨。
3、样本获取(1)组织样本获取①对于病理诊断来说,组织越多,诊断成功率越高,因此临床医师在切取组织时,在病人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取组织。
②取材时应尽量获取未坏死组织,较大肿瘤中央区域常常坏死,做穿刺时应避开坏死区域。
③取材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挤压组织。
④肿瘤切除标本应标记标本的方位,并在申请单中记录清楚,以便在发报告时报告各切缘情况,建议对下述标本进行方位标记。
A.带皮肤的肿瘤在标本的十二点位用缝线标记。
B.不带皮肤的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切除标本分别在十二点位和前面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
C.宫颈环切术标本在12点位用缝线标记;D.肠管切除标本于近断端用缝线标记E.肾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输尿管与肾血管切缘。
F.膀胱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左、右输尿管及尿道切缘。
G.子宫全切、次全切标本可在子宫前壁用缝线标记。
医院病理科标本组织学取材制度及流程

文档序号:XXYY-ZLZN-001文档编号:ZLZN-20XX-001XXX医院病理科标本组织学取材制度及流程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病理科标本组织学取材制度及流程一、标本组织学取材(一)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承担,并由技术人员记录。
(二)取材前由取材医师及技术员双向核对申请单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核对无误方可取材。
(三)取材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做到对病变心中有数。
(四)标本检查和取材应按照病理科取材操作规范(后附)进行;应当对大体标本进行细致的观察。
(五)详细描述标本及取材块数、位置等并由技术人员记载于病理申请单背面的取材记录栏;不容易描述的病变结构可以画图。
(六)组织块应该每块分别编号,一一对应;组织块取材后应及时放于固定盒中浸入固定液中固定。
(七)取材结束后必须核对组织块,并记录于蜡块交接本;随后记录单交技术室,供切片染色后核对使用。
(八)组织块由技术员按照组织类型分类走脱水流程。
(九)取材后剩余的标本应妥善保存,保存至病理报告发出后的2周。
(十)剩余的病理标本和标本容器属于医疗废弃物,应按照病理科废物处理流程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二、组织脱水流程(一)组织学蜡块取材结束、核对无误后,由技术人员分类脱水。
(二)类别分为:1、胃镜、穿刺等细小不能重复取材标本,放入标有“快速”的组织固定盒中过夜,第二日走快速石蜡机。
2、普通手术标本,按编号整齐码放于脱水组织篮中,吊装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第二日包埋。
(三)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处理:1、组织固定盒中固定液由取材医师及时补充,及时更换。
2、自动脱水机中各种液体由技术员每日检查,及时添加;并且每1-2周定期更滑。
液体量按照据缸沿3-5cm内为宜,超过5cm及时补充,小于3cm要吸出部分液体。
3、自动脱水机需双人验证是否处于工作中,工作正常方可离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自动脱水机意外停电会自动保护于第6号无水酒精缸中,第二日发现后检查自动脱水机如无故障则调用程序继续脱水,如自动脱水机有故障,立即上报并将组织块手动脱水。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1、病理标本采集制度(1)患者信息的获取:病理标本采集前,应先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等。
(2)选择采集部位:根据医生的诊断意见和检查结果,选择采集标本的部位和数量。
(3)采集标本方法:根据采集部位不同,采集方法也会有所区别,比如常见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内镜活检标本等。
在采集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4)固定处理:采集完毕的标本应立即进行固定处理,避免标本变性和细胞结构改变。
固定后的标本应存储在适当的条件下,以保证质量。
2、病理标本运送制度(1)标本存放容器的选择:标本运送前,应选择适当的容器将标本固定处理完毕后,存放于其中。
应选择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容器,避免标本因容器材料的原因而破坏。
在容器内应贴上标签,标注患者姓名、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等信息。
(2)运输方式的选择:标本运输前,应根据标本的类型、数量和质量敏感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如气体或液体标本应密闭、避免振动,固体或脆性标本应防水、防震、避免挤压。
(3)运输条件的控制:标本运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偏振、紫外线等,应尽可能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质量。
3、病理标本接收制度(1)接收标本的检查:标本送至病理科后,接收人员应对标本及送样单进行仔细的检查,确认标本是依据规范采集的,并核对采集信息、接收时间等信息。
(2)标本的处理:接收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处理标本,如进行手术切片,放入蜡块中固定等。
同时,要对任务进行及时安排,确保标本的及时处理,避免延误任务。
(3)标本相关资料的记录:接收人员需要做好标本信息整理与记录工作,如在系统中建立新建任务、记录病人信息、采样信息等。
此外,还需要做好标本的留样、退样、销毁的相关记录。
病理取材规范

病理取材规范
病理取材规范是指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正确地取材,以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病理取材的一般规范:
1. 标本选择:根据临床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病变部位进行取材。
如果有多个病变部位,应分别取材。
2. 标本固定:取材后应立即放入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常用的固定液有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固定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大块标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3. 标本大小:标本的大小应适中,一般不超过3-5厘米。
对于大块标本,应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片段。
4. 标本形状:标本的形状应符合解剖学结构,避免扭曲或损伤。
5. 标本取材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和病理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取材方法。
常见的取材方法包括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切割法等。
6. 标本编号:每个标本都应有唯一的编号,以便后续的病理学检查和结果记录。
7. 标本保存:取材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干燥或受到其他损伤。
可以使用标本瓶、容器或包装材料进行保存。
8. 标本送检:标本送检时应填写完整的病理检查申请单,并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病史和检查要求等。
总之,病理取材规范是确保病理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在进行病理取材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提供可靠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在医院中,病理科室承担着对病人组织、细胞以及尸体进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对于病理科室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的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一、病理标本采集与处理1. 标本采集进行病理学分析的材料主要包括活体标本和尸体标本。
活体标本采集时要确保患者的配合度和采集部位的准确性,避免对患者的不必要伤害。
尸体标本采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括完整地获取尸检材料和适当的保存方式。
2. 标本处理标本取材后,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置。
例如,活体标本需要迅速固定或冷冻保存,尸体标本需要进行切割、包埋和固定,以便后续进行病理学分析。
二、病理学分析操作流程医学病理学的分析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样本标识与记录对于每一个标本,科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标识和记录工作。
确保每个标本都能够与相关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避免混淆和误诊。
2. 标本制片制片是病理学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将标本切片制作成玻片,为后续的染色和镜下分析提供基础。
制片过程需要细致操作,确保切片质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病理学染色病理学染色是病理学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病理标本的细微变化。
4. 病理学镜下分析在染色完成后,病理学医生需要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标本的细胞结构、组织构成以及异常变化,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5. 病理学报告根据对病理学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医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完成病理学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病人的临床信息、病理学的详细描述、诊断结论及相应的建议。
三、工作规范与要求1. 实验室安全病理实验室是一个存在风险的工作环境,在进行工作时,必须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范。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 内部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病理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标本得检查与取材得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得内容,初步判断病变得性质。
2、核对申请单得编号与标本得编号、标本得份数就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得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与不完整得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与质地等。
3、1、2少量得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得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得标本应置于4%得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与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得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记录切除标本得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得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
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与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与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得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得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得标本,应描述与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得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得特点与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得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得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得“正常”结构与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得肿瘤标本,切取得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得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得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得数量,依巨检病变得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
组织块得面积,通常在2cmx1、5cm 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
3、2、10组织块得切面应平整。
需要指定组织块得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
管壁与囊壁组织应立埋。
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5、切取组织块得编号、数量与取材后就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
均应在活检记录单得肉眼检查描写栏内与取材工作单中注明,以便镜检时核对切片。
例如,1、组织较少,全部包埋制片者,可注明“全”字;2、针吸、内镜取材或少量易碎得组织,须用软纸妥善包裹(以防制片过程中丢失),可注明“包”字;3、取材后尚有存留得标本,可注明“留”字等。
6、需要重新肉眼检查标本时,应在有关病例活检记录单中补充必
要得文字描述,需要补充切取组织块时,应按上述取材操作程序进行,并应在相关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中与编号小条上注明“补”字。
7、认真查对标本及送检单(标本单姓名与标本瓶就是否一致)。
8、认真做好划价工作,不多收、不漏收。
9、及时编号、登记,认真填写登记本,并查对就是否合乎要求。
10、配合医生记录取材者,应将病理标本单上得内容告知取材医生。
11、病理医生,在取材时应对所取标本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标本大小、颜色、形状,各个不同切面得改变,必要时应称重。
对于微小标本应用滤纸包好,或做特殊说明。
12、清点标本例数,取材后组织也应立即固定。
13、技术员每天应按规定时间将切片及病理单送交活检值班
医生(对其切片质量及数量做详细得核对)。
14、对活检中得问题,应及时同上级医师及临床医师联系,避免延误诊断。
15、低年医生,应在每天规定时间内将当天外检进行初诊,并作镜下检查记录,配合高年医师进行最后诊断。
16、病理诊断报告需及时发出。
17、病理切片应及时分类、归档。
对于需要进一步工作得病例,应及时做出处理(包括特染、免疫组化)。
18、病理报告单、申请单、切片、蜡块及时清点,整理完毕、归档。
19、保留标本须经常添加固定液,防止干涸、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