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比较政治学第二讲 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二、比较政治学的概念及解释
问题??? 1,合法性与民族国家的政治共同体构建关系
国家认同性危机、政府合法性危机(实体性) 政策渗透性危机、政治参与性危机、 资源分配性危机(过程性)
2,合法性与合法化的关系
合法性:社会、公众对国家、政府的价值判断和 态度
合法化:国家、政府向社会、公众为寻求合法性 的过程
二、比较政治学的概念及解释
• 九、宪政样式(constitutional format):
即由宪法规定的政治决策结构以及结构 之间互相作用的模式。
政治制度、政治体制 问题?
“宪政(constitutional polity)”与“宪法政治 ( constitutional politics)”的关系
• 八、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与社会结构
(一)社会分层:指一个社会中哪些人 结社或分离。也就是确定个人的社会身份 和政治身份。
划分标准:经济、宗教、语言和文化、 种族、地域等
二、比较政治学的概念及解释
问题?? 以“阶级”作为划分标准的评论:
1,“阶级”的经济内涵及使用意义 2,“阶级”身份的明确性与易变性 3,非经济性标准的模糊性与持久性 4,“阶级”群体行动的非实在性 结论:阶级分析方法的特殊性与解释力
二、比较政治学的概念及解释
(二)社会结构的类型:
1、垂直性分层(累积式分化)
(cumulative or mutually reinforcing): 单一标准所形成的社会结构
特点:个人身份单一、成员关注本群体、群体 间相互隔离、跨群体互动低,内部很可能是金字 塔式的结构。
后果:高强度、不妥协的政治冲突和社会竞争, 党派间相互敌对与升级,政治动荡与暴力。
《政治学原理》课件(第3章)

2.共和制 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 首由选举产生、 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 式。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这样一种 ①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这样一种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并由 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 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
3.契约说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 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国家的建立是基于人民的 同意,是人民的授权。 同意,是人民的授权。 4.功利说 国家的产生或政治社会的形成源于人们服 从的习惯, 从的习惯,国家的产生在于国家比其他选择可 以带来更多的幸福。 以带来更多的幸福。功利主义为政府干预提供 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 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任何有利于社会整体的 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 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
① 专制君主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 专制君主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 式。 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 ② 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 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 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是封建 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 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 ③ 立宪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 立宪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 (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 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 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2.联邦制 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其基本 特征: 特征: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 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 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 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 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 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 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 宪法和法律为准。 宪法和法律为准。
海伍德《政治学》目录

目录:第一部分:政治理论第1章:什么是政治1.1 政治的界定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作为妥协与共识的政治作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政治1.2 政治的研究政治研究的取向政治研究能够科学化么?概念、模型和理论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2章:政府、体系和政体2.1 传统的分类体系为何划分政治体系?古典的分类"三个世界"的划分2.2 现代世界的政体西方的多头制新民主制东亚政体伊斯兰政体军事政体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3章政治意识形态3.1 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3.2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要素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3.3 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的要素家长式保守主义新右派3.4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要素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3.5 其他的意识形态传统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3.6 意识形态的终结?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4章:民主4.1 界定民主谁是人民?人民应如何统治?人民统治的扩展空间应有多大?4.2 民主的模式古典民主保护型民主发展型民主人民民主4.3 实践中的民主:对立的观点多元主义观点精英主义观点法团主义观点新右派观点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5章:国家5.1 国家为何物?5.2 对立的国家理论多元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利维坦式国家家长式国家5.3 国家的角色最小国家发展型国家社会-民主国家集体化国家极权国家5.4"空心"的国家?全球化重建国家次国家治理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二部分:民族与全球化第6章:民族与民族主义6.1 民族为何物?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民族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6.2各种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扩张主义的民族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6.3 多元文化主义6.4 民族-国家的未来?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7章:全球政治7.1 理解世界政治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多元主义马克思主义7.2 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冷战的兴衰21 世纪的世界秩序7.3 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理论与争论7.4 区域化欧洲联盟7.5 走向世界政府?联合国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8章:次级国家政治8.1 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8.2 中央地方关系联邦制单一制8.3 族群与社群政治族群政治的兴起迈向社群政治?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三部分政治互动第9章:经济与社会9.1 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各种社会主义存在经济的"第三条道路"么?9.2 社会结构和分群社会阶级种族性别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10章:政治文化、沟通与合法性10.1 心中的政治:文化和沟通公民文化还是意识形态霸权?大众传媒与政治沟通社会资本的衰落?10.2 合法性与政治稳定权力的合法化合法性危机为什么发生革命?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11章:代表、选举与投票11.1 代表代表的理论11.2 选举选举的功能选举制度:讨论与争议选举意味着什么?11.3 投票行为投票理论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12章:政党与政党制度12.1 政党政治政党种类政党的功能政党的组织:权力位于何处?12.2 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一党独大制多党制12.3 政党衰落了么?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13章:团体、利益和社会运动13.1 团体政治团体的类型团体政治的模型团体政治的模式13.2 社会运动新社会运动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四部分:政府机构第14章:宪法、法律与司法机构14.1 宪法宪法的分类宪法的目的宪法重要么?14.2 法律法官是否具有政治性?法官是否创制政策?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15 章:议会机构15.1 议会的角色议会制与总统制议会的功能15.2 议会的结构一院制还是两院制?委员会制度15.3 议会的绩效议会是否创制政策?议会为何在衰落?议会能否崛起?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16章:政府行政机构16.1 行政机构的角色行政机构的组成政治行政机构的功能16.2 行政机构中的权力:谁来领导?总统总理(首相)内阁16.3 领导的政治领导理论领导的方式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16.3 领导的政治领导理论领导的方式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17章:官僚机构17.1 官僚制的理论理性-行政模式权力集团模式官僚过度供给模式17.2 官僚机构的角色官僚机构的职能官僚机构的组织17.3 官僚的权力:是否失去控制?官僚权力的来源如何控制官僚?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18 章:军队与警察18.1 军队与政治军队的角色控制军队军队何时攫取权力?18.2 警察与政治警察的角色政治控制与问责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第五部分:政策与绩效第19 章:政治过程与体系绩效19.1 政策过程决策理论决策阶段19.2 体系绩效稳定绩效物质绩效公民资格绩效民主绩效总结/问题讨论/扩展阅读。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国家 知识提纲

第三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兴起(一)国家的定义1.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现代的概念。
原始政治共同体与国家质检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职业化军队取代民兵。
2.国家的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创造的。
3.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4)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的脱颖而出,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由于国家垄断了权力和责任,也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将原来政治单位中的权力统统接揽过来。
(5)统一的行政安排。
国家产生之后,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就对行政安排进行统一化管理,使用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制度、公文格式和制服。
4.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经典定义: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5.“国家”与“民族”的区别:民族侧重于认同、国家则侧重于暴力机器。
6.“国家”与“政府”的区别:1.国家包括了军队、监狱、警察;政府广义上则是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
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机构中不随着选举而进退的文官,也属于国家;2.政府经常换届、更替,但国家基本维持不变,政府的更替只意味着由不同的人或集团来掌握国家;3.民众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合法的反对政府,但民众绝对不可能合法的反对国家,因为反政府可以制度化,反对国家就一定是反体制。
(二)国家的形成1.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资源的大量获取。
国家的形成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因此能否在资源的提取和获得上取得优势或便利条件,就是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政治学课件国家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3. 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 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对工人的雇 佣制。资本主义国家又可分为自由资本主 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4. 社会主义国家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生产 资料公有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意识形 态。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 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4、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 国家治理体系建立的背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转型与国家、市场、社会格局初步形成。
➢ 市场治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 政府治理:政府职能转换 ➢ 社会治理:社会矛盾综合治理 ➢ 存在问题:政府权力绩效欠缺;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分配
不公;社会矛盾尖锐化;共治网络不健全
国家失败的特征:暴力横行,国民缺乏安全感;贪污盛行,制度形同 虚设;人民生活每况愈下,社会矛盾激化;无法有效控制国境,容易 成为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深渊。
2.依附国家以及相关国家形态(勾结型国家、俘获 型国家)
3.自主性国家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三节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国家治理历史回顾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什么 如何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威权主义国家发生了民主转型。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大一政治学导论第五章

三、司法机关
1、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制度 职权:司法权独立;违宪审查权; 制定政策的权力。 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司法民主原 则;平等原则。 2、中国的司法制度
第三节国家内政府间关系 一、单一制国家 二、联邦制国家
一、单一制国家(p136)
1、概念 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组 成的统一主权国家里,权力和威权合法 地集中于中央机构。
④国家主权高度统一,由中央权力机关 代表国家主权充任国际法主体,统一行 使外交权,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不具 有独立的外交权,即使个别地区享有一 定的自治权,但这种自治权被限制在统 一的国家主权范围之内。 ⑤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身份。
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 卢梭。
4、阶级对立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 物。 雅典国家的产生被认为是“一般国 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这样 说的理由之一是,雅典国家的产生没有 受到任何外来或内部的暴力干涉。
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 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 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 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 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 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 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 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 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元首的职权: 象征国家; 代表国家; 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二、立法机关
1、立法机关的由来 议会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英国被称为 “议会之母”。 参考资料:(美)里普森,《政治学的重 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9章。
南斯拉夫曾试验过五院制的议会。 1799年的拿破仑宪法就规定法国实行由参 政院、评议院、立法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四 院制。 南非曾有一个奇怪而短命的三院制议会, 即白人院、有色人院和印度人院,分别代 表白人、混血人种和东方印度人种。而占 大多数的黑人在议会中没有得到代表。 1994年以后,南非有了一个黑人占大多数 的两院制国会。
《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国 家

• 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 以政治治理形式或权力集中的程度,可将国家划 分为集权主义和分权主义国家。 • 1、集权主义国家(20世纪影响较大的集权主义是 法西斯主义和威权主义) • ⑴法西斯主义国家:又称极权主义、全权主义国 家,根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实行极 端的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党政治;秘密警 察统治;国家垄断经济、文化和信息机构。—— 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 2、绝对主义国家: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时期。疆界划定,主权出现,国王成为主权代理 人,法律成为全民规范,军事力量扩张,常备军 制度建立,中央的赋税制度,为控制社会提供了 可资借用的体系。典型的有英国的都铎王朝(下 图分别为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和伊利莎白一世) 和法国波旁王朝等
• 3、现代民族国家 • 从绝对主义国家继承了疆界和主权。工业 化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技术,行政力量扩大, 国家对社会的监视力加强。——国家将社 会的空间大大压缩。 • 综上,吉登斯实际以欧洲历史为基础勾画 出了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
• 3、自主性国家 • 自主性国家是与依附性国家相对应的一个 概念,也源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新马克思主义对自主性概念又有发展,如 希腊学者普兰查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并 非永远依照资产阶级的利益行动,有时会 采取与资产阶级利益相抵触的政策。
• 2、文化性的民族观 • 特点:强调族群概念和大融合 • 族群(ethnic group)侧重文化上的归属、 淡化政治利益。 • “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 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面对他们共 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 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 个群体就被成为族群”——马克斯· 韦伯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一、国家制度1. 国家的概念、特征和性质国家是一个具有人口、领土和主权的政治实体,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国家的性质是一个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性和主权性。
2. 国家的组成及职能国家由政府、国家机关和国家民主政治组织构成。
国家的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最高军事指挥权等。
3. 国家的制度和组织国家的制度包括国家宪法制度、国家议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和国家司法制度等。
国家的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民主政治组织等。
二、政治理论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学的科学方法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等。
2.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发展方向、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体制改革等。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结构和政治生活制度,包括政体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管理制度等。
3. 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是人们对国家政治、政治社会制度和政治活动形态的认识和认识方式,包括政治思想的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等。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包括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的影响和政治文化的传播等。
4. 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政治制度是政府和政治制度建立和运作的规范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包括政治制度的类型、政治制度的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法源等。
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使和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等。
5.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
三、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的阶段和国际关系的类型等。
国际政治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包括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和国际政治的主要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从传统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
1、从古至今国家欧洲)国家形态演进的历史: 最早出现的普遍性的国家形态是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城邦国家衰落后, 取 而代之的普遍性国家形态是罗马帝国。 “罗马灭亡之后, 在西欧的广阔空间中形成了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统一的基 督教世界。”一方面是林林总总的封建邦国, 另一方面又是凌驾于这些邦国之 上的一统权威——教皇, 罗马教皇成为整个西欧社会的无上权威。教皇把这些 大小邦国联结而成为一统的基督教世界。在基督教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 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情况下, 普世世界国家成为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形态。 但是,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社会力量 和政治力量的推动下, 各种以王朝名义命名的政治共同体逐步获得了独立性和 主权, 并最终取代了基督教普世世界国家。在王朝国家时代, 国家对国内居民 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整合, 并促成了王朝国家基础上的经济整合和文化整合, 逐渐塑造出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后, 就成为国家共同体内一股足以抗衡王朝政权的 强大社会力量, 甚至与王朝发生摩擦和冲突。最终, 民族与国家的二元关系又 通过民族与国家融合的方式得到协调, 形成了一种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 的国家形态, 并取代了王朝国家。这种全新的国家形态, 就是民族国家。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4期。
参考文献:1、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北京大学学报》2004(6);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 P123):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作为民族国家要素的‚国家‛(Nation) 1、国家的起源
(1)暴力说:国家的产生是由于原始部落发生冲突,较强的部落用暴 力征服较弱部落的结果。代表人物:考茨基 、杜林和、巩普洛维奇 (2)神权说-- 神权说认为,神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创造者和最高主 宰者,一切权力均来自于神。 代表人物:阿奎那 、董仲舒 (3)契约说--契约论者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 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代表人物:格老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 洛克、卢梭 (4)功利说--功利主义出现于19世纪的英国,为国家产生的正当性 提出了不同于契约论的解释。功利主义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 一动机,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作为评价是非善恶的价值标 准。 代表人物:边沁、詹姆斯· 密尔、约翰· 斯图亚特· 密尔。 (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对国家的起源、演变、本质和职能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4)绝对君主制国家(绝对主义国家)
A 、到16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 君主制,其中法国和普鲁士是绝对君主制度的 最好代表。在绝对君主制下,君主大权独揽, 等级会议作用衰落。 B、尽管君主专制国家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 但是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C、绝对君主制形成了一个领土相对完整的主权 独立国家,对整体的民族利益的发展起了促进 作用。
帝国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理解:
A、狭义:帝国一般是指领土辽 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传统 的强大君主制政体国家。而且帝国 称号的使用一般需要国际上普遍的 认同。帝国的国家元首在汉语中一 般称为皇帝,但也常使用音译(如 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皇 等)。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B、广义:广义上帝国的含义要宽泛很多,只要是统治或支配的地域广阔, 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帝国。且不论政体是否 为君主制,这些国家本身一般并不称自己为帝国。 现代的‚帝国‛更多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而并非指其实质的政体,著名 的有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 国)、罗纳德·里根提出的邪恶帝国(苏联帝国)、被称为新罗马帝国的美 利坚帝国(美国)。 ‚帝国的特征就是指将集权的政治权威强加给松散界定的领地,这些领地 上居住着许多不同的社会和种族群体。‛ (戴维·赫尔德,2001,466) 一般认为,帝国对内具有强制性、对外具有扩张性。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1、从古至今国家形态的演变
(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 (1)城邦国家(city-states)
第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它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 古代希腊。 第二,城邦国家的特征:小国寡民 第三,城邦制度衰落后,欧洲进入帝国 时代。
(2)帝国(Empire):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2)民族国家的概念界定问题 A、汉语学术界的界定 ①民族学、人类学的进路 ②政治学的进路 B、西方学术界的界定
安东尼· 史密斯:族群是民族的基础,民族国家是由族群组成的国家。。。 本尼· 迪克特、哈贝马斯:
C、一种综合性的视角(肖滨,2009) ①在领土-主权层面,民族-国家是划定边界的主权国家; ②在族体-国族层面,民族-国家是由族体整合和融合而成的国族-国 家; ③在个体-公民层面,民族-国家是国民-国家。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条 件下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但却聚焦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就 是民族是否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国家, 即民族是否认同国家。这意味着 , 民族与国家形成何种关系, 取决于民族是否认同国家。民族与国家 认同关系的形成, 又取决于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周平, 2009)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5)现代民族国家( Nation-State)
中文的民族国家概念,来自于 英文的nation-state, 即民族-国 家是对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的概括。 作为民族与国家相结合的产物, 民 族国家既有民族的内涵, 又有国家 的内涵, 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一般来说,只有当民族与国家 两者合为一体,即国家内只有单一 的民族,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 住地范围相同,而且文化与政治已 经逐渐融合,才符合‚民族国家‛ 的纯粹含义,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民 族国家是一种多民族的混合体,它 们共同享有以下几个特征(‚三要 素说‛):领土、人口、主权 (‚四要素说‛还包括政府)。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二)民族国家语境中的 ‚民族‛(Nation)
1、作为政治学概念的民族
A、强调民族的客观、客观要素 ; B、从文化、政治和心理等层面去界定民 族的含义(海伍德《政治学》P132)。 就政治学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而言,目前 有两点基本共识: ①民族(Nation)不是国家(State),更准 确地说,民族不是国家统治组织; ②民族是国家性的政治共同体,作为政 治共同体,民族总是涉及领土、主权以 及国家统治组织(State)这些基本要 素。这样,民族作为政治共同体,其实 质乃是国族。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王绍光:《民族主义与民主》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2、民族与民族的构成 3、民族形成中的建构和演化 4、族际关系与族际整合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5、民族主义
(1)概念:民族主义(Nationalism),
亦称国民主义或国族主义,为包含民族、 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 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 之理念基础。其基本主张为:民族为 ‚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 ‚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经常(并非总 是)无从区分。开化的社会过去大多强 调民族共同体,而最近则着重于由国家 或政府陈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体。 (2)含义(理解民族主义的三种维度, 史密斯:《民族主义》): ①作为象征系统的民族主义 ②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扩张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民 族主义(海伍德:《政治学》P139) ③作为民族集体情感的民族主义
6、民族与现代国家建设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把不同的民族组织在一个国 家内,而民族观直接影响着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在国家建设的意义 上,世界上流行着两种民族观:
(1)政治化的民族观:斯大林的民族观、民族四要素(民族是人们 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 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这样,民族就有了自决性质,即把一个国 内的族群看作是政治集团,强调其整体性、政治权力和领土疆域。 存在的问题:以苏联民族问题为例进行分析 (2)文化性的民族观:这种民族观其实是族群关系的一种表达, ‚族群‛多用于表示多族群国家内部具有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传统 (包括语言、宗教)甚至不同体质特征但保持内部认同的群体,这些 族群在一定程度上是该社会中的亚文化群体。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3)封建国家
‚中世纪‛经历了封建国家、等级国家和绝对君主 国家三个时期。封建国家实行领主制,领主在 得到分封土地的同时,也得到了这块土地的 ‚特恩权‛,即行政、立法、司法、军事、铸 币等全部权力,由此形成了封建割据状态。在 这些分散的封建邦国之上,则是统一的基督教 权威——教皇,基督教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 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
三、国家理论(一)民族、国家与现代国家建设
2、民族国家的要素和概念
(1)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或者说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看, 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的主权国家。民 族国家之所以是现代国家,是因为它拥有边界精确划分的领土、享有对内对 外的国家主权、具有现代性的国家统治体系以及以国(民)族和国(公)民 为基础。 A、领土(疆域):传统国家有边陲而无边界,现代国家有确定的边界。 B、国家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 面。对内主权是指国家对内一切事务具有排他性的最高统治权,对外主权是 指国家在对外事务上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代表人物:布丹、格老秀斯、卢 梭等。国家主权理论反映了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对统一市场和民族发展的需 求,虽然它为绝对君主制中王权的加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也为王权向人民 主权过渡奠定了基础。此后,主权在民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 C、人民(人口):‚民族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要全面实现和巩固民族对国家的 认同, 国家就不能只属于某些人, 而应该属于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或民族的所 有成员, 即属于全体人民。只有当人民认同国家, 把国家视为自己的国家的 时候, 才能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真正统一。‛(周平,2009) D、国家统治体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