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合集下载

莫怀戚散文《散步》赏析

莫怀戚散文《散步》赏析

莫怀戚散文《散步》赏析莫怀戚散文《散步》赏析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一、整体把握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这是一个多么的家庭。

作者表达了家庭伦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点是,“我”的敬老。

试作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作用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作用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作用郁达夫说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说:“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一片树叶有时能触动人的心弦,一声虫鸣有时足以让人吃惊。

散文的取材立意,往往体物入微,以小见大。

善于从日常琐事中取材,给读者以新奇回味;善于在平凡生活中开掘,表现出宏旨精义。

所谓“以小见大”,即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

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透过细小的现象看本质,以阐明大的道理,深刻地揭示社会本质。

带白蘑菇回家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

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

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

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

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上火车的日子到了。

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原先的报纸上印了一排排圆环,好像淡淡的墨色的图章。

我吓了一跳说,是不是白蘑菇腐坏了?小姐说,别怕。

新鲜的白蘑菇的汁液就是黑的`。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

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

小鸡?小鸭?怎么听不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

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生活中的以小见大散文

生活中的以小见大散文

生活中的以小见大散文生活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以小见大也是写作的方式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活中的以小见大散文,欢迎阅读参考!记得吗?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那深夜苦苦寻找我的母亲,那撕心裂肺的痛哭,使我懂得了爱母亲,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感受亲情。

那个夜晚我忽如一夜间长大,懂得了亲情……在那时的我那样无知,那样幼稚。

同母亲约好,今晚出去和同学玩,一番讨价还价,我终于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母亲—我在九点半准时到家。

胜利的我欣喜地大步迈出家门,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脸上凉沁沁的,却丝毫不觉凉凉的秋意。

只觉阵阵凄凄的莫名伤感随蝶一般的枯树叶旋转落下。

尽管窗外寒风已阵阵刮起,咄咄逼人,秋雨也不觉中下成了倾盆,但大家仍然聚在一起热火朝天的说笑,打闹,抬头看表,不觉中已过了几个小时—九点半了。

但同学们的勃勃兴致丝毫没有退去,我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在家等候的母亲,另一边是难分难舍的同学,我艰难的抉择,我要留下来,想:反正这顿揍是挨定了,多等一会又何妨?可就是这一念之差,不知给母亲带来了多少焦急和担心。

母亲穿着单薄的衣服,打着一把被狂风卷的东倒西歪的雨伞是如何在大雨中行走,会是多么的艰难?我从来也没想过,也从来不敢想。

在将近十点的时候,我踏进家门,屋里是一片黑暗的'死寂,没有人?妈妈会去哪里?楼道里响起阵阵熟悉的脚步声,我起身开门,她走了进来,湿透的衣服滴滴答答地滴水,蓬乱的头发被雨水打成了缕,她一言不发,但她回头的那一霎那,我看到了一滴晶莹的泪珠掉了下来,打到我的心里,冰冷入骨。

我慌了,随即,是撕心裂肺的痛哭,妈妈为我付出那么多,我为什么从来都不懂。

可在那颗泪珠打到我心里的时候,我明白了,也懂得了如何去感受。

那夜,我彻夜未眠,辗转反复,我懂得了太多太多……亲情,是这世界最难懂的东西,可在那一刻我学会了如何去感受……这个星期五,我无聊之际打开了电视,在《天天向上》中,我为这个男孩流下流泪。

这是一个叫贾盛强的普通男生,他在《天天向上》中比较较真,会弹一手好吉他,身高只有1米66的他眼中闪烁着执着,刚毅的外表下隐藏着对家人温柔的心。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阅读:记叙⽂阅读表现⼿法-以⼩见⼤(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现代⽂阅读:记叙⽂阅读表现⼿法-以⼩见⼤——记叙⽂阅读——表现⼿法-以⼩见⼤【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㈠】那⼀排钻天杨肖复兴①四⼗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马路旁有⼀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平房,这是⼀家⼩⼩的副⾷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阵⼦⼤病初愈,我给她订了⽜奶。

由于每天到那⾥取奶,我和店⾥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容清秀,长得纤弱,快⾔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学,家⾥⾮催着赶紧找⼯作,只好到这⾥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当⽼师,她让我帮她找⼀些⾼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酱要证,买⾹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油的时候,都得⽤⼀个⽼式的长把⼉⼩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倒进瓶⾥,⼿稍微抖喽⼀下,就会使盛进瓶⾥的⾹油的分量⼤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些的带鱼,从台⼦底下拿给我。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师,我管她叫⼩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铺⾥卖⼀辈⼦⾹油⿇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考。

⑦刚恢复⾼考的那⼀年,她参加了⾼考,没考上。

第⼆年⼜去⾼考,结果差的分⽐前⼀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考的事了。

⑧我读⼤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少了,⼏乎断了⾳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店,⼀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

看见我进来,她忙⾛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肚⼦,⼩⼭包⼀样。

以小见大的随笔200字范文(6篇)

以小见大的随笔200字范文(6篇)

以小见大的随笔200字范文(通用6篇)随笔,即顺手笔录,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也是谈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谈论和抒情两种特性。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以小见大的随笔200字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第一篇: 以小见大的随笔200字生活中有很多感人的事,它们像海底的一颗颗珍宝,珍藏在我们心中!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院子尽是小鸟悦耳的歌声——我该去上学了!爸爸推着自行车,我坐在后座预备带我去上学,正在跟妈妈描述昨晚做梦时的情形,并且用手比划着,爸爸什么也不知,只顾着往前走,就在预备要过门槛的那一刻,意外发生了。

自行车往前一拱,立刻我身子倾斜,两手不知所措“蹼蹬”一声,我重重的摔倒在地。

地下满是尖尖的石头,我的头流淌着鲜血,失声痛哭起来,这声足可以震惊山岗。

爸妈一看这情形焦急起来,爸爸立即抱起我,飞奔向医院,一边跑一边劝慰我可是,不知是谁惹怒了雨神,突然下起蒙蒙细雨,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下起了倾蓬大雨,路上的行人见状纷纷回家,这时爸爸皱起了眉头,不管下着多大的雨,不管路地有多么滑,爸爸都紧紧地抱着我,大步向医院奔去,最终到医院了,爸妈的衣服全湿透了,而我却是浓浓的暖意,感动地泪水夺眶而出。

爸妈我爱您们!其次篇: 以小见大的随笔200字细细翻来,“学校文明行为养成”中添加的一条令我感受颇深。

“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对呀,在学习上我就有过类似的经受:刚入学时,由于贪玩,所以每每遇到难题,我总是马马虎虎对待,心想:不管对错,快点做完,就可以玩了,反正老师会讲评,根本不必自己思索!而自己对那些努力思索的同学不屑一顾:真蠢!看,我多聪慧!日积月累,我养成了不爱动脑,遇到困难马虎对待的坏习惯。

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自己成果很差,而那些被我斥为“真蠢”的同学却一个个成果优异。

我不禁第一回仔细思索起来:缘由在哪儿?我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老师、妈妈的教育,我才知道“遇事不动脑筋,无学习恒心”是我的最大的缺点。

朱自清《背影》必备知识点

朱自清《背影》必备知识点
相对于人的生活、工作来说,自然景物、虫鱼鸟兽就是小 题材。例如说:花、草、树、狗、猫、鼠等等。
相对于情节复杂、完整的事件来说,片断的零星的事迹就 是小题材。如:《人民的勤务员》中所写到的雷锋为大嫂买票、 帮大娘找儿子、送那个妇女回家、在列车上帮服务员等琐事。
相对于浩大的场面、众多人物的活动来说,人或景物的细 微未节就是小题材。例如:《背影》中所写的父亲跳下月台, 穿过铁道,再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动作,父亲那肥胖的、青布 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03.文学知识1 作者档案 Nhomakorabea作者
朱自清 生卒年
1898-1948 字 佩弦
原名
自华 号
秋实
籍贯 江苏扬州
评价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重要经历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22 年发表长诗《毁天》.后又从事教文写作。 1931年至1932年曾留学英国。先后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
《背影》必备知识点
表现手法/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01.表现手法:以小见大
认识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小“指小的题材、材料; “大的是重大的深刻的主题(中心思想)、 它是人们在言论不自由的情况下巧妙地表达 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也是一般文章选材立 意常用的一种方法。
认识小题材
相对于国家大事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小题材。例 如《一件小事》中车夫送受伤老妇女去医院的事。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 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 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 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 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 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 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 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 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 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小桃树,大梦想——浅析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小桃树,大梦想——浅析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I教师手记小桃树,大梦想----淺析贾平凹《一棵小桃树》◎陈芳贾平凹是我国文坛的奇才。

他的散文有赤子般的清纯 透明,有美酒般的醇厚绵长,用清淡的笔墨,再现着生活中 常见而易被我们忽视的事物,闪烁着灼目的智慧。

他的作品 《一棵小桃树》(人选部编新教材七下第五单元)集中体现了 贾平凹散文的这些特点,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赏析此文。

一、“我的小桃树"这个称呼“我的小桃树”在文中出现了8次,多次用到这个称 呼,是因为这个称呼中蕴含着作者对这棵小桃树的特殊感情。

“我的小桃树”首先出现在文章开头—“我常常想 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

作者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小桃 树的爱怜,抒写对小桃树的忏悔,决定为小桃树写点什么。

第二处,“我的小桃树”在风雨中哆嗦,它枝条慌乱,花儿 凋落,其实是作者的心在慌乱。

第三、四处,作者看到当年 长在院子角落的小桃树,“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 默默地长上来了”。

它长得慢,样子也极猥琐,但作者却高 兴,因为小桃树是“我的梦种儿”。

第四、六处是奶奶去世 后,作者连夜回老家看见“我的小桃树”竟还弯着身子、努 力撑着长,作者深感对不起护着小桃树和给它浇水的奶奶,也为常年在外忘却小桃树而懊丧。

第七处作者看到“我的 小桃树”开着白而淡的花,像重病少女的苍白的脸,感到 忧伤。

第八处写作者看到雨中“我的小桃树”千百次俯身挣 扎,竟在树顶端还有一个嫩黄而红的待放花苞,心里略有安 慰。

文章多次出现“我的小桃树”,不仅因为小桃树是作者 种的,更因为奶奶的一句话,“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小桃树寄托着贾平凹的梦,他把小桃树当作自己的“梦种 儿”。

写小桃树时,他的心情随小桃树不断变化着。

可见,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 我和“小桃树”的经历文中写因奶奶的一句话,作者含了桃核却没有睡着,他 “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它长在院子角落,很弯且黄 瘦,奶奶也说它是没出息的桃树,只能结些毛果子,喜欢服 侍花的爷爷从不理会它。

雪浪花赏析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雪浪花赏析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雪浪花赏析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雪浪花》写得诗意浓郁,意境高远,非等闲可比。

作者笔下,无论是“潮起潮落,云起云飞”,还是“无数浪花集到一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呀...”.都充满着诗意。

作者写老泰山,不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那含蕴的哲理,那对美的追求,简直就是生活中活跳跳的诗。

作者在《雪浪花》里创造的意境,开头和结尾最为动人。

散文一开篇,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壮美的图景。

接着,由几个姑娘嬉戏引出老泰山,由他诠释浪花扑礁。

形成背景映衬人物,人物阐释背景,人和景有机交织的动人意境。

结尾先描写晚霞映照下的老泰山的脸色,再写他掐一枝野菊花走进火红的霞光里,最后抒发感慨,把老泰山比作一点浪花,使人在美的享受中顿悟人生哲理,升华思想境界。

《雪浪花》至少体现了杨朔散文独特风格的四个方面。

第一,杨朔善于从现实生活的大海里掬起一朵浪花,透过时代的镜子,映照出清澈、晶莹的光辉。

《雪浪花》撷取浪花扑礁,心齐而又有耐性,千年万年,终于把铁硬的礁石“咬”得干疮百孔的生活特写镜头,从而暗示新时代以老泰山为代表的千百万人民的不懈努力所形成的巨大力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

第二通过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反映时代的变化。

杨朔写散文喜欢由物及人,而且多写普通劳动者。

通过普通人的思想、举止、命运描写来反映时代变化,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

《雪浪花》里的老泰山,是个贫苦渔民。

在旧社会,他处处受命运播弄,遭人欺凌、讹诈,吃过许多苦。

解放了,他成了国家的主人,受到大伙的尊敬和爱戴,是人们的主心骨。

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变化!第三善于剪裁,巧于布局。

《雪浪花》的笔墨,乍一看是随意挥酒,流淌成文。

但细一斟酌,回味咀嚼,无一处不是围绕主题精心安排,刻意布局。

写得繁简相宜,首呼尾应,中心突出。

第四表现手法是由“景”而“情”而“理”,卒章显志。

宛若一线穿珠,一贯而系,使作品脉络分明。

当然,《雪浪花》这种手法运用不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在作者其他散文里,这种手法并不少见,这就难免会给人一种“套路”之感,是不利于散文创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本单元探究主题:
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小:选材、角度、技巧 大:境界
“现代散文的小与大”主要讲的就是散文 欣赏过程中对取材和主题的理解,对作者选 取素材、体悟素材的赏鉴。
简言之三句话:小素材大文章,小视角大 立意,小事物大隐喻
从 “小与大”谈论现代散文的欣赏我们可 以从《吻火》、《合欢树》看到作者对自己 所见所闻有所感,从而使见闻含情脉脉;可 以从《都江堰》看到是作者由所见而有所思, 思接千载、心容万方,使见闻充满张力,囊 括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宇宙的 独特思考,前者长于情,后者成于理。
• 不论文章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我们只 要抓住以小见大中的“小”,即文章的焦 点,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因为它既是 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 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 “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 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代 散

文 的


白 石 作 《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
踏 花
归 去
马 蹄

深 山

古 寺


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凭借艄翁手中 那只划船的木桨,以实代虚,以形传神,让观众 感到人在船上,船在江中,白发红颜,青山绿水, 有诗的美、画的美。
现代散文中的虚与实
• 人生总是具体表现为眼前人物或身边世事, 这就是所谓的“实”
• 眼前物或身边事触发了作者某种潜在的感 想,从中悟出某种人生的真谛和哲理,这 就是所谓的“虚”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 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虚实结合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 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 2.曲径通幽。
• 对于人生、时代乃至社会的“大”问题,直接 揭示就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效果不佳,如果 采用迂回法,找一个小的角度,绕点弯子,如 行进在幽深的曲径中,一路攀花折草,最后抵 达目的地,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 感。
• 3.一线串珠。
• 相对于浩大的场面、众多人物的活动来说, 通过对细微情节的描写,如一条红线,贯 穿始终,从而表达深刻的感情。
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
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 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
二者的关系: 着眼点在虚,实是为虚而设的。
“实”会激发读者的想象,去补充潜含的“虚”。
“实”充盈而富于暗示性,才可以向“虚”转化 和升华,
另一方面,虚的部分不能自我表达,只能依靠实 的部分来呈现。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 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 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 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 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 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 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 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 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 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 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 睽睽。问题:
• 二、理解好“实”与“虚”的关系,才 能体会散文选材取材的作用。
• 散文惯有“形散”的特点,就是指它选材 丰富灵活。对其“实”“虚”关系理解透 彻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选择每个 材料的用心,体会其效果。
示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 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
• (1)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实)?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虚)?
•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 明确:
• (1)本段描写都江堰的水,突出其富有野 性又驯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人征服水的 赞美。
• (2)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都江堰的水富于野性而又 驯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人征服水的赞美。
4、表达效果怎样?
讽刺与反语融入其中,诙谐幽默,言此及彼,内蕴丰富。
从小到大的途径 ——联想、想象
《都江堰》——长城——都江堰灌溉了中 华民族; 《都江堰》—— 创造者——规划、建造、 庇佑;
从小到大的途径 ——联想、想象
《吻火》——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 —“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
以小见大的常见形式:
• 1.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 主要是通过自然景物、虫鱼鸟兽等小题材来抒 发自己的感情或揭示哲理。
鉴赏示例2:
《森林中的绅士》: 它是矮胖胖的,一张方正而持重的面孔,老是踱着
方步,不慌不忙。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 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 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 一位乐天派。它不喜群的生活,但也并非完全孤独,由 此可见它在“待人接物”上多么有分寸。 据说盛产豪 猪的安地郎达克山脉,现在很少看见豪猪了,以致美国 地方政府不得不用法令来保护它了。具有这样巧妙自卫 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呢?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 悠闲的生活方式使之然呢?我不打算在这里下结论,可 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着眼点是虚,实是为虚而设的。
• 一、梳理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 抓住散文的谋篇布局。
• 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使“实”充盈而富于 暗示性,进而向“虚”转化和升华的过程。 分析这一过程可以解决分析文章的思路和 结构的问题。
• 抓住《背影》一文中多处反复的“背影” 的“实”与眷眷父爱和作者感激愧疚等复 杂的人伦情感的“虚”的关系,就不难理 出《背影》“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 念背影”的写作思路。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感悟散文阅读技巧
• (1)透过作者的遣词造句充分把握“实” 的特点,并抓住富于暗示性的语句,进而 理解蕴含在“实”中的“虚”。
• (2)要理解散文中作者所动用的各种手段 包括表现手法都是为了使“实”充盈而向 “虚”转化和升华。
• 鉴赏示例1: • 阅读《都江堰》第二部分中的一段
1、写作对象是谁? 2怎样?
1、写作对象是谁?
豪猪:矮胖胖、方正、玩一整天、边走边哼、不喜群、 踱方步
2、由此想到什么?
绅士:持重、不慌不忙、潇洒悠闲、很有教养、逍遥自得、 乐天派、"待人接物"上有分寸
3、两者关系如何?
豪猪形象的拟人化;绅士风度的性格化;讽刺了养尊处优、 自命不凡的绅士形象;运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以虚写 实,实中有虚,暗含作者的观点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