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及接种方法

合集下载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一、皮内接种法(一)合用疫苗:卡介苗。

(二)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处下缘皮内。

(三)操作方法: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2、用iml-次性注射器或者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 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份,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 1 800 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二、皮下接种法(一)合用疫苗: A 群流脑疫苗、A+C 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麻腮减毒活疫苗(麻风腮)。

(二)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三)操作方法:1。

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座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接种人员用iml 注射器配上5,5 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0-40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三、肌内接种法(一)合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二)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三)操作方法:1、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座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者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2、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

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

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随着医学条件的发达和父母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减少生病几率。

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六岁才发育成熟。

在这之前,给幼儿接种疫苗,增强他们的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预防接种采用哪种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由疫苗的要求和免疫力的效果来决定的。

原则上疫苗接种途径与自然感染途径越相似,其免疫效果也就越理想。

目前采用的接种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种:皮下注射:适用于多种免疫制剂,如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

肌肉注射:如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及狂犬血清等。

皮内注射:如卡介苗的接种和结核菌素试验等。

口服法:主要用于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及滴剂),效果好。

喷雾吸入法:吸入法又分为鼻腔吸入和雾化吸入法,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如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流感活疫苗等。

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接种疫苗后,在30分钟至1小时之内不要给孩子喂牛奶。

这是因为接种后产生痉挛现象时,如果给孩子正叼着奶瓶吮奶,极有可能会造成肺炎。

2、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沐浴。

3、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

根据经验总结,预防接种后,最少在十分钟,最多在十天内有可能出现异常症状。

4、产生副作用时应咨询医生。

预防接种后,如果婴儿出现超过40摄氏度以上的高烧,或在48小时内哭闹时间超过3小时或发生过痉挛,或是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那么,下一次接种要先咨询医生,然后再决定接种与否以及何时接种5、接种后请在接种地点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

综上所述,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接种疫苗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各位妈妈们在给幼儿接种疫苗前一定要详细咨询,采取适合宝宝的接种途径和方法。

接种后要细致观察宝宝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按照注意事项所示照顾孩子。

家畜饲养中的疫苗种类与接种方法

家畜饲养中的疫苗种类与接种方法

家畜饲养中的疫苗种类与接种方法在家畜饲养中,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疫苗接种。

通过适当的疫苗种类选择和正确的接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家畜健康,并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家畜饲养中常见的疫苗种类以及正确的接种方法。

一、疫苗种类1. 猪疫苗猪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猪瘟、猪链球菌病等疾病。

常见的猪疫苗包括口服疫苗、皮下注射疫苗和肌肉注射疫苗等。

口服疫苗适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皮下注射疫苗适用于猪瘟的预防,肌肉注射疫苗适用于猪链球菌病的预防。

2. 牛疫苗牛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流行性腹泻和牛乙肝等疾病。

常见的牛疫苗包括鼻喷疫苗、口服疫苗和皮下注射疫苗等。

鼻喷疫苗适用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预防,口服疫苗适用于牛流行性腹泻的预防,皮下注射疫苗适用于牛乙肝的预防。

3. 羊疫苗羊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羊链球菌病、羊痘和羊瘟等疾病。

常见的羊疫苗包括皮下注射疫苗和肌肉注射疫苗等。

皮下注射疫苗适用于羊链球菌病的预防,肌肉注射疫苗适用于羊痘和羊瘟的预防。

4. 鸡疫苗鸡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禽传染性法氏囊炎、新城疫和禽霍乱等疾病。

常见的鸡疫苗包括眼滴疫苗、鼻喷疫苗和口服疫苗等。

眼滴疫苗适用于禽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预防,鼻喷疫苗适用于新城疫的预防,口服疫苗适用于禽霍乱的预防。

二、接种方法1. 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的时间应根据每种疫苗的要求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确定。

通常情况下,幼崽动物的初始接种时间一般在出生后的数天至数周内进行,成年动物的接种则在特定的季节或定期进行。

2. 接种途径接种途径的选择与疫苗类型密切相关。

常用的接种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喷和眼滴等。

口服接种适用于口服疫苗,皮下注射适用于胚胎疫苗和部分猪疫苗,肌肉注射适用于大部分猪疫苗和羊疫苗,鼻喷和眼滴适用于鸡疫苗。

3. 接种量和次数接种疫苗的剂量和次数应根据疫苗说明书和兽医的建议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次接种的剂量应确保能够触发有效的免疫反应,接种次数一般为初次接种和加强免疫两次。

疫苗及接种方法-PPT课件

疫苗及接种方法-PPT课件

疫苗接种


疫苗使用
检查疫苗 , 接种疫苗前必须严格核对要接 种的疫苗品种 , 检查外观质量。凡过期、 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 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或受 过冻结的液体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疫苗应避免受到阳光直接照射,使用前方 可从冷藏容器内取出。 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开后应及 时关严。
用法与剂量: (1)疫苗稀释: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 品附发的稀释液定量加入冻干皮内注射用 卡介苗安瓿中,放置约 1 分钟,摇动安瓿 使之溶解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 充分混匀。每支安瓿自稀释时起,必须在 半小时内用完,以防污染。 (2)接种方法:先用75%酒精消毒上臂三角 肌外下缘的皮肤,然后用灭菌的 1ml 蓝芯 注射器( 4.5 号针头)吸取摇匀的疫苗皮 内注射0.1ml。

安瓿启开后,未吸取用完的疫苗应盖上消 毒干棉球;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 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接种禁忌症

权衡利弊,予以确定 根据疾病流行强度及危害程度 疫苗接种反应与发病的危险性 确保群体高水平的免疫水平 儿童监护人自愿
接种禁忌症





掌握禁忌症原则: 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儿童,一般不予接种 免疫缺陷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 正在发热者,应暂缓接种(除一般的呼吸道感染 外,发热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 患有严重疾病者(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患、 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可暂缓接种,待痊愈后 补种 各种疫苗还有不同禁忌症,应以说明书为准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下图);把三角肌的长 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 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 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 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 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 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 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疫苗注射方法

疫苗注射方法

疫苗注射方法疫苗注射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注射方法能够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保障接种者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疫苗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法。

常见的皮下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上臂外侧、腹部等。

注射前需要做好皮肤消毒,用无菌注射器将疫苗缓慢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注射后需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疫苗的吸收。

二、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到肌肉组织的一种注射方法。

常见的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部外上象限肌、股四头肌外侧等。

注射前同样需要做好皮肤消毒,用无菌注射器将疫苗缓慢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注射后需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出血或渗出。

三、口服疫苗。

口服疫苗是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进行接种的一种疫苗注射方法。

常见的口服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接种口服疫苗时需要按照医生或疫苗说明书的指导进行,严格控制接种剂量和接种时间。

四、注意事项。

1. 注射前需对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部位。

2. 注射时需要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疫苗。

3. 注射后需要观察接种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必要时及时处理。

4. 接种者需要在接种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

综上所述,正确的疫苗注射方法能够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保障接种者的健康。

在注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疫苗说明书的指导进行,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广大接种者能够重视疫苗注射方法,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疫苗及接种方法PPT课件

疫苗及接种方法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预防疾病:流感
02
接种时间: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最好在流感高发季节前完成接种
03
接种方式:肌肉注射或鼻喷式
04
注意事项: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流感,但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及减 轻症状
05 疫苗接种的未来展望
新疫苗的研发与上市
新型疫苗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也在加速进行。 例如,mRNA疫苗、DNA疫苗等新型疫苗技术正在研发中, 这些新型疫苗有望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方便的免疫保护 。
疫苗上市流程
新疫苗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 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对新疫苗的审批和上市要求不同,但都以 确保疫苗安全有效为首要目标。
疫苗接种政策的改进与完善
政策制定与调整
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疫情和疫苗供应情 况,制定和调整疫苗接种政策。政策 的制定需综合考虑公共卫生、社会经 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03
签署知情同意书
家长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疫苗接 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并同 意接种。
04
接种实施
医生核对疫苗品种和有效期,对注射 部位进行消毒,按照规定的接种方法 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前注意事项
儿童在接种前应保持良好的健 康状态,无发热、咳嗽等症状
,近期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接种后注意事项
相对禁忌症
如儿童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呼吸 系统疾病等,应谨慎接种疫苗, 需咨询医生意见。
03 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疫苗的安全性评估
疫苗上市前的评估
疫苗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疫苗在上市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 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种类及接种方法

小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种类及接种方法

小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种类及接种方法打预防针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预防接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皮下注射法。

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如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

部位一般选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2.皮上划痕法。

如卡介苗,采用此法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中上部,也可用皮内注射法。

3.皮内注射法。

如结核菌素等,接种部位多选在前臂内腕侧。

4.肌肉注射法。

如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等,部位多在上臂三角肌中部及臀大肌上外侧。

5.口服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如小儿麻痹糖丸。

6.其他方法:如喷雾法、气雾免疫法等。

预防接种要掌握以下原则:按照免疫程序,即接种的年龄要求接种。

必须达到全程接种,即每种疫苗必须接种够量和次数。

基础接种,应在1岁内完成,7岁内完成整个接种。

小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种类及接种方法──────────────────────────时间种类方法──────────────────────────初生卡介苗皮下划痕法2个月小儿麻痹疫苗(Ⅰ)口服糖丸3个月小儿麻痹疫苗(ⅠⅡ)口服糖丸6个月百、白、破(第一针)注射7个月百、白、破(第二针)注射8个月麻疹疫苗注射9~10个月百、白、破(第三针)注射1岁小儿麻痹疫苗(ⅠⅡⅢ)口服糖丸注射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2岁小儿麻痹疫苗(ⅠⅡⅢ)口服糖丸注射乙型炎疫苗4岁卡介苗皮上划痕法6岁百、白、破注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如何?儿童基础免疫用的生物制品有4种,要求在12个月内完成,即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麻疹活没苗1针,卡介苗1针。

最短间隔时间为1个月,其免疫程序如下:出生:卡介苗(第一次)。

2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一次)。

3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二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针)。

4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三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二针)。

5个月: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三针)。

打疫苗正确操作方法

打疫苗正确操作方法

打疫苗正确操作方法
打疫苗的正确操作方法如下:
1. 预约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的接种政策和程序,提前预约接种时间和地点。

2. 咨询医务人员。

在接种前,咨询医务人员了解有关疫苗的信息,包括副作用、接种禁忌症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等。

3. 健康记录审核。

接种前,医务人员会询问您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并检查您的身体状况。

4. 选择接种部位。

疫苗可以在上臂、大腿或臀部等部位接种。

一般会在上臂接种疫苗。

5. 擦拭接种部位。

医务人员会用消毒棉球或酒精棉球擦拭接种部位,以确保周围的皮肤清洁。

6. 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会细心地将疫苗注射到接种部位,确保使用洁净的注射器和针头。

7. 轻轻按摩接种部位。

接种完毕后,医务人员会轻轻按摩接种部位,有助于疫苗的扩散和吸收。

8. 做必要的记录。

医务人员会记录您的疫苗信息,包括接种的疫苗类型、批号和接种日期等。

9. 观察反应。

接种后,您应在接种场所等待一段时间,以观察是否有任何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

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10. 遵循医嘱。

接种后,遵循医务人员的建议,如避免过度活动、保持充足的水分和休息等。

请注意,这只是一般的指导,具体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因国家、地方或不同疫苗类型而有所不同。

始终遵循医务人员的指示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异物,安瓿有裂纹,制品曾经冻结,标签不清 和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2)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 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
(3)应备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 (4)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 不再注射第2针。
保存:于2—8℃冷藏保存,不得冻结。
五、乙肝疫苗
疫苗性质:基因酵母重组疫苗,为白色混悬液体, 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不应有摇不散的块状 物。
禁忌:
⑴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⑵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
⑶ 凡 发 热 ( 腋 下 体 温 37.5℃ 以 上 ) 、 腹 泻 ( 超 过 4 次 / 天)、严重佝偻病、活动期结核及其它重症疾病期间 忌服。
接种反应: 个别婴幼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发生发烧、恶心、呕
亚单位疫苗含几种主要表面蛋白,消除了许多无 关抗原决定族和粗制或半提纯制剂诱发的抗体, 从而减少疫苗副反应和疫苗引起的相关疾病。
不足:免疫原性低,需与佐剂合用。
基因重组疫易于增殖的载体,在载体增殖 时可表达有效特异性抗原,取之作为疫苗。 如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反应及处理:
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 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 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如遇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 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如已穿 孔 , 则 请 医 生 检 查 , 可 用 10% 磺 胺 软 膏 或 20%对氨基柳酸软膏处理。
疫苗及接种方法
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七月
疫苗的概念和分类
疫苗—
疫苗是生物制品的一个类别 疫苗—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 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 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分类
按是否免费或自愿接种 — 第一类疫苗、第二 类疫苗
按性质分 —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组分疫 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等。
反应及处理: 注射后一般无局部反应。在6—10天内, 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 在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不 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 (1)、启开安瓿(或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
毒剂接触疫苗。 (2)、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或溶解后不清晰者
均不可使用。 (3)、安瓿开封后,疫苗应在1小时内用完。 (4)、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后
④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 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注意事项
①BCG要准确注入皮内,严禁皮下或肌 内注射。
②OPV不能用热开水送服,并做到一人 一匙。
③含有吸附剂的疫苗要采用肌内注射。
④MV等活疫苗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 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常用疫苗介绍
一、冻干卡介苗
接种操作
皮肤消毒
(1)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 和皮肤病变处。如果接种部位皮肤不清洁,先进行 清洗。
(2)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 醇,螺旋式的由内向外消毒接种部位皮肤,涂擦直 径≥5cm。消毒区不可用手触碰。
(3)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2%碘酊消毒,局部用75%乙醇 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
方可接种本疫苗。 保存:在-20℃以下保存。
四、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联合疫苗
疫苗性质:类毒素,吸附制剂为乳白色悬液, 含防腐剂,放置后佐剂下沉,摇动后即成均 匀悬液。
规格:每安瓿2ml。
接种对象:初免起始月龄3足月,周岁内完成三 针,每针间隔不少于28天,18—24月龄加强一 针。
用法与剂量
(2)接种方法:先用75%酒精消毒上臂三角 肌外下缘的皮肤,然后用灭菌的1ml蓝芯 注射器(4.5号针头)吸取摇匀的疫苗皮 内注射0.1ml。
禁忌:
⑴儿童有免疫缺陷病,或因恶性疾病致使 免疫应答反应抑制,或使用皮质激素者。
⑵早产、难产或伴有明显先天畸形的新生 儿。 ⑶发热(超过37.5℃)、腹泻,结核病、 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等慢性疾病,严 重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对预防接种有 过敏反应史者。
疫苗性质:减毒活疫苗,为三价糖丸。 用法和剂量:口服,每次一粒。
(1)用消毒的药匙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 儿童口中,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2)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 糖丸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 糊状服用。
(3)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 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 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 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 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 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注意事项: (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2)安瓿有裂纹或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 龄、住址、疫苗批号及亚批号和接种日期。 (4)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应专用,不得用作 其他注射,以防止产生化脓反应。 (5)使用时制品注意避光。
保存:于2~8℃避光保存。
二、脊髓灰质炎疫苗
按剂型分 — 液体、冻干疫苗 按成分分 — 普通、提纯疫苗 按含吸附剂分 — 吸附、非吸附疫苗 按使用方法分 — 注射用、划痕用、口服用
减毒活疫苗——
• ——BCG、OPV、MV、水痘等
是用弱毒、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及代谢产 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 细胞生长繁殖后制成的疫苗。
图 10-5 皮内注射法
皮下接种法
①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②操作方法 用1ml 或2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
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 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 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 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6)使用冻干疫苗时,用注射器抽取稀释 液,沿安瓿内壁缓慢注入,轻轻摇荡, 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出现泡沫。
(7)含有吸附剂的疫苗使用前,必须充分 摇匀。
安瓿启开后,未吸取用完的疫苗应盖上消 毒干棉球;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 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接种禁忌症
权衡利弊,予以确定 根据疾病流行强度及危害程度 疫苗接种反应与发病的危险性 确保群体高水平的免疫水平 儿童监护人自愿
类毒素—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生外毒素,经脱毒提
纯等工艺制成。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能刺激肌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体内不能生长繁殖,相
对安全、稳定,但需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巩固的免疫力。
亚单位疫苗(组分疫苗)
提取或合成细菌或病毒外壳的特殊蛋白结构, 即抗原决定族制成的疫苗。如流脑、流感疫苗、
肺炎疫苗等。
规格:每安瓿为0.6ml。 接种对象:8月龄初免一针,18—24月龄加强
(可以用麻腮风疫苗)。 用法与剂量:按瓶签示量加灭菌注射用水,待
完全溶解摇匀后使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 0.5ml。
禁忌: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 热或对鸡蛋有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接种禁忌症
掌握禁忌症原则: 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儿童,一般不予接种 免疫缺陷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 正在发热者,应暂缓接种(除一般的呼吸道感染
外,发热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 患有严重疾病者(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患、
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可暂缓接种,待痊愈后 补种 各种疫苗还有不同禁忌症,应以说明书为准
图 10-7 皮下注射法
肌内接种法
①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②操作方法 用1ml或2ml注射器配上6号或5.5 号针头吸取疫苗,接种对象取坐位或立位,注 射侧的手叉腰,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成 70~9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 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 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 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疫苗接种
疫苗使用 检查疫苗,接种疫苗前必须严格核对要接种的疫
苗品种,检查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 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 不清,安瓿有裂纹或受过冻结的液体疫苗,一 律不得使用。 疫苗应避免受到阳光直接照射,使用前方可从 冷藏容器内取出。 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开后应及时关 严。
吐、皮疹和一过性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 可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 ⑴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入热开水或热的食
物中服用,服苗后半小时内不可喂奶或服 用热的食物。 ⑵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保存:于—20℃以下保存。
三、麻疹疫苗
疫苗性质:减毒活疫苗,冻干疫苗为乳酪色疏 松体,溶解后为橘红色澄明液体。
规格:本品规格为每安瓿0.5ml,含HbsAg5μg。
接种对象:本疫苗适用于乙型肝炎易感者,尤其 下列人员。
吸取疫苗:
(1)吸取疫苗前应排净注射器和针头内的 水分。
(2)将安瓿尖端疫苗弹至体部。
(3)用砂轮割锯安瓿颈部,75%乙醇棉球 消毒安瓿颈部后,再用消毒干棉球包住颈 部掰开。
(4)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的液 面下,吸取疫苗。
(5)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上, 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直至针头上有一 小滴疫苗出现为止。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 作肌内注射。
口服法
①用于OPV服用。
②用消毒的药匙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 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 咽下。
③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 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 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毫升凉开水中,使 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