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山水画有哪三大主要流派

合集下载

两宋山水画

两宋山水画

到了北宋,出现了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

中原画派以李成、范宽为代表,李成因徒居山东营丘,便常以齐鲁原野的自然环境为描绘对象,范宽长期居住在终南山和大华山,他的画也就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气势逼人。

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家接踵而起,在李、范的影响下,当时曾出现了“齐鲁之士惟摹李成,关陕之土惟摹范宽”的倾向。

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们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这就冲击了以中原画派为主流的北宋山水画,南北画派开始了融合,便形成了以郭熙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

北宋的山水画我们还要提到的画派就是“米点山水”和青绿山水。

“米点山水”的创始人是米芾,他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后来移居襄阳、镇江等地,长江沿岸常常能看到的雾雨潆潆的云山烟树景象启发了他,于是他在山水画技法上进行了新的创造,用水墨点染的办法来画山水,以充分发挥水墨的融台。

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潆的神韵之趣。

北宋中期,一些画家们力排众议,又重新致力于青绿山水,创造出适合宫廷欣赏趣味的典丽的青绿山水画。

使青绿山水画进入了成熟时期,其著名的代表画家有王希孟、赵伯驹等。

北方民族入侵,宋室南迁,称为南宋,在新的都城临安建立了南宋画院。

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和画家生活地区的由北南移,使南宋的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这“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南宋院体山水画与北宋院体山水画已有了明显的不同,他们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

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来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

被称为“一角半边”式的艺术境界。

两宋时代,是画家辈出和画派林立的时代,但我们还得谈到另一种薪的绘画风格——文人画。

文人画兴起于北宋初期,苏轼最早提到“文人画”这一概念,文人画的意思是指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风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其主要特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为目的;取材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借物寓意、回避现实;在创作方法上不受程式束缚,在艺术形式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等。

宋朝的绘画艺术与庐山画派

宋朝的绘画艺术与庐山画派

宋朝的绘画艺术与庐山画派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段非常关键的时期,它的绘画艺术自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而庐山画派,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潮流。

宋朝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其中山水画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

宋代的画家们尤其善于表现山水的神韵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常被誉为“大千世界的缩影”。

宋代的山水画在前代基础上,吸收了诸多风格和技艺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宋人的山水画以构思和构图为重,画家们通过巧妙地运用透视、比例等手法,构造出极具空间感和距离感的画面。

同时,宋代的山水画风格也比较雅致细腻,运笔慢而精,给人以静谧和舒适之感。

其中,庐山画派则是另一种特别的表现风格。

庐山画派是宋代山水画的一支主要流派,它主要的特点在于运用大量小写的笔法,利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然景致,其中最为出名的庐山画家就是郎世宁。

郎世宁是庐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极具特色,表现出了自然山水的神韵和灵气。

他笔下的水,风景千姿百态,有时清澈如明珠,有时奔涌如龙吟;他笔下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有时仿佛在疾步前行,有时静立山巅。

郎世宁的画作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了自然山水的真实和美妙。

庐山画派的艺术风格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影响也非常深远。

它所倡导的“浑然一体”的审美观念,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在现代,庐山画派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重新认识,许多艺术爱好者纷纷追捧和收藏这样的作品。

总的来说,宋朝的绘画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庐山画派则是其中最为独特和耀眼的一支。

无论是从审美意义还是历史价值上来看,它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欣赏。

宋朝的绘与艺术家流派

宋朝的绘与艺术家流派

宋朝的绘与艺术家流派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绘画与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绘画家和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对绘画与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宋朝的几个重要绘画家流派,包括“北宗”、“南宗”、“花鸟”、“山水”等流派,以及其中的几位代表性艺术家。

北宗是宋朝绘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北宗绘画追求写实和精确度,注重细节的描绘,以及准确的线条和构图。

代表性的北宗绘画家包括郭熙、李唐等。

郭熙是北宗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徽州晴雪图》展示了北方山水的苍劲和雪景的神韵。

而李唐则擅长绘制花鸟画,他的作品《追寻幽径图》以其精细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花鸟形象。

南宗则以“文人画”为代表,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南宗绘画更加注重意境和自由的笔墨。

代表性的南宗绘画家有米芾、夏圭等。

米芾是南宗绘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寒山拾得图》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豪放的气势,展示了南方山水的风骨。

而夏圭则出类拔萃地擅长人物画,在他的作品《赵希远图》中,他以细腻的筆触勾勒出了古代人物的神韵。

花鸟画作为宋朝绘画的一大特色,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流派。

宋朝的花鸟画强调对自然界中花鸟形象的真实和细腻描绘,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表达。

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包括赵孟頫和仇英等。

赵孟頫在花鸟画上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秋山垂钓图》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力,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深热爱。

仇英则擅长用淡墨婉约地表现花鸟,他的作品《竹石图》以其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花鸟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宋朝绘画的核心。

宋朝的山水画以表现大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山水的壮美和意境。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范宽、夏珪等。

范宽是宋朝山水画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其奇特的造型和浓郁的笔墨,展现了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北宋山水画三大家

北宋山水画三大家

北宋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鼎盛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而李成,范宽,郭熙被后人认为是三个最有贡献的山水画大家.李成-----可观可感李成出生于皇室贵族,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所以导致他的画大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评价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他的画给人以恢宏的气势,有着历史的厚重感也会给人以世态炎凉感触的传达.李成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呈平远式构图的特点。

他的作品呈现出旷达清高,孤傲苦寂的境界。

他用墨淡润,运笔清瘦,“惜墨如金,淡墨如梦雾中,画面浑润。

”在李成现存的作品中,《读碑窠石图》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幅,也是在构图和意境上最佳的一幅。

《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时期李成与王晓合作,此画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

李成着力刻画了古树的形象,突出了外界的环境特征:荒漠地区、严酷的气候和古树那种坚韧、顽强、有强烈感情特征的艺术形象。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

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

在李成的笔下,几株古树、一人一骑、一块古碑,意境是如此深邃,显示了他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

以平远构图法表现清旷幽远的境界是李成画的一大特色。

李成的构图多用平远去表现烟林、山峦、雪景等幽深、清润、远阔的意境。

李成之所以常用平远构图,一是因为平远法适合于表现山东平原的烟林远丘,可以产生一望无际、层层推进的视觉效果,感觉上似无还有,营造出好的艺术气氛。

如果用高远或深远法来表现,就会显得局促与窄小了。

在宋代,远近法和明暗法虽为画论家所承认,但画家把它发挥到作品上去的很少,李成可以说是先期试验者之一。

他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将山水画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推向了纵深的发展,对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记载说,他的山水画不仅表现出山川形象的变化,而且特别强调了季节气候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造了"寒林"的形象。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1. 引言1.1 概述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旨在探讨宋代绘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并对其艺术技法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1.2 文章结构该文章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的不同流派以及各自特点。

其次,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讨论宋代绘画所采用的技法和创作手法。

最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各个流派的特点,并探究宋代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发展轨迹和独特之处。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并为今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提供参考。

同时,对于绘画爱好者和艺术从业者来说,对宋代绘画艺术的了解也将对他们的创作与实践有着积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2.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2.1 北宋绘画流派及特点:在北宋时期,绘画艺术经历了一个全面发展和繁荣的阶段。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北宋绘画流派及其特点:1) 文人画派:文人画派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一支绘画流派,由文人士大夫创作,以表现自然山水景观和个人情感思想为主要目标。

此类绘画注重意境、构图和笔墨运用,追求隐逸、高尚的审美。

2) 宋室花鸟派:此流派以皇室成员为核心,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同公主、钱俶等王室成员。

他们通常描绘花鸟虫鱼等主题,注重形象写实与笔墨技法,强调赋予作品以生动活泼之感。

3) 北宗山水派:又称“北方山水”或“类颜真卿文人异相”,该流派突出表现大气磅礴、雄浑壮丽的山水风景,追求笔墨力度和冲击力,并通过骨法运用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2 南宋绘画流派及特点: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政权的覆灭,很多文人士大夫南渡至江南地区,导致绘画艺术在自然风景、题材表现和画风特色上有所转变。

三家山水名词解释

三家山水名词解释

情感表达
三家山水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笔 墨表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使画
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04
三家山水与其他山水画的比较
与南宗山水的比较
南宗山水:南宗山水画派以表现江南山水景色为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画面多 呈现平淡、清新的风格。三家山水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以及对山石、树木等细 节的刻画,与南宗山水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明显差异。
总结词
风格与手法差异
详细描述
三家山水与其他流派的山水画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存在差异。虽然各流派在艺术追求和审 美取向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具体表现手法和风格上各有特点。
05
三家山水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和价值
三家山水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
推动现代艺术创新
三家山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三家山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家山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 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寄情 于山水,以山水画表达内心情感。
唐宋时期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三家山水逐渐发 展成熟,成为文人墨客表达个人情感 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三家山水的演变
风格演变
三家山水在发展过程中,风格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写实风格 ,逐渐发展为写意风格,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风格。
强调个性
三家山水在构图上注重个性表现, 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展现出各自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笔墨特点
用笔灵活多变
三家山水的用笔灵活多变 ,时而粗犷豪放,时而细 腻入微,表现出山水的气 势和神韵。
墨色丰富
三家山水善于运用墨色的 变化,通过浓淡干湿的墨 色表现自然山水的层次感 和质感。

第十讲 宋代山水画赏析

第十讲  宋代山水画赏析

窠石平远图》 图17 [宋]郭 熙《窠石平远图》 宋郭
《寒林图》郭熙 北宋 寒林图》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 字晋卿,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1048-1104年),字晋卿,祖 年),字晋卿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善书 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 画,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其山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 梦游瀛山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 图》、《梦游瀛山图》等。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范宽《雪山萧寺图》 范宽《雪山萧寺图》
雪景寒林图》 范 宽 《雪景寒林图》
2.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郭熙 .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 郭熙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约活动于英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 神宗、哲宗三朝( 初为御书院艺学, 宗、神宗、哲宗三朝(1064-1110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在艺术上与关李范三家相媲 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 美。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他强调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不下堂筵而坐穷 泉壑。 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泉壑。”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用 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 笔,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他的山水取法李成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枝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变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 关山春雪图》 谷图》 窠石平远图》 谷图》、《窠石平远图》等。此外经其子郭思整理的理论 著述《林泉高致》 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著述《林泉高致》,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妙言五代北宋之山水画

妙言五代北宋之山水画

妙言五代北宋之山水画五代、北宋时期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

这一时期的绘画领域许多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五代仅有短暂的53 年,但中原地区先后更换了五个王朝,并疆域周边地区并存着的十多个地方割据政权。

然而绘画也出现了新的机运,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

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现了仲仁、扬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

与此同时,北方辽、金的绘画则显得马背民族之称的契丹、女真,在绘画上亦常有游牧的情趣,多写本民族之生活题材,如放牧、骑射、游猎等,粗犷奔放;花卉鸟禽带有浓郁的装饰味,构图讲究对称,技法工细。

▲宋郭熙《早春图》 105x153.8cm五代书画的“真”与“形似”随着五代皇家画院以致画学的兴办,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美术现象。

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科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文人以至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地展现主体,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异。

因此,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中,直接描绘贵族生活的题材占有很大比重。

人物画盛行于唐代中期以后的风俗、仕女画科,到了五代时期益臻成熟,既有陆晃多画村野人物、张质工画田家风物等取材农村生活的风俗画;又有杜霄所画秋千、捕蝶仕女,周文矩所画理鬓、按舞、捣衣、熨帛仕女以及贵戚游春等取材贵族生活的风俗画。

在北方契丹政权所辖地区,这时则出现了以反映北方边民生活习俗和地方风光为特色的以胡瓌、胡虔父子为代表的蕃马图。

佛道画科在五代也颇为兴盛。

唐代中期便已出现的宗教绘画世俗化的趋势至此时表现得更为突出,佛教题材的绘画中作为礼拜对象的佛、菩萨的庄严肃穆的形象,远不如以普通僧人作为原型的罗汉像塑造的出色。

西蜀的贯休、张立,南唐的王齐翰均以擅长罗汉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山水画有哪三大主要流派
北宋南北两大山水画派中的李成、范宽、董源以不同的画风和卓越的贡献,创立了当时三大主要流派。

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

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是李成。

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

”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

米芾又谈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

”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卷云皴的表现形式。

“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

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

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王诜将他与李成比较,称之为“一文一武。

”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

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

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

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

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

与北派两家对峙的便是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派。

董源笔下描绘的是江南景区。

米芾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

”《夏山图卷》等便是他的代表作。

董源最大的成功之一是创造了最能表现江南山石形质的皴法“披麻皴”同时他又十分讲究淡墨的渲染,使湖山增强了湿润的感觉。

最后他还用点来丰富表现手法,重重叠叠的点,使江南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郁郁葱葱的感觉。

董源的继承者有巨然。

巨然山水在董源的基础上开创了“长披麻皴”,然后再以焦墨破笔点苔。

浓点淡皴,更显得气格秀润,墨彩腾发。

由于北宋三大主要流派的争奇斗艳,使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形成耀古开今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