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走向理解学生的教育管理【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家庭危机、留守儿童、社会引诱、精神空虚等现象出现地越来越频繁,使得一些孩子早熟、封闭、自私、霸道,控制欲强,“唯我”思想严重,人际关系差,心理脆弱,攻击性强。他们不求上进,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破坏公物,逃课、上网、打架、抽烟、酗酒、早恋等问题越来越多,表现也越来越复杂。对于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他们从不在乎,顽劣行为反反复复,这无疑是教育管理中的重大难题,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顽劣学生。本文主要从班级教育管理的角度对学生管理进行论述,特别是从教师包括班主任的角度。

【关键词】顽劣学生课堂规范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激励

【正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特别在如今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学生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繁复。对于班级里的顽劣学生管理,更是让人头疼,尤其是班主任需要花费更大的心思以及精力才能将一个班级管理好。而对于班级中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很多教师很多时候都无从入手或错误引导。

一、何为顽劣学生以及课堂规范

顽劣学生即顽固恶劣,愚昧无知,专做坏事或愚顽恶劣的学生。顽劣学生一般具有不服教育,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课堂规范,不求上进,行为恶劣、反复的品行特点。他们不服从管理,不思学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有些严重的经常成群结党威胁恐吓同学,甚至对同学谩骂、指手画脚、动用手脚,一般都是“说到做到”的。

家有家规,校有校规,课堂也有课堂的规范,教师进行教育管理需要依据课堂规范进行管理。课堂规范是学生进入课堂,参与课堂各项活动时应遵守的一种要求,其规范性是课堂管理的特性之一。课堂管理的特性之二是灵活性,这反映了一个教室课堂管理的智慧,也能够从某个侧面衬托出教室长期教学经验的积淀。而课堂规范管理是师生在形成、执行课堂规范过程中,对个体行为进行不同性质的管理,以增加和保持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

课堂规范的形成是为了: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防治违规行为的出现;②当学生出现违规行为的预兆时,教师可利用课堂规范及时将学生导入正轨;③在学生出现问题后设法禁止、矫正。然而很多师生对课堂规范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制定课堂规范的目的是约束学生的行为,尤其是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矫正。而教师在执行课堂规范时,严格按照课堂规范对学生进行管理,没有检查规范是否适宜,执行规范却又不公平、不灵活,导致学生的不服从,对于学生的一些良好行为不懂得予以关注、赞赏和鼓励,对于违规行为不懂得采用适当方法进行改正,出现课堂规范运用的不灵活。

教师在教育之前首先要找出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任何形式的教育批评都是很难凑效。

二、学生顽劣的可能原因

其实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所犯错误都是有原因可查的;学生本身是不顽劣的,每个学生都是同样的平等,只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以及所处家庭背景不同,所处社会环境不一样,才造成了班级里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由此看来,顽劣学生的出现有可能是:(1)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有各自的性

格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同班的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都是一样的。因此,当学生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难以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教师对课堂规范不不灵活运用等等,学业成绩差,课堂表现不好,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做出调皮捣蛋的行为等现象,从而成为别人眼中的顽劣学生。

(2)家庭背景。大部分被认为是顽劣学生的心理都是有阴影的,他们可能家庭经济不好、家庭离异或者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脆弱,人际关系差,有自卑心理,难以融入班级群里,受到冷落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难以把心思放在学业上,无法专心认真读书,导致学业差劲。

(3)社会环境的引诱。很多顽劣学生都会做出如逃课、上网、打架、抽烟、酗酒、早恋等一些学校禁止或不提倡的违规行为,他们经常处在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中,而学生有处在自制力、意志力薄弱的年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容易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

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人性本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是都应该相信这句话,没有哪个学生是顽劣的。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真诚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理解学生的主观世界,才能找出学生之所以顽劣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学生的生活世界有现实生活世界和虚拟的生活世界两部分组成。在现实生活世界中,主要有涉及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涉及社会世界的交往活动和涉及主观世界的表达活动。通过这三方面活动,学生逐渐认识自然世界的规律,了解人和社会的交往关系,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而在虚拟世界中,学生以独有的敏感和天性,成为了跨入虚拟世界的主力军,被称为“网上的一代”,对网络一“网”情深,操作网络也无“网”不胜。

现实的和虚拟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对于教师管理而言,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生管理的前提,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管理的效果。

四、顽劣儿童的教育管理方法

教师应在对学生生活世界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张弛有度的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的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用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让他们彼此之间活络起来,努力和孩子们打好关系,能揉入他们的生活,同时树立你作为老师的威信。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仅仅是作为一名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基础。

作为班主任在对顽劣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更应该的是喜欢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给予学生帮助,更多地关注这样的弱势群体。因此,要对顽劣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应该做到一些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给学生当好品行表率,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教师职业素养,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举手投足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很好的素质和人格品质,才能够令学生钦佩,想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着学生。

(2)亲近所谓的顽劣学生,尊重顽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老师包括班主任都是不喜欢这些顽劣学生,甚至会有不少老师以各种借口拒绝接受这些学生。教育中不少老师对于顽劣学生的各种表现视而不见,或者避而远之,更有甚者会严格按照课堂规范或扭曲课堂规范,对这些学生采用以暴制暴,殴打体罚的方式。结果导致学生不喜欢老师,老师更加不喜欢学生,老师对学

生实施再多的教育引导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老师真正的做法应该是体贴关心这些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顽劣学生也是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因此,沟通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消除潜在的恐惧心理,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也就会水到渠成。

(3)对顽劣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生活中给予一定的帮助。“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一个顽劣学生都有造成顽劣习性的原因和背景,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做到对症下药,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在这些原因中,有可能是家庭关系问题,可能是家庭经济问题,或者是其他的复杂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其更加的关心,在日常生活中予以帮助。教育引导能够很好的改变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当他们在努力改变顽劣习性时,教师给予帮助,这无疑是在学生最艰苦、最容易失去意志的时候为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真正的把这些学生从深渊中拉回来。

(4)鼓励与批评结合,以宽广的胸怀包容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学生的时代走过来的,对于教师的对待自己的态度应该有体会过:教师的爱如同阳关普照,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对于顽劣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糟糕,在同学眼中都是坏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心中也自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或班主任,当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或表现良好时,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扩大。课堂规范当然要遵守,当然要执行,而且要公平、公正地执行,可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教师则是应该以枕骨额的方式进行引导,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消除心中的自卑感,发现他们的进步,同样给予鼓励与评价。

(5)做好班干部的任用工作,多组织班级活动,团结班级力量。班干部在班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班级运转的轴心,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和谐与健康。科学地任用班干部,能强化班级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协调师生之间及同学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这个方面来讲,良好的班风对于顽劣学生的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顽劣学生也是有情感、有价值观念的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当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时,他们受到其他同学的对待会更加平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也会更加注意维护班级的荣与,从而从某些方面约束自己的顽劣习性。

(6)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绘画美丽的人生。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人应该怎么去生活、去拼博,怎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顽劣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就需要做很多的正面教育工作。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当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自己坚实的价值观,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向着目标奋斗,教学过程中也就能更加自觉地遵守课堂规范,从而从别人眼中的一名顽劣学生蜕变为热爱学习、有人生目标的好学生。

以上六点主要论述的是班级教师的教育管理方法,班主任作为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担任着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是应该研究如何对顽劣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

总之,“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痛苦的过程,是一项细微、缓慢的蜗牛工程。这需要教师花费心血,用心、用情,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喜欢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只有教师能够运用正确适当的教育管理方法,对学生的顽劣行为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版

常思亮:《教育管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版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并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1世纪,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在20世纪oo年代初,党中央就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必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学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上,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管转变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学生的面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互相配合,互渗透,相互融合,避免各行其事,避免矛冲突。二是学生工作模式上由集中型向集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多是集中的组织、集中的教育、集中的活动和统一的要求,属于集中型,考虑个别差异少。这种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做到用集中的办法解决共同担心的问题,用分散的办法解决个性问题实施“因材施教”,集散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工作评价上由一维指标向多维指标转变,学校各项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单凭某一方面,而要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当然其中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因此,教育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做文章,要搞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实现以上转变外,我认为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中还应做到: 第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和培养,无论是文化科学还是思想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既不能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实行所谓封闭式管理。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认清形势,管好自己的事。二是要放手发挥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及社团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去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管理日常工作。如我们的学生社团一爱心社成立7年来,历届社长都是中共党员。它一些班团干部骨干力量和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家电维修、科技创新及策划“爱心时空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 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开拓创新的欲望,达到了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当然,我们相信学生,并不是撒手不管,由于学校周边社会和治安环境还比较复杂,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多为学生出主意,当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第二,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又即将加人从qD,网络媒体猛烈冲击着校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方法不会来自书本,不会来自某个权威人士的论断,只能来自学生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的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探索学生教 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系领导。以便他们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高等学校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的安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及管理,妥善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条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本暂行规定所称学生指在高等学校学习取得学籍的全日制学生,即按国家任务、用人单位委托培养、自费三种计划形式录取的学生。 第二章安全教育 第五条高等学校应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人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 第六条学生安全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及青年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前适时进行,并善于利用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育学生,防患于未然。 学校应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律进行防盗、防火、防特、防病、防事故等方面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第七条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须注重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困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八条高等学校要做好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学校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的责任目标,落实到年级、班主任,学校应由一名校领导主要负责。 第九条高等学校应确定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明确其职责,具体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及其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分工协作,积极配合。 第十条全体教职工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树立安全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改善环境条件,保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十一条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以及学生要求保护人身或财物安全等情况时,学校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第十二条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发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学生在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纪律和有关规定,听从指导,服从管理;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四条学生组织集体课外活动,须经学校同意,按学校规定进行。学校须认真进行安全审查,条件不具备不得批准。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情况,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转换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进行全面创新,提出新思路、新对策。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很多高校面临扩招、多校区办学、学分制以及学生质量有所下降等变化,这使得我国高校一方面面临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成分的多元化和学生发展要求的多样化,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剖析,进而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迎接挑战。 1.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目前,各高校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致可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专职包括学校(院)党委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工部(处)、团委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团总支书记和专职学生辅导员等;

兼职包括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的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和从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助理等。 相对于教师队伍而言,由于辅导员发展空间小,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生活待遇、提高学历、继续深造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完善,大部分学校辅导员队伍不但待遇偏低,而且还存在同工不同酬、多劳不多得的现象,高校对辅导员的安排存在短期思想,这也注定了一些辅导员工作上的短期性,年轻老师一当上辅导员,就要考虑自己的出路。比如,由于缺乏独立的、符合辅导员岗位实际的职称评审体系,辅导员最终仍然不得不转到辅导员之外的其他教学岗位或想方设法“挤进”机关部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另外,很多高校实行了班级班主任制,高校的班主任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兼职,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等原因,因而兼而不职的现象并不鲜见。兼而不职除了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不重视、拖拉之外,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漠视,认为是辅导员老师的事情。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杂,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势必影响班主任的其他工作,导致班主任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队伍的稳定。其次,老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新教师想当却往往经验不足做不好,造成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工作效果。 学生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种不稳定一方面妨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也加剧了人们对该行业的不重视程度程度。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研究.doc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南昌工学院作为全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该如何来开展,不仅是学校管理机构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校每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少数民族学生的几个突出特点,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管理 1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1学生到课率不高 在南昌工学院工作的这几年里,我接触过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在2012年时担任了2012级两个本科预科班的辅导员,班上所有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在一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感觉这两个班级的管理比起其他班级的管理,艰难了许多。其中问题之一是学生到课率较差,每次我都会亲自到宿舍去叫学生起来上课,或者处分几个学生等多种方法都尝试过。目的是希望学生到课率能提高,可结果还是不理想,因为学生坚持不了几天。这些问题可能其他老师也都会有同感。 1.2学习语言障碍较大 在这两个本科预科班中,有几个学生学习很认真,从来没有旷过一节课。一个是柯尔克孜族学生,名叫努尔开力地.加尼巴依,一个是哈萨克族学生,名叫江俄丽,还有一个是藏族学生,名叫格桑平措。每次看到他们,不管是上课还是晚自习,都在很认真学习,可是每次考试的成绩却都不理想。我曾经找他们谈过,他们都反映老师讲的课都听不懂、以前根本就没有学过英语,可是到学校却要学习英语。他们甚至有的连汉语都说不清楚,怎么

接受汉语的教学,况且老师授课的进度还比较快。这或许都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厌学、逃课的原因之一吧。 1.3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 班上每次开展活动,都是汉族的学生积极主动性要高,而少数民族的学生却很少参与进来,情况较好的他们仅仅只会做观众而已。这也是我在管理少数民族的学生时所遇到的问题,要想更好的管理好少数民族的学生,这个问题必须要想办法解决。 2少数民族学生的两个突出特点 2.1进取心强,但文化基础较差 由于一些历史、地理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我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前都是用维语或是柯语来接受教育的,入学后表现出维语或是柯语表达能力强,而汉语听力、会话及写作水平较低。虽然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很努力学习,但是因为入学后接受教育的语言和入学前不一样,导致他们上课时很难听懂,与汉族学生的成绩总是有一定的差距。 2.2民族凝聚力强,需要理解和尊重 据我观察了解,不同民族的学生基本上不会玩在一起,他们一般都是与本民族的学生在一起。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绝大多数新疆籍学生平常与自己本民族的学生都很团结,路上碰到了,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会主动去打招呼或是拥抱,表现得很团结、亲密。而他们对其他民族的学生,甚至是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老师从不会有这么热情,路上碰到了能躲便躲或是装着没看见,很少主动去与老师或是其他民族同学打招呼,更别说主动与其老师或是其他民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我所带的两个预科班,一年来,有绝大多数学生都未与他们说过一句话,有时主动找他们谈话,他们只会听,却都一言不发,根本没法交流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首先谈的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辅导员 “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知识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人眼中的高校辅导员,不外乎就是一名“班主任”,工作也就是一些传达学校文件、管理学生生活、抓抓学生学习,以“不出事”为第一目标,是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岗位。这其实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异化。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普遍存在,我们才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作一番重新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这支队伍加强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 我们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末端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学校的全部工作大致可分为:教学、行政和后勤三大部分,无论哪一部分的工作,只要涉及到学生,都需要我们辅导员来具体实施。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既包括对学校政策的领会和解释,又包括对学生意见的搜集;既包括协助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又包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辅导,又要负责各种补助、评优、贷款等等琐碎事务。总之,如果把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有机运行的整体来看,辅导员工作无疑是这个有机体重要的环节和枢纽,换言之,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效率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成效。 2.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而且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毕竟年轻,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比较淡薄等等,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否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加以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引

三位一体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反思.docx

三位一体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反思辅导员队伍是目前高校本科生思想政Z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传统的单一由辅导员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方式在目前的高校本科生管理中的不足和短板已经凸显。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提出了新的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先后引入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从而形成了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该工作机制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单一辅导员工作体制的不足,提高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效率。建设以辅导员为骨干、班主任和导师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实现“1+1+1>3”的教育和管理效果,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分析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制工作机制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三者合力协作的教育管理新模式,以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1]。 一、单一的辅导员工作制度的不足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大都比较年轻,有热情,方便与学生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但是,现行的单一辅导员工作体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辅导员受学校、学院、学工系统及团委等多部门领导,工作范围广,涵盖面大,任务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日常琐事,很难有精力和时间专门处理学生思想政Z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工作。其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而且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或深入实施,因此,导致辅导员难以专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Z教育和管理工作。再次,目

前很多高校一般都是一名辅导员带一个年级中多个不同专业班级学生,辅导员自身专业很难和学生专业相同,因此,对于专业方面的问题,如学业指导、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辅导员很难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现在大学生群体状况也逐渐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高校相关制度和工作体制的改变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学生比以前面临更大的经济、就业和学习等多重压力[2]。因此,如何解决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问题不断增多与辅导员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是摆在很多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 (一)三者职责及分工 以辅导员为学生教育管理骨干的基础上,再为不同专业班级的学生配备一名班主任,为每一个科研小团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其中各专业班级的班主任和科研小团队的导师均是从学生所在专业的教师中择优选拔。为了更好地完成本科生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以辅导员为骨干、班主任和导师为补充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三者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Z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发挥着“辅”与“导”的作用,是高校专职从事思想政 Z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Z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各项管理工作任务。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政Z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团学活动与组织建设以及学生就业管理等等。但是,目前总的来说,高校辅导员工作日益繁杂,不仅包括大学生思想政Z和理想目标等的指导教育,同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关系千家万户。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指示,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做到严密防范,警钟长鸣,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安全,特明确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一、学校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学校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工作,学校保卫组具体负责和管理学校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工作。 二、学校实行校、年级组和各重点部位三级管理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对全校师生员工经常进行防火、防盗、防爆、防拐骗的预防教育。 三、学校成立义务消防队,保卫组设专人担任义务消防员,校后勤处负责全校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设备检查,随时保证消防设备完好无损。负责用火防火责任书的签订和落实。 四、安排校领导行政值日,负责检查当日校风校纪,维护教育教学秩序。校政教处负责检查学习安全保卫工作,共同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处理突发事件。 五、全校师生进出校门和宿舍门,保卫要注意监看。

六、来客必须进行登记,进出车辆必须凭车辆通行证进出校园,门卫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门卫制度。 七、节假日及其他重要时期,学校安排行政值日,值班人员应尽职尽责,切实保护学校的安全。 八、各办公室、教室必须按统一规定时间落锁,防止盗窃现象。一些重要场所,必须有专人开设安全系统,切实保护好学校财产免受损失。 九、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①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板报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②各班每周利用星期日第一节息课上安全教育课。 ③学校每学期请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进行安全交通、防火等专题辅导课。 ④落实假期安全保卫工作措施,加强假期安全教育,学校、班级制定假期公约,假期前后,做好教育、检查、总结工作,建立假期行政、教师值班制度。 十、加强教学安全工作管理。 ①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易爆易燃等危险物品专柜存放,专人保管; ②电脑室、语音室,课前由任课教师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③每节课的任课教师是教学安全责任人。体育课、活动

学校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课题

《学校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校园安全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因此,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一直备受各级领导、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据调查,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的威胁,这些数据已引起了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和关切。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智力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首先应该有健全的体魄,才能在其他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安全教育和管理始终还停留在表面的应付状态。这样就势必造成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发展。我校是一所地处交通要道的农村初级中学,京广铁路复线、武广高速铁路毗邻而过,加上从校门出去不到200米就是一条繁华的交通要道——东外环路,车辆川流不息,许多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过公路时最爱横冲直撞,追逐打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再加之,我校学生人数多,校园面积小,学生活动空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心理,其狂躁的心理也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学校前面有水塘,右侧有耒河,学生溺水事故也必须加强防范。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大力加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必备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推卸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

电信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 针对招收来的维吾尔族学生(两名),藏族学生(一名),,我院采取以人为本,以关怀为理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帮扶工作。 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特招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而藏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藏饰,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并且藏族学生整体上自由散漫,这也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他们在家乡,大部分住在闭塞落后地区,家庭贫困。 (3)交际关系。藏族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特招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以上是少数民族特招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些特点,学院除了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 第一,学院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学院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掌握程度的问题,特别请基础课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第二,学院领导经常慰问少数民族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想办法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重大民族节日,学院出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过节,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 第三,班导师辅导员,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争取助贫资金,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在学习上,经常与他们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定期找同学帮他们补习功课,共同帮助他们实现成绩的提高、学习上的进步;在生活上,经常走访他们的宿舍,解决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有所为” 宋凯峰 (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30117)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较多、思想观念较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大,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向市场转向,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等。如何培养和造就具备这样的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如何从传统精英教育的学生工作中解放出来,都给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促使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思考和探索。 几年的工作实际,本人体会到抓好“四个点”即抓好本部门学生工作与学校党委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开展本部门学生工作的切入点、学校工作与社会工作的交叉点、同学中的闪光点,这对于做好学生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灵魂

“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是现代教育和管理思想在高等学校的最新体现。将“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教育理念应用到学生工作中,前提就是要用这一理念武装全体学管干部的头脑,让他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学生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关心学生的成长,真心诚意关爱学生的生活。核心就是要把这一思想贯注到学生工作的组织设计、制度安排、容方法和流程再造中,使之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深入学生的心,建立一个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谋利益,使学生的发展与国家的利益、学校的前途达成有机的统一。比如,在组织设计中,由于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的影响,不是取消专业自然班了事,而是依据学生对集体归属感的强烈需要,采用新的组织方法,建立基于专业、社团、宿舍等因素的多重组织覆盖,使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更丰富的活动形式,更灵活的活动选择。 二、把加强对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 学生工作干部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科学”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首先,要认真落实高校学生辅导员各项待遇,保证他们能安心工作。其次,加强学生工作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最后,加大对学生工作干部的培养力度。对新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实行岗前培训。对“老”学生工作干部进行继续培训,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学习,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学校还应积极鼓励并为他们创

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纵向班级设置: 本科生(2009年沈阳医学院对检验、影像、麻醉、口腔专业学生实行“纵向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即打破常规学生管理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实现以专业为单位的纵向设置。纵向的班级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医学院班级纵向管理模式的探索_黄晓梅》 研究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从 2004 年开始尝试组建以学科、专业(科室)为单位的研究生纵向班级,并于 2005 年在所有研究生中推广。每个研究生班大约 30 人,所有按照纵向建制的研究生班均打破研究生的入学时限,每个班级包括不同年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按照课题组建班,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合建班级)《高校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探究_朱华》 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自清华大学1998年开始实施纵向班级改革以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进行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表明,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研究生集体建设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 面提高。基于对研究生发展新特点的认识,通过对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科学分析,借鉴其他院校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于2005年7月完成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造实施。改造中充分虑到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学习进度方面的不同,博士生进入课题研究时间较早,学习年限较长,以实验室为主要学习和科研地点;而硕士研究生由于学制仅两年,一年级全年上课,而到二年级就立即面临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学习地点分散,不具备设立纵向班级的条件,因此实行“硕士横向班建制,博士纵向班建制”。两年多的反复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值得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

大学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细则资料

*****大学****学院 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细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务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大学学生管理协议书》,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意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火、防盗、防毒等安全教育、宿舍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体育活动安全教育、劳动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安全教育、集体活动安全教育、教育实习安全教育、勤工助学安全教育、节假日安全教育、教学和生活设备安全教育、学习和生活中的安全教育等。 第三条学院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领导,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学院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第四条学生安全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及学校集中教育与班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院集中教育坚持每学期3次,分别安排在学期初、学期中间和学期末,每学期初学院集中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学院每月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安全教育主题。班主任要根据学院安排,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自我救护能力。 第五条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云南师范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纪律,听从指导,服从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防范知识教育、应急措施的教育、自我救护能力教育。

基于微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基于微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让社会进入微时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利用不同的社交工具了解信息,通过信息的交流完成社会交际,而多种信息的传播,也让学生本身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各高校要根据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积极应对挑战。 引言:我国社会进入微时代后,其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微工具应运而生。而大学生作为时代信息的接收者,会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各类微工具了解社会信息,但浏览的这些信息的同时,学生会在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改变自己的社会观念。 一、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概述 社会进入微时代后,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快,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浏览到不同地区的信息,让自身的思维模式发生变化。 微时代之所以可以改变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它的时代特点有紧密的关系。在微时代的影响下,各种微工具大量在生活中使用,比如微信、微博等,扩大了信息的受众范围,让信息向多元化转变,加快了信息的互动。首先,信息受众范围的扩大是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会通过各类客户端对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让信息传播的受众包括数个年龄层;其次,信息向多元化发展是指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各类信息以网络为平台,向外传播,其中除了积极的信息外,还包括很多灰色信息。虽然我国一直在对信息的传播进行控制,但灰色信息依然存在。最后,人们可以以各个微工具为平台,在平台上进行交流。 二、微时代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改变思想观念 微工具的应用,可以扩大信息搜集与使用的范围,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传播的信息,包含很多不同的思想观念,并且,大学生又是微时代主要的参与者,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会受各方面影响,形成新的思想意识。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包含了多方面的信息,比如政治、经济等,这些信息的传播,能够扩大高校学生的视野,摆脱原有思想观念的限制,关注自身需求与社会发展。并且在虚拟世界中,每位高校学生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浏览,形成平等意识,而随着信息传播速度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高校学生阅览这些信息时,受其影响,渐渐形成效率意识。

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案例分析之日常教育管理 (三)日常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对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影响深远。当今的高校已经不是过去的“象牙塔”,它外有社会环境的冲击,内有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革故鼎新。 1、当前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师、辅导员的思想观念中仍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只重视教书不重视育人,只顾教学不顾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未把育人和教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辅导员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一些观念性的问题,仅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注重管理育人,不注重服务育人,而未把学生看作是服务对象,因而导致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得力。 其次是管理体制问题。目前学生工作机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切合实际,鼓励体制不健全,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跟不上需要,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责、权、利并未统一,学生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第三是队伍素质问题。一方面,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精力投入大,耗时多,使他们的工作得不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由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工作,提高理论水平几乎没有可能,导致辅导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偏低。另一方面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估过分求高求全。如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率,学生违纪率、旷课率、就业率等项目与辅导员的工作成绩联系起来,只要是关系到学生的问题都是辅导员的事,辅导员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曲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是管理观念问题。学生工作头绪多,事物繁杂,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随着高校弹性学制的逐步完善,后勤社会化后进一步加快,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辅导员如何在学生工作中既要取得好成绩又要有创新和突破,首先要研究.解决管理观念问题,工作观念是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正确地工作理念,才能使工作有成效。 第五是学分制、弹性学制的逐步完善和实施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原有的自然班不复存在,学生形成以课程为纽带定期变化的听课群体,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再限于本专业本年级学生,除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外,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造合理的学科知识也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 2、案例回放及分析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主要对策精编WORD版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主要对策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主 要对策 库车县乌恰镇 中学 库车县乌恰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 出问题与主要对策 教育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主线的改革,其水平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文章拟论述当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塑造创新型教育者的成功妙法,是提高教师的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有效方法,教育科研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在过去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经验对今天的教学管理仍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中学教学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另一方面又以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教师。这就会造成较多的管理问题的出现,文章拟论述当前中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当前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①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交流传递。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校、教研组、教师之间垂直链接,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是教学行为的信息源,是下级教学措施的决策者,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造成教学效率低,适应能力差,思想僵化。过多的层次、过死的职责、过细的职能禁锢了教师的思维,限制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发挥。下级遇到难题,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案,而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合作。

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建议

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建议(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即时便捷性和虚幻隐蔽性的特点,使得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给大学生学习、娱乐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管理;影响;建议与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数日益剧增。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入互联网,成为其中的弄潮儿。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及采取何种教育对策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这个崭新的课题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正确认识互联网,有效利用其平台作用,可以抑制网络的负面效应,有效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务。 1、网络的特点

网络信息具有交互开放性。与现实社会中的信息传播相比,网络具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每一个上网的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单向传播已被信息的双向和多向交流所替代。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共享,使人们的交流可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不再受网民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的制约。 网络交流具有广泛自由性。与现实社会中人的交流相比,网络具有更为广泛的信息量和交流自由。人们可以通过它收集到更多的信息,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而且人们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自由发布自己的思想、观点,自由言论。 网上交流具有即时便捷性。与其它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快速高效,在短时间内能即时传播大量信息。同时,人们获取这些信息非常便捷,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上获得他想要得到的信息。 网络社会具有虚幻隐蔽性。网络社会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直接面对面的交往,而是通过计算机以符号化为其表现形式。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特征如姓名、性别、年龄、气质、相貌、工作单位和社会关系等等都被隐匿在符号背后了。在这些隐匿的符号背后,也难免存在着蒙蔽与欺诈,存在着消极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信息,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一旦受骗,容易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产生怀疑、敌意和悲观的态度。

如何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因此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并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育管理上采取新的措施。 在素质教育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线,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凭借各种信息传播媒体,调集和处理各种学习资源的效率越高,那么自主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首先在管理方式上,应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自觉在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疏导和建设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原则。 其次要针对不同管理对象和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班主任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起着主导作用。 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委会的作用,开展多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还要运用现代技术,使管理手段现代化,使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走上新台阶,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索模式改革,扎扎实实做好常规教学和管理工作。 素质教育转变了传统的教学与管理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管、学生听的格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生占据了教学和管理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辅助者,因此实实在在的面对目前学生素质的现状,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 1、虽然讲授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已的学习能力。提供多媒体学习指导,包括选择教学计划、课程媒体以及利用媒体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使以往已习惯传统面授教育的学生能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这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具体的导学方案、有自主学习小组的划分、有学习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有学习记录的整理、有学习效果的反馈等等。

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管理策略研究方案

《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管理研究》方案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马艳平 一、课题的提出意义和目的 一位教育专家讲到“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粒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真是恰到好处地证明了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千差万别的。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身体成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而能否构建和真正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体制,就不可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因为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最终教育出来的孩子仍然存在极大的不同。 传统的学生评价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以单一的分数一统天下,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圈,将学生的发展与考试的分数捆绑了起来,这样做来无疑是严重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自然发展。久而久之,考试分数在前的孩子被尊称为“优生”,考试分数在后面的则被戴上“后进生”,甚至“差生”的帽子。渐渐地,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自信,孩子们的学习不再快乐,学生评价的“一刀切”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为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仍然是以统一标准答案考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老百姓认为“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能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真正地得到发展”。因此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中的普遍化,导致因材施教难实施的现象困扰着我国的广大教育丁作者。 首先,我们的学校教学仍然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目标为条件进行教学,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我们把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教育原则用于群体教学,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难以调和的局面,这是导致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层面的原因。其次,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过多的统一,比如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统一标准答案,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存在着目标上的矛盾。第三,传统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