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系统分别用下面的差分方程描述

设系统分别用下面的差分方程描述
设系统分别用下面的差分方程描述

因为x(n)以N 为周期,所以:

x(n 中kN —m) =x(n -m)

第三套

1.设系统分别用下面的差分方程描述,x(n)与y(n)分别表示系统输入和输出, 判断系统是否是线性时不变的。 (1) y(n)=2x( n)+3 n

y(n)= Z x(m) m 鱼 解: (1

) 令:输入为x(n- n o ),输出为y '(n) =2x(n-山)+3,因为 y(n- n o ) =2x( n- n o )+3= y '(n)

故该系统是时不变的。又因为

T[ax 1 (n) + bx 2( n)] = 2ax 1 (n) +

2bx 2( n) + 3

T[ax i (n)] =2ax i (n)+3,T[bx 2(n)] =2bx 2(n) + 3 T[ax 1(n) + bx 2(n)] h aTIxJn)] +bT[x 2(n)]

故该系统是非线性系统。 n

令:输入为x(n- n o ),输出为y(n)=2: x(m-r t ),因为

m=0

n 』0

I

y(n - n 。)= S x(m)北 y (n) m zzO

故系统是时变系统。又因为

n

T[ax 1 (n) + bx 2(n)]=送(ax 1 (m) + bx 2(m)^ aT[x 1(n)] +bT[x 2(n)]

m =0

2. 故系统是线性系统。

如果时域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为周期的周期序列, 证明:

h(n),输入x(n)是以N

试证明其输出 y(n)亦是以N 为周期的周期序列。 y( n)=h( n)*x( n)=

□C

y( n+kN)= Z

m z=-oc

h(m)x(n+kN - m) , k 为整数

□c

y(n +kN)=送 h (m)x( n —m) = y( n) 即y(n)也是周期序列,且周期为No

3.

已知x(n)又傅立叶变换X(e jw ),用X(e jw )表示下列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X 1(n)=x(-n )+x(n )

X 2(n) = ( n —1)2

x( n)

解:

因为 DTFT[x*( — n) ]= X *( e jw

),所以

x i

jw )] 因为X(e jw

^f x(n)e 」wn ,所以

n z^-oc

dX(e jw ) .dX(e jw

)

=j

(-j)dw dw

同理

DTFT[h(n)=亠(a 1n

u(-n-1)+a 2n

u(n)),]=j 臼叮)一咛

dw dw dw

而 X 2(n) =n 2x(n)-2nx(n)+x(n),所以:

DTFT[

x 2(n)]=DTFT[ n 2

x(n) ]-2DTFT[ nx(n) ]+DTFT[x(n)]

-必导-2j dX ^+X(e jw )

dw

dw

4. 研究一个输入为x(n)和输出为y(n)的时域线性离散移不变系统,已知它满

10

足y( nT)- y(n) + y( n+1) = x( n),并已知系统是稳定的。试求其单位抽

3

样响应。

(1) DTFT[

dX(e jw ) dw

送(-jn)x(n 归如

n =oC

DTFT[ nx( n)]=

a 2 -a i

解:

n £

对给定的差分方程两边作z 变换,得:

z 」Y(z) -10Y(z)+zY(z)=X(z)

可求其极点为

a 1 Z

1 =3,Z

2 =-

3

为了使系统稳定,收敛区域必须包括单位圆,故取

1/3v|z|v3,所以,

1 n n 1

h(n) = ---- (a 1n u(-n - 1pHa 2n u(n)), a^3,a 2 =-

-a 1 3

即可求得

3 1 h(n )— 8[3n 吩-1)+(3儿5)]

5. 设x(n) =R 4(n), x(n) =x((n))6,试求 X(k)。 解:

由 X(k) =!; x(n)W nk =2 x(n)=1 +e —+e —‘申

x(n) =6(n — n 0), 0

解:

N -4

. 2 兀 N

X

y 宀J

因为 x(n) =6(n -n 0), 0 c n 0 < N ,所以

N 斗

dnk

X(k)=2 x(n)e N

^(k)

n=0 N4

.2兀

-d —nk

n —n op R N (k)

n z0

计算求得

n Z0

X(0)=4,

X(1>-b/3, X(2)=1

X( 3)=0, 6. 试求以下有限长序列的 X⑷=1, X( 5) = j 73

N 点 DFT

(1)

x(n) =a n

R N ( n); (1) 因为 x(n) =a n

R N (n),所以

-1

7.用微处理器对实数序列作谱分析, 为1 kHz ,试确定以下各参数: 要求谱分辨率 F < 50Hz ,信号最高频率 (1)最小记录时间T pmin ; ( 2)最大采样间 隔T max ;( 3)最少采样点数N min ;(4)在频带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将频率 分辨率提高一倍的N 值。 解: (1) 已知 F=50 Hz T p min 1

= 0.02 s 50 (3) T max

1 _1 f

2 f I smin 厶 I max 1 = ------ =0.5 ms 2x10 N min

丄竺容

40

T 0.5咒

10 频带宽度不变就意味着米样间隔 为0.04s 实现频率分辨率提高 ,, 0.04s CC

Nmin = C L =80 0.5ms

8. N = 16时,画出基2按时间抽取法的 然顺序) 解:略。 9. 写出下图中流图的系统函数。 (4) T 不变,应该使记录时间扩大一倍 1倍(F 变为原来的1/2 )。 FFT 流图(采用输入倒位序,输出自

y(n)

x (n)

(a )

1/2

1/4

y( n)

(b )

% =0?

2+lz 」 4

8

1 1 H(z)= — 1--z^ ^-z^

2 4

解:

或者

1

()彳 1 二 3」3 _2 . 1 _1 3 _2 1__Z +-z — z 1+-z --z

2 4 8 4 8

10.假设某模拟滤波器H a (s)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又知H (z) = H a (s) I A '

Z_1

数字

滤波器H(z)的通带中心位于下面那种情况?并说明原因。 (1) w=0(低通)。 (2) w =兀(高通)。

(3) 除0或;!以外的某一频率(带通)。 解:

按题意可写出

H(z)=H a (s)| Z 十

S -- Z 」

z +j e ^+1

o

cos —

o c

j ——=j

cot- .⑷ 2 sin

2

mWcot —| 2 原模拟低通滤波器以0=0为通带中心,由上式可知,0时,对 =兀,故答案为(2)。 11.用矩形窗设计一个FIR 线性相位低通数字滤波器。已知B =0.5沢,N =21。 求出h(n)。 解: 因为 吋丄轨(e 计如煮j e %诗Si n [5詈

其中 2化10,

2

(a )

(b)

—SI n ( 2 )

h d (n)w(n) =< —:

,0

- n

兰20

其中w (n )是窗函数。

5 -10)

0, n 为其

h(n)=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第二讲分式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习题.doc

【知识要点】 1. 分式方程的概念以及解法 ; 2. 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3. 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主要方法】 2. 1. 分式方程主要是看分母是否有外未知数 ; 解分式方程的关健是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 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 母. 3. 解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关健是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 恰当地设末知数 . 2019-2020 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第二讲 分式方程》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题型一:用常规方法解分式方程 【例 1】解下列分式方程 ( 1) 1 3 ;( 2) 2 1 0 ;( 3) x 1 4 1 ;( 4) 5 x x 5 x 1 x x 3 x x 1 x 2 1 x 3 4 x 提示易出错的几个问题: ①分子不添括号;②漏乘整数项;③约去相同因式至使漏根; ④忘 记验根 . 题型二:特殊方法解分式方程 【例 2】解下列方程 ( 1) x 4 x 4 4 ; ( 2) x 7 x 9 x 10 x 6 x 1x x 6 x 8 x 9 x 5 提示:( 1)换元法,设 x y ;( 2)裂项法, x 7 1 1 . x 1 x 6 x 6 【例 3】解下列方程组 1 1 1 (1) x y 2 1 1 1 (2) y z 3 1 1 1 (3) z x 4 题型三:求待定字母的值 【例 4】若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2 1 m 有增根,求 m 的值 . x 3 x 3

【例 5】若分式方程 2 x a 1的解是正数,求 a 的取值范围 . x 2 提示: 2 a 0 且 x 2 , a 2 且 a 4 . x 3 题型四: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例 6】解关于 x 的方程 x a c b x d (c d 0) 提示:( 1) a, b, c, d 是已知数;( 2) c d 0 . 题型五: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练习: 1.解下列方程: ( 1) x 1 2x 0 ; (2) x 2 4 ; x 1 1 2x x 3 x 3 ( 3) 2x 3 2 ; (4) 7 3 1 7 x 2 x 2 x 2 x 2 x x x 2 x 2 1 ( 5) 5x 4 2x 5 1 (6) 1 1 1 1 2x 4 3x 2 2 x 1 x 5 x 2 x 4 ( 7) x x 9 x 1 x 8 x 2 x 7 x 1 x 6 2.解关于 x 的方程: ( 1) 1 1 2 (b 2a) ;( 2) 1 a 1 b (a b) . a x b a x b x 3.如果解关于 x 的方程 k 2 x 会产生增根,求 k 的值 . x 2 x 2 4.当 k 为何值时,关于 x 的方程 x 3 (x k 2) 1 的解为非负数 . x 2 1)( x 5.已知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2a 1 a 无解,试求 a 的值 . x 1 (二)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 解分式方程,主要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通常的方法是去分母,并且要检验, 但对一些特殊的分式方程,可根据其特征,采取灵活的方法求解,现举例如下: 一、交叉相乘法 例 1.解方程: 1 x 3 x 2 二、化归法 例 2.解方程: 1 2 0 1 x 2 x 1

设系统分别用下面的差分方程描述

因为x(n)以N 为周期,所以: x(n 中kN —m) =x(n -m) 第三套 1.设系统分别用下面的差分方程描述,x(n)与y(n)分别表示系统输入和输出, 判断系统是否是线性时不变的。 (1) y(n)=2x( n)+3 n y(n)= Z x(m) m 鱼 解: (1 ) 令:输入为x(n- n o ),输出为y '(n) =2x(n-山)+3,因为 y(n- n o ) =2x( n- n o )+3= y '(n) 故该系统是时不变的。又因为 T[ax 1 (n) + bx 2( n)] = 2ax 1 (n) + 2bx 2( n) + 3 T[ax i (n)] =2ax i (n)+3,T[bx 2(n)] =2bx 2(n) + 3 T[ax 1(n) + bx 2(n)] h aTIxJn)] +bT[x 2(n)] 故该系统是非线性系统。 n 令:输入为x(n- n o ),输出为y(n)=2: x(m-r t ),因为 m=0 n 』0 I y(n - n 。)= S x(m)北 y (n) m zzO 故系统是时变系统。又因为 n T[ax 1 (n) + bx 2(n)]=送(ax 1 (m) + bx 2(m)^ aT[x 1(n)] +bT[x 2(n)] m =0 2. 故系统是线性系统。 如果时域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为周期的周期序列, 证明: h(n),输入x(n)是以N 试证明其输出 y(n)亦是以N 为周期的周期序列。 y( n)=h( n)*x( n)= □C y( n+kN)= Z m z=-oc h(m)x(n+kN - m) , k 为整数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提高)知识讲解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提高)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检验根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 会列出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要点】 要点一、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1)分式方程的重要特征:①是等式;②方程里含有分母;③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3)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 要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方法是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去掉分母.在去分母这一步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因为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去掉分母,化成整式方程(注意: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先分解因式,再找出最简公分母); (2)解这个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 (3)检验:将求得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若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则这个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若最简公分母等于0,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无解. 要点三、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方程变形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产生增根的原因: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的最简公分母是含有字母的式子,这个式子有可能为零,对于整式方程来说,求出的根成立,而对于原分式方程来说,分式无意义,所以这个根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要点诠释:(1)增根是在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去分母”时产生的.根据方程的同解原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方程是原方 程的同解方程.如果方程的两边都乘以的数是0,那么所得方程与原方 程不是同解方程,这时求得的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2)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验根,这种检验与整式方程不同,不是检查解方程过程中是否有错误,而是检验是否出现增根,它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 没有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 要点四、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方程的应用主要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按下列步骤进行: (1)审题了解已知数与所求各量所表示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未知数; (3)找出能够表示题中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4)解这个分式方程;

差分方程的解法

1、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解 方程( 8)其中为常数,称方程(8)为常系数线性方程。 又称方程(9) 为方程(8)对应的齐次方程。 如果(9)有形如的解,带入方程中可得: (10) 称方程(10)为方程(8)、(9)的特征方程。 显然,如果能求出(10)的根,则可以得到(9)的解。 基本结果如下: (1)若(10)有k个不同的实根,则(9)有通解: , (2)若(10)有m重根,则通解中有构成项: (3)若(10)有一对单复根,令:,,则(9)的通解中有构成项: (4)若有m 重复根:,,则(9)的通项中有成项:

综上所述,由于方程(10)恰有k 个根,从而构成方程 (9)的通解中必有k个独立的任意常数。通解可记为: 如果能得到方程(8)的一个特解:,则(8)必有通解: + (11) (1)的特解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来确定。 例如:如果为n 的多项式,则当b不是特征根时,可设成形如形式的特解,其中为m次多项式;如果b是r重根时,可设特解:,将其代入(8)中确定出系数即可。 2、差分方程的z变换解法 对差分方程两边关于取Z变换,利用的Z 变换F(z)来表示出的Z变换,然后通过解代数方程求出F(z),并把F(z)在z=0的解析圆环域中展开成洛朗级数,其系数就是所要求的 例1设差分方程,求 解:解法1:特征方程为,有根: 故:为方程的解。 由条件得: 解法2:设F(z)=Z(),方程两边取变换可得:

由条件得 由F(z)在中解析,有 所以, 3、二阶线性差分方程组 设,,形成向量方程组 (12)则 (13)(13)即为(12)的解。 为了具体求出解(13),需要求出,这可以用高等代数的方法计算。常用的方法有: (1)如果A为正规矩阵,则A必可相似于对角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就是A的特征值,相似变换矩阵由A的特征向量构成:。 (2)将A 分解成为列向量,则有 从而,

分式,分式方程计算导学案

分式和分式方程的计算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能说出分式加减,乘除的法则. 会用这些法则 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知道分式方程每一步的解法依据,从而使 学生会解分式方程。 3. 通过分式与分数计算的类比,分式解法与分式方程解法的类比, 使学生理解他们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 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难点是分式计算与解分式方程的异同. 学习过程 一、 完成下列预习作业: 1、分解因式: ① 2x-6= ; ② x 3-4x 2+4x= ; ③1-2x+x 2= ; ④ x 2-9y 2= ; 2、计算 ;=+7372 =-7372 依据 ==+5432;==-5432 依据 3、计算 x x y ++y y x +=________= ;32b a -32a a =________= = 依据是 32ab +2 14a =________= ;a-b+22b a b += = 依据 4、填出下列各等式中未知的分子或分母。 ()22y x y x y x -=+-()y x ≠; ()b a ab ab a -=-2

()1)3(3=--x x x ; ()1122-=-+x x x x 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432,5432 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234y x x y ? = (2) cd b a c ab 4322222-÷ 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合作探究 例1: 2221x x x x x -+÷ (写出步骤及依据) 例2: x x x x x x 34292222--?+- (写出步骤及依据) 例3: 22111x x x --- (写出步骤及依据) 例4:a a a a a 21)242(22+?---

离散系统差分方程计算

1.设离散控制系统差分方程为x采样周期T。试求:(1) 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2)系统的频率特性表达式。 解: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得 脉冲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2.假设离散系统差分方程为。其中; ,,,。试求:(1)分析系统的稳定性。(2),,。 解:(1)对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得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即系统稳定。 (2)n=0时, n=1时, n=2时, 3.某离散控制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其中: ,,,,,,。试求:(1),。(2)分析稳定性。 解:(1)对差分方程两边Z变换,得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稳定。

(2)n=0时, n=1时。 4.离散控制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其中 ,,时,时。试求:(1),,。(2)脉冲传递函数。 解:(1)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得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稳定。 (2)n=0时, n=1时, n=2时, 5.已知:离散控制系统的差分方程为。试求:脉冲传 递函数。系统频率特性 解:对差分方程Z变换,得 频率特性 6.某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其中 ,。试求(1)脉冲传递函数,并分析稳定。(2) ,,。 解:对差分方程两边Z变换,得 ()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稳定。 (2)n=0时, n=1时, n=2时,y 7.已知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试求:(1)脉冲传递 函数。(2)分析系统稳定性 解:(1)对差分方程两边Z变换,得 (2)特征方程:=0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临界稳定。 8.离散系统差分方程为,其中 ,;。试求:,,。()分析稳定性。 解:(1)n=0时, n=1时, n=2时, (2)对差分方程两边Z变换,得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稳定。 9.某离散系统差分方程为,其中:, 时,;时,。试求:,,。(2)分析

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相关概念: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无理方程:根号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无理方程又叫根式方程) 3.有理方程: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统称。 二.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的解法: 1.去分母法: 用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这个整式方程; 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增根,必须舍去。 在上述步骤中,去分母是关键,验根只需代入最简公分母。2.换元法: 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②换元:换元的目的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要注意整体代换的思想; ③三解:解这个分式方程,将得出来的解代入换的元中再求解;

④四验:把求出来的解代入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检验,若结果是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 解无理方程也大多利用换元法,换元的目的是将无理方程转化成有理方程。 三.增根问题: 1.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增根。 2.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3.增根的特点:增根是原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根,增根必定使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为0。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就是转化,即把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常见考法 (1)考查分式方程的概念、分式方程解和增根的机会比较少,通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起来命题,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2)分式方程的解法,是段考、中考考查的重点。 误区提醒 (1)去分母时漏乘整数项; (2)去分母时弄错符号;

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

第九节差分方程 迄今为止,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基本上是属于连续变化的类型. 但在经济管理或其它实际问题中,大多数变量是以定义在整数集上的数列形式变化的,银行中的定期存款按所设定的时间等间隔计息,国家财政预算按年制定等等. 通常称这类变量为离散型变量. 对这类变量,我们可以得到在不同取值点上的各离散变量之间的关系,如递推关系等. 描述各离散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称为离散型模型. 求解这类模型就可以得到各离散型变量的运行规律. 本节将介绍在经济学和管理科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离散型数学模型—差分方程. 内容分布图示 ★引言★差分的概念★例1-5 ★差分方程的概念★例6 ★例7 ★一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差分方程 ★一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差分方程 ★例9-14 ★例15 ★例16 ★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 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差分方程的通解 ★ 例17 ★ 例18 ★ 例19 ★ 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差分方程的特解 ★ 例20-23 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 模型1 ★ 模型2 ★模型3 ★ 内容小结 ★ 课堂练习 ★ 习题8-9 ★ 返回 内容要点: 一、 差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般地,在连续变化的时间范围内,变量y 关于时间t 的变化率是用dt dy 来刻画的;对离散型的变量y ,我们常取在规定的时间区间上的差商 t y ??来刻画变量y 的变化率. 如果 选择1=?t ,则 )()1(t y t y y -+=? 可以近似表示变量y 的变化率. 由此我们给出差分的定义. 定义 1 设函数).(t y y t = 称改变量t t y y -+1为函数t y 的差分, 也称为函数t y 的一阶差分, 记为t y ?, 即 t t t y y y -=?+1 或 )()1()(t y t y t y -+=?. 一阶差分的差分称为二阶差分t y 2?, 即 t t t t y y y y ?-?=??=?+12)(

差分方程的解法分析及MATLAB实现(程序)

差分方程的解法分析及MATLAB 实现(程序) 摘自:张登奇,彭仕玉.差分方程的解法分析及其MATLAB 实现[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14(03) 引言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求解差分方程是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重要内容.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介绍的求解方法主要有迭代法、时域经典法、双零法和变换域 法[1]. 1 迭代法 例1 已知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1(3 1)()2(81)1(43)(-+=-+--n x n x n y n y n y ,激励信号为)()4 3()(n u n x n =,初始状态为21)2(4)1(=-=-y y ,.求系统响应. 根据激励信号和初始状态,手工依次迭代可算出24 59)1(,25)0(==y y . 利用MATLAB 中的filter 函数实现迭代过程的m 程序如下: clc;clear;format compact; a=[1,-3/4,1/8],b=[1,1/3,0], %输入差分方程系数向量,不足补0对齐 n=0:10;xn=(3/4).^n, %输入激励信号 zx=[0,0],zy=[4,12], %输入初始状态 zi=filtic(b,a,zy,zx),%计算等效初始条件 [yn,zf]=filter(b,a,xn,zi),%迭代计算输出和后段等效初始条件 2 时域经典法 用时域经典法求解差分方程:先求齐次解;再将激励信号代入方程右端化简得自由项,根据自由项形 式求特解;然后根据边界条件求完全解[3].用时域经典法求解例1的基本步骤如下. (1)求齐次解.特征方程为081432=+-αα,可算出4 1 , 2121==αα.高阶特征根可用MATLAB 的roots 函数计算.齐次解为. 0 , )4 1()21()(21≥+=n C C n y n n h (2)求方程的特解.将)()4 3()(n u n x n =代入差分方程右端得自由项为 ?????≥?==-?+-1,)4 3(9130 ,1)1()43(31)()43(1n n n u n u n n n 当1≥n 时,特解可设为n p D n y )4 3()(=,代入差分方程求得213=D . (3)利用边界条件求完全解.当n =0时迭代求出25)0(=y ,当n ≥1时,完全解的形式为 ,)4 3(213 )41()21()(21n n n C C n y ?++=选择求完全解系数的边界条件可参考文[4]选)1(),0(-y y .根据边界条件求得35,31721=-=C C .注意完全解的表达式只适于特解成立的n 取值范围,其他点要用 )(n δ及其延迟表示,如果其值符合表达式则可合并处理.差分方程的完全解为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典型例题讲解

第十六章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知识网络】 【思想方法】 1.转化思想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运用转化思想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本章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如,分式除法、分式乘法;分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思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等. 2.建模思想 本章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解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等,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数学化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对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类比法 本章突出了类比的方法,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数的运算法则类比引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式的运算法则,从分数的一些运算技巧类比引出了分式的一些运算技巧,无一不体现了类比思想的重要性,分式方程解法及应用也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要点】1.分式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2.与分式运算有关的运算法则 3.分式的化简求值(通分与约分) 4.幂的运算法则 【主要公式】1.同分母加减法则:()0b c b c a a a a ±±=≠ 2.异分母加减法则:()0,0b d bc da bc da a c a c ac ac ac ±±=±=≠≠; 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b d bd a c ac ?= ,b c b d bd a d a c ac ÷=?= 4.同底数幂的加减运算法则:实际是合并同类项 5.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a m ● a n =a m+n ; a m ÷ a n =a m -n 6.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ab)m = a m b n , (a m ) n = a mn 7.负指数幂: a -p = 1p a a 0 =1 8.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式 (a+b)(a-b)= a 2 - b 2 ;(a ±b)2= a 2±2ab+b 2 (一)、分式定义及有关题型 题型一:考查分式的定义(一)分式的概念: 形如 A B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例1】下列代数式中:y x y x y x y x b a b a y x x -++-+--1 , ,,21,22π,是分式的有: . 题型二: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 有意义. 【例2】当x 有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44+-x x (2)232+x x (3)122-x (4)3||6--x x (5)x x 11- 题型三:考查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1、分母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值为零,否则分式无意义

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3)

差分方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1、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反映的是关于离散变量的取值与变化规律。通过建立一个或几个离散变量取值所满足的平衡关系,从而建立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就是针对要解决的目标,引入系统或过程中的离散变量,根据实际背景的规律、性质、平衡关系,建立离散变量所满足的平衡关系等式,从而建立差分方程。通过求出和分析方程的解,或者分析得到方程解的特别性质(平衡性、稳定性、渐近性、振动性、周期性等),从而把握这个离散变量的变化过程的规律,进一步再结合其他分析,得到原问题的解。 2、应用:差分方程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上,连续变量可以用离散变量来近似和逼近,从而微分方程模型就可以近似于某个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背景。在经济金融保险领域、生物种群的数量结构规律分析、疾病和病虫害的控制与防治、遗传规律的研究等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讲,只要牵涉到关于变量的规律、性质,就可以适当地用差分方程模型来表现与分析求解。 3、差分方程建模:在实际建立差分方程模型时,往往要将变化过程进行划分,划分成若干时段,根据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对每个时段引入相应的变量或向量,然后通过适当假设,根据事物系统的实际变化规律和数量相互关系,建立每两个相邻时段或几个相邻时段或者相隔某几个时段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运算关系(即用相应设定的变量进行四则运算或基本初等函数运算或取最运算等)等式(可以多个并且应当充分全面反映所有可能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差分方程。或者对事物系统进行划分,划分成若干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引入恰当的变量或向量,然后分析建立起子过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等式,从而建立起差分方程。在这里,过程时段或子系统的划分方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应当结合已有的信息和分析条件,从多种可选方式中挑选易于分析、针对性强的划分,同时,对划分后的时段或子过程,引入哪些变量或向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仔细分析、选择,尽量扩大对过程或系统的数量感知范围,包括对已有的、已知的若干量进行结合运算、取最运算等处理方式,目的是建立起简洁、深刻、易于求解分析的差分方程。在后面我们所举的实际例子中,这方面的内容应当重点体会。

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 知识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 1.分式方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①是方程;②含有分母;③分母里含有未知量。 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如:关于的方程和 都是分式方程,而关于的方程和都是整式方程。 要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1. 解分式方程的其本思想 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利用整式方程的解法求解。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 分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 注:分式方程必须验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程的分母为零。 3. 增根的产生的原因: 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规律方法指导 1.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0,因此应如下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A.B.C.D. 举一反三:

差分方程求解

例题:已知差分方程51 (2)(1)()(+1)+0.5()66 x k x k x k r k r k +-++=,其中r (k )=1,k ≥0,x (0)=1, x (1)=2。 (1) 试由迭代法求其全解的前5项; (2) 分别由古典法求其零输入解、零状态解,以及全解; (3) 用Z 变换法求解差分方程。 解: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下标“zi ”和“zs ”分别表示零输入条件和零状态条件。 1. 迭代法 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仅仅是零输入初始条件,进行迭代求解时的初始条件应该是全解初始条件。 (1) 零输入初始条件 本题已给出零输入时的两个初始条件x zi (0)=1,x zi (1)=2。 (2) 零状态初始条件 取k =-2时,则51 (0)(1)(2)(1)0.5(2)66x x x r r --+-=-+-,得x zs (0)=0; 取k =-1 时,则51 (1)(0)(1)(0)0.5(1)66 x x x r r -+-=+-,求得x zs (1)=1。 (3) 全解初始条件 x (0)= x zi (0)+ x zs (0)=1; x (1)= x zi (1)+ x zs (1)=3。 (4) 根据求出的全解x (0)和x (1),利用迭代法求解 取k =0时,则51(2)(1)(0)(1)0.5(0)66x x x r r -+=+,求得23(2)6x =; 取k =1时,则51(3)(2)(1)(2)0.5(1)66x x x r r -+=+,求得151 (3)36x =; 取k =2时,则51(4)(3)(2)(3)0.5(2)66x x x r r -+=+,求得941 (4)216 x =。 2. 古典法 (1) 零输入解 令输入为零,则得齐次方程 51 (2)(1)()066 x k x k x k +-++= (a) 根据差分方程定义的算子()()n d x k x k n =+,可得它的特征方程251 066 d d -+= 求得特征根为: 112d = ,21 3 d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练习及解析

第八讲 分式方程 考点综述: 中考对于分式方程的主要要求包括分式方程的概念以及解法,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分式方程的应用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典型例题: 例1:解方程: (1)(2007连云港) 11322x x x -=--- (2)(2007德州)解方程:120112x x x x -+=+- (3)(2007宁波)解方程21124x x x -=-- 解:(1)方程两边同乘(2)x -,得1(1)3(2)x x =----. 解这个方程,得2x =. 检验:当2x =时,20x -=,所以2x =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2)两边同乘以(1)(12)x x +-, 得(1)(12)2(1)0x x x x --++=; 整理,得510x -=; 解得 15 x = . 经检验,15x =是原方程的根. (3)方程两边同乘(x-2)(x+2),得 x(x+2)-(x 2-4)=1, 化简,得2x=-3 x=-3/2, 经检验,x=-3/2是原方程的根. 例2:(2007沈阳)甲、乙两个施工队共同完成某居民小区绿化改造工程,乙队先单独做2天后,再由两队合作10天就能完成全部工程.已知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是甲队 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的45 ,求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解:设甲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x 天, 则乙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45 x 天, 根据题意,得 10x +1245x =1

解这个方程,得x =25 经检验,x =25是所列方程的根 当x =25时,45 x =20 答: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分别需25天和20天. 实战演练: 1.(2008安徽)分式方程112 x x =+的解是( ) A . x=1 B . x =-1 C . x=2 D . x =-2 2.(2008荆州)方程21011x x x -+=--的解是( ) A .2 B .0 C .1 D .3 3.(2008西宁)“5·12”汶川大地震导致某铁路隧道被严重破坏.为抢修其中一段120米的铁路,施工队每天比原计划多修5米,结果提前4天开通了列车.问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某原计划每天修x 米,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12012045x x -=+ B . 12012045x x -=+ C .12012045x x -=- D .12012045x x -=- 4.(2008襄樊)当m = 时,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3 x m x +=--无解. 5.(2008大连)轮船顺水航行40千米所需的时间和逆水航行30千米所需的时间相同.已知水流速度为3千米/时,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8泰州)方程 22123=-+--x x x 的解是=x __________. 7.解方程: (1)(2008赤峰)2112323x x x -=-+ (2)(2008南京)22011 x x x -=+- 8.(2008咸宁) A 、B 两种机器人都被用来搬运化工原料,A 型机器人比B 型机器人每小时多搬运20千克,A 型机器人搬运1000千克所用时间与B 型机器人搬运800千克所用时间相等,两种机器人每小时分别搬运多少化工原料?

分式和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及练习(供参考)

分式和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分式的基本概念 1、分式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B A 的代数式叫做分式,其中 A , B 都是整式,且B 含有字母。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也可以看做两个整式相除(除式中含有字母)的商。 2.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M B M A M 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0的整式。 3.分式的约分 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4.最简分式 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化简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分式的乘法法则 分式与分式相乘,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D B C A D C B A ??=? 分式的除法法则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C B D A C D B A D C B A ??=?=÷

2、分式的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的两个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B C A B C B A ±=±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异分母的两个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分别化为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不止一个,通分时一般选取最简公分母 BD BC AD BD BC BD AD D C B A ±=±=± 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与数的混合运算类似。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 使得分式方程等号两端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分式方程的解(也叫做分式方程的根)。 3、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分式方程(一)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一) 总体说明 本节共三个课时,它分为分式方程的认知,分式方程的解答,以及分式方程在实际问 题中的应用。彼此之间由浅入深。是“实际问题——分式方程建模——求解——解释解 的合理性”过程。本章在前面几节陆续介绍了分式,分式的乘除,分式的加减,为本节 解分式方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要延迟评价学生运 算的熟练程度,允许学生经过一定时间达到《标准》要求的目标,把评价重点放在对算 理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教学方法 尝试——归纳相结合 教科书中提供了多个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分式方程的定义.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探索新知——感悟升华——课堂反馈 ——自我小结

一、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在这一章的第一节《分式》中,我们曾研究过一个“固沙造林,绿化家园”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计划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分析:这一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 已知量:造林总面积2400公顷实际每月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提前4个月完成原任务 未知量: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30公顷 原计划完成的时间—完成实际的时间=4个月 我们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 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作用,利用第一节《分式》中一个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问题情景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二、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甲、乙两地相距 1400 km,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比乘特快列车少用 9 h,已 知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特快列车的 2.8 倍. (1)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 (2)如果设特快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x km/h,那么x满足怎样的方程? (3)如果设小明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需y h,那么y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再次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设置了这么一个例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差分方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第九章 差分方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引言 1、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反映的是关于离散变量的取值与变化规律。通过建立一个或几个离散变量取值所满足的平衡关系,从而建立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就是针对要解决的目标,引入系统或过程中的离散变量,根据实际背景的规律、性质、平衡关系,建立离散变量所满足的平衡关系等式,从而建立差分方程。通过求出和分析方程的解,或者分析得到方程解的 特别性质(平衡性、稳定性、渐近性、振动性、周期性等),从而把握这个离散变量的变化过程的规律,进一步再结合其他分析,得到原问题的解。 2、应用:差分方程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上,连续变量可以用离散变量来近似和逼近,从而微分方程模型就可以近似于某个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背景。在经济金融保险领域、生物种群的数量结构规律分析、疾病和病虫害的控制与防治、遗传规律的研究等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讲,只要牵涉到关于变量的规律、性质,就可以适当地用差分方程模型来表现与分析求解。 3、差分方程建模: 在实际建立差分方程模型时,往往要将变化过程进行划分,划分成若干时段,根据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对每个时段引入相应的变量或向量,然后通过适当假设,根据事物系统的实际变化规律和数量相互关系,建立每两个相邻时段或几个相邻时段或者相隔某几个时段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运算关系(即用相应设定的变量进行四则运算或基本初等函数运算或取最运算等)等式(可以多个并且应当充分全面反映所有可能的关系),从而 建立起差分方程。或者对事物系统进行划分,划分成若干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引入恰当的变量或向量,然后分析建立起子过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等式,从而建立起差分方程。在这里,过程时段或子系统的划分方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应当结合已有的信息和分析条件,从多种可选方式中挑选易于分析、针对性强的划分,同时,对划分后的时段或子过程,引入哪些变量或向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仔细分析、选择,尽量扩大对过程或系统的数量感知范围,包括对已有的、已知的若干量进行结合运算、取最运算等处理方式,目的是建立起简洁、深刻、易于求解分析的差分方程。在后面我们所举的实际例子中,这方面的内容应当重点体会。 差分方程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对它的应用也应当遵从一般的数学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同时注意与其它数学模型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为一方面建立差分方程模型所用的数量、等式关系的建立都需要其他的数学分析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由差分方程获得的结果有可以进一步进行优化分析、满意度分析、分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等。 第一节 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 一、 基本概念 1、 差分算子 设数列{}n x ,定义差分算子n n n x x x -=??+1:为n x 在n 处的向前差分。 而1--=?n n n x x x 为n x 在n 处的向后差分。 以后我们都是指向前差分。 可见n x ?是n 的函数。从而可以进一步定义n x ?的差分: n n x x 2)(?=?? 称之为在n 处的二阶差分,它反映的是的增量的增量。 类似可定义在n 处的k 阶差分为:

给定下述系统的差分方程

第四套 1. 给定下述系统的差分方程,试判定系统是否是因果、稳定系统,并说明理 由。 (1) 1 1()()N k y n x n k N -== -∑ (2) ()()(1)y n x n x n =++ (3) () ()x n y n e = 解: (1)只要N ≥1,该系统就是因果系统,因为输出只与n 时刻的和n 时刻以前的输入有关。如果|()|x n M ≤,则|()|y n M ≤,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 (2)该系统是非因果系统,因为n 时刻的输出还和n 时刻以后((n+1)时间)的输入有关。如果|()|x n M ≤,则|()||()||(1)|2y n x n x n M ≤++≤,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3)系统是因果系统,因为系统的输出不取决于x(n)的未来值。如果 |()|x n M ≤,则() |()| |()|||x n x n M y n e e e =≤≤,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2. 工程实际中,经常采用数字滤波器对模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处理系统框 图如图所示。图中T 为采样周期,假设T 满足采样定理(无频率混叠失真)。把从()a x t 到y(t)的整个系统等效成一个模拟滤波器。 (a)如果数字滤波器h(n)的截止频率为8 c w ra d π = , 1T =10 kHz ,求整个等 效系统的截止频率c Ω。 (b)对于1T =20 kHz ,重复(a)。 解: (a) 对采样数字滤波器,w T =Ω,所以

8 c c w T π =Ω= 8c c w T T π Ω= = 最后一级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T π rad/s ,因此整个系统截止频 率由8c T π Ω= rad/s 确定。 110000625 21616 c c f T πΩ= = == Hz (b) 当1/T=20 Hz 时,与(a)同样道理得: 1200001250 1616 c f T = == Hz 3. 求以下序列x(n)的频谱()jw X e (1)1()()|1jw jw a jw z e X e X z e e --=== - (2) ()an e u n - 解: (1)0 0()[()][()]n X z Z x n Z n n z δ-==-= ()()|jw jn w jw z e X e X z e -=== (2)1 1()[()]1an a X z Z e u n e z ---==- 1()()|1jw jw a jw z e X e X z e e --=== - 4. 设h(n)为一个LSI 系统的单位采样响应,h(n)= 21 ()(2)3 n u n +-,求其频 率响应。 解:其频率响应为: 2 2 1 ()()() 3n jw jnw jnw n H e h n e e +∞ ∞ --=-∞ = = ∑ ∑ 改变这个和的下限以使其开始于n=0,得: 4 (2)4 20 1 1 1 ()() ()() 33 3n n jw j n w jw jw n n H e e e e +∞ ∞ -+--====∑∑ 利用几何级数,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