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式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五言、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诗(或称白话诗)。
诗歌形式知识:诗歌创作的内在逻辑与框架结构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诗歌创作的内在逻辑与框架结构有哪些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的表现方法极其多样,但是其创作的内在逻辑和框架结构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形式,句式结构和韵律格律等方面详细介绍诗歌创作的内在逻辑和框架结构。
一.诗歌的基本形式诗歌常见的基本形式包括诗和词。
其中诗一般是指汉语五言、七言、律诗等形式。
词则是以七言、绝句等形式演绎出的短诗。
这些基本形式的存在为诗歌的表现提供了约定俗成的方法和规范。
因此,在创作诗歌时,我们需要首先清楚自己所选择的诗歌形式。
二.句式结构在创作诗歌时,作者应该注意到句式结构的合理配合。
汉语诗歌的句式结构可以分为长短句结合、对仗句、押韵结构等几种。
长短句结合是指长句和短句在文本中有合理的配比。
对仗句是指在诗句的结构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音节和汉字的句子形成映衬的关系,更好地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押韵结构是指在句中通过同音词、相似音词或者完全押韵从而形成诗歌的韵律格律。
以上三种句式结构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作者应该熟悉、运用得当。
三.韵律格律在创作诗歌时,作者应该注意到韵律格律的合理性。
韵律是指音韵的变化,在诗歌中用于表现语言的韵味和音美。
格律是指诗歌的形式,在诗歌中用于表现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组成。
具体而言,韵律通常包含平仄、押韵等要素。
平仄是指声调的不同,按照平声、仄声等进行区分。
平声是指声调平而发音不上扬的字,仄声则是指声音带有上扬或拐弯而发音比较高的字。
押韵则是指诗歌中同一句子中的结构和语调一样的单词相互呼应,一致的发音形成美丽的韵律。
由此可知,创作诗歌,需要注意韵律和格律的合理性,通过押韵或颠、仄等手法创造美好的音乐效果来增加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结构和立意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虽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仅仅依靠它们是不够的。
在创作诗歌时,良好的结构和深刻的立意是不可或缺的。
结构是指诗歌的整体构成,由引子、承接、高潮等部分组成,其目的是要让整篇诗文紧凑扣人心弦。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实用文档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诗歌分类表达方式

诗歌分类表达方式诗歌是一门非常晦涩优美的艺术形式,其表达方式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
它们能够在有限的单词里表达出极具层次感的故事,它们也可以用简洁的结构和押韵来传达艺术感。
在不同诗歌类型中,表达方式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不同诗歌类型的表达方式:1、传统诗歌:传统诗歌一般采用五言或七言的方式表达。
以五言诗为例,它由一个标题与四个句子组成,最后一句叫做结尾,可以用来表达诗歌的主题或总结主题。
因为它较短小,所以通常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尤其适用于表达抒情或叙事性的话题。
2、抒情诗:抒情诗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诗歌类型了,它是以抒情为主题,以一种优美而自然的方式来表达作者本人或他人的情感。
常用的抒情诗有五言诗、七言诗和长篇诗,它们可以用精练的措辞和散文的形式表达幽默、悲情、抒发情绪等主题。
3、讽刺诗:讽刺诗以反讽机智和引人发笑为特色,经常用来指出社会上腐败、愚昧等现象,可以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类的负面看法,也可以通过讽刺的方式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
讽刺诗的特点是通过讽刺的方式去表达真实的感受,通过隐喻、反讽、比喻等来营造幽默、讥讽的效果。
4、虚构诗:虚构诗属于诗歌的另一大类,它是为了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情节或叙述以达到艺术目的而写的诗歌。
虚构诗通常具有很强的意味和隐义,其表达方式丰富多彩,有时可以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概念或暗示,也有可能通过象征性地语言去表达作者在心里的某些想法,引起人们的思考。
5、小诗:小诗是一种短小的诗歌,其表达方式强调节奏感,是诗歌里最为抒情的类型之一,它倾向于把语言简洁而精炼,表现出一种优美而简洁的意境,为读者带来美妙的情感体验。
以上是介绍的诗歌分类的表达方式,各类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有诸如咏叹诗、记叙诗等其他类型的诗歌,它们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由于空间有限,在此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
诗歌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形式,它能够以一种简短而优美的方式,来表达出作者心中深刻的情感和思考,是一种非常丰满又美妙的表达方式,只有你感受过它,才能体会它的美妙之处。
认识常见的诗歌形式

认识常见的诗歌形式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和传递美感,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不同的诗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构和特点,深受诗人和读者的喜爱。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形式,帮助您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们。
一、四行诗 - 四行诗,又称为短歌,是一种简洁有力的诗歌形式。
通常由四行组成,每行有特定的音节或节奏。
四行诗可以自由组合,没有固定的押韵规则,但常常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感情和思想。
例如:春风吹绿枝,鸟鸣寄乡思。
花开万紫红,人间最美丽。
二、五言绝句 - 五言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诗歌形式之一,由四行组成,每行有五个音节。
它严格遵循平仄平仄的对仗押韵法则,通过选择恰到好处的词语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五言绝句要求字数和音节的呼应,极富韵律感。
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七言绝句 - 七言绝句是一种比五言绝句更为宽松的诗歌形式,每行有七个音节。
它与五言绝句相似,同样要求平仄平仄的对仗押韵结构,但由于字数较多,表达更为广泛,思想和情感的延展性也更强。
例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对联- 对联是一种以对仗押韵为特点的诗歌形式,常用于春联、门联等年节或庆典活动中。
它由上下两句组成,每句字数相等,音节对应平仄,并通过字义对应或呼应的方式表达主题。
对联注重用词的精准和对仗的美感,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例如:红日当空照,碧水映山眠。
五、现代自由诗 - 现代自由诗以自由的创作形式著称,打破了传统的格律要求。
它不受特定音节和押韵的限制,灵活运用自由的词序、排列和换行方式,以更为自由的形式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现代自由诗具有很高的个性化和创造力,旨在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风吹过远方,带来秋的气息。
我凝望远方,感受生命的意义。
总结起来,诗歌形式的多样性使得诗歌作品在表达情感、思考人生、传递美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希望大家喜欢!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八种诗歌类型

八种诗歌类型诗歌是人类用语言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语言为基础,通过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在人们心灵中激起共鸣和情感。
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诗歌类型在语言、节奏、韵律、情感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下面我将介绍其中八种诗歌类型。
一、叙事诗叙事诗是一种通过文字叙述事件、描写场景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诗歌形式。
它通常包括主题、情节和人物性格等元素,通常采用自然描写、形象表达和具体细节来为读者呈现真实而生动的画面。
叙事诗常见的主题有战争、爱情、传记等,其中以《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最为著名。
二、抒情诗抒情诗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形式。
它以感性为主要特征,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以直接和深刻的方式表达出来,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抒情诗常见的主题有爱情、友情、孤独、忧伤等,其中《离骚》、《诗经》等古代诗歌作品是抒情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哲理诗哲理诗是一种表达哲学思想和观念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诗歌形式将作者的哲学思考、思想感悟和人生观念表达出来,旨在引导读者思考智慧、道德和生命等重要议题。
哲理诗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其中《道德经》、《庄子》等中国古代哲学读物中不乏哲理诗的写作形式。
四、戏剧诗戏剧诗是一种将戏剧元素融入到诗歌中的艺术形式。
它将诗歌和戏剧结合起来,以特定的情节、人物和场景为线索,通过诗歌语言来描述和刻画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演出场面,旨在把诗歌与戏剧中的艺术特性充分结合起来。
戏剧诗在中国古代曾有较高的发展,其中《汉宫秋》、《长恨歌》等经典作品是重要的代表之一。
五、颂歌颂歌是一种表达敬仰、歌颂和赞美对象的诗歌形式。
它以目标或目标的某些方面为主题,借助语言艺术手法来展现其美好的一面,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态度。
颂歌的语言通常是华丽的、华美的、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其中《大江东去》、《赞扬诗》等著名作品是颂歌的优秀代表。
六、咏物诗咏物诗是一种表达对自然界万物的感叹和赞美的诗歌形式。
传统文化中七种常见的古代诗歌类型

传统文化中七种常见的古代诗歌类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诗歌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七种常见的古代诗歌类型:1.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最早的一种诗歌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
它采用古代的韵律和格律,通常由四个字的句子组成。
古体诗多以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为主题,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2. 五言诗五言诗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每句由五个字组成。
它在唐朝达到了巅峰,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
五言诗广泛描写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其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意象而著名。
3. 律诗律诗是根据特定的音律和押韵规则创作的诗歌形式。
它要求每句的字数和音律都严格符合规定,常见的律诗有七言律诗和八言律诗。
律诗在唐宋时期十分流行,被视为高级艺术形式。
4. 绝句绝句是由四个句子组成,每句五个或七个字。
它的诗意通常自成一体,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唐代的杜甫和李白是绝句的代表诗人。
5.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由每句七个字组成的律诗形式。
它在唐宋时期十分盛行,许多杰出的诗人都留下了许多七言律诗作品。
七言律诗通常表现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具有磅礴的气势和优美的韵律。
6. 古词古词是一种将诗歌和音乐结合的文学形式,起源于唐宋时期。
它以其婉约、抒情的风格而著称。
古词通常描写爱情、离别和自然景观等主题,被广泛用于歌曲创作和演唱。
7. 六言诗六言诗是由每句六个字构成的诗歌形式。
它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主要诗体之一。
六言诗以其简洁、朴素的风格,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和情感。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诗歌类型,展示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和多样性。
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把握诗歌的艺术形式诗歌的鉴赏和评价中,艺术形式的鉴赏出题的概率很高,但由于许多考生没能在考前总结好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无法把握住诗歌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从而导致失分严重。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研究诗歌的艺术形式。
(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描写是重点)。
这四种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其中抒情和描写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也可归类于表现手法,在后面将会有介绍。
描写的重点在于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肖像描写。
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唐诗,一二两句与三四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是怎样融为一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偶(对仗)、比拟、比喻、对比(衬托)、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借代、双关(谐音)等,此外一些只有古诗文中有的修辞手法,如互文等也应该有所了解。
1、对偶。
这种讲究简练整齐的修辞手法在诗歌(包括对联)中经常使用。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一般也要求对偶。
例1: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比拟。
例2: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①—④题。
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下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②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饰方法是()A.设问借代B.设问比拟C.夸张比拟D.夸张借代3、比喻。
例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本诗写于作者都是贬谪之时,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例3:柳诗中写“尖山似剑”,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了4、对比(衬托)。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本词下阕中运用了______的手法,描写了中州盛日与如今截然不同的情状。
请对这种手法加以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者在尾联中写野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排比。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无题李商隐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本诗通篇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层层铺写了一位少女聪明能干和羞涩可爱的情态。
6、设问。
例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诗一开头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7、反问。
例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①书生万户侯?[注]①若个:哪个。
本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使用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夸张。
例9: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借代。
例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1)。
[注](1)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本诗第三联中“瓢弃樽无绿”的“绿”指的是,运用了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双关(谐音)。
例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请就本诗中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由修辞手法转化而得的:基本上与修辞手法一致,讲法上可以略有变化,比如拟人化的手法。
②由情景物关系所推出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等。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在于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③由事物的动静关系得出:化动为静、化静为动、以静衬动、以动衬静。
④由思路结构得出的:铺垫(伏笔)、(前后、首尾、文题)照应、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擒故纵、渲染、烘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