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 137・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2 期 ( 总第 134 期 )
结构和竞争者行为的理解,为企业分析市场结构提供 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使决策者能够比较全面、 清晰 地把握市场结构特点。波特指出了企业在分析市场结 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从而有 助于企业将其战略转向有吸引力的产业选择上。 同时, 他从企业的内在环境出发,提出了以价值链为基础的 战略分析模型,指明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部、外部来 源,这就把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通过竞争优势这个中 心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另一方面看,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也存在诸多 局限: 首先,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没有突破将企业视 为“黑箱” 的局面。按波特的理论, 企业自身的力量是 既定的,企业的战略选择取决于当前企业与外部力量 的对比势位,未来企业内部的成长和自身力量的变化 并不是现在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 其次, 波特实 际上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波特以企业作为最小分 析单元, 研究的侧重点却是产业的特性、 发展趋势及产 业内外相关企业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并没有很好 地站在企业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 实施;第三,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过多强调了外部环 境, 过分突出了市场力的作用, 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物 质和能力, 对企业内在环境的考虑仍然显得不足。 即使 他提出价值链理论, 也不能弥补这一点。 二、 企业能力理论 究专家的广泛兴趣。 从此以后, 企业能力论实际上成为 企业战略领域的研究主题。
势竞争地位。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是 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 以 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各种资源。为了认识成 本、 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经营差异性资源, 价值链分 析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 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地或更出色地开展 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推荐下载】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概论

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概论战略并不是“空的东西”,也不是“虚无”,而是直接左右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最重要的决策参照系。
本站为您搜集整理了“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概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略”一词的希腊语是strategos,意思是“将军指挥**的艺术”,原是一个军事术语。
20世纪60年代,战略思想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并与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思想共同成为战略管理学科的两大思想源流。
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
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
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
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
这是关于企业战略比较全面的看法,即著名的5P模型(Mintzberg,et1998)。
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形成(StrategyFormulation/formation)与战略实施(StrategyImplementation)两个部分。
战略并不是“空的东西”,也不是“虚无”,而是直接左右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最重要的决策参照系。
战略管理则是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战略实施加以监督、分析与控制,特别是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与事业方向加以约束,最终促使企业顺利达成企业目标的过程管理。
安索夫---最初在其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
他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斯坦纳---在他1982年出版的《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中则认为: 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评述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评述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和机遇,企
业战略管理也发生了许多重要发展。
首先,企业战略管理由单一的战略制定向全面的战略管理转变。
战略制定只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方面,现代企业更注重全面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估
等多个环节,以确保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改进。
其次,企业战略管理从单一的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
传统的战略管理主要依赖于绩效考核,其缺点是过于注重单一绩效指标的量化,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绩效水平。
现代企业更注重绩效管理,强调通过全面、多角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实现对企业绩
效全面管理和协调。
另外,企业战略管理从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转变。
传统的战略管理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管理者制定战略,按照战略实施管理,但忽视了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
现代企业更加注重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管理,强调以顾客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
为顾客创造价值。
最后,企业战略管理由静态战略向动态战略转变。
传统的战略管理主要强调制定一份长期的战略计划,然后通过计划去实施和管理。
现代企业更加注重动态战略管理,强调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战略,以应对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总体来说,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变化,企业战略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创新性和动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保障。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引言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
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进行评述,介绍主要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并探讨其优点和局限性。
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战略管理领域最经典的模型之一。
它由麦克斯韦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产业的竞争力。
该模型认为,产业的竞争力受到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的影响。
通过分析这五个方面,企业可以确定自身的竞争策略。
SWOT分析SWOT分析是另一个经典的战略管理工具。
SWOT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通过进行SWOT 分析,企业可以识别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会并应对威胁,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
BCG矩阵BCG矩阵是波士顿咨询集团提出的一个产品组合分析工具。
它将产品分为四个象限:明星(Stars)、现金奶牛(Cash cows)、问题标志(Question marks)和犬(Dogs)。
根据产品在市场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来判断其在组合中的位置,进而进行战略决策。
新兴的战略管理理论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是金泽·奈和麦可·博尔的著作《蓝海战略》中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应该不断创造新的市场空间,而不是在现有市场上与竞争对手激烈竞争。
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可以开辟蓝海市场,避免红海市场的激烈竞争。
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理论,用于分析企业内部活动的价值创造过程。
该理论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可以找到提高效率和增加附加值的机会。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独特的资源和能力。
企业战略理论发展述评

2 1 弟 9舂 第9期( 0 0年 总弟 13 ) 6期
企业战略理论发展述评
马 利 华
( 江工业 大学经 贸管理学院, 浙 浙江杭 州 3 02 ) 10 3
摘 要: 企业 战 略 理论 是 随 着企 业 战 略环 境 的 日益 动 态 化 和复 杂 化 而逐 步 萌 生并 发展 起 来 的 。 统 战 略 管理 理 论 的基 石 在 于假 设 传
n r ae tae i m a ge e t e y I s ol i ce s 。 sr tgc na m nt h or l f l a owe d t rpi de l pm e a d c ntn us m p ov m e . To a b sne ̄ srt g h s he a d veo nt n o i uo i r e nt d y S u i s tae y a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与企业对策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与企业对策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竞争优势而制定和实施的规划和方法。
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本文将以1000字左右的篇幅,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应对措施进行浅析。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从传统理论向创新理论的转变。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和竞争策略,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在增加。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更注重创新和学习能力,强调企业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之三是从定性理论向定量理论的转变。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主要基于管理者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
随着企业管理技术的进步和数据收集的可行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也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模型构建,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企业对策是企业在面对不同发展趋势时的应对措施。
在面对从传统理论向创新理论的转变时,企业应致力于建设创新型组织和培养创新能力,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在面对从单一维度向多元化维度的拓展时,企业应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面对从定性理论向定量理论的转变时,企业应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注重从大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企业战略理论综述

企业战略理论综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项保华/李庆华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个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个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1。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一种观点。
20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2.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二种观点。
1938年,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
此外,他还提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其它的管理工作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3.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三种观点。
60 年代, 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Andrews)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
他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二、传统战略理论阶段60年代,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在研究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
由此,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逐渐由单纯的组织内部转向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评述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评述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竞争优势而制定的计划与实施一系列活动。
本文将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包括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等工具的使用以及战略实施等方面。
同时,也会探讨企业战略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战略实施、未来趋势正文: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制定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企业战略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起初的战略制定,到后来的战略实施,再到现在的战略落地,企业战略管理已日益成熟。
1.1 第一阶段:战略制定先进的企业都知道要为未来做长远规划,并采用SWOT分析等工具制定企业战略。
其中SWOT分析就是一种策略评估工具,评估企业当前的强项、弱项、机会和威胁。
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内部优势和弱点,同时抓住外部机遇和威胁,为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了支持和参考。
1.2 第二阶段:战略实施在企业制定好战略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执行。
这一阶段需要关注资源的分配、组织的架构以及流程的优化等问题。
如果实施不力,企业将失去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1.3 第三阶段:战略落地战略落地阶段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步。
该阶段需要企业实现内部业务流程的协调配合,以及对外的市场竞争力量的抵御。
往往需要高效的组织架构、先进的技术和一支具有决策能力的管理团队来实现。
二、企业战略管理工具2.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企业能力和环境因素的方法。
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评估,熟悉企业的当前状态、机会和威胁,帮助企业发展战略。
2.2 波士顿矩阵波士顿矩阵是企业用来评估产品组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关注公司目前产品组合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速度,旨在发现哪些产品有潜力成为公司未来的收入来源。
2.3 其它工具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工具,如制定SMART目标、计算ROI、五力模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
内容摘要: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并着眼于未来实施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战略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并实现长期发展的整体性谋略,如何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取得竞争胜利和实现成功管理的关键。
本文主要评述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近期最新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学派和学术观点,试图从理论层面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给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企业战略战略管理理论观点发展趋势
战略原是军事术语。
在西方,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文" Strategos ,其含义是
“将军”,意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
在我国,战略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
因
此,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
企业战略将战略的思想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
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的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战略的思想是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至今为止,企业战略管理仍然是管理学整体理论中一门比较新的学科。
早期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约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
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认为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并提出组织与环境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
战略明确用于企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阿尔福来德?D截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一书,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
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此目标而对企业重要资源
进行的管理”。
在该书中钱德勒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并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改变,从而确立了"环境一战略一结构"这一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分析方法。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发表了〈〈公司战略》一书,把企业战略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
步。
他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
的、正式的计划过程,企业高层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
从此,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被
看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逐步普及。
安索夫的
研究开创了战略规划的先河,成为
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标志着企业战
略理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20
世纪50年代以后,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
明茨博格等人在其所着的《战略历程:纵
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沿着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将战略管理理论归结为十大
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戈IJ 学派、定位
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
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