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语法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专题完美ppt课件

10
。可以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使动词,使……完好。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11
四、数词
确数:
概数:
序数:
12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物量词:动量词:数词和量词的语法功能:1、经常一起使用,共同修饰名词,作定语。文言文中,数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
13
六.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她们、大家、咱们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 指示代词:如这、那、那里、那边。
3434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
3535
名词、名词性短语不能无条件地单独做谓语。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等、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名词性短语做谓语限于说明人物的籍贯、容貌等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
2023/10/23
红
红
三个
两本
祖国
他
又高又大你来
2023/10/23
38
38
5、状语(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常做状语)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副词
刚多么
很这么介词结构 从北京为人民
多快好省
很高兴
2023/10/23
39
39
状语一般是放在主语后谓语中心词前的。
但是也有许多状语可以放在主语前。例如:
][状] ()
42
2023/10/ 23
42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状],(定)主||[状]谓<补>+(定)宾
43
第一步:先用“||”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文言文语法现象词类活用课件

一、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 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 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 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 词用。
词类活用七种类型
1、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 3、动词活用作名词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 5、使动用法 6、意动用法 7、为动用法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腰白玉之环
山:(地点名词)→(状语)沿着山路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地点名词放在动 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活用作状语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
(工具)
2、失期,法皆斩 法:按照律法 (根据)
3、吾得兄事之 兄:以兄长之礼、像对待兄长一样
(待人的方式、对人的态度)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使用的工具)
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表 该动作产生时的状态时,活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小结:
1、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地点名词放在动词 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活用作状语
2、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 表该动作产生时方式、方法、工具时,活用作状 语。
3、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 表该动作产生时的状态时,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时间名词)→(状语)每天
2、东临碣石
东: (方位名词)→(状语)在东面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时间名词)→(状语)一天比一天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5、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内、外:(方位名词)→
(状语)在内(外)
6、山行六七里
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 出的
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不是主语具有的,而 是宾语具有的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 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 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 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 词用。
词类活用七种类型
1、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 3、动词活用作名词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 5、使动用法 6、意动用法 7、为动用法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腰白玉之环
山:(地点名词)→(状语)沿着山路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地点名词放在动 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活用作状语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
(工具)
2、失期,法皆斩 法:按照律法 (根据)
3、吾得兄事之 兄:以兄长之礼、像对待兄长一样
(待人的方式、对人的态度)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使用的工具)
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表 该动作产生时的状态时,活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小结:
1、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地点名词放在动词 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活用作状语
2、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 表该动作产生时方式、方法、工具时,活用作状 语。
3、名词放在动词前(且并非该动作的主语), 表该动作产生时的状态时,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时间名词)→(状语)每天
2、东临碣石
东: (方位名词)→(状语)在东面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时间名词)→(状语)一天比一天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5、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内、外:(方位名词)→
(状语)在内(外)
6、山行六七里
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 出的
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不是主语具有的,而 是宾语具有的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课件(共31张PPT)

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等的词语。
1、动作行为动词:洗、走、听、保卫,批评等 2、心理活动动词:爱、厌恶、喜欢、希望、尊
敬等 3、状态变化动词:在、存在、有、发生、死亡、
发展等 4、判断动词:是。 5、能愿动词:能、会、愿意、应该、要等 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回、开、
起来等
副词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 往往是成对成组的。例如:男:女、 西式:中式、 民用:军用、 有期: 无期
介词
介词概念: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 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补充谓语。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 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得根 据语境判断。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介词为虚词,不能单独充 当句子成分,必须同名词、代词、短语、句子 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充当句子成分。
并列短语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不 分主次、平等并列地组合
1、在一起的短语 2、升学或者就业 3、春夏和秋冬 4、辱骂和恐吓 5、科长和新来的秘书
偏正短语 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1、定中短语 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 修饰部分在前头,叫做修饰语,被修饰 部分在后头叫中心语。
(他)的马 (代·名) (谁的马?) (江苏)人 (名·名 ) (什么地方的人?) (昨天)的事 (名·名) ( 什么时候的事?)
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绳子,依然牢牢地 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 划在主语下面 “—— ” 划在谓语下面主成要分 “~~” 划在宾语下面
“( )” “[ ]” “< >”
用在定语前后 用在状语前后附成加分 用在补语前后
(上课)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课件

例如:⑴中国人民志气高。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 的重大事业。
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数词、
44
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 “什么”。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 么”或“怎么样”。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介词
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的词, 和、因为、如果、 表并列、转折、因果、假 只要、或者、而 设、条件、选择、递进关 且、虽然 系
9
副词和介词的区分
副+动、形(短语) 例如:很漂亮 介+名、代(短语) 例如:在小河上
经常哭
介词和连词的区分
例:我跟他是好朋友。 我跟他学弹琴。 介词:前后位置不可互换。 连词:前后位置可互换。
42
二.句子成分的标识符号
主语:“ ” 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 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 ” 划在宾语下面 定语:“( )” 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 ] ”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 〉” 用在补语前后
43
三、句子成分的判定
1、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 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 事物”。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谁(什么)” “怎么样”
如:上帝死了 脑袋晕 心情舒畅 大雁归来 他们很好 人声鼎沸 好人一生平安
35
⑥介宾短语,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或词 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结构(介宾短语), 多作状语。 介词+名词、代词或词组
往南、朝东、为自己、为别人、在边疆、 对他、于1998年、比去年、被巨浪 [向沙漠]进军、[为人民]服务、[因下雨]中 止 [用大碗]盛汤、[向英雄]学习 (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 (朝东)的侧门、(对曹操)的评价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高中语文文言语法知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必修5
6.1.4《梳理探究 -文言语法知识》
文言 语法
常见虚词
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 名词 、动词 、形容 词 、数词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 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 年 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 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 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 称代前文的 (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称代前 文的“饮食”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 称代前文 的李广。
3、辨明意义用法
高考试题中往往是“意义和用法”并提,考文言 虚词的意义、用法较多。
意义是指词义,主要是指某个虚词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什么词。
用法包含内容较多,词性、在句中表示的各种关 系 、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 、词类活用、“之”字取 消 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之”字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一 些虚词作在为用发法语中词,等只等考,一均般属用用法法,的不范考畴特。殊用法。
例
2006年高考试题:
所以 ,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 , 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 上下文 )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常见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 词 、介词 、连词 、 助词 、叹词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 ,但“常见”者毕竟有限 。
《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 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 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 的范围。
《高中语文》
必修5
6.1.4《梳理探究 -文言语法知识》
文言 语法
常见虚词
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 名词 、动词 、形容 词 、数词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 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 年 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 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 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 称代前文的 (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称代前 文的“饮食”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 称代前文 的李广。
3、辨明意义用法
高考试题中往往是“意义和用法”并提,考文言 虚词的意义、用法较多。
意义是指词义,主要是指某个虚词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什么词。
用法包含内容较多,词性、在句中表示的各种关 系 、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 、词类活用、“之”字取 消 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之”字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一 些虚词作在为用发法语中词,等只等考,一均般属用用法法,的不范考畴特。殊用法。
例
2006年高考试题:
所以 ,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 , 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 上下文 )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常见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 词 、介词 、连词 、 助词 、叹词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 ,但“常见”者毕竟有限 。
《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 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 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 的范围。
高中语文语法简略讲解课件

25
1、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2、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 我的眼前>。
26
3、船长已经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话。 船长‖[已 经 ] [ 不 ] 耐烦(我父亲的)(那 番)话。
4、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 海附近的山坡上。
10
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有:在、给、叫、用、拿、 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怎么区别?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
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 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如: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语法功能: 可以代替名、动、形 、数和副,还可 代替短语和句子。
5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 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 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 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国家不国家
19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
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 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 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⑴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⑵他写的字比原来好得多。 ⑶他生于1918年。 ⑷他坐在桌子旁。
20
划分句子的口诀:
❖
口诀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 口诀二: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 补: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1、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2、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 我的眼前>。
26
3、船长已经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话。 船长‖[已 经 ] [ 不 ] 耐烦(我父亲的)(那 番)话。
4、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 海附近的山坡上。
10
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有:在、给、叫、用、拿、 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怎么区别?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
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 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如: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语法功能: 可以代替名、动、形 、数和副,还可 代替短语和句子。
5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 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 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 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国家不国家
19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
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 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 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⑴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⑵他写的字比原来好得多。 ⑶他生于1918年。 ⑷他坐在桌子旁。
20
划分句子的口诀:
❖
口诀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 口诀二: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 补: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PPT(134页),高一到高三都适用!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PPT(134页),高一到高三都适用!
语法是高中语文的基础,如同人飞跑之前的踏步踢脚,但在“淡化语法”的教学背景下,语法知识又堪称中学的知识“尬点”。
初中老师说:莫急,高中老师都会讲。
高中老师说:这些,初中老师都讲过吧!然后学生懵懵懂懂,到了高三对语法知识还是所知甚少,分不清词性,不明白词语结构,更不懂句子成分,从而影响到许多知识点的学习,比如文言实词判断,文言文翻译,病句辨析,作文语言通畅。
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整理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PPT(共134页PPT),既适合高三备考,也适合高一、高二教学。
部分截图展示。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上课用)课件(共148张PPT)(完美版)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有物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
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次、趟、下、回、声、。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请对下联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 片帐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 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布十面埋伏,摆九宫阵,派五六个战 将,占七八座城,召四方众,发三条令, 全取二胜皆仗一心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B.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叹词、拟声词等。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A.表人和事物的名称,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B.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C.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 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D.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E.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 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F.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门外、河畔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
判断正误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动词趣事
1959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广东从化温 泉,参观了流溪小学,看到墙上有条标语“人人 要讲普通话”,他点头赞好,但建议改为“人人 学讲普通话”。一字之改,可以看出周总理的思 维缜密和务实精神。“要讲”和“学讲”有什么 区别呢?前者带有强迫性,非讲不可。但南方不 同于北方,小孩子不同于成年人,硬性规定“要 讲”反而不切实际。改为“学讲”就大不相同, 孩子们可以先学后讲,老师也有责任教学生怎样 讲普通话,这正是学校的任务之一。
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次、趟、下、回、声、。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请对下联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 片帐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 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布十面埋伏,摆九宫阵,派五六个战 将,占七八座城,召四方众,发三条令, 全取二胜皆仗一心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B.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叹词、拟声词等。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A.表人和事物的名称,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B.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C.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 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D.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E.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 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F.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门外、河畔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
判断正误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动词趣事
1959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广东从化温 泉,参观了流溪小学,看到墙上有条标语“人人 要讲普通话”,他点头赞好,但建议改为“人人 学讲普通话”。一字之改,可以看出周总理的思 维缜密和务实精神。“要讲”和“学讲”有什么 区别呢?前者带有强迫性,非讲不可。但南方不 同于北方,小孩子不同于成年人,硬性规定“要 讲”反而不切实际。改为“学讲”就大不相同, 孩子们可以先学后讲,老师也有责任教学生怎样 讲普通话,这正是学校的任务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短语
短语和短语的类型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 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 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老师 和同学、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万紫 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 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 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 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 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 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 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 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
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 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 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 中间等。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
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
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
学”、“不房屋”。
名词的语法特征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 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 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 群体。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
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如“很大、最 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重叠形式: 单音节: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 的、慢慢儿 双音节:AABB或AABB(的)、AABB(儿)。 如:清清楚楚、高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A里AB式。如:马里马 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 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 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 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 等。
一、语素
1、语素的概念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如: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进行语素切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2、语素的种类
(1)从音节的多寡来划分: 单音节:天、地、人、日、月、金、木 双音节:坦克、扑克、蝴蝶、徘徊、仿
佛、淋漓 多音节:威士忌、麦克风、青霉素、奥
林匹克、阿司匹林
(2)从语义的独立性来划分: 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如: 天、地、人、日、月、金、木、风、车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
7、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 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
(二)动词
1、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喝; 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 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
厌恶; 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能愿动词: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到; 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四)数词 量词 代词
1、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一、二、壹、贰、二分之一、
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2、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公里、斤、两、辆、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3、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
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五)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 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 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
5、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
(三)形容词
1、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
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
悄悄。 有表颜色的:如黑、白、红、碧绿、苍白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 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红、红太阳”。
(七)助词 叹词 拟声词
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 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有结 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有时态 助词:如着、了、过等;有语气助词: 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 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 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 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 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2)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如长江黄河 的滚滚东流,不可----。
(3)《五国联合公告》在亿万爱好和平的人们 心中----了一座光明和希望的灯塔。
A、灌注 遏制 树起 B、灌注 遏止 竖起
C、贯注 遏止 树起 D、贯注 遏制 竖起
二、词类
(一)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
其它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固定。如: 民、机、器、孩、童、意、师、时、可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且跟别
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如: 老、初、第、阿、者、子、头、巴、儿
3、词语辨析——语素分析法
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项是( C )
(1)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 把全部精力--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
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六)介词 连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 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 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 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 且、与其、尚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