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合集下载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清香,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习词人毛泽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2)体会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诗歌中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歌描绘的意境中。

(2)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毛泽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卜算子咏梅》的艺术价值。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卜算子咏梅》的意境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诗歌,以咏梅为主题,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革命者的激励。

1.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2.3 创作背景: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和革命事业,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1.3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展示梅花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梅花的文化和诗词。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1.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1.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1.5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阅读理解:10分钟3.2.3 诗歌解析:15分钟3.2.4 讨论交流:10分钟3.2.5 写作练习: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1【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执教人】裕安区狮子岗乡査婆店小学陈俊【教学时间】二00九年五月六日上午【教学目标】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写字导入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2、板书“梅”。

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二、朗读指导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

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

(重点指导朗读)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

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

(愁)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三、诵读“愁”诗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3、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②学生齐读愁诗。

四、诵读理解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七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的: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2、学习衬托的手法3、背诵这两首词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1、3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点播、赏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导语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三、自读疏通词语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

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寂寞(i):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任凭:一任零落:凋谢四、诵读、点播、赏析1、请学生试读,略评2、点播分析(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讨论点播:衬托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及意境;(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卜算子咏梅》;(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凌寒、孤芳自赏的品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象征手法;(3)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2)情感表达的深刻内涵;(3)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意境;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3. 案例分析法:以《卜算子咏梅》为例,讲解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卜算子咏梅》的相关资料、PPT等;2. 学生准备:预习《卜算子咏梅》,了解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3. 教室准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梅花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的创作背景;(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梅花的傲骨、冰肌玉骨等;(3)讲解诗歌情感表达,如孤芳自赏、傲霜斗雪等。

4. 互动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梅花在诗歌中的意象;(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2)选取代表性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3. 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3. 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六、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解《卜算子·咏梅》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及其寓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情感。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 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深度解读。

2. 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3.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如毛泽东其他诗词、梅花图片等。

3.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

4. 讲解分析(1)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寓意及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交流欣赏心得。

(2)教师推荐相关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6.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作业布置(1)背诵《卜算子·咏梅》。

(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1、3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点播、赏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导语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

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寂寞(i ):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
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
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
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 ——
正面;不争——反面;只
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

黄昏时光已令你
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
妒不满。

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 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 都写了
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 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形象不同。

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
击摧残的形象。

毛泽东的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3、感情基调不同。

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
满自信的。

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境界气
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习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