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几进位加法

合集下载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4、《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一)复习准备1、口算.6+9 ?27+2 ?65+432+602、笔算(竖式计算)34+1223+143、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

出示图,学生观察,两个班一共多少个人?能合乘一辆车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

师:36和35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生:36是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生:个位是?6个一加?5个一,得?11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吗?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

师:11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2)边摆边算师:个位6加5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生: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师:最后得71。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6加35,个位6加5得11,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1;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

加法口诀表

加法口诀表

一、加法口诀表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二、减法口诀表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五五下五五退一还五六六下六六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七七下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八八下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九九下九九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珠算除法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归除法用口诀进行计算,有九归口诀,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 九归口诀共61句: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二一添作五.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六四六余四,六五八余二.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退商口诀共9句: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商九口诀共9句: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叫“单归”;除数是两位或两位以上的除法叫“归除”,除数的首位叫“归”,以下各位叫“除”.如,除数是534的归除,叫“五归三四除”.即用五归口诀求商后,再用34除.归法口诀表映象称为,"想象的知觉"。

9加几进位加法优秀教案

9加几进位加法优秀教案

20以内进位加法——9加几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3—96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形成“凑十〞的思想。

2、通过比拟、推理、概括,建立凑十法的概念。

3、通过具体的活动练习,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1、在玩,学中悟,使学生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到9加几的学习上。

使学生经历凑十法形成的过程,并能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学会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拟、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在玩中思,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2、在探索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将“凑十法〞由具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教学准备:视算题卡,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小棒20根。

教材分析: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本单元内容的起始课,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加几及十几加减几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

它为后继其它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做铺垫,在一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报名场景为题材,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根本计算能力二者的结合学习,所以我认为在教这局部内容时,应教会学生如何用数学的开展眼光对待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个性化的数学思想,探索并总结出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两个多月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十加几以及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的计算,并在学习初期学生就已经经历了利用小棒动手操作来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十几加几加法练习题

十几加几加法练习题

十几加几加法练习题一、基础加法练习1. 13 + 5 =2. 14 + 7 =3. 15 + 9 =4. 16 + 4 =5. 17 + 6 =6. 18 + 8 =7. 19 + 3 =8. 12 + 2 =9. 13 + 11 =10. 14 + 12 =二、进位加法练习11. 15 + 7 =12. 16 + 8 =13. 17 + 9 =14. 18 + 6 =15. 19 + 7 =16. 12 + 9 =17. 13 + 10 =18. 14 + 11 =19. 15 + 12 =20. 16 + 13 =三、混合加法练习21. 13 + 4 + 6 =22. 14 + 5 + 7 =23. 15 + 8 + 2 =24. 16 + 3 + 9 =25. 17 + 5 + 4 =26. 18 + 7 + 3 =27. 19 + 2 + 8 =28. 12 + 6 + 5 =29. 13 + 9 + 4 =30. 14 + 10 + 2 =四、连加加法练习31. 13 + 5 + 7 + 2 =32. 14 + 6 + 8 + 3 =33. 15 + 7 + 9 + 4 =34. 16 + 8 + 10 + 5 =35. 17 + 9 + 11 + 6 =36. 18 + 10 + 12 + 7 =37. 19 + 11 + 13 + 8 =38. 12 + 14 + 2 + 9 =39. 13 + 15 + 3 + 10 =40. 14 + 16 + 4 + 11 =五、挑战性加法练习41. 13 + 15 + 17 + 19 =42. 14 + 16 + 18 + 20 =43. 15 + 17 + 19 + 21 =44. 16 + 18 + 20 + 22 =45. 17 + 19 + 21 + 23 =46. 18 + 20 + 22 + 24 =47. 19 + 21 + 23 + 25 =48. 12 + 14 + 16 + 18 =49. 13 + 15 + 17 + 19 + 21 =50. 14 + 16 + 18 + 20 + 22 =六、时间加法练习51. 如果现在是下午3点(15时),再过4小时是什么时间?52. 如果现在是上午11点(11时),再过7小时是什么时间?53. 如果现在是晚上8点(20时),再过3小时是什么时间?54. 如果现在是中午12点(12时),再过6小时是什么时间?55. 如果现在是下午4点(16时),再过5小时是什么时间?七、长度加法练习56. 一根绳子长13米,再接上5米的绳子,总长是多少米?57. 一条河流宽16米,再延伸8米,总宽是多少米?58. 一本书的厚度是15毫米,再加上4毫米的封面,总厚度是多少毫米?59. 一辆自行车轮子的直径是14英寸,再加上7英寸的轮胎,总直径是多少英寸?60. 一块田地的长度是17米,再拓宽9米,总长度是多少米?八、重量加法练习61. 一袋大米重15千克,再加上7千克的另一袋,总重量是多少千克?62. 一个苹果重13克,再添上5克的另一个苹果,总重量是多少克?63. 一只鸡重16千克,再加上8千克的另一只鸡,总重量是多少千克?64. 一箱矿泉水重18千克,再加上6千克的另一箱,总重量是多少千克?65. 一块石头重19千克,再叠上3千克的另一块石头,总重量是多少千克?九、货币加法练习66. 你有13元,妈妈又给了你5元,你现在有多少元?67. 一本书的价格是14元,再加上8元的邮费,总共需要多少钱?68. 一支铅笔的价格是15元,再加上9元的另一支,总共需要多少钱?69. 一件衣服的价格是16元,再加上7元的税费,总共需要多少钱?70. 一顿饭的价格是18元,再加上6元的饮料费,总共需要多少钱?十、日常生活加法练习71. 小明一天吃了13颗糖果,下午又吃了5颗,他一共吃了多少颗?72. 小红一天走了16分钟,又走了8分钟,她一共走了多少分钟?73. 小华一天看了15页书,晚上又看了9页,他一共看了多少页?74. 小李一天喝了18杯水,下午又喝了6杯,他一共喝了多少杯?75. 小王一天做了13个仰卧起坐,晚上又做了7个,他一共做了多少个?答案一、基础加法练习1. 13 + 5 = 182. 14 + 7 = 213. 15 + 9 = 244. 16 + 4 = 205. 17 + 6 = 236. 18 + 8 = 267. 19 + 3 = 228. 12 + 2 = 149. 13 + 11 = 2410. 14 + 12 = 26二、进位加法练习11. 15 + 7 = 2212. 16 + 8 = 2413. 17 + 9 = 2614. 18 + 6 = 2415. 19 + 7 = 2616. 12 + 9 = 2117. 13 + 10 = 2318. 14 + 11 = 2519. 15 + 12 = 2720. 16 + 13 = 29三、混合加法练习21. 13 + 4 + 6 = 2322. 14 + 5 + 7 = 2623. 15 + 8 + 2 = 2524. 16 + 3 + 9 = 2825. 17 + 5 + 4 = 2626. 18 + 7 + 3 = 2827. 19 + 2 + 8 = 2928. 12 + 6 + 5 = 2329. 13 + 9 + 4 = 2630. 14 + 10 + 2 = 26四、连加加法练习31. 13 + 5 + 7 + 2 = 2732. 14 + 6 + 8 + 3 = 3133. 15 + 7 + 9 + 4 = 3534. 16 + 8 + 10 + 5 = 3935. 17 + 9 + 11 + 6 = 4336. 18 + 10 + 12 + 7 = 4737. 19 + 11 + 13 + 8 = 5138. 12 + 14 + 2 + 9 = 3739. 13 + 15 + 3 + 10 = 4140. 14 + 16 + 4 + 11 = 45五、挑战性加法练习41. 13 + 15 + 17 + 19 = 6442. 14 + 16 + 18 + 20 = 6843. 15 + 17 + 19 + 21 = 7244. 16 + 18 + 20 + 22 = 7645. 17 + 19 + 21 + 23 = 8046. 18 + 20 + 22 + 24 = 8447. 19 + 21 + 23 + 25 = 8848. 12 + 14 + 16 + 18 = 6049. 13 + 15 + 17 + 19 + 21 = 8550. 14 + 16 + 18 + 20 + 22 = 90六、时间加法练习51. 15时 + 4小时 = 19时(晚上7点)52. 11时 + 7小时 = 18时(下午6点)53. 20时 + 3小时 = 23时(晚上11点)54. 12时 + 6小时 = 18时(下午6点)55. 16时 + 5小时 = 21时(晚上9点)七、长度加法练习56. 13米 + 5米 = 18米57. 16米 + 8米 = 24米58. 15毫米 + 4毫米 = 19毫米59. 14英寸 + 7英寸 = 21英寸60. 17米 + 9米 = 26米八、重量加法练习61. 15千克 + 7千克 = 22千克62. 13克 + 5克 = 18克63. 16千克 + 8千克 = 24千克64. 18千克 + 6千克 = 24千克65. 19千克 + 3千克 = 22千克九、货币加法练习66. 13元 + 5元 = 18元67. 14元。

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小学数学进位加法是指在加法运算中,当两个相同位置的数字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10时,需要将进位的数值加到高位的运算中。

下面是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的一些知识点:
1. 单位相同位置相加
- 当个位数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10时,需要进位到十位数位进行计算。

- 当十位数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10时,需要进位到百位数位进行计算,依此类推。

2. 进位规则
- 进位是将一个数的某一位上的数加1,并将结果赋给它右边一位的数。

- 进位过程中,如果某一位上的数是9,那么进位后将变为0,并继续向右边的位数进行进位。

- 进位过程中,如果某一位上的数是0,不进行进位。

3. 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
- 列竖式计算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将两个数的各位数字对齐,从低位开始相加,按照进位规则进行运算,最终得到结果。

举例:
25
+ 37
------
62
在这个例子中,个位数相加时,5 + 7 = 12,需要进位1,所以个位上显示的数字为2,将进位的数1加到十位数位,3 + 2 + 1 = 6,所以十位上显示的数字为6,最终结果
为6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5、4、3、2加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5、4、3、2加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件

4 + 7 = 11
随堂小练 2.(教材P95做一做第2题)
9+5=14 9+4=13 8+3=11 9+2= 11 5+9=14 4+9= 13 3+8=11 2+9= 11
随堂小练
3.先说得数,再写算式。(教材P96练习二十二第1题)
3
4 +8 5
3+8=11 4+8=12 5+8=13
23
+9
4
5
2+9=11
3+9=12 4+9=13 5+9=14
7 4 +7 5 63
7+7=14 6+7=13 5+7=12 4+7=11 3+7=10
当堂检测 1.(教材P96练习二十二第3题)
5+7= 12 4+8=12 4+9= 13 13-3=10 5+9=14 3+9= 12
当堂检测 2.一共有多少?
摘水果
11 12 13
14 15 16
5+9 3+8 4+7 5+8 3+9 7+8 8+6 6+7 4+9 6+6 7+9 2+9
按照进度,这节课我们学习4加几的 加法,不知道经过这么多节课的学 习,同学们对加法运算有没有一些 新的认识呢?
算一算
8 + 7 = 15 25
10
4 + 9 = 13 4 + 8 = 12
9+2= 11 2+9= 11
4+1= 5 4+2= 6 4+3= 7 4+4= 8 4+5= 9

进位加法的几种方法

进位加法的几种方法

进位加法的几种方法进位加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在进位加法中,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某一位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将这一位的“进位”加到下一位上。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进位加法方法。

一、竖式进位加法竖式进位加法是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进位加法方法。

它适用于两个数相加时,每一位数字都要进行计算,并且需要注意进位。

1.列竖式首先,在纸上按照个、十、百、千……的顺序列出两个数和一个“+”号。

2.从个位开始计算从个位开始计算,将两个数对应位置上的数字相加,并写下其和。

如果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前进1。

3.依次计算下一位接着,依次计算十、百、千……等位置上的数字,并将其结果写在相应位置上。

4.检查是否有未处理的“进位”在所有数字都计算完毕后,需要检查是否有未处理的“进位”。

如果有,则需要将其加到更高一级别上去。

二、快速竖式进位加法快速竖式进位加法是对传统竖式进位加法的简化和优化,适用于两个数相加时,至少有一位数字为9或者10。

1.列竖式同样需要先在纸上按照个、十、百、千……的顺序列出两个数和一个“+”号。

2.找到相加的数找到两个数中最高位数字相加的位置,例如:1234 + 9876 中,最高位数字是1和9,因此需要计算1000+9000。

3.将进位加到下一位如果最高位数字相加后大于等于10,则需要将进位加到下一位。

例如:1+9=10,需要把进位1加到下一位上。

4.计算剩余部分接着计算剩余部分。

例如:234+876=1110。

1110中的“1”是上面进位后留下来的,“110”是234和876相加后得到的结果。

5.检查是否有未处理的“进位”在所有数字都计算完毕后,需要检查是否有未处理的“进位”。

如果有,则需要将其加到更高一级别上去。

三、横式进位加法横式进位加法是竖式进位加法的变形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两个数相加时,每一项都比较复杂且不容易进行竖式计算。

1.写出横式首先,在纸上横着写出两个数和一个“+”号。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P11、1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对“满十进一”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昨天我们一起在体育用品商店买了物品,你们看(媒体出示),小胖和小亮也各买了两种,你们能帮他们计算一下,他们每人用去多少钱吗?问:小胖买了哪两件物品?用去多少钱?说说你的计算过程?问:小亮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击图,媒体依次出示竖式;点击物品,可将所买的物品拖动到括号中。

)2.问:说说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媒体出示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还要来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说明:延续昨天的情景,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作为引进,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新授:探究一:验证乘车方案。

1.师:昨天我们为去博物馆设计的乘车方案中还有2个方案,还记得吗?(媒体出示:第8页主题图和方案:二(2)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 二(1)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 . )师:我们先来看第2个方案(媒体出示),请你们用竖式进行计算。

交流汇报:(1)先让学生汇报二(2)班和二(3)班:30+35的计算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一一演示计算过程,全班核对。

)(2)问:在计算36+34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个位上相加后是10。

)问:那怎么办呢?个位上到底写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媒体出示借助小棒的演示: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这里可反复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

)问:现在有几捆?是几根小棒呢?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师:谁来完整地说说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回答: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个位上6+4=10,个位上写0,然后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3+3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7,在十位上写7,结果是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几进位加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9加几》教学设计
评课和建议:《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口令性的组织、调控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费老师的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运动会的教学情境。

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会场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凑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李老师从课开始的导入练习,到新授的例题计算方法的讲解一直很关注“凑十”这个知识点。

尤其是在解决一共有几个足球的问题时,能结合图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凑十”动态演示的过程。

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听了本节课后我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1、新授后的综合性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有层次性。

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再是拓展练习,但每一层的练习都应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来展开。

2、练习设计也应该注意动静搭配,即口答交流和动笔计算相互交替进行。

3、有些练习题可以重复利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练习。

如简单的口算练习后(口答开火车或抢答形式都行),可以对这些口算式题进行整理,在有序排列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一个加数不变都是9,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得到的结果即和也是一个比一个大1。

在这里就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和会一个比一个大1。

然后再观察得数的个位上的数和第二个加数的关系,并能根据这个规律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