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证明
傅里叶变换性质-傅里叶变换的性质证明ppt课件

第 29 页
2Eej24E2Eej2 j 2F 2 F
F 12 2 E ej24 E 2 E e j2
122Eej22ej2
2 E 2 ej4 e j4 2 2 E 2 2jsi4 n 2
2
8E2
s
in 4
2
4
精品4课件2
ESa2
2 4
29
X
例3-7-8
E
2
4 o 4
持续时间短,变化快。信号在频域高频分量增加,频
带展宽,各分量的幅度下降a倍。
此例说明:信号的持续时间与信号占有频带成反比,
有时为加速信号的传递,要将信号持续时间压缩,则 要以展开频带为代价。
精品课件
9
( 3 ) a 1 f t f t , F F F *
2.例
ut 1 1sgntF 1
22
j
精品课件
5
三.奇偶虚实性
若 f( t) F () , f( t)则 F ( )
证明:
由定义
F f(t)f(t)e jtd tF ()
可以得到
F f ( t ) f ( t ) e j td t f ( u ) e j u d u F ( )
幅度频谱无变化,只影响相位频谱,
相移 t0左 右
t0 t0
时移加尺度变换
若 f(t)F() 则fatb1Fejab
a a
仿at
1 a
t的证
精品课件
明
过
程
11
六.频移特性
1.性质
若f(t) F()
则ff((tt))e e j j 0t0t F F 00 0为常数号 ,注
2.证明
信号与系统3.7.8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R()= g(t)sin (t)dt -
X ()= g(t) cos (t)dt -
在这种情况下,R()为奇函数,X()为偶函数,即满足: R()=-R(-) X()=X(-)
而 F() 仍是偶函数,()是奇函数。
第3章 傅里叶变换
此外,无论f(t)为实函数或复函数,都具有以下性质
所以
[F(t)]=2 f(-)
若f(t)是偶函数,式(3 50)变成
[F(t)]=2 f()
(3 50) (3 51)
第3章 傅里叶变换
第3章 傅里叶变换
(二) 线性(叠加性)
若 [fi (t)]=Fi () (i=1,2,...,n),则
n
n
[ aifi (t)]= aiFi ()
i=1
f(at)e dt
令x=at
当a 0
[f(at)]= 1
f(x)e
j x a
dx=
1
F(
)
a
aa
第3章 傅里叶变换
当a 0
[f(at)]= 1
-
f(x)e
j
x a
dx
a +
=- 1
f(x)e
j
x
a dx=- 1
F(
)
a
aa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便可得到尺度变换特性表达式为
[f(at)]= 1 F( )
-
-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
R
X
()= -
()=-
f(t) cos (t)dt
f(t) sin (t)dt
-
(3-54)
第3章 傅里叶变换
实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必是共轭偶对称

实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必是共轭偶对称1. 概述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可以将一个函数在时域或空域上的表示转换为在频域或空间域上的表示。
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对于实序列而言,它的傅里叶变换是共轭偶对称的。
本文将探讨实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为何必是共轭偶对称。
2. 实序列的定义实序列是指其傅里叶变换中包含了实部和虚部的序列。
所谓实部指的是只包含实数部分的序列,虚部指的是只包含虚数部分的序列。
一个信号如果是实数的,那么其频谱必然是共轭对称的。
傅里叶变换这种性质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简化计算和分析过程。
3.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时域或空域上的信号转换到频域或空间域上的数学工具,其定义如下:F(u) = ∫f(x)e^-j2πux dx其中F(u)表示频率为u的信号的复数表示,f(x)表示时域或空域上的信号,e^-j2πux表示欧拉公式中的指数部分。
4. 实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于一个实序列f(x)(假设x为实数),其傅里叶变换F(u)满足以下性质:- F(-u) = F(u)*- F(u)为实数即傅里叶变换的频谱是共轭对称的,并且频谱中不包含虚部。
5. 证明实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为共轭偶对称我们用Fourier变换中的定义来证明该结论F(u) = ∫f(x)e^-j2πux dx其中f(x)是实函数F(-u) = ∫f(x)e^j2πux dx= ∫f*(x)e^-j2πux dx= F(u)*其中f*(x)为f的共轭复数所以F(-u) = F(u)*F(u)为实数我们假设f(x)的傅里叶变换F(u)包含虚部,则F(-u)也包含虚部,即F(-u) = F(u)*不能成立。
所以F(u)为实数实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必是共轭偶对称的。
6. 总结实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是共轭偶对称的这一结论在信号处理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简化了计算和分析的复杂度,也有利于对信号的特性进行分析和提取。
傅里叶变换共轭对称序列

傅里叶变换共轭对称序列简介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将一个函数或信号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和,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信号的频域特性。
在傅里叶变换的研究中,共轭对称序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
本文将介绍傅里叶变换共轭对称序列的定义、性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共轭对称序列的定义与性质1.1 定义共轭对称序列是指实数序列中的元素满足一定的对称性质。
设序列为x[n],其中n 为整数,则x[n]是共轭对称序列当且仅当存在一个整数m,使得x[n]=x[m-n]。
1.2 性质共轭对称序列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对称中心:共轭对称序列的对称中心位于序列的中心,即在序列的长度为N 时,对称中心位于第(N+1)/2个元素。
如果序列长度为偶数,则有两个对称中心。
•共轭对称:共轭对称序列中的元素具有共轭对称的性质,即如果x[n]是共轭对称序列,那么x[n]是其共轭序列,即x[n]=x[-n]。
•傅里叶变换的共轭对称性:傅里叶变换后,共轭对称序列的频谱也是共轭对称的,即X[k]=X[N-k],其中X[k]为原始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结果,X[k]为其共轭。
2. 共轭对称序列的性质证明共轭对称序列的性质可以通过数学证明得出。
首先,我们考虑共轭对称序列的对称中心点,从而推导共轭对称性。
2.1 对称中心假设序列长度为N,我们可以通过推导得出共轭对称序列的对称中心。
根据共轭对称序列的定义,有x[n]=x[m-n]。
当n=0时,x[0]=x[m-0]由于共轭对称序列是实数序列,所以x[0]和x[m-0]的共轭是相等的,即x[0]=x*[0]。
将两边的共轭平移项展开,x[0]=x*[0]将其分解为实部和虚部的形式,x[0]=Re(x[0])+iIm(x[0])x*[0]=Re(x[0])-iIm(x[0])由于x[0]=x*[0],所以Re(x[0])=Re(x[0]),Im(x[0])=-Im(x[0])。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a 1
dx
j b a
, dt
t
1
t 1
2f1
(b)
且由图(b)可得 f1 (t ) Sa(t )
第
幅频、相频特性
幅频、相频特性分别如图(c)(d)所示。
| F ( ) |
28 页
( )
1
0
0
(c)
(d)
幅度频谱无变化,只影响相位频谱,
退出
3.时移加尺度变换
(1)性质
2
t
4 E
退出
解 F f t
2E 4E 2E j t t t t e dt 2 2
第 15 页
e 1 2E E 2E 4 j j 2 2 F e e 2 e
则F ( t )的频谱函数形状与 f t 形状相同,t , 幅度差2
3.例题
退出
第
例3-7-1
t 1 , F t 1 2
4 页
例3-7-2
已知F [sgn( t )] 则 2 jt 2 j ,
2 sgn( )
相移全通 网络
j t
dt
f ( u)e j
u
du F ( )
若f ( t ) F ( ),则f ( t ) F ( )
证明
退出
证明
设f(t)是实函数(为虚函数或复函数情况相似,略)
F ( )
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是共轭对称的

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是共轭对称的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是共轭对称的引言:傅里叶变换是信号处理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通过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可以揭示信号的频率组成和信号转换过程中的信息丢失等问题。
其中,傅里叶变换的共轭对称性质在处理实信号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何具有共轭对称性质,以及这一特性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正文:1. 实信号和复信号的区别在信号处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类型的信号,即实信号和复信号。
实信号表示实际存在的物理量,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在时间轴上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振幅变化。
而复信号则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复数信号,其振幅和相位信息可同时进行描述。
2. 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将一个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的过程。
对于实信号,其傅里叶变换一般是复数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变换结果的实部和虚部之间具有共轭对称性。
3. 共轭对称性的定义与推导共轭对称是指变换结果的实部和虚部在频域上相对于零频率点对称。
如果将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表示为X(f),那么X(f)的实部和虚部满足X(f) = X*(-f),其中*表示共轭。
这种共轭对称性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以及实信号的性质进行推导。
4. 实信号的共轭对称性应用举例实信号的共轭对称性在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共轭对称性,可以简化傅里叶变换的计算过程,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在频谱分析中,共轭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信号的频谱对称性和信号存在的频率成分;在通信系统中,共轭对称性有助于简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结论: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具有共轭对称性这一重要结论。
共轭对称性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深入理解和利用实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共轭对称特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实际应用中的信号处理问题。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和时移特性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和时移特性课程设计任务书2沈阳理工大学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和时移特性,傅里叶变换的性质有:对称性、线性(叠加性)、奇偶虚实性、尺度变换特性、时移特性、频移特性、微分特性、积分特性、卷积特性(时域和频域);从信号与系统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激励信号的具体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将研究的信号转化成具体的函数形式,在Matlab得到最终变换结果。
使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卷积的求解方法以及函数的微分等方法研究题目。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对称性;时移特性;Matlab3沈阳理工大学目录1、Matlab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频域分析—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与时移特性设计 (5)2.1.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 (5)2.2.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验证编程设计及实现 (7)2.3.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验证编程设计及实现 (11)3.总结 (13)4.参考文献 (13)4沈阳理工大学1、Matlab介绍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工程软件,其重要功能包括数值处理、程序设计、可视化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和与外部软件的融合应用等方面。
MATLAB软件由美国Math 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己成为覆盖多个学科的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数值计算仿真软件。
MATLAB具备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许多复杂的计算问题只需短短几行代码就可在MATLAB中实现。
作为一个跨平台的软件,MATLAB已推出Unix、Windows、Linux和Mac等十多种操作系统下的版本,大大方便了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下的研究工作。
MATLAB软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在保持内核不变的情况下,MATLAB 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学科推出相应的工具箱(toolbox),目前己经推出了图象处理工具箱、信号处理工具箱、小波工具箱、神经网络工具箱以及通信工具箱等多个学科的专用工具箱,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工作。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本质就是信号的时域运算关系在傅里叶变换域中的体现,也是求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手段。
傅里叶变换具有唯-性。
傅氏变换的性质揭示了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之间的确定的内在联系。
讨论傅里叶变换的性质,目的在于:1.了解特性的内在联系2.用性质求严㈣3.了解在通信系统领域中的实用这些性质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对称性。
§ 3. 7.1对称性质S(r)分1孑盹)=1 o In^fa}例3-7-2己知凤sgn(如=Z,则-O 2兀sgn(-0)卫jt—丿亦gn@>)相移全通网络£例3-7-3ITT叫/分何/(®)=+牛)-《 -牛〕卜若0C=2^,则有gOc盒%(魂度为込的方波§3.7.2线性§ 3. 7. 3奇偶虚实性奇偶虚实性实际上在§3. 4的"傅里叶变换的特殊形式”中己经介绍过。
1駅2砂贝心"(p)证明:由定义日/血]=匸/(灯妝訪(期可佔f[心)]=!>-対妝=£/妙*%血=F®窃(*砂,硕-2 .若jT(g讯劲.则(劲证明:设f(r)是实函数(为虚函数或复函数情况相似.略)F(期=匚芦(%耳皿=cosfitdf-显然丘(劲=Ly(F)cosffifdf 貢佃)=*(p)二关于血的偶函数疋(硏=-忍-硏二关于b的奇函数二列-0)=叭仞)已知而(-圳"(-甸二血—怩吓)§3. 7.4尺度变换性质综合上述两种情况3・意义(1) 0<a<l时域扩展,频带压缩。
脉冲持续时间增加a倍,信号变化减缓,信号在频域的频带压缩a倍。
因此高频分量减少, 幅度上升a倍。
⑵时域压缩,频域扩展Q倍。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席垫对您有帝助.可双击去除!持续时间短,变化加快。
信号在频域高频分量增加,频带展宽,各分量的幅度下降E倍。
此例说明:信号的持续时间与信号占有频带成反比,有时为加速信号的传递,要将信号持续时间压缩,则耍以展开频带为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DTFT )的对称性
已知:
[()]()j DTFT x n X e ω=
**[()]()j DTFT x n X e ω-= **[()]()j DTFT x n X e ω-=(由Z 变换的性质可推出)
共轭对称序列:()()*e e x n x n =-实部是偶对称序列,虚部是奇对称序列 共轭反对称序列: ()()*o o x n x n =--实部是奇对称序列,虚部是偶对称序列 任一序列总可以表示成共轭对称序列和共轭反对称序列之和:
()()()()()()()()()
**12
12e e o o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
⎪⎡⎤=--⎣
⎦⎪⎩
()()()()()()()()()**1212j j j e j j j e o j j j o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ω
ωωωωωωωω--⎧⎡⎤=+⎪⎣
⎦⎪=+⎨
⎪⎡⎤=-⎣
⎦⎪⎩
求证:
[Re(())]()
[Im(())]()j e j o DTFT x n X e DTFT j x n X e ωω
⎧=⎨=⎩ or [()]Re(())
[()]Im(())j e j o IDTFT X e x n IDTFT X e j x n ωω
⎧=⎨=⎩ [()]Re(())
[()]Im(())j e j o DTFT x n X e DTFT x n j X e ωω
⎧=⎨=⎩
or [Re(())]()
[Im(())]()j e j o IDTFT X e x n IDTFT j X e x n ωω
⎧=⎨=⎩
证明:
()()()[][]
**
1
21()()21
2Re(())2
Re(())j j j e X e X e X e DTFT x n x n DTFT x n DTFT x n ωωω-⎡⎤
=
+⎣
⎦⎡⎤=
+⎣⎦== ()()(
)[][]*
*
121()()2
1
2I m (())2
I m (())j j j o X e X e X e D T F T x n x n D T F T j x n D T F T j x
n ωω
ω-
⎡⎤=
-⎣
⎦
⎡⎤=
-⎣⎦==
()()()()()()()()()**121212Re 2Re e j j j j x n x n x n IDTFT X e X e IDTFT X e IDTFT X e ωω
ωω⎡⎤=
+-⎣⎦⎡⎤=+⎣⎦⎡⎤=⎣⎦⎡⎤=⎣⎦ ()()()()()()()
()()
**121212I m 2
Im o j j j j x n x n x n IDTFT X e X e IDTFT j X e IDTFT j X e ωωωω⎡⎤=--⎣⎦⎡⎤=-⎣⎦⎡⎤
=⎣⎦⎡⎤
=⎣⎦
对实数序列()x n
()()
()Re[]Im[]0
x n x n x n =⎧⎪
⎨=⎪⎩
则:[Re(())]()()[Im(())]()0
j j e j o DTFT x n X e X e DTFT j x n X e ωωω
⎧==⎨==⎩ 即:实数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具有共轭对称性(是共轭对称序列)
()()()()()*12
12e x n x n x n x n x n ⎡⎤=
+-⎣⎦=+-⎡⎤⎣
⎦ 共轭对称序列变成偶对称序列
()()()()()*
1212o x n x n x n x n x n ⎡⎤=
--⎣
⎦=--⎡⎤⎣
⎦共轭反对称序列变成奇对称序列
二.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的对称性
已知:
()()()()()()*
ep N N N x n x n x N n R n ⎡⎤=+-⎣⎦ ()()()()()()*op N N N x n x n x N n R n ⎡⎤=--⎣⎦
()()()*
1Re 2x n x n x n ⎡⎤=
+⎡⎤⎣⎦⎣⎦ ()()()*
1Im 2j x n x n x n ⎡⎤=-⎡⎤⎣⎦⎣⎦
()()()()()()()()()()()()()()
*
1
1**00*
1*
0*N N kn kn N N N N n n N N k n N N
N N n N N DFT x n x n W R k x n W R k X k R k x n W R k X N k R k ---==--=⎡⎤⎡⎤==⎢⎥⎣⎦⎣⎦
⎡⎤=-=⎢⎥⎣⎦
=-∑∑∑
有时习惯上()()
()*
N N
X N k R k - 可写成()*X N k -,但应该指出,当0k =时,
()*X N k -可得到()*X N ,但由于DFT 的取值区间为01k N ≤≤-,已超出该区间,因
而应当理解为()()**0X N X =。
()()
()()()()()()()()()()()()1
*
*0
*
*
1
001*
1*0N kn
N N N N
N n N kn kn
N N N N n n N N kn N N n DFT x
n R n x n R n W x n W x n W x n W X k -=--==---=⎡⎤-=-⎣⎦
⎡⎤⎡⎤=-=⎢⎥⎢⎥⎣⎦⎢⎥⎣⎦
⎡⎤==⎢⎥⎣⎦
∑∑∑∑ 证明:
复序列实部的DFT 等于序列DFT 的圆周共轭对称分量:
(){}()(){}
()()()()()()()()()()
***1
Re 2
1212
N N N N N ep DFT x n DFT x n DFT x n X k X N k R k X k X N k R k X k ⎡⎤=+⎡⎤⎡⎤⎣⎦⎣⎦⎣⎦⎡⎤=+-⎣⎦⎡⎤=+-⎣⎦=
复序列虚部乘以j 的DFT 等于序列DFT 的圆周共轭反对称分量:
(){}
()(){}
()()()()()()()()()()
*
**1Im 2
1
212
N N N N N op DFT j x n DFT x n DFT x n X k X N k R k X k X N k R k X k ⎡⎤=
-⎡⎤⎡⎤⎣⎦⎣⎦⎣⎦⎡⎤
=
--⎣⎦⎡⎤=--⎣⎦=
复序列的圆周共轭对称分量的DFT 等于序列DFT 的实部:
()()()()()(){}
()()()(){}
()()()*
*121
*212Re ep N N N N N DFT x n DFT x n x N n R n DFT x n DFT x n R n X k X k X k ⎡⎤⎡⎤=
+-⎣⎦⎣⎦⎡⎤=+-⎡⎤⎣⎦⎣⎦⎡⎤=+⎣⎦=⎡⎤⎣⎦
or
()()(){}
()()()()()()()()()()
*
**1Re 2
1
212N N N N N ep IDFT X k IDFT X k IDFT X k x n x n R N x n x N n R N x n ⎡⎤⎡⎤=
+⎡⎤⎡⎤⎣⎦⎣⎦⎣⎦⎣⎦⎡⎤
=
+-⎣
⎦⎡⎤=+-⎣⎦=
复序列的圆周共轭反对称分量的DFT 等于序列DFT 的虚部乘以j :
()()()()()(){}
()()()(){}
()()()*
*121
*212Im op N N N N N DFT x n DFT x n x N n R n DFT x n DFT x n R n X k X k j X k ⎡⎤⎡⎤=
--⎣⎦⎣⎦⎡⎤=--⎡⎤⎣⎦⎣⎦⎡⎤=-⎣⎦=⎡⎤⎣⎦
or
()()(){}
()()()()()()()()()()
*
**1Im 2
1
212
N N N N N op IDFT j X k IDFT X k IDFT X k x n x n R N x n x N n R N x n ⎡⎤⎡⎤=
-⎡⎤⎡⎤⎣⎦⎣⎦⎣⎦⎣⎦⎡⎤
=
--⎣
⎦⎡⎤=--⎣⎦=
()()()()()()()()()()()()()()
*
1
1**00*
1*
0*N N kn kn N N N N n n N N k n N N
N N n N N DFT x n x n W R k x n W R k X k R k x n W R k X N k R k ---==--=⎡⎤⎡⎤==⎢⎥⎣⎦⎣⎦
⎡⎤=-=⎢⎥⎣⎦
=-∑∑∑
根据频域抽样理论,对信号的连续频谱抽样,必然伴随着信号在时域的周期性延拓。
为了使频域的样本能完全代表时域的信号,则必须要求信号是时限的,而且在周期延拓时不发x n是一个长度为M的有限长序列,当我们对它的频谱在一个周期内等生重叠。
如果信号()
x n在时域将以N为周期延拓。
间隔抽样N点时,伴随着()
,也就是说至少要在一个周期内抽样M点。
为了避免信号的重叠,显然必须有N M
x n是一个无限长序列(非时限),则无论对其频谱在一个周期内怎样抽样,都将如果()
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域内信号的重叠,因而也不可能从周期延拓的信号中恢复出原信号。
这就是为什么DFT只对有限长序列而言的本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