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管理规程
一般生产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一般生产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建立一般生产区的清洁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生产区清洁管理。
三、责任者:生产部人员。
四、程序:1 清洁频率及范围:每天操作前和生产结束后各清洁1次。
1.1.1 清除并清洗废物贮器。
1.1.2 擦拭操作台面、地面及设备外壁。
1.1.3 擦拭室内桌、椅、柜等外壁。
1.1.4 擦去走廊、门窗、卫生间、水池及其它设施上污迹。
每周六工作结束后进行1 次全面清洁。
1.2.1 擦洗门窗、水池及其它设施。
1.2.2 刷洗废物贮器、地漏、排水道等处。
每月工作结束后进行大清洁,对墙面、顶棚、照明、消防设施及其它附属装置除尘。
全面清洗工作场所。
2清洁工具:拖布、水桶、笤帚、抹布、吸尘器、毛刷、废物贮器。
3清洁剂:洗衣粉、洗涤剂、药皂。
4消毒剂:%新洁尔灭。
5清洁方法:5.1操作前用饮用水擦拭设备各部位,工作结束后,先用清洁剂擦去各部位表面污迹,再用饮用水擦洗干净。
5.2设备:按一般生产区设备清洁规程清洁。
5.3容器:按一般生产区容器、器具清洁规程清洁。
5.4每周做完清洁后,用%新洁尔灭对室内进行喷洒消毒,卫生间每天用消毒剂喷洒消毒1次。
6 一般原则:每个岗位必须有自己的清洁工具,不得跨区使用。
生产岗位洗手池不得清洗私人物品。
清洁工必须遵守各项卫生规程。
7 清洁效果评价:目检确认,玻璃应光亮明净,无擦拭后水迹及残余痕迹,地面应无污垢、无积水、无废弃物。
用手擦拭任意部位,应无污迹和脱落物。
8 清洁工具的存放:8.1清洁工具用完后,按清洁工具清洁规程处理备用。
8.2水桶用后洗涮干净,倒置存放。
8.3各岗位的清洁工具分别存放于清洁工具存放间,并有标示,卫生间的清洁工具存放于本卫生间指定位置。
9 物料:9.1按操作规程从物流通道进出。
9.2仓库存放物料的外包装应保持清洁整齐完好,存放在指定区域。
9.3车间不允许堆积多余物料,车间领料员按“配制指令” 、“包装指令”领取物料,并摆放整齐。
一般区,洁净室(区)人员卫生管理.

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耐腐蚀, 具有良好的过滤性
Page
7
洁净服的卫生
1.洁净服要求不脱落纤维,不断丝、不产生静电、 不粘附粒子。耐腐蚀,热压灭菌,无磨损、破损 现象,能有效阻挡人体产生的尘粒。 2.洁净服线条简单,不设口袋,接缝应内封,无外 露的纤维,工作服领口、袖口、裤口等要加松紧 带。洁净服和帽子能有效遮盖内衣、头发;无菌 工作服应能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 留人体脱落物。
Page
12
清洗管理
工作服专人洗涤,专人保管,专人发放、登记及专人专用
工作服分区域集中,装入专用容器中,标记明显 干净工作服与使用工作服洁净级别一致的保管室中保管 已清洗与待清洗的工作服应由不同通道出入 洁净与无菌的应分别装入衣袋中,袋上明显标上工作服编号
洗涤、整理及使用前检查工作服是否符合要求,及时报告更换。
Page
21
Page
5
进出洁净区严格执行人员净化程序:
展示厅 一次更鞋 存衣、更衣 洗手 二次更鞋
手消毒
穿洁净服
洗手
洁净区
出的顺序与之相反
Page
6
工作服管理
生产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统一规定的工作服装
工作服装:指工作服、帽子、手套、口罩、袜
子、鞋和护目镜等 作用: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为主
选材:质地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
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操作人员与动物饲养人员应分开
生物制品生产区内,没有经明确规定去污染措施,生产人员不得由操作 活微生物或动物的区域到操作其他制品或微生物的区域
Page
4
个人卫生
1.每日上岗前,应在更衣室内穿戴好清洁、完好、 符合区域工装要求的工衣、工鞋、工帽; 2.随时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澡、勤 理发剃须、勤剪指甲、勤换衣; 3.不允许化妆,涂含有粉质的护肤品,禁止佩戴饰 物手表;
厂区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厂区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厂区内卫生管理,维护职工身心健康,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厂区内所有的职工和访客。
第三条厂区卫生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保健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倡导“从我做起,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理念。
第四条厂区卫生管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厂区内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条厂区卫生管理工作由厂区卫生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厂区卫生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第六条各部门及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卫生管理工作,共同维护厂区内的卫生环境。
第七条职工对厂区内的卫生环境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厂区卫生管理部门应及时予以回应并加以改进。
第二章厂区环境卫生管理第八条厂区内禁止乱丢乱扔垃圾,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要求投放。
第九条对于有害垃圾、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等进行分类,由专门的清洁工人进行收集处理。
第十条厂区内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工作区域内设置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消毒。
第十一条对于厂区内的厕所及洗手间进行定期清洁,保持通风,确保卫生条件良好。
第十二条对于厂区内的公共区域、走廊、楼梯等部位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干净整洁。
第三章食品卫生管理第十三条厂区内食堂应当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加工过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食品加工人员应当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定期进行体检,保障食品安全。
第十五条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对于不合格食品应当立即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食堂管理人员应当监督食品供应商的质量保障措施,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第四章病媒生物防治第十七条对于厂区内的病媒生物进行定期清理和灭杀,对卫生防疫工作应当给予重视。
第十八条对于厂区内的防鼠、防蝇、防蚊等病媒生物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没有孳生繁殖的可能。
第十九条对于职工身体不适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第五章环境卫生督促监督第二十条厂区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卫生督导员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
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车间卫生是维护员工健康、保证生产环境清洁、促进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管理车间卫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卫生条件,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责任和义务1. 车间经理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监督车间卫生工作,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2. 车间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卫生管理制度,组织相关培训和检查,及时解决卫生问题。
3. 所有员工应依法遵守卫生管理规定,积极参与卫生工作,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车间卫生要求1. 保持车间内外的清洁,定期进行清扫和除尘,特别是易积尘和易滋生细菌的区域和设备。
2.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保证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安全和卫生。
3. 垃圾分类,分类垃圾桶设在指定区域,做到垃圾及时清运,防止产生异味和细菌滋生。
4. 提供充足的清洁用品,如肥皂、洗手液等,促使员工经常洗手,保持卫生习惯。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厕所设施,保持厕所的清洁和通风,并配备充足的卫生纸和洗手液。
四、卫生培训和教育1. 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卫生培训,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垃圾分类处理、手卫生等内容,并签订相关承诺书。
2.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醒员工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并定期考核员工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五、违规处理1. 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员工,将进行诫勉谈话,并记录在案;若情节严重,可采取停职、降职等相应处罚措施。
2. 如有员工发现他人违规行为,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
六、附件1. 卫生风险评估表格:用于评估车间内各项卫生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
2. 卫生检查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卫生检查的时间、内容、问题和整改情况。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应经车间经理批准后执行。
所有员工都有义务遵守并落实本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违反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纪律处分。
生产区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3.生产部应加强对人员工艺卫生的培训教育,增强人员执行个人卫生要求的自觉性。
内容:
一、个人卫生要求
洁净
级别
个 人 卫 生 要 求
一 般 生 产 区
1.生产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澡,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换洗衣服,保持个人清洁。不得化妆与佩带饰物,手表等。
2.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精神病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工作。
3.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至少每年体检一次,建立健康档案。
4.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更衣洗手,才能出入本区。
二、个人卫生评价标准及检查频次
洁净级别
个人卫生合格标准
检查频率
检查部门
一般生产区
1.工作服按规定穿戴完整,符合穿戴要求。
2.不留长发、指甲、不擦指甲油、不化妆。
3.敞口生产岗位无外伤及传染病患者。
4.工作服装不穿离本区域,每周至少集中洗涤两次。
每班1次
质控部
洁净区
1.工作服按规定程序穿戴完整,符合穿戴要求。
2.工作服装不得穿离本区域,每天集中洗涤、发放。
3.长发不露外、不留长指甲、不佩戴饰物及化妆。
4.无外伤、皮肤病及传染病患者,上岗前必须洗手消毒。
每班2次
质控部
5.操作人员一年体检一次
每年1次
医院
三、个人卫生管理
1.生产区操作人员必须自觉严格执行个人卫生要求,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生产区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题目:生产区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编码:
起草:
日期:
审核:
日期: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生产车间的卫生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员工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
第三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遵守是每个员工的基本责任,违反规定会受到相应的处理。
第四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由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小组负责。
第五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由生产车间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
第六条生产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1. 生产车间卫生清洁标准;2. 生产车间卫生设备管理;3. 生产车间垃圾处理;4. 生产车间卫生防护措施;5. 生产车间卫生检查及记录。
第二章生产车间卫生清洁标准第七条生产车间卫生清洁工作分为日常清洁和定期清洁,每个员工都有责任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
第八条日常清洁包括:1. 每日清洁自己的工作台;2. 定时清理工作区域的地面和桌面;3. 将生产工具和设备放置整齐,不得乱放;4. 定期清洁生产线设备,保持设备表面的干净。
第九条定期清洁包括:1. 每周对生产车间进行一次大扫除;2. 定期清洁生产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3. 定期清洁生产车间的通风设备和管道。
第十条对于易产生尘埃或污垢的生产工序,需要加强清洁力度,保持生产环境的整洁。
第十一条在生产车间工作时,不得在工作区域内吸烟、随地吐痰,如有个人习惯需到特定区域进行。
第十二条禁止在生产车间内食用食品,如有特殊情况需到指定区域进餐。
第十三条禁止在生产车间内进行个人卫生活动,如需上厕所等需到指定区域解决。
第三章生产车间卫生设备管理第十四条生产车间卫生设备包括清洁工具、保洁用品等,需要由专人负责保管和管理。
第十五条生产车间卫生设备的使用应符合规定用途,不得私自挪用或损坏。
第十六条生产车间卫生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
第十七条如有卫生设备损坏或缺失,需及时上报修复或补充。
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生产场所的卫生安全,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场所,包括工厂、车间、仓库等。
三、职责和义务1. 生产场所负责人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卫生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2. 生产场所负责人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员工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卫生设施设备,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
4. 员工应当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5. 员工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四、卫生设施设备管理1. 生产场所应当配备足够的洗手间和卫生间,并定期清洁消毒。
2. 生产场所应当配备手消毒液、洗手液等洗手设备,并确保其正常供应。
3. 生产场所应当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4. 生产场所应当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和污染物排放。
五、废弃物管理1. 生产场所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废弃物分类和储存,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废弃物应当妥善包装和标识,由专门人员定期清理和运输至指定地点处理。
六、卫生培训和教育1. 生产场所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卫生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员工应当参加卫生培训和教育活动,积极掌握相关知识,做到防范于未然。
七、职业健康检查1. 生产场所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
2. 员工应当按照规定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如实报告体检结果。
八、个人防护用品管理1. 生产场所应当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并定期检查其质量。
2. 员工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和清洗。
九、制度执行和监督1. 生产场所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度执行,并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和督导工作。
2. 员工应当积极配合制度执行,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敷衍塞责。
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程序及卫生管理操作规程

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程序及卫生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0目的:
建立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更衣规程,规范更衣程序,保持生产区的清洁。
2.0范围:
适用于进出一般生产区的所有人员。
3.0责任者:
操作人员、车间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及其他进入生产区的人员。
4.0程序:
4.1 进入门厅后,将个人携带的物品(如雨具、手提包、帽子等)
存放于指定的位置或箱柜中。
4.2 坐在更鞋柜上,在更鞋柜外侧脱下自己的鞋子,放入指定的
鞋柜内,将腿摆至更鞋柜内侧,穿上工作鞋,按性别进入男、
女更衣室。
4.3 摘下首饰、手表,通讯工具等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化妆的将
妆卸净。
4.4 在总更衣室脱下自己的外套,放在指定的衣柜内,并关好柜
门。
4.5 用饮用水湿润双手,取适量的液体肥皂揉擦双手,将手腕、
手掌、手指、指间、指甲等部位的油脂、污秽剔除,然后用流
动饮用水冲尽肥皂液,检查是否还有污渍,洁净后将手干燥。
4.6 穿上自己或指定的工作服,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工作帽→上
衣→裤子。
即戴好帽子,将头发全部包在帽内,不可外露,穿
上衣,扣好衣扣,穿裤子,并将裤子系在上衣外面。
4.7 进入生产区
4.8 退出生产区时,按进入时逆向顺序更衣,将工作服、工作帽、
工作鞋换下,分别放入自己或指定的衣柜、鞋柜内,离开车间。
4.8.1 如手沾上油污或其它污渍时应先洗手。
4.8.2 按规定应换洗或粘上污物(含物料)的工作服、帽、鞋等,不
得放入柜内,应放在更衣室内指定的地方,待清洗。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建立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管理规程,使个人卫生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2.范围:适用于一般生产区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的管理。
3.职责:生产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QA监督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
个人健康:
4.1.1 生产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合格后,持健康证才能上岗;
4.1.2 工作期间,每年必须体检一次,经体检合格方可继续上岗;
)
4.1.3 工作中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发现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皮肤病及精神病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并调整工作岗位;
4.1.4 因病离岗的工作人员,康复后需持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合格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个人卫生:
4.2.1随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做到:勤剪指甲、勤理发剃须、勤换衣、勤洗澡;
4.2.2每日上岗前应在更衣室更换工作衣、帽、鞋、做到整洁,整齐;
4.2.3 上岗时不得涂指甲油、化妆、佩戴饰物。
4.2.4 工作服不得穿离生产区离开工作场地时(包括吃饭、上厕所),必须脱
掉工作服、工帽、工鞋。
工作服(包括工鞋、工帽)卫生:
-
4.3.1 工作服由公司定制,统一样式,保持洁净;
4.3.2 工作服应有个人编号,专人专用;
4.3.3 工作服按规定清洗消毒;
4.3.4 凡有粉尘、活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操作岗位的工作服应分别存放、清洗、烘干。
并做标记,以保证不产生交叉污染。
监督检查:
4.4.1 各车间主任、班长负责本车间、班组生产人员个人卫生的日常检查;
监督员负责个人卫生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