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牙合学课程教案讲义
修复学教案-全口义齿排牙-同济大学精品课程

三、侧牙合平衡的调节
1.工作侧早接触而平衡侧无接触的原因分析及调整
2.平衡侧早接触而工作侧无接触的原因分析及调整
讲授、示教、操作30min
讲授、示教、操作50min
讲授、示教、操作50min
授课 内 容(续)
方法、手段、时间
四、人工牙的选磨
1.人工牙选磨的原则
2.正中牙合早接触的选磨
3.侧方牙合早接触的选磨
4.前伸牙合早接触的选磨
五、总结和提问
讲授、示教、操作50min
提问与回答20min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调牙合、选磨的目的、要求、原则及方法。
复习思考题
1.全口义齿平衡牙合包括哪几种?
2.调平衡牙合及选磨的要点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第二版
《口腔修复学》第五版
授 课 内 容
方法、手段、时间
一、讲述全口义齿平衡牙合的要求
1.正中牙合上下牙尖相对、呈广泛接触关系
2.前伸平衡:前伸咬合时,上下前牙切缘相互接触,后牙相关牙尖接触。
3.侧牙合平衡:工作侧上下颌有关牙尖有接触,平衡侧上后牙的舌尖与下后牙的颊尖也有接触。
二、前伸平衡的调整
1.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的原因分析及调整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
授课日期
12/25/2007
学时
4学时
授课章节或题目
全口义齿排牙(3)-调整咬合
授课教师
张宁宁
黄承敏
技术职称
讲师教Leabharlann 资格证号20043120370000023
20053120371000268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Gnathology总学时:16 讲授学时:16学分:1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牙合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
它是以咬合为中心阐述咀嚼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功能、功能异常和临床应用等;也是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牙合学理论是口腔医务工作者处理咬合的准则和依据。
国外牙合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是口腔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牙合(3学时)教学内容:1.1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1.2牙合的接触特征1.3牙合的分类1.4牙合紊乱1.5牙合的检查教学要求:1. 掌握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
2. 掌握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的关系。
3. 了解咀嚼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4. 掌握静态咬合接触特征。
5. 掌握形态学分类及临床分类。
6. 了解功能分类。
7. 理解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二章颞下颌关节及其生物力学(1学时)教学内容:2.1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2.2颞下颌关节软骨2.3颞下颌关节盘、盘后组织及其生物力学2.4颞下颌关节囊、关节韧带及其生物力学2.5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教学要求:1.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
2. 理解关节软骨的结构、成分和代谢。
3. 理解关节盘的形态、组成和结构。
4. 理解关节盘后组织的结构与生物力学。
5. 掌握关节硬、软组织的改建。
6. 了解颞下颌关节的形态改变和关节退行性变。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三章咀嚼肌(1学时)教学内容:3.1咀嚼肌的功能特点3.2牙合、颅面形态与咀嚼肌3.3咀嚼肌的肌电特征及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教学要求:1. 了解咀嚼肌纤维构成与分布。
第一军医大学教案首页

1.序列治疗;
2.综合治疗等。
课堂总结
讲授、板书、幻灯
(50分钟)
讲授(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咬合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咬合病的病因、临床表现。
2.试述咬合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参考书
全国高等医药规划教材《牙合学》,易新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牙合的检查
1.检查项目:牙合型、咬合对称性、缺牙及修复情况、磨耗情况、咬合接触部位、RCP与ICP的关系、MCP(肌位)与ICP(牙位)是否一致、牙合干扰、牙周及牙松动情况。
2.检查方法:问诊、牙合面杯状磨耗、滑走音、早接触、咬合线法、咬合纸法、咬蜡片法、硅橡胶法、研究模等。
3.辅助检查:牙合架检查、T-Scanning system、光咬合分析、计算机咬合印记图像分析、颌音、牙合音、关节音、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肌电图仪等。
二、病因
1.牙合干扰:
咬合高点阻碍或干扰了下颌在保持牙接触情况下所进行的平滑协调的各项运动,而迫使下颌发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接触。
2.早接触:
下颌由姿势位闭合,到上下牙发生最初接触的颌位,只有少数牙甚至个别牙接触,而不是牙尖窝交错广泛的紧密接触。
3.牙合形态异常:
多数后牙缺失、内倾性深覆牙合、错牙合等易引起髁突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牙合学
授课日期
学时
2学时
授课章节或题目
咬合病
授课教师
技术职称
教师资格证号
专业年级
授课方式
理论(√);实验(习):( )
授 课 内 容
方法、手段、时间
第一节咬合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牙合学 牙合的解剖生理[专家专业]
![牙合学 牙合的解剖生理[专家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9b4262de2e3f5727a4e96203.png)
4
(一)牙列的外形 观察方法:前牙的排列
专家资料
5
基本类型: (另有混合形)
尖圆形
椭圆形
牙列的外形
方圆形
专家资料
6
牙列的外形
关于牙弓的形态,各地的构成比不同
尖圆形
椭圆形 方圆形
一般认为椭圆形、混合形多见。
混合形
专家资料
7
牙列的外形
一般认为,牙列形态、面形与牙形 是一致、协调的,这样较理想。
面形与骨形、肌张力有关
牙列牙合 面是一个曲面
专家资料
18
1) 面部三等分
5. 牙列与面部标志
发际 眉间点 鼻底点 颏下点
专家资料
眼外眦 口角
19
牙列与面部标志
2) 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 又称面横平面(颅面分界)
眶下缘最低点
外耳道上缘
当人坐正、头直立 时,此平面与地面 平行。
专家资料
20
牙列与面部标志
牙冠牙合 面的解剖生理
内容 ▪支持尖与引导尖 ▪A、B、C接触点 ▪闭合的中止点和平衡点 ▪沟和嵴的方向
专家资料
24
斜面(inclined surface): 组成牙尖的各面 牙尖的四嵴、四斜面
专家资料
复习
25
(一)支持尖与引导尖
上颌后牙舌尖、下颌后牙颊尖—cenric cuspid
与对颌中央窝接触,有支持颌间距离的作用,称 支持尖(supporting cusp)。具有捣碎食物的作 用又名捣碎尖(stamp cusp) 上颌后牙颊尖和下颌后牙舌尖—nocentric cuspid
专家资料
33
(一)牙合 面接触关系
1. 牙合 面接触的类型 2. 牙尖交错牙合的接触关系 3. 下颌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
牙合 学讲义一章二章

上下颌骨
2. 下颌骨(mandible) 下颌骨( ) 颌面部诸骨中唯一能动者。 颌面部诸骨中唯一能动者。 下颌骨与颅骨没有骨性联结, 下颌骨与颅骨没有骨性联结,它 通过肌肉、 通过肌肉、韧带和其它软组织悬 吊在上颌骨及颅骨上, 吊在上颌骨及颅骨上,这保证了 下颌骨在功能运动中的灵活性。 下颌骨在功能运动中的灵活性。
前言 四、研究及学习牙合 学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非常强的发展中学科 理论与实践结合 发展的观点 五、考试方法 复习题中抽取试题
前言 六、参考书
• 王毓英(1985),《牙合 学》 王毓英( ),《 ), • 徐樱华(1989),《实用牙合 学》 徐樱华( ),《 ), • 王惠芸(1990),《牙合 学》 王惠芸( ),《 ), • 马绪臣(1998),《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 马绪臣( ),《 ), 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 • Jeffrey P.Okeson(1998)
讲座二: 讲座二: 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学运动机制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
1. 下颌骨髁状突
前面观
前斜面较小为功能面, 前斜面较小为功能面,是
关节的负重区, 关节的负重区,许多关节病最 早破坏此区
后面观
外侧斜面是关节压力集 中处, 中处,它的改建活动大于
内侧斜面
颞下颌关节
2. 颞骨关节面 颞骨鳞部的关节面, 颞骨鳞部的关节面,包括关节窝和关节结节
牙合
学
occlusion
概念 学是一门以咬合为中心, 牙合 学是一门以咬合为中心,口颌系 统的生理病理学。 统的生理病理学。 咬合(occlusion)即牙合,指上、下牙 咬合( )即牙合,指上、 列间的接触关系,包括运动和静止的。 列间的接触关系,包括运动和静止的。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
授课日期
10/9/2007
学时
4学时
授课章节或题目
卡环弯制(1)
授课教师
张宁宁
黄承敏
技术职称
副教授
讲师
教师资格证号
20043120370000023
20053120371000268
专业年级
2004级
授课方式
理论();实验(习):(√)
授 课 内 容
方法、手段、时间
一、可摘局部义齿牙合支托的制作
1.压制法:压扁钢丝,模型上弯制,试戴。距离牙槽嵴1-1.5mm,末端圆三角形
2.铸造法:
⑴制蜡型
⑵铸造
⑶试戴
⑷抛光
二、左上5单臂卡环的弯制
三、左上7三臂卡环的弯制
卡环的三种弯制方法:平行法、交叉法、球拍法
讲授、示教、操作20min
讲授、示教、操作20min
讲授、示教、操作45min
授课 内 容(续)
方法、手段、时间
四、右上3与右上4之间隙卡的弯制
五、卡环的固定
⑴蜡固定
⑵锡焊焊接完成
六、总结及提问
讲授、示教、操作55min
讲授、示教、操作20min
讲授10min
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卡环弯制器械、掌握使用方法
2.掌握弯制卡环(隙卡、三臂卡环、单臂卡环)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卡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位于基牙的什么位置?
2.弯制卡环与铸造卡环都有哪些优缺点?
主要参考书
《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第二版
《口腔修复学》第五版
牙合 学 课件 第三章

支持尖与引导尖
特点: 1. 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60%,有 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
2. 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 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 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接触,其尖常较 支持尖高且锐。
讲座三: 牙合 的解剖生理
内容 一、牙列 二、牙冠牙合 面的解剖生理 三、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牙合的解剖生理
一、牙 列
牙列 (dentition,牙弓 dental arch)
牙列
内容: 牙列的外形 牙排列的倾斜情况 纵、横牙合 曲线及牙合 平面
(一)牙列的外形 观察方法:前牙的排列
基本类型: (另有混合形)
尖圆形
椭圆形
牙列的外形
方圆形
牙列的外形
关于牙弓的形态,各地的构成比不同
尖圆形
椭圆形 方圆形
一般认为椭圆形、混合形多见。
混合形
牙列的外形
一般认为,牙列形态、面形与牙形 是一致、协调的,这样较理想。
面形与骨形、肌张力有关
(二)牙排列的倾斜情况 牙排列的倾斜情况以牙体长轴冠方来描述
下牙列的牙合 面 牙列牙合 面是一个曲面
1) 面部三等分
发际 眉间点 鼻底点 颏下点
5. 牙列与面部标志
眼外眦 口角
2) 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 又称面横平面(颅面分界)
眶下缘最低点
外耳道上缘
当人坐正、头直立 时,此平面与地面 平行。
牙列与面部标志
牙列与面部标志
眶耳平面是口腔医学重要的参考平面 可用作颅面分界 进行颅骨测量时,要求与地面平行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03Z8课程名称:《牙合学》(Occlusion)课程性质:选修(考查课)学分:0.5学分总学时:8学时理论学时: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口腔医学基础课和相关口腔专业课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参考教材:易新竹《牙合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牙合学的主要内容是以咬合的功能特点为中心,研究咬合的形态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咬合与相关组织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既包括有关临床医学的内容,又包括有关基础医学的内容。
口腔医学生的培养应该让他们对咬合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咬合形态的关系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掌握合学理论,从而正确地治疗咬合,预防咬合相关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生通过讲课等环节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能使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各专业临床工作能够重视咬合问题,解决咬合引起的相关疾病。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在理论课上讲授,为考查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教师进行选择性讲授,未讲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是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亦可选择性讲授,但不在考试范围内。
四、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构成:考勤20%+卷面80%五、课程基本内容:【理论课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牙合(一)目的要求:1.掌握合学的定义及合学研究的内容;2.熟悉合学与其他口腔临床学科之间的关系;3.了解我国合学的研究状况,了解合学的诞生与发展史;4.掌握动态咬合、静态合接触特征;5.熟悉后牙合面承载的特点;6.了解合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合学的诞生与发展;2.合学的基本观点与研究内容;3.我国合学的研究状况;4.研究及学习合学的基本方法;5.合的功能解剖;6.合的生物力学;7.合的分类;8.颌位;9.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10.合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rial number:
Name of subject
Occlusion
Date
Period
2
Title
Occlus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title
Serial number of the teacher
2.How to understand the hazard of losing teeth from biomechanic view?
Text book
Yi Xinzhu,Occlusion,The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2008.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
Factors determining tooth position
Normal intra-arch relationships
Normal interarch relationships
1)Contact properties of static occlusion
Anterior occlusal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e: the concept of the“weak linktheory”
2ndsection:The contact properties of occlusion
The definition of imaginary ideal occlusion
Tooth Alignment and Occlusion
2)Relationship between occlusion and masticatory muscles
3)Relationship between TMJ and masticatory muscles
4)Relationship between masticatory system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Grade
Teaching method
Theory(√);Experiment:( )
Contents
Methods andTime
1stsec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MJ and masticatory muscles
1)Relationship between occlusion and TMJ
(1)关节盘重要的平衡装置
(2)关节盘随髁状突移动的机制
4.讲述颞下颌关节关节软骨生物力学
(1)讲解关节软骨-粘弹性二相混合物。
幻灯、图解、板书
(10分钟)
图解、幻灯
(10分钟)
图解、幻灯
(15分钟)
图解、幻灯
(15分钟)
授 课 内 容(续)
方法、手段、时间
(2)关节软骨内部的应力缓冲体系。
(3)关节润滑与滑液、软骨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运动状态有关。
(2)粘弹性体:
1)弹性:物体在变形后恢复到变形前的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2)粘性:加载时阻滞物体变形、卸载时阻滞物体恢复原有形态的能力。
2.复习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征
(!)组成:下颌骨髁状突、颞骨关节面、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
(2)与TMJ内部结构运动协调密切相关的肌肉组织。
3.讲解颞下颌关节咀嚼和张闭口运动时的生物力学
20min
PPT
phe class
Contact charactersi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occlusion.
Review questions
1.Does malocclusion must belonging topathologic?
Centric stop and tripod
2)Contact properties of dynamic occlusion
Contact Relationships- PROTRUSION
Contact Relationships- LATEROTRUSIVE
Contact Relationships- RETRUSIVE
Posteriorocclusal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Contents
illustration
10min
PPT
presentation
50min
Methods andTime
Concepts:Supporting cusps/ guiding cusps
Anterostopper,AS/Posterostopper, PS
编号:
课程名称
牙合学
授课日期
学时
2学时
授课章节或题目
颞下颌关节及其生物力学
授课教师
技术职称
教师资格证号
专业年级
授课方式
理论(√);实验(习):( )
授 课 内 容
方法、手段、时间
1.生物力学相关概念及简介
(1)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研究生物与力学有关的问题,试图从力学的角度了解和解释生命科学。
4thsection:Classification of occlusion
1)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orphology
2)Classification based on function
3)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linic
PPT
presentation
(4)关节软骨具有承载、应力分散、应力缓冲、关节润滑的功能。
5.讲解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生物力学
粘弹性材料(类似关节软骨),低渗透性、压缩刚度高。
6.讲解颞下颌关节关节韧带、关节囊生物力学
(1)韧带---粗大胶原纤维,抗牵张能力强---承载较强的拉伸载荷。
(2)囊---细小胶原纤维,组织延展变形性大---适应多向拉伸载荷、利于力的分散、关节滑液的产生、运输。
3rdsection:Biomechanicsof occlusion
1)The bearing properties of occlusal surfaces of posterior teeth
2)The influence of occlusal morphology on the bearing proper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