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2024鲜版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2024鲜版

评估方式
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包 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末考试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3/27
6
02
基础算法介绍
2024/3/27
7
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通过相邻元素比较和交换,将较大(或较小) 的元素逐渐推送到数组末端。
模块导入与使用
演示如何导入和使用Python标准库中的模块,以及自定义模块 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16
04
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
2024/3/27
17
线性表
线性表的定义与基本操作
创建、插入、删除、查找等。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单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等。
2024/3/27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数组表示与操作实现。
团队协作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分工,培养团队协作精 神。
项目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对项目的创新性、实用 性、算法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30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知识点回顾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经 典算法、问题建模、算法设计等。
03
未来发展方向
介绍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未来发展趋 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领
索为止,然后回溯到上一层节点,继续搜索下一个分支。
广度优先搜索(BFS)
02
按照层次逐层遍历图中的所有节点,先访问离起始节点近的节
点,再访问离起始节点远的节点。
最短路径算法
03
如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用于求解图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兴趣,提高算法和程序设计的能力;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掌握常见的编程技巧和调试方法;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算法的概念和分类;2.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3.常见的算法和编程技巧;4.程序调试方法和技巧;5.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算法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兴趣。

例如,介绍手机上的地图导航、引擎、社交网络等都使用了算法来实现功能,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功能的背后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步:讲解算法的概念和分类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讲解算法的概念,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有限序列。

同时详细介绍常见的算法分类,如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回溯算法等。

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算法解决不同问题的原理和思路。

第三步:讲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

解释算法是抽象的思想过程,而程序是具体的实现。

通过编程语言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程序来实现算法,并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四步:讲解常见的算法和编程技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常见的算法和编程技巧。

例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例代码,演示算法的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

第五步:讲解程序调试方法和技巧通过介绍常见的程序错误和调试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调试程序。

例如,利用调试工具定位错误、使用断点调试等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调试过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解决程序错误的技巧和方法。

第六步: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算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先介绍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算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给出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七步:总结和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掌握程度。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案范文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案范文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算法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3. 熟悉常见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讲解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定义、特点和关系。

2. 算法描述方法介绍伪代码和流程图两种算法描述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两种方法描述算法。

3. 常见程序设计语言基本语法讲解Python、C++、Java等三种常见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4. 算法实现与调试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将算法转换为程序,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5. 算法与程序设计实践安排课后实践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语法和算法描述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算法描述和程序设计技巧。

3. 实践操作法:安排课后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完成情况,包括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和调试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理论题和上机题,测试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

3. 编程环境: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编程环境,如Python、C++、Java开发工具。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习网站、论坛和在线教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5. 实践项目: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授课,每次授课2课时。

2. 授课方式:教室授课,结合课后实践项目。

3. 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和教案内容进行授课,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授课和练习时间。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第一篇: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通过Flash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时)(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宾必须凑够五个人,五人每次来就餐必须按照不同的顺序坐,直到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

于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位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要吃120次才有可能吃上免费午餐。

【问题二】有三个和尚和三个妖怪过河,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妖怪的人数大于和尚的人数,那么和尚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2008.12.1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算法与PASCAL程序的基本知识;2. 掌握三种基本结构相关语句;3. 熟悉经典程序与经典算法交换法、解析法、递推法、穷举法;3. 根据程序写出运行结果,由流程图完善程序代码。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思想2.能够根据简单实例进行算法分析与设计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程序中的人类智慧;2、激发学生探究的科学素养,消除对程序的神秘感。

教学重点: 三种结构、六个算法、九例应用难点: IF/Else应用、流程图的理解和算法实现教学方法:法和归纳法课程类型:复习课教学过程:一、出示《算法与程序设计》概念知识树。

二复习与归纳:I. 填空选择题(30%)1. 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2. 计算机硬件唯一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 )。

3.PASCAL语言编译执行命令4. Turbo Pascal快捷键Ctrl+F9,ALT+F5。

5. 变量的四种基本类型var n:XX6. 计算机通用的二进制编码7. 用PASCAL表达式运算符sqr sqrt mod div succ pred Ord * / 8. 布尔表达式not ( 5 div 3 = 1) 的值( ).II、写出程序运行结果40%III、找出下面程序中的错误, 并指出错误原因(6%)1. PROGRAM T9 ( input , output )V AR m , n:integer ; c:real;BEGINRead ( m , c) ;n:= m + c ;writeln( n : 10:2)END2. PROGRAM T10( input , output );V AR S , Y :real;BEGIN readln(S);If S<0 then y:= —1 ;else y:=0else y:=1 ;writeln(y,zf )END.常见错误要点:>> 结束符.>> 分号;>> 类型相容性>> 未加说明的变量>> IF/ELSE 格式>>单、双场宽IV. 流程图小学生选三好入选条件:Y,S达到双90, 打印出字符串’PASS’;若Y+S达到185,输出’PASS’ , 否则打印’Fail’V、根据流程图完成程序代码(8%)VI、程序设计题(8% + 9% + 3% = 20%)。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流程图描述算法
算法举例 1、素数判别
素数的定义: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它的正因数只有1和它 本身,就叫做素数,否则就叫合数。
如何判定给定正整数n是否为素数呢?根据定义。
从2开始找n的因子,若能找到一个介于2和n-1之间的 n的因子,说明n不是素数;否则,n是素数。
K = K+1
素数判别
开始
输入n的值
• 除非特别声明,程序都 从第一条语句开始顺序 执行。
• 程序总是施行操作于数 据。
• 数据一般应该有类型说 明。
• 条件语句 • 重复执行语句时必须指
明重复次数或重复条件。 • 程序本身是一个静态实
体,而执行语句的进程 是动态的。
程序的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循环结构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
'在所有的f (x,y,z)中,找出最大值 f_max = 0 For x = 0 To 4 For y = 0 To 3 For z = 0 To 8
If f_max < f(x, y, z) Then f_max = f(x, y, z)
f_max=f(x,y,z),x_max=x, y_max=y,z_max=z。
第一章 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 神秘面纱
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针对课本P2的问题,运用你所学过的 数学知识,求解这个问题,并写出 解题的过程。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分析问题 2、设计算法 3、编写程序 4、调试程序
分析问题
设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x、y、z件,根据题 目给出的条件,x,y,z应满足如下的关系式:
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算法描述示例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案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算法与编程》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算法及其表示、比较熟悉流程图设计;本学期课程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对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要求能通过visual basic实现简单算法;在本课之前,学生应了解了流程图的应用,熟悉在一组数中求极值算法,对于排序及冒泡排序,学生比较熟练。

对于本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学习。

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取教师对于算法的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解释该算法的流程图,进而实现程序。

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了解排序的概念、能在现实生活中列举出关于排序的实例能对照冒泡排序,解释选择排序的优势,指出选择排序的策略,找出数字之间的逻辑联系有迁移应用能力,能由此及彼,归纳排序中的数字规律,探索更有效率的排序算法技能性目标:具有模仿水平,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表达出选择排序的思想,能对流程图作出解释能独立完成流程图的绘制,对选择排序的各个环节比较熟练,并能在visual basic环境中规范地编写程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选择排序的实现过程,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交流合作,把自己对此算法的心得与他人交流,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热爱科学的理念三、重点难点重点:对选择排序原理的理解,绘制流程图,数据交换,调试程序难点:分析流程图四、教学策略与手段把握重点,先导入问题,复习排序定义,分析冒泡中数据交换次数多的问题,指出冒泡排序法效率不高,从而引出数据交换次数较少的选择排序算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flash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由“流程图雏形绘制”-“逐步完善流程图”-“程序实现”-“调试”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此算法与程序实现。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算法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

3.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算法和程序。

二、教学内容1.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1)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算法的常用设计方法(1)贪心算法。

(2)动态规划算法。

(3)分治算法。

(4)回溯算法。

(5)递归算法。

3.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1)流程控制。

(2)数据结构和算法。

(3)函数和模块化编程。

4.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应用(1)排序算法。

(2)算法。

(3)图算法。

(4)动态规划问题。

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编写和调试程序来加深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理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编写程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介绍算法和程序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依次介绍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示意图和实例进行讲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讨论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相应的算法和程序。

4.小组编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设计和实现相应的算法和程序。

5.程序调试:学生完成编写后,互相交换程序进行调试,并通过讨论和修改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6.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总结出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

五、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编程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代码和运行结果。

2.成绩评定:根据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

3.学生评价:结合学生的自主评价和互评,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对教学方法的反馈。

六、教学资源1.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材,如《算法与程序设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基本信息】【课标要求】(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

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

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

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

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进行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研究、快乐创造。

『本案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更多的是试图建立一个活跃、民主、快乐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乐学好学、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条件。

如果真能实现这样一个环境,营造出理想状态中的学习氛围,无疑会使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收获到更多的东西——合作、分享、成就。

而且如果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来描述目标,则会使目标显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此算法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上述重点问题同样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另外,如何把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建议,此处可添加关于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依据,以及解决教学难点的关键方法方面的描述。

同一段知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对于同类教师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与处理方法。

应该说,对教学重、难点认识的越深刻就越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处理方法。

』【教学思路】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一组学生身高这一事件,引导学生去发现求最大值的一种方法。

如何设计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我认为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要比直接把现成的算法告诉学生有意义得多。

它能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程序设计思想。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循循善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找出一批数据中的最大者,从表面上来看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在比较数的过程中,人因为动用了眼睛,比较大小的思维过程一闪而过,所以能很快求出一批数据中的最大值。

而计算机与人不同,它对这些数据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来完成这一任务呢?其实,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即为大脑思维的每一步“拍照”。

这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训练学生,使学生逐渐学会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本案例运用生活中“打擂台”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求最大值的方法,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逐步引出求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

『作者在此处点出了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即采用“逐步引导和训练”的方法。

其意图就是希望学生经历整个过程,从而锻炼、提升探究能力,领悟、理解其中的思想,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

』【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___________如何建立支架的?师(提问):今天在第一排就座的有10 多位同学,谁是我们第一排在座各位中的最高者呢?师(引导):大家思考,通常这个任务我们是怎样去完成的?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往古时候比武时常常采用的“打擂台”的方式上想,提示学生可参考电视上经常播放的“挑战主持人”节目。

师生:打擂的过程可以描述为:(1)确定一个擂主(讨论第一个擂主是如何确定的);(2)挑战者上台;(3)擂主和挑战者比较;(4)挑战者胜的话,挑战者做擂主,否则擂主卫冕;(5)重复执行(2)~(4)步骤,直到最后一个挑战者。

师:在打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2)~(4)步骤是要重复做的,所以我们该怎么办呢?生:需要循环结构来实现。

师:这几个步骤序列重复到什么时候结束呢?由学生讨论结束的办法,很显然,需要在最后加上一个能判断什么时候结束的判断框。

根据讨论的步骤,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打擂台的算法和流程图(如图1 )。

『作者的引导可以总结为:比身高(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也可能偏离预设方向)——比武、“打擂台”(将学生发散出去的思考往预设方向上牵引)——“挑战主持人”节目(进一步将学生的思考引到其头脑中已有的认识上,前提是学生要看过该节目)——用自然语言的方式整理出比赛的规则(即算法的自然语言描述)——得到表示算法的流程图。

应该说,这样的引导方式完全可以达到作者的预设目标。

』2.求一般情况下的最大值的算法师(引导):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堆数据,现在希望我们求出这一堆数据中的最大值该怎么办?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分析,把问题进一步细化为:(1)从第一个数据开始看起;(2)把第一个数据的值在变量中记下来;(3)再取一个数据;(4)比较这个数据与变量中记下的数据的值;(5)如果这个数据的值比记下的数据的值大,则去掉变量中原来那个数据,记下新数据的值;(6)重复执行(2)~(4),继续比较,直到最后一个数据。

也就是说,计算机的变量始终记着当前比较过数据中的最大者(我们不妨用X 表示它),当取完最后一个数据时,X 中留下的也就是最大值了。

求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用下图表示。

『教学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深入,即扩大数据的比较范围,讨论一般的情况。

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上一环节的思考过程,因此,再次思考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变得容易多了,这又是另一维度的“逐步引导和训练”,即具体到一般的过渡。

这是作者对教学策略设计的准确实现。

』注意:a.再次让学生讨论变量的意义,弄清赋值语句的意义。

b.一些物理量用变量表达的意义。

如X 表示最大值,X 表示输入的一个值,且每次循环时都用同一个变量X 。

c.为了控制循环结束,必须加入一个控制循环次数的计数器I,当I 达到一定的次数后,循环工作结束。

『除了对教学目标宏观上的关注与设计之外,也注意到了教学内容细节上的把握。

作者在此处提出的三点注意都是编程语言细节上的问题,应该说,这“三点注意”是作者多年或是本案例实践过后总结的教学经验,当然也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预先设想的教学问题。

这些要“注意的点”正是教学实践或设计中的精华所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内容之一。

』3.回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算法设计的过程,就是将大脑思维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并且用计算机能达到的功能来实现人解决问题的思路。

『最后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即回答“算法设计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问题。

使整节课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案例分析】本案例面向课程目标中“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这一主题,案例语言准确,条理清晰。

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较为恰当、务实。

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十分准确,教学策略与教法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并在其后的教学设计中准确予以实现,适合用于“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开始部分的教学。

案例的实践,能让学生在必修部分体验过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了算法思想,并在学习中体会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用自然语言及流程图描述算法的过程,理解并建立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思想。

这节课在必修的体验与后面程序设计的深入学习之间,起到了承先启后进行过渡的作用。

案例采用“逐步引导和训练”的教学策略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依托生活中的实例,先从实例讨论的维度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层层分析、归纳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算法并用流程图表示,从而实现学生对算法解决问题基本过程的再体验。

再从深化教学的维度,从具体的实例向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推进,从而实现学生对算法解决问题基本过程的再理解,最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建议,案例在教学过程的描述中明确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或者说,案例需要交待清楚,如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创造的教学策略。

【专家点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了《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的宗旨,就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从该教学案例的设计和施教过程来看,执教者不仅很好地把握了新课标的有关理念,而且,也是一节实践效果很好的课。

其主要特点是:(1)教学对象分析得较为准确;(2)教学目标制定得科学、恰当,可操作性强;(3)在“教学思路”部分的分析上,文字表述明确、细致,在问题的分析方面做到了丝丝入扣,层层推进,并自然地导出了生活中“打擂台”实例;(4)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执教者首先以详细的师生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教学“情境创设”的全过程,课堂语言运用得较为准确。

在这里,关键性的“打擂过程的描述”条理清晰,易于引出打擂算法流程的设计和“流程图”的画出;(5)在“求一般情况下的最大值的算法”时,执教者通过引导学生将该问题与“打擂”问题分析过程的比较,很容易地迁移到了新问题的算法设计上了。

从两问题的过渡难度梯度来看,可以说该教学案例,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的成功典型。

其不足之处:(1)作为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首先应有“教学内容分析”,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2)作为一个优秀教学案例的完整部分,教学评价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过评价,不仅可以调节教学的进程,而且,还可以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