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学习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doc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等特点及其健康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整理:
1.常见疾病的护理: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发热、腹泻、疫苗接种等。

在对这些疾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休息、药物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2.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包括新生儿的常规护理、喂养、体温调节、日常护理以及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等方面。

护士需要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掌握相关的技能,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

3.儿童营养护理:儿童的饮食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护士需要指导家长正确选择食物、控制食量、合理搭配,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4.口腔护理:儿童口腔保健是防止龋齿、牙周疾病的关键。

护士需要教育儿童正确刷牙、口腔清洁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5.儿童心理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走向,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积极开展康复教育和心理干预。

6.特殊儿童护理:特殊儿童包括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皮肤病患儿、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等。

护士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
况,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护士需要全面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并提高儿童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儿科护理学重点

儿科护理学重点

儿科护理学重点1、免疫特点:①小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抗感染能力差;②新生儿可从母体经胎盘获得IgG抗体(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形成被动免疫;③6个月后IgG抗体逐渐下降直至消失,6~7岁才能接近成人水平,因此6个月后婴儿感染的发生率增加;④新生儿体内的IgM浓度低,易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⑤缺乏SIgA,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2、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①胎儿期: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胚胎期、胎儿期),特点是依赖母体生存、易流产、孕母情绪对胎儿的影响大;②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③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后到满1周岁前,特点为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④幼儿期:是指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为语言、思维、交往能力增强,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⑤学龄前期:是指从3周岁后至(6~7岁)入学前,特点为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展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问、模仿能力强;⑥学龄期:是指从6~7岁后至青春期前,特点为求知能力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⑦青春期:是指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特点为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趋向成熟;3、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头3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期,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②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③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④个体差异性;4、体重的公式(7~12岁):6kg+月龄×0.255、身长的公式(2~12岁):75cm+7×年龄6、1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为46cm。

7、前囟门出生时是1.5~2cm,1~1.5岁时闭合,前囟迟闭(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前囟凹陷(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8、乳牙的计算:(2岁内牙齿数)月龄-(4~6)。

儿童护理学重点笔记

儿童护理学重点笔记

儿童护理学重点笔记
一、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年龄分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儿童生长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儿童生理特点:新陈代谢旺盛,各器官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影响。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
儿童营养需求:满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需求。

儿童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辅食添加: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逐步添加辅食,以补充母乳或配方奶的不足。

三、儿童心理发展
感知觉发展:通过看、听、摸等感知觉,认识周围环境。

运动能力发展:从新生儿期的无条件反射到幼儿期的自主运动,逐渐发展。

语言能力发展:从单个词到短句,再到长句,逐步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与家人、同伴交往,逐渐形成社交技能。

情绪情感发展: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情感逐步发展。

四、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
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注意保暖。

腹泻:合理饮食,注意卫生,及时补液。

营养不良:合理喂养,定期检查体重和身高。

佝偻病:及时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多晒太阳。

贫血:合理补充营养,定期检查血常规。

近视:控制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用眼姿势。

龋齿:定期口腔检查,注意口腔卫生。

意外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做好防护措施。

五、儿童护理技巧
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卫生。

生活护理:保持生活规律,注意保暖和防晒。

心理护理:关注儿童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急救护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巧,如心肺复苏等。

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1-6章重点总结(精华)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1-6章重点总结(精华)

(3)免疫特点IgG(可从母体获得)生后6个月内患传染病的机会较少,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下降,自行合成的能力要到6-7岁才达到成人水平;IgM(不可从母体获得),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4)病理特点维生素D缺乏时,成人患骨软化症,儿童患佝偻病;肺炎球菌感染时,成人患大叶性肺炎,儿童患支气管肺炎(5)预后特点诊治护理及时合理到位,好转恢复快,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后遗症较少生长发育4.生长发育的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贯穿于整个小儿时期并2个生长高峰(2)各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先快而后萎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的发育要到学龄期才加速(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通常遵循由上到下(先会抬头,再会坐,站和走)、由近及远(先抬肩、伸臂,后双手握物)、由粗到细(先会用全手掌握物,再会由手指持物)、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画直线,再会画圆)、由低级到高级(先会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认识事物)(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正常范围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的潜力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潜力,包括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和疾病6.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下降3-9%,约在生后3-4天内达最低点,以后逐渐恢复,常于第7-10天恢复至出生时水平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kg,3个月时约为6kg,1岁时约为9kg,2岁时约为12kg体重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月龄-6)×0.4=6+月龄×0.252岁-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或选用公式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岁)×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2)身高(身长):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3岁以内的小孩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称身高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1岁时约为75cm,2岁时约为85cm计算公式1-6个月:身长(cm)=出生时身长(cm)+月龄×2.57-12个月:身长(cm)=出生时身长(cm)+月龄×2、5+(月龄-6)×1.52-12岁:身高(cm)=年龄(岁)×7+70上部量(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1.儿童生理与发育: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儿童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发展规律及儿童生理参数的正常范围。

儿科护士需要对儿童的生理特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2.儿童疾病的护理:儿童常见疾病的定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掌握儿科护理中各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如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

3.儿童心理与行为:儿科护士应当具备操作心理学知识的基本素养,以便更好地照顾儿童。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能够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儿童营养与喂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培养正确的喂养观念,掌握婴儿配方奶粉的配制和母乳喂养的技巧。

儿科护士应当能够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保证其健康成长。

5.儿童安全与事故预防:学习儿童安全知识,了解儿童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供儿童急救护理。

6.儿童护理中的特殊技术:如儿童体温的测量方法、静脉置管、静脉注射、氧气给氧等技术。

7.儿童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有效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包括如何与儿童交流,如何帮助儿童缓解焦虑和恐惧。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提供儿童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8.儿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促进方法,如疫苗接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等。

9.儿童护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学习儿童护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提高儿科护士的质量意识,并能够通过质量控制手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0.儿童患病的心理支持:儿童患病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儿科护士需要提供给患儿和家属相应的心理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儿科护士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汇总儿童生理特点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快,新生儿的仰卧位时头部较重,易引起头部后仰;婴幼儿的下颌较短,枕骨受重在后部,可引起气道阻塞;儿童的心率快,呼吸频率高,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大,易失水、失热和缺氧。

儿童安全注意事项1.睡眠安全:确保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婴儿平躺着睡等。

2.饮食安全:选择适宜的食品,避免过量喂养和错误喂养等。

3.烫伤防范:避免让儿童接触烫水、烫油、烫气等。

4.感染预防:避免接触疾病患者、污染物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儿童常见疾病及其护理1.呼吸系统感染:如感冒、肺炎等,护理重点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

2.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呕吐等,护理重点在于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支持,保持电解质平衡。

3.发热病:如发烧、中暑等,护理重点在于控制体温、保持体液平衡、预防并发症。

4.儿童意外伤害:如割伤、烧伤、磕碰等,护理重点在于及时处理伤口、防止感染、止血止痛等。

儿童药品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选择适合的药物。

2.不要滥用药物:不要将成人药物用于儿童,不要滥用退烧药、抗生素等药物。

3.注意药物副作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副作用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4.儿童药品存放:药品应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避免错误使用。

儿童康复护理儿童康复护理应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加强沟通、鼓励和安慰病人,鼓励患儿自主训练,积极开展各种适合儿童的康复活动,加强家庭护理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等。

以上是对儿科护理学一些重点知识的汇总和概述,希望能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绪论儿童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此期为儿童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6、学龄期: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2性征出现。

各年龄小儿呼吸、心率(脉搏)次数年龄呼吸(次/分)心率(脉搏)(次/分)新生儿 40~45 120~1401岁以内 30~40 110~1302~3岁 25~30 100~1204~7岁 20~25 80~1008~14岁 18~20 70~90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生长:指儿童各器官、各系统和整个身体的长大,是量的增加。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

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顺序性、个体差异、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出生至青春前期体格生长规律(一)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关键年龄实际体重(kg)体重增长(kg)出生 33月 6 312月 9 324月 12 3>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增加2kg/年体重发育的规律:儿童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为非匀速增长;生后第1年体重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体重增长可有波动;出生体重受宫内影响大后与营养、疾病有关。

(二)身高(长):指头、躯干(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

年龄实际身长cm 身长增长cm出生 503月 61~62 11~1212月 75 12~1324月 85 10>2岁身长平均增长5~7.5cm/年身高(长)发育的规律:为非匀速增长;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身长受宫内影响大,2岁后受遗传、内分泌影响(三)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 1.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 2.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加小儿的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3. 儿科护理学范围: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

4.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 8 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妊娠早期,12 周。

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

妊娠中期,13 至 28 周。

肺泡结构基本完善。

妊娠晚期,29 至 40 周。

肌肉脂肪的累积。

5. 新生儿期:1/ 4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 28 天止称新生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 28 周(体重gt;1000g)至出生后 7 足天。

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死亡率最高。

6.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头长占身长的 1/4.6 个月以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7. 幼儿期:1 周岁后-3 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防病是保健重点。

8. 学龄前期:3 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 岁)。

加强早期教育 9. 学龄期:从小学起(6-7 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 周岁)为止。

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

10. 青春期:从第 2 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第二个生长高峰。

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

11.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多,但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课后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P1):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

生长(P8):一般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P8):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新生儿期(P2):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28天止。

幼儿期(P2):指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

二、填空题
1、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2、儿科护理的任务是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3、2—12岁小儿体重的计算公式是体重(㎏)=年龄×2+7(或8),2岁以上小二身高的计算公式身高(㎝)=年龄×7+70(㎝)
4、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为男孩(3.3±0.4)kg;女孩(3.2±0.4)kg,平均身高为50CM,3个月小儿体重6㎏
5、小儿前卤闭合时间12--18个月,闭合过早即为小头畸形,过晚为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三、简答题
1、儿科护理的对象、任务、范围?
对象: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任务:P1
范围:P1
2、小儿疾病的预防特点。

加强预防措施、注意合理营养、及早筛查,及时诊治
3、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P4
4、21世纪小儿健康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P7
5、小儿各年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各年龄段有何特点?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该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
发育有着重大影响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生活空间发生巨大变化,这一阶段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婴儿期:自出生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该期小儿对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各器官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成熟完善,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幼儿期:自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此期小儿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学龄前期:自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应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入学作好准备
学龄期:自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小儿各系统器官的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是接受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求知能力加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
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成熟、身高停止增长,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在性激素作用下,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生殖系统的发育渐趋成熟。

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

该期以成熟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感的建立为显著特征。

这一阶段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较大,应进行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6、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P8-10
7、小儿感知的发育包括哪些?P18-19
8、小儿心理活动的发展包括哪些?P20-22
9、一岁、两岁、五岁小儿身高、体重、头围、牙齿发育的正常标准。

10、不同年龄段小儿的性心理、心理社会及认知发展特点。

P27-30
《儿科护理学》课后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A
A·红臀
B·马牙
C·假月经
D·乳腺肿大
E·生理性黄疸
2、关于新生儿的特点,正确的是D
A·体液免疫功能较完善
B·肾小球滤过率高,浓缩功能好
C·消化道面积较小,肠壁通透性较差
D·呼吸较快,节律可不规则,心律波动大
E·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体表面积相对小,不易散热
3、母体的免疫球蛋白能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的是D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4、关于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正确的是A
A·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B·生后7天~~14天出现黄疸
C·早产儿生后2周内黄疸消退
D·足月儿生后4周内黄疸消退
E·一般情况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是E
A·2天~~3天
B·4天~~5天
C·7天~~14天
D·2周~~3周
E·3周~~4周
6、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正确的是E
A·黄疸在出生后2周消失
B·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浮现
C·黄疸多在生后2天~~3天出现
D·胆红素每日上升更不超过85µ mol/ L(5㎎/dl)
E·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小于34µ mol/ L (2㎎/dl)
7、为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或减轻核黄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B
A·换血疗法
B·光照疗法
C·白蛋白静滴
D·极速口服用
E·苯巴比妥口服
8、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评分为C
A·0分~~3分
B·0分~~5分
C·4分~~7分
D·5分~~8分
E·8分~~10分
9、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中,最根本的是A
A·A(清理呼吸道)
B·B(建立呼吸)
C·C(维持正常呼吸)
D·D(药物治疗)
E·E(评估)
10、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中,最关键的是B
A·A(清理呼吸道)
B·B(建立呼吸)
C·C(维持正常呼吸)
D·D(药物治疗)
E·E(评估)
二、简答题
1、简述Apgar评分标准包括的体征。

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
2、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P127
3、试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P123
《儿科护理学》课后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
1、小儿鼻咽炎易并发中耳炎的原因是
A·后鼻道狭窄
B·鼻腔相对较小
C·鼻窦口相对较大
D·咽鼓管宽、短、直
E·喉部较长,呈漏斗状
2、新生儿呼吸频率每分钟约为
A·20次~~25次
B·25次~~30次
C·30次~~40次
D·40次~~50次
E·50次~~60次
3、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与下列哪种免疫球蛋白低下有关
A·SIgA
B·IgD
C·IgE
D·IgG
E·IgM
4、支气管肺炎区别于支气管炎的主要特点是
A·气促
B·白细胞增高
C·发热、咳嗽
D·呼吸音减弱
E·固定的细湿罗音
5、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A·酸中毒
B·毒血症
C·低氧血症
D·心功能异常
E·二氧化碳降低
6、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每分钟心率超过
A·180次
B·150次
C·140次
D·130次
E·120次
7、支原体肺炎治疗首选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新青霉素Ⅱ
E·氨苄青霉素
8、支气管肺炎肺部的主要体征是
A·干性罗音
B·粗湿罗音
C·呼吸音降低
D·管状呼吸音
E·固定的细湿罗音
9、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腺病毒
B·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0、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DIC
B·心力衰竭
C·中毒性脑病
D·中毒性休克
E·中毒性肠麻痹
二、简答题
1、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有哪些临床表现?
2、请列出至少4个肺炎的护理诊断。

3、简述对肺炎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