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域管辖

合集下载

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

三、一般地域管辖
(一)原则规定 “原告就被告”
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法院管辖 补充规定: 被注销城镇户口 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 军人 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 监护纠纷 合伙组织
思考:
李平(女)与王坚(男)二人于1993年在A市甲区某街 道办事处登记结婚,婚后二人一直居住在B市乙区。 1997年李平与王坚因在C市从事假烟生产被公安机 关查获,C市丙区人民法院于同年12月以生产假冒 产品罪判处李平与王坚有期徒刑5年。判决生效后 李平与王坚被关押在位于C市丁区的监狱。2000年 5月,李平拟向法院起诉离婚,请问下列哪个法院 对本案有管辖权? A.A市甲区法院 B.B C.C市丙区法院 D.C
六、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1、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概念 共同管辖:法律规定两个以上法院对某类诉讼 都有管辖权。 选择管辖:当两个以上法院对诉讼都有管辖权 时,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提起诉讼。 意义:将权利交给当事人 2、如何选择和确定 只能做单一选择 以最先立案管辖 当事人 法 院
七、协议管辖
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前或后,以书面协议的方式 约定第一审民事案件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必须具备的条件:
3、侵犯商标权、著作权 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 管辖
(六)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 告住所地
(七)海损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 所地
(八)海难救助费用纠纷
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
地域管辖
二、地域管辖的标准
1、诉讼当事人所在地与法院辖区之间的联系
→ 一般地域管辖
2、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法律事实与法院辖区之间 的联系

行政处罚中的地域管辖

行政处罚中的地域管辖

行政处罚中的地域管辖行政处罚中的地域管辖1.介绍地域管辖是指行政处罚案件在地理范围上的管辖权。

它涉及到行政机关在什么范围内拥有行政处罚的权力和执行的权限。

地域管辖的规定有助于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并保证不同地区的行政执法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2.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划分的行政区域,通常包括省、市、县、乡、村等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

行政区划有助于将地域管辖范围划分清楚,确立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职责。

2.1 省级地域管辖省级行政机关在本省的地域范围内拥有行政处罚的权力。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对本省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2 市级地域管辖市级行政机关在本市的地域范围内拥有行政处罚的权力。

通常情况下,市级行政机关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对本市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3 县级地域管辖县级行政机关在本县的地域范围内拥有行政处罚的权力。

行政机关将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对本县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4 乡级地域管辖乡级行政机关在本乡的地域范围内拥有行政处罚的权力。

行政机关将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对本乡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5 村级地域管辖村级行政机关在本村的地域范围内拥有行政处罚的权力。

行政机关将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对本村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3.跨地域管辖在一些情况下,行政处罚案件可能涉及到不同行政区划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或相关方。

为了确保处罚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跨地域管辖的规定也需要考虑进来。

3.1 上下级机关跨地域管辖上级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决定对下级行政机关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确保行政处罚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3.2 同级机关跨地域管辖在涉及到不同地域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被同级行政机关同时处理的情况下,可以依据法律法规或行政法规进行统一协调,确保处理结果的一致性。

4.附件附件中包含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这些规定对于行政处罚中的地域管辖非常重要,能够指导相关行政机关进行依法处罚。

地域管辖调研报告

地域管辖调研报告

地域管辖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地域管辖是指政府或组织对特定区域的管控和管理范围。

不同地域的管辖范围会根据法律、政策和行政规定等因素发生变化。

了解地域管辖的情况对于政府决策、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地域管辖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 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地域的管辖范围、管辖权力和管理机制,并分析其对地方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影响。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研究报告等,了解地域管辖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经验;2.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看法和经验,以及他们对地域管辖的建议;3.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实地考察其地域管辖的实践情况,了解其管理机制和问题。

3. 调研结果和分析经过调研,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和分析:3.1 不同地域管辖的范围和模式存在差异在中国,地域管辖的范围和模式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中央政府负责国家层面的管辖,省级政府负责行政区域内的管辖,地市级政府负责市级行政区域内的管辖。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获得更多的自治权。

例如,特别行政区在一些领域拥有高度自治,而经济特区则享有更多的经济管理权。

3.2 地域管辖对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地域管辖的范围和模式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效果。

如果地域管辖范围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行政效率下降和社会治理困难。

因此,合理划定地域管辖范围,确保上下层级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促进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3 地域管辖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关键为了提高行政效能,一些地区在地域管辖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简化行政程序、优化管理机制和推行电子化管理等方式,提高了行政效能。

同时,地方政府还加强了协同合作,推动了跨区域治理的发展。

4. 建议和展望基于对地域管辖调研的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统一的地域管辖原则和标准,确保各级政府的权责清晰明确;2.推动跨区域治理的发展,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与合作;3.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地域管辖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行政效能;4.加强对地域管辖实践的研究和评估,推动地域管辖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

法考知识—地域管辖

法考知识—地域管辖

法考知识—地域管辖一、一般地域管辖:原则上原告就被告1.原则:原告就被告被告是公民的: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以经常居住地为准(连续居住1年以上且不是就医)。

没有住所地也没有经常居住地:被告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

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准;若不能确定,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2.被告和原告住所地均不明确:仍原告就被告(1)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法院管辖。

(2)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法院管辖。

(3)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法院管辖。

3.例外规定:被告就原告(1)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不包括财产关系)。

(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不包括财产关系)。

(3)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仅限被告一方)。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仅限被告一方)。

(5)被告被注销户籍的。

4.双方法院都能管辖(1)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被告住所地法院也能管辖。

(2)被告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离婚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被告住所地法院也能管辖。

(3)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法院管辖。

(4)不服指定监护或者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可以由被监护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局指定,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申请法院指定监护人。

2015《民诉解释》351条第一款规定,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

税收管辖权的种类

税收管辖权的种类

税收管辖权的种类按照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地域管辖权一个主权国家按照领土原则(又称属地原则)所确立起来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地域管辖权。

在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全部所得以及存在于本国领土范围内的财产行使征税权,而不考虑其取得者是否是本国居民或公民。

地域管辖权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本国居民而言,只需就其本国范围内的所得和财产纳税。

即使在国外有财产和所得,也没有纳税义务。

二是对于外国居民而言,其在该国领土范围内的所得和财产必须承担纳税义务。

在实行地域管辖权的条件下,由于主权国有权对非居民在该国的所得征税,所以,必然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税收关系的重复课税,需要国家间的税收协调。

在两国都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前提下,并不会发生重复课税的问题。

但各国之间并不是只存在单一的管辖权,还有其他类型的管辖权,因此,存在复杂的国际税收关系。

2.居民管辖权一个主权国家按照属人原则中的居住国原则,对本国法律规定的居民(包括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部所得和财产行使征税权,而不考虑该项所得是否来源于本国境内。

在一个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只对本国居民在世界范围内的所得或财产征税,对非居民则不征税,即使这个非居民的所得或财产是来源于该国境内,也不征税。

实行居民管辖权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对居民提供了社会公共服务和法律保护,居民就应该对国家履行纳税义务,这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就居民的境外收入而言,收入来源国不能独占税收管辖权,税收权益应该在收入来源国和居住国之间进行分配。

如果两国都实行居民管辖权,一般不会发生重复课税问题,除非一个人同时被判断为两个国家的居民。

但如果一国采取地域管辖权,另一国实行居民管辖权,一个实行居民管辖权国家的居民到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跨国经营,此时两个国将产生征税上的矛盾,此时,两国政府必须对征税权进行协调。

3.公民管辖权一个主权国家按照属人原则中的国籍原则,对具有本国国籍的公民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部所得和财产行使征税权,而不考虑该公民是否在本国居住。

地域管辖的名词解释

地域管辖的名词解释

地域管辖的名词解释地域管辖,是指对于不同地域范围内的事物、案件或者权力的行使和管理的一种机制和原则。

它是现代社会治理和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保障社会秩序和规范权力运行的基础性原则之一。

地域管辖涵盖着行政区划、司法管辖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地域辖区等范畴。

一、行政区划与地域管辖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对于领土范围内的地域进行的行政划分,将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区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元,并规定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权力的归属。

行政区划是地域管辖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行政区划,国家可以对不同地域内的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为各个地域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保障。

同时,行政区划也为地方自治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依据。

在行政区划的框架内,地方政府可以依法行使一定的自治权力,管理和决策与本区域相关的事务。

通过地方自治,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居民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行政区划在地域管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功能。

二、司法管辖与地域管辖司法管辖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于不同地域内的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权力和程序。

司法管辖是地域管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司法管辖的原则,不同地域的案件应当由相应的司法机关进行审理和裁决。

这样可以确保司法公正和公平,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或脱离实际情况。

司法管辖的范围根据不同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刑事案件的司法管辖范围相对较小,通常限制在犯罪发生地或者犯罪后的追诉地。

而民事案件的司法管辖则相对更加复杂,涉及到被告的住所、合同履行地等多个因素。

司法管辖的划定需要兼顾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各个地域的司法资源,确保司法公正和高效。

三、社会组织的地域辖区地域辖区也适用于各种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地域辖区是指社会组织在特定地域内开展活动和行使职责的范围。

社会组织的地域辖区通常由社会组织的章程或者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来确定。

在地域辖区内,社会组织有相关的权力和义务,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行政处罚地域管辖权有哪些? 【行政类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地域管辖权有哪些? 【行政类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地域管辖权有哪些?【行政类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行政处罚地域管辖权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指在同级行政处罚机关之间处理违法行为的分工和权限。

《行政处罚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一条确定了行政处罚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

所谓“违法行为发生地”,亦称违法行为的实施地、结果发生地和发现地。

行政处罚是对触犯我国的刑法的人的一种触发方式,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地的警察局和行政机关有权利对当地的行政案件进行处理。

那么,行政处罚地域管辖权应当如何界定呢?小编搜集了一些有关行政处罚地域管辖权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行政处罚常识:行政处罚的管辖1.级别管辖。

所谓级别管辖,是指不同层级的行政机关在管辖和处理行政违法行为上的分工和权限。

原则上,行政处罚案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指在同级行政处罚机关之间处理违法行为的分工和权限。

《行政处罚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一条确定了行政处罚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

所谓“违法行为发生地”,亦称违法行为的实施地、结果发生地和发现地。

目前,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对管辖原则的特殊规定主要有:(1)由违法行为人所在地行政机关管辖。

(2)由最先查处的行政机关管辖。

3.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以决定的方式指定某一行政机关管辖。

《行政处罚法》第21条规定:“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上级行政机关的指定管辖权是一种行政决定权和行政领导权,指定管辖的决定一经作出,被指定管辖的机关就必须遵守执行。

4.行政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受处罚案件的权限划分。

地域管辖_精品文档

地域管辖_精品文档

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指国家、区域或地方政府对特定地域内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的管理和控制。

地域管辖是一种政治管理方式,用来确保国家或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特定地域的事务。

地域管辖通常涉及行政部门的职责、司法系统的设立以及相关法律的制定。

在现代社会中,地域管辖是政府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国家根据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划分行政区域,以便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不同区域内的事务。

地域管辖的目的是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公共服务的提供、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法律的执行。

在地域管辖下,政府机构对特定地域内的事务进行管理和控制。

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和执行各项政策和计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立法部门负责制定和修改与特定地域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司法系统负责审判和解决特定地域内的纠纷和违法行为。

地域管辖还有助于保护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通过对地域内事务的管理和控制,政府能够预防和解决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地域管辖还可以使政府更加了解和关注特定地域的需求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然而,地域管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可能导致政府在管理和控制上遇到困难。

资源分配不均、社会问题背后的复杂原因以及地域之间的历史和文化差异都可能对地域管辖带来挑战。

此外,地域管辖还需要与其他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和协调。

地域内的事务和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和渠道,以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为了有效地实施地域管辖,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责任意识。

政府还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地域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我给出的标题“地域管辖”为基础,本文探讨了地域管辖的含义、目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地域管辖是政府管理和控制特定地域内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什么是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也称区域管辖或属地管辖,它是指同级行政主体之间在各管辖区内处理行政处罚案件的权限和分工。

即地域管辖确定了行政主体依职权实施行政处罚的地域范围。

行政处罚地域管辖的内容是: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管辖,即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主体管辖。

但是,如果违法行为发生地在多个地方,则多个地方的行政主体都有权管辖。

一般来说,应由最先发现违法行为的行政主体管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