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尺寸链习题解

合集下载

工艺尺寸链计算习题

工艺尺寸链计算习题

汽车制造工艺学
山大
汽车制造工艺学
燕山大学2006
汽车制造工艺学
中国地质大学2005
(④3)进几行尺种寸工链艺计尺算寸链的分析与计算 A11)的定基本位尺基寸准与A设0 =计A2基- A准1 不9重9=合155的- 尺A1 寸得换A算1 =56 mm
例验:算如封图闭活环塞公上差加T工0 =销T孔1 +,T2要求保T0证<尺T寸2 A0,修设正计T基2=0准.063 A1上为偏活差塞E顶I面A0=。E为IA加2 –工ES方A1便常ES用A1B=面(-0定.0位63,)- (按-0工.08序7)尺=0.024 A1下寸偏A差1加E工SA销0=孔E。SA试2 –确EI定A1工序E尺IA1寸= A01–及0其=公0 差。
解:故③①工画作序箭出尺头尺寸分寸A出1链为增图:环;AA1②2=和5按6减+照00环.0加2A4 工1m;顺m序确定封闭环A0 ;
2.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P192)
A
B
C
汽车制造工艺学
3、某零件加工时,首先以 小端面为基准车大端面两边, 得到尺寸26和36,然后铣内 孔及内端面,图纸要求保证 尺接寸测量,,只因6好这00..11 通一过尺度寸量不尺便寸直 L来间接保证,试画出尺寸 链并求工序尺寸L
T1=0.4,T2=0.2, T3= T5=0.08 ,按入体原则分配公差
② 确定协调环公差及上下偏差
0.52= 0.42+ 0.22+ 0.082+ T42+ 0.082
T4=0.192
中间偏差Δ0=(Δ1+Δ2)-(Δ3+Δ4+Δ5) Δi=(ESi+EIi)/2
Δ4=-0.07
ESA4=Δ4+T4/2=+0.026

机械制造工艺学装配尺寸链例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装配尺寸链例题
该产品在大批量生产下,工艺过程稳定,各组成环尺寸趋近正态分布, k0 ki 1, e0 ei 0,则各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为:
Tavq
T0 0.4 0.18mm m5
A3为协调环,以0.18为基础,根据其他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来取各组成环公差 T1=0.20mm,T2=0.21mm,T4=0.17mm,T5=0.15mm。
A1,A2为内尺寸,A3,A4,A5为外尺寸,
封闭环的中间偏差为
0
0.3 2
0.7
0.5mm
各组成环的中间偏差系数为 1 0.1, 2 0.105, 4 0.085, 5 0.075,
3)计算协调环极值公差和极限偏差
极值公差为T3 T02 (T22 T12 T42 T52 ) 0.15mm
A1,A2为内尺寸,A3,A4,A5为外尺寸。
封闭环的中间偏差为
0
0.3 2
0.7
0.5mm
各组成环的中间偏差系数为 1 0.05, 2 0.06, 4 0.035, 5 0.03,
3)计算协调环极值公差和极限偏差
极值公差为 T3 T0 (T1 T2 T4 T5 ) 0.05mm
作业2:制造1200件轴与孔的配合件,设计配合为Ф10H6/h6mm;为降
低成本,采用分组装配法,两件按IT9制造,试计算分组数、每组件数
和每一组的尺寸及其偏差,并画出公差带图。
1)查配合尺寸公差表得出IT6=0.009,IT9=0.036,所以分组数为n=4,要
保证封闭环的公差T0=0.018,d
中间偏差为 3 1 2 (4 5 0 ) 0.345
所以
ES3
3
T3 2
0.27
EI3
3
T差

第10章工艺尺寸链计算题-精选文档

第10章工艺尺寸链计算题-精选文档

环名 A(增环) x(减环) B(封闭环)
基本尺寸 50 40 10
上偏差 0 +0.19 0
下偏差 -0.17 0 -0.36
2.工序基准是尚待加工的设计基准
例3.
加工一齿轮内孔和键槽 有关加工工序如下 2 ) 插键槽保证尺寸 3 ) 热处理 。 4) 磨内孔至图纸尺寸 求工序尺寸
解:
1)列尺寸链 2)判断各环性质
0 0.016
H1
H0
D2
R1
R2
a)
b)
图5.32 渗碳层深度尺寸换算
mm
解: 1)列尺寸链 2)判断各环性质 H0是最终的渗碳层厚度,是间 接保证的,因此是封闭环;H1、 R2为增环;R1为减环。 3)计算 环名 H1(增环) 基本尺寸 0.7 19 19.2 0.5 上偏差 +0.25 0 0 +0.3 下偏差 +0.008 -0.008 -0.05 0
R2(增环) D2/2
R1(减环) D1/2
0 . 250 最终结果 :H 0 . 7 mm 1 0 . 008 H0(封闭环)
与封闭环方向相 同者为减环,相 反者为增环。
, 设计尺寸为 :
0 . 05 0

D1 A1 D1 A1
R1 R 2
D 2 40 0 0 . 05 mm , H 43 . 3 0 0 . 2 mm 。 1 ) 镗内孔至 D 1 39 . 6 A 1。 D 2 40
0 . 05 0
A
例5.如图所示偏心零件 , 表面 A要求渗碳 处理 , 渗碳层深度规定为 0.5 ~ 0.8mm 。 与此有关的加工过程如 下: 1) 精车 A面, 保证直径尺寸 D1 38 .4 0 0.1 mm 2) 渗碳处理 , 控制渗碳层深度 H 1 3) 精磨 A面, 保证直径尺寸 D2 38 确定 H 1的数值 。

尺寸链作业题讲解 2

尺寸链作业题讲解 2

A3= 6-0.10 +36-0.05-(26+0.05
A3=16-0.1
A3
6±0.10 (A0)
A 3 1 6 0 .1 0
A 3 16 0 . 05
0
+ 0 .0 5
26±0.05(A2) 36-0.05(A1)
6.15 图6-44为某轴截面图,要求保证轴径尺寸 0 . 16 t 4 0 mm。其工艺过程为: mm和键槽深
t 0 .2 0 .0 1 7 5 0 .2 1 7 5 ~ 0 .3 3 5
0 .1 2 5
0.1+0.2
0 . 0175
t
15 . 9
0 . 07 0
16 0 . 005
习题集上作业 P76(12)图2所示零件若以A面定位,用调整法铣平面B 、C及槽D,试确定其工序尺寸及偏差。
机械制造技术 尺寸链计算
习题课
机制教研室
1
6.14 如图6-43所示零件的尺寸6±0.1mm不便于直接测量 ,生产中一般通过测量尺寸A3作间接测量。试确定测量 尺寸A3及其偏差,并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出现假废 品。
图6-43 题6.14图
解: 1)确定封闭环:加工时间接保证的尺寸为A0 =6±0.10。 画出尺寸链图。 2)判断增减环 :A2、A3 为增环 , A1为减环。
5-0.06 20-0.02 H
2)计算
基本尺寸 5= H-20
H=25 上偏差0= ESH-(-0.02) ESH=-0.02 下偏差-0.06= EIH-0
5-0.06 20-0.02 H
EIH=-0.06
H 25
0 . 02 0 . 06

尺寸链例题

尺寸链例题

第五章 工艺规程设计例1:图示零件,2面设计尺寸为 2522.00 +mm ,尺寸60012.0-mm 已经保证,现以1面定位用调整法精铣2面,试计算工序尺寸。

解:(1)建立尺寸链设计尺寸2522.00 +mm 是间接保证的,是封闭环,A 1(60012.0-mm )和A 2为组成环。

(2)计算根据 A 0=∑=m i i A 1-∑-+=11n m i i A A 2 = A 1-A 0=35ES 0=∑=mi i ES 1-∑-+=11n m i i EI EI 2=ES 1-ES 0=-0.22 EI 0=∑=mi i EI 1-∑-+=11n m i i ES ES 2=EI 1-EI 0=-0.12则:工序尺寸A 2=3512.022.0--=34.88010.0-mm 。

例2:下图所示工件外圆、内孔及端面均已加工完毕,本序加工A 面,保证设计尺寸8±0.1 mm 。

由于不便测量,现已B面作为测量基准,试求测量尺寸及其偏差。

解:(1)建立尺寸链设计尺寸8±0.1是mm 是封闭环,A 1、A 2、A 3是组成环。

(2)计算根据 A 0=∑=m i i A 1-∑-+=11n m i i AA 1 = A 0-A 2+A 3=18ES 0=∑=m i i ES 1-∑-+=11n m i i EI ES 1=ES 0-ES 2+EI 3=0EI 0=∑=m i i EI 1-∑-+=11n m i i ES EI 1=EI 0-EI 2+ES 3=-0.05则:测量尺寸A 1=180 05.0-=17.9505.00 + mm 。

例3:一带有键槽的内孔要淬火及磨削,其设计尺寸如图所示。

保证键槽尺寸034 0436..+ mm 的有关工艺过程如下: 1)镗内孔至中01 0396..ϕ+(005 0198.R .+)mm ; 2)插键槽至尺寸A 1;3)淬火(变形忽略不计);4)磨内孔,同时保证内孔直径005 040.ϕ+(0025 020.R +)mm 和键槽深度 034 0436..+mm 两个设计尺寸的要求。

工艺尺寸链习题及答案.doc

工艺尺寸链习题及答案.doc

4-4习图5-4-4所示轴承座零件,05O%°3mm 孔已加工 好,现欲测量尺寸75±0.05o 由于该尺寸不好直接测量, 故改测尺寸H 。

试确定尺寸H 的大小及偏差。

4-5加工习图5-4-5所示一轴及其键槽,图纸要为(|)30_舄32 11111,键槽深度尺寸为26_舄mm ,有关的加1) 半精车外圆至(|)2) 3)铁键槽至尺寸A 】; 热处理;4) 磨外圆至巾30_*032 mm ,加工完毕。

4-3习图5-4-2所示a )为一轴套零件,尺寸38_?]nm 和8_*o5mni 已加工好,b )、c )、d ) 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

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A\、A2和A 3O求工序尺寸Ai = ?4-6磨削一表面淬火后的外圆面,磨后尺寸要求为e6O_*o3 g 。

为了保证磨后工件表面 淬硬层的厚度,要求磨削的单边余量为0.3±0.05,若不考虑淬火时工件的变形,求淬火前 精车的直径工序尺寸。

习图5-4-4<t>3O +jj 0so.4-3答案:1)图b:基准重合,定位误差ADW = 0 , A] = 10±0.1mm;2)图c:尺寸A2, 10+0.1 和8_膈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5X4-2c),其中尺寸10+0.1是封闭环,尺寸A?和8是组成环,且A? 为增环,8_膈为减环。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Ai —8, —A2=18mm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0.1=ESA2 — (-0.05), 一ESA2=0.05mm;-0.1 =EIA2一0, 一ElA2=-0.1 mm。

故:A2 =1mm3)图d:尺寸A3, 10+0.1, 8_舄5和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5X4-2d),其中尺寸10+0.1是封闭环,尺寸A3, 8_膈和38*是组成环,且38*为增环,A3和8_膈为减环。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38— (A3+8), -^A3=28mm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有:0.1=0- (EIA3+ (-0.05)), 一EIA3=-0.05mm;-0.1 = -0.1 — (ES A3+O), —>ESA3=0O故:A3 = 28_Q05 mm4-4答案:尺寸75+0.05> H和半径R组成一个尺寸链,其中尺寸75+0.05是间接得到的,是封闭环。

7--尺寸链部分习题参考讲解1

7--尺寸链部分习题参考讲解1

《机械制造工程2-2》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七章 机械加工工艺1、如图所示的零件图及工序简图,(图的右端为零件的设计尺寸,左端为工艺尺寸)两孔O 1O 2都以底面A 为定位基准镗出。

试确定镗孔的工序尺寸H 2(基本尺寸及偏差)。

解 基准重合)(04.0501±=HH 0=60±0.1增环H 2 减环H 1=50±H 2= H 0+ H 1=60+50=110 ES (H 2)-EI (H 1)=ES (EI (H 2)-ES (H 1)= EI (ES (H 2)=ES (H 0)+EI (=0.1-0.04=0.06EI (H 2)= EI (H 0)+ ES (=-0.1+0.04=-0.06所以:H 2=110±0.062、如图所示零件加工时,图纸要求保证尺寸6±0.1,因这一尺寸不便直接测量,只好通过度量尺寸L来间接保证,试求工序尺寸L?L min=16.95(mm)3、如图所示。

已知工件的相关尺寸025.0050.0170--=L ,0025.0260-=L ,15.00320+=L ,3L 不便 测量。

试重新给出可以测量的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偏差。

解:画尺寸链图重新给出的测量尺寸为L 4,即大直径孔的深度尺寸,由工艺尺寸链图分析知 封闭环 15.00320+=L 增环 0025.0360-→=L?4=→L 减环 025.005.0170--←=L解尺寸链 ←→→-+=1423L L L L304=L←→→-+=)()()()(1423L EI L ES L ES L ES 10.0)(4=→L ES←→→-+=)()()()(1423L ES L EI L EI L EI 0)(4=→L EI∴10.00430+=L4、如图所示的套类零件,在加工内孔时,其加工顺序为:(1)镗孔至Φ39.4001+.;(2)插键槽保证尺寸A±ΔA;(3)热处理;+.。

第9章 尺寸链 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 尺寸链  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尺寸链习题参考答案一、判定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尺寸链是指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2、当组成尺寸链的尺寸较多时,一条尺寸链中封闭环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3、.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是在装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环。

〔√〕4、在装配尺寸链中,每个独立尺寸的偏差都将影响装配精度。

〔√〕5、在确定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时,要依据零件的工艺方案紧紧抓住“间接获得”的尺寸这一要点。

〔√〕6、在工艺尺寸链中,封闭环按加工依次确定,加工依次变更,封闭环也随之变更。

〔√〕7、封闭环时时是构造功能确定的装配精度或技术要求,如装配间隙、位置精度等。

〔√〕8、零件工艺尺寸链一般选择最重要的环作封闭环。

〔×〕9、组成环是指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没有影响的全部环。

〔×〕10、尺寸链中,增环尺寸增大,其它组成环尺寸不变,封闭环尺寸增大。

〔√〕11、封闭环根本尺寸等于各组成根本尺寸的代数和。

〔√〕12、封闭环的公差值必需大于任何一个组成环的公差值。

〔√〕13、尺寸链封闭环公差值确定后,组成环越多,每一环支配的公差值就越大。

〔×〕14、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时,封闭环获得最大极限尺寸。

〔×〕15、当全部增环为最大极限尺寸时,封闭环获得最大极限尺寸。

〔×〕16、要提高封闭环的精确度,就要增大各组成环的公差值。

〔×〕17、要提高封闭环的精确度,在满足构造功能的前提下,就应尽量简化构造,即应遵循“最短尺寸链原那么”。

〔√〕18、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全部增环上偏差之和减去全部减环下偏差之和。

〔√〕19、尺寸链的特点是它具有封闭性和制约性。

〔√〕20、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能保证零部件的完全互换性。

〔√〕二、选择题〔将以下题目中全部正确的答案选择出来〕1、对于尺寸链封闭环的确定,以下论述正确的有_B、D、。

A.图样中未注尺寸的那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尺寸链习题解
1、图示零件,在镗D=mm的内径后,再铣端面A,得
到要求尺寸为mm ,问工序尺寸B的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应为多少?
解:设计尺寸mm,不便测量,是间接保证尺寸,为封闭环,建立尺寸链如图。

∵B0max =B2max+Bmax
∴Bmax = B0max -B2max
=540-(500+0.15)=40 -0.15 (mm)
又∵B0min =B2min+Bmin
∴Bmin= B0min -B2min=(540-0.35) - 500 = 40-0.35 (mm)
-0.15 0
则:B=40 -0.35 mm 即B=39.85 -0.2mm
TI+T2=0.15+(-0.15+0.35)=0.35=T0 (合格)
答B的基本尺寸为39.85 -0.2mm。

2、图示零件,成批生产时,用端面B 定位加工表面A ,以保证尺寸,试
标注铣缺口时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解:设计尺寸10为封闭环(间接保证),建立尺寸链如下:
增环:A 1、A 3,减环:A 2 。

∵A 0max =A 1max +A 3max –A 2min
∴A 3max = A 0max – A 1max + A 2min
=(10+0.2) – (25+0.06)+(60 -0.05 ) =45+0.09(mm)
又∵A 0min =A 1min +A 3min - A 2max
∴ A 3min =A 0min – A 1min + A 2max =10 –25+(60+0.05)=45+0.05mm
答: 铣缺口时的工序尺寸45为标注如下:
3、下图为某零件的加工路线图。

工序1:粗车小端面外圆、肩面及端面; 工序2:车大外圆及端面;
工序3:精车小端外圆、肩面及端面。

试校核工序3精车端面的余量是否合适?若余量不够应如何改进?
解:按工艺过程画初组成精车端面余量的尺寸链图,如下:
Zmax= 52 + 20.5 - (22-0.3) - (50-0.2)=1(mm) Zmin = 51.5 + 20.4 – 22 – 50 = - 0.1(mm)
最小余量为负值,这是不允许的。

为保证加工质量,前工序尺寸(非设计尺寸)20.5、
22或52适当放大些,以留有适当的余量。

若 22 -0.3 改为 21.7 -0.2 (偏差都为0) 52 -0.5 改为 52 – 0.3
则Zmax= 52 + 20.5 - (21.7- 0.2) –( 50-0.2)
=1.2(mm)
Zmin = 51.7+ 20.4 – 21.7 – 50 = 0.4(mm) (合适) .
4、加工图示零件,加工工序为:车外圆Ф80.5-0.1mm ,铣键槽尺寸达到A ,磨外圆尺寸达到Ф80-0.05mm,如车外圆与磨外圆轴线的同轴度为0.1mm,试求铣键槽的工序尺寸A. 解:设计尺寸72-0.3 是封闭环.建立尺寸链如下:
∵ 72 = A max + 40 - (40.25 - 0.05)- (-0.05) ∴ A max=72 +0.15(mm)
∵ 72-0.3= A min + 40-0.025 - 40.25 -0.05
∴ A min =72+0.025(mm)
则A= 72.15
(mm)
4、加工下图所示轮盘的孔。

已知工艺路线为:扩、粗镗、半精镗、精镗、精磨。

毛坯为锻件,孔已锻出,求各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注:题目标错孔径公差值.
因为(1)齿轮孔的尺寸精度不可能如此低,
(2)这么低的精度无须这样加工.
粗加工余量一般表中无法直接查出,是通过毛坯余量减去其余各工序余量之和计算得出的。

查«机械制造工艺手册 »模段件机械加工余量 表1-53(p50)
孔毛坯余量为6.5.(+1,-1.5)m m 则粗扩余量为6.5-(0.1+1+1+2)=2.4 m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