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中心的鼓声

合集下载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语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语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语文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2013·大纲全国)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女红.(ɡōnɡ)安土重.迁(zhònɡ)商埠.(fǔ)花团锦簇.(cù)B.莅.临(lì)大放厥.词(jué)挟.制(xié)蔫.头耷脑(yān)C.懦.弱(nuò)年高德劭.(shào)两栖.(qī)沁.人心脾(qìn)D.遽.然(jù)精神抖擞.(sǒu)坍.陷(tā)一柱擎.天(qínɡ)答案:C解析:A项,“埠”应读“bù”;B项,“蔫”应读“niān”;D项,“坍”应读“tān”。

2.(2013·大纲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答案:D解析:A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眼前。

可用于指眼前情景,也可用于对往事的回忆。

与“温馨”和“亲情”不搭配。

B项,“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词。

此处为贬义褒用。

C项,“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此处望文生义。

D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3.(2013·大纲全国)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汇编王文付整理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汇编王文付整理

2013年高考语文18套试题现代文阅读汇编(全解版)【散文类】(1、全国大纲卷)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林肯中心的鼓声木心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

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

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

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

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地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

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

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

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

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

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严峻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的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

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

林肯中心的鼓声

林肯中心的鼓声

弦 乐、声 乐伴随时 ,这些 因素 出现 不 可方物 ,把 它们粉 碎得像 基 本粒
于 打 击 乐 ,在 漫 长 的遗 弃 废 置 之 子 一样 ,分裂飘浮在宇宙 中……
( 摘自 《 读者 》2 0 1 7  ̄ - - 1 3 期)
耐烦有恒
● 陆春祥
汪 曾祺 回忆 :沈 从文认 为 自 己 不 是天 才 ,只是 “ 耐 烦 ” 。他对 别
曾 国藩 做 官 后 , 将 “ 居 官 以 叫 “ 耐烦 ” ,要扎扎 实实把 基本 功
耐 烦 为第一 要义 ”奉为 座右铭 ,几 练好 ,不要想一蹴而就 。 乎苛 刻地遵 从 。耐 ,就 是要和 急躁 居官 要 “ 耐 烦 ” ,就 是 要 把
浮泛 做抗争 ,虚 心 ,专 一 ,内心镇 百姓 当作主 人 ,谁 会对 自己的主人 定 。后来 , 曾国藩将 “ 耐烦 ”扩大 不 耐烦 ? 百 行 百业 ,都要 耐 烦 。 至
“ 耐烦 ”且有恒 ,便 能有一 种
廉 ,就 如女性 要守 贞节一 样 ,是本 平 和 的巨大力量 ,战胜所 有 的烦 人 分 ,而 “ 耐烦 ”了,就会 虽烦 而不 和 烦 事 。 厌其烦 ,做什么事都会成 功 。
音 量… …其 中似 乎有微 茫 、偶然 的
每 当电光 闪、雷声 起 、阵雨沛 然而 变化 ,变 化太难 辨识 ,却使 听觉 出
下 时 ,我 都 十分开 心 :看 你们 还演 奇 地敏 锐——最 为敏 感 的绝望 者 才
奏不!
能 感 觉 到 它 。之 后 , 鼓 声 似 乎 有 所
可惜不 是天 天都有 大雷 雨,只 加 快 , 有 所 升 强 …… 后 又 加 快 升 能 时候一 到 ,关紧 窗子 。如果还 是 强 ,渐快 ,更快 ,越来 越快 ,越来 隐 隐传来 ,便 打开 自己的音 响与 之 越 快 …… 快 到 不 像 是 人 力 击 鼓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负重的河流黄毅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

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绝不是偶然的事。

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

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

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

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

该扬波的时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

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

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

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⑥有河总是有树。

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

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

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

他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

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

2017_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1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凤凰传奇)歌词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小时候,你是黎明的星光,给了懵懂的心启迪;长大后,你是明亮的路灯,给了迷失的心方向;而现在,你是不落的太阳,给了成长的心温暖。

我至今仍没有清楚地明白,你温柔的气质下究竟掩藏了多少迷人的内涵,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里,我的生命溢满阳光。

散文,是你赋予了我生命的力量。

【课内挖掘】在《荷塘月色》里,朱自清先生用超然的态度来看待外在事物。

无论荷塘里多么热闹,他隔着不能朗照的月色看过去,不觉吵闹得无法忍受,也不去禁止蝉噪和蛙鸣,只是这么远远地观着,居然还看出一些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先生在这么嘈杂的荷塘旁,仍能感受到和谐,这种心态自是超然。

他在尽力追寻一种美景,通过“另一个世界”来安慰自己的心灵。

《荷塘月色》里所寻求的美景,正是这种“追求”心态的写照。

光与影,蛙与蝉,荷叶与流水,远山与柳树,都是不同的景物,呈现不同的价值,然而在“不能朗照”的月色下,这些朦胧的外在事物都有着和谐的共性,给了作者片刻的心灵慰藉。

[运用角度] “心灵轻松”“超然的态度”“寻求生活的真谛”等。

【课外运用】荷花依然香基隆河边,只在小土桥的附近,上段在北岸,下段在南岸有荷塘。

南岸的荷塘,其实就是河道凸出的一个部分,被栽上了荷花。

这边的荷花大多是白色的,但是花瓣硕大肥厚,荷叶也是大得出奇,简直就是一方大圆桌,墨绿色,叶柄粗壮,密生倒刺,高高立起,一看就带着那种生长的力量。

可能是设计者为了方便游人赏荷,在荷塘中间有一道曲曲折折的栈桥穿过,沿着行走,你可以和荷们靠的很近,或者说你也好似变成了它们中间的一员,你可以清晰地嗅到淡淡的荷香,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身体。

《林肯中心的鼓声》课件

《林肯中心的鼓声》课件
我们可以从林肯中心的鼓声中学到扬长避短的智慧,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避 免短板的影响。
2 展望未来
林肯中心的鼓声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艺术表演体验。
参考文献
1. "林肯中心70年:世界级表演艺术的殿堂",林肯中心官方网站 2. "鼓声的历史与文化意义",《鼓声文化研究》杂志,2020年 3.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林肯中心的鼓声在全球的影响研究",著名学者,2018年
《林肯中心的鼓声》PPT 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林肯中心的鼓声,了解它的起源、意义以 及表演形式,以及它对文化交流和国际影响的重要性。
引言
林肯中心是纽约市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为世界级的艺术表演提供场地和场 合。鼓声作为林肯中心的标志性表演,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象征意 义。
林肯中心的鼓声是什么?
林肯中心的鼓声源于古代乐器,经过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节奏与节拍,还象 征着团结、力量和艺术的灵感。
林肯中心的鼓声的表演形式
1
表演者的选择与养
林肯中心的鼓声由一支经过精心挑选和培养的表演团队演奏,他们通过无数小时 的练习和合作,达到高度的协调和精确性。

表演形式与节奏
林肯中心的鼓声以一种活跃而有力的节奏表达,包括击鼓、敲击、演奏等多种形 式,展现出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林肯中心的鼓声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
林肯中心的鼓声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对于文 化传承和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使不同文化和背 景的人们能够相互了解与欣赏。
文化创新与国际影响
林肯中心的鼓声通过创新形式和卓越表演,具有国 际影响力,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艺术 与创新的精神。

【语文】2013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解析版

【语文】2013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女红.(gōng)安土重.迁移(zhîng)商埠.(fǔ) 花团锦簇.(cù)B.莅.临(lì)大放厥.词(jué)挟.制(xié)蔫.头呆脑(yān)C.懦.弱(nuî)年高德劭.(shāo)两栖.(qī)沁.人心脾(qīn)D.遽.然(jù)精神抖擞.(sǒu)塌.陷(tā)一柱擎.天(qíng)【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A项,“埠”应读“bu”;B项,“挟”应读“xia”;D项,“坍”应读“ta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A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这里用来形容“真情”,显然不当。

B项,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

是一个贬义词,此处感情色彩用错。

C项,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 考点17 散文试题 新人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 考点17 散文试题 新人教版

考点17 散文一、(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过岭师陀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

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

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

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

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

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

”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

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

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

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

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

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

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

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

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

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

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

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

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

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

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

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

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 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 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 • ②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 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 • 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 和失落的变化,以此突出对“我”的影响。 • 解析:手法、描绘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样 的表达效果
• 16.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 悟?请简要分析。(6分) • 答:①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 乐的表现方法,让“我”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 原始魅力;②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 睡着、淤积着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 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③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 念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 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愿望。 • 解析:由实到虚,由浅入深。可以从开始到感 受到的音乐魅力,再到“我”自己的感受,以 及由此受到的启发和感悟分析。
• 17.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 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答:① 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 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 • ②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 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 • 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 撼,甚至为之疯狂。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抓 住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如“惬意”“厌 恶”“激动”等。
林肯中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鼓声
•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 (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 答案:①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 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 起疯狂而失落;②受到鼓声的鼓 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 的生活。
• (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 不到他的幸福。 • ①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是近 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②作为 听众,“我”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 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让我感 到有些遗憾。 • 从“为什么”角度回答,联系文本, 探究原因。
体会重要语句含义
学习目标: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 2、赏析句子
答题意识
1、树立“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意识, 要联系上下句(段); 2、抓关键词(含意丰富词语),学会转 化思想;具体词语抽象化,抽象词语具体 化; 3、按照原文表达思路,代入理解; 4、首先考虑修辞,再看位置;先分析内 容,后落实情感,联系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