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管理智慧
兵家智慧与管理者谋略

兵家智慧与管理者谋略普颖华一、讲师简介普颖华,当代著名文化学者、孙子兵法与商战研究专家、中国未来学会军事分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特聘教授,在国内外多所大学讲学。
普颖华教授出生于爱新觉罗世家,多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及孙子兵法的著述和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湛的演讲才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积极的承传者,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普颖华教授以开拓精神研究古今中外文化,尤其在古典军事文化、美学及佛学等领域,造诣深厚、著述广博。
其理论充分汲取了中国优秀古代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其学术思想饱含东方智慧和仁义,被国内外誉为具有开拓性的中国文化专家;其著作在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数十家出版社出版,在华人世界中影响力巨大。
普颖华教授多次获得国内学术奖项,应邀为“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主讲人,同时曾与李嘉城、张瑞敏等并列,被媒体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百名优秀人物”,也曾被评为国内“十大国学应用金牌导师”。
二、课程题纲(一)简介孙子与《孙子兵法》(二)《孙子兵法》的精华---胜战之道1、稳胜的战略管理思维(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内涵(2)“知”为谋略策划与预测的基础(3)“谋”为稳胜的第一要序(伐谋为上)(4)“防险”为稳胜的争战之本(围师必阙)2、奇胜的战略管理思维(1)“兵者,诡道也”。
(2)“以少胜多,转败为胜”谓之“奇”(3)“奇胜”是胜战之道的根本(4)“奇”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为法(5)“奇”在平常中,以“从众”心理取胜最终获取“自保而全胜”3、变胜的战略管理思维(1)“兵形象水”论水无常形,兵无定势(2)“五行变化”论内外环境在相互制约中统一(3)诚而不愚、智而不诈论的市场观4、“善胜者不败,善败者不亡”的管理精华(三)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价值1、管理内涵2、现代管理模式及其演变3、东西方管理精华概论东方管理的特征:治人以德,厚德载物的义利式人本管理。
西方管理的特征:科学的系统的精益求精,数字统计式的权法型管理。
《兵家管理思想》课件

通过数字化转型,兵家管理思想 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环境,实现灵活的组织结构和运 营模式。
兵家管理思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发展
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兵家管理思想可 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融合 ,形成具有国际特色的管理理念。
全球化战略
通过制定全球化战略,企业可以利用 兵家管理思想的智慧,拓展国际市场 ,实现跨国经营。
信息收集与分析
兵家强调对市场、对手和自身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以获取 竞争优势和制定有效的战略。
以谋制胜:创新与竞争策略
创新思维
兵家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创新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通过创 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打破市 场格局,获得竞争优势。
快速响应
兵家强调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以抓住市场机遇和应对竞争挑战。
03
兵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兵家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兵家管理思想强调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目 标。
兵家管理思想注重权变和应变能力,有助于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快速调整策略和 资源分配。
兵家管理思想提倡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有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和约束机 制。
兵家管理思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
环境保护
兵家管理思想强调整体性和长远性,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领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责任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以运用兵家管理思想,关注员工 福利、社区发展和社会贡献,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05
结论
兵家管理思想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兵家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价值在 于强调战略思维、竞争策略和领
孙子兵法与管理智慧

孙子兵法与管理智慧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兵法典籍,被誉为古代军事经典之一。
然而,这本古老的兵书中蕴含的智慧不仅适用于战场上,同样可以应用于现代管理领域。
本文将探讨孙子兵法中的一些关键原则,并分析其与管理智慧的契合之处。
1. 布局战场与组织架构孙子兵法强调在战场上做好布局,以取得胜利。
同样,在管理中,良好的组织架构和战略布局同样至关重要。
在组织架构上,首先要确立明确的任务分工,并进行合理的部门划分。
此外,领导者还应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人员配备和分工安排,以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
2. 集中兵力与集中资源孙子兵法中强调集中兵力,以形成兵力的优势。
在管理中也存在类似的原则,即集中资源。
在资源配置上,管理者应确保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避免分散、重复,而是将它们集中使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3. 兵力与人力孙子兵法充分考虑到兵员数量和合理利用,管理中的人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清楚地了解员工的个性、技能和潜力,是实现卓越管理的关键。
领导者要激发员工的潜力,为他们提供适应性培训和发展机会,使其在团队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4. 计谋与战略孙子兵法提倡使用计谋和战略进行战争决策。
在管理中,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战略同样重要。
通过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目标,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指导团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此外,管理者还要灵活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并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挑战。
5. 间谍与竞争情报孙子兵法中强调收集情报和使用间谍来获取敌军的动态信息。
在管理中,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和市场情况同样重要。
管理者应时刻保持警惕,收集和分析市场竞争情报,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战略调整。
6. 战场与市场战场上的胜利需要兵力、战略和战术的优势。
同样地,在管理中,市场的竞争也需要优势的产品、市场定位和执行力。
管理者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制定合适的产品策略,并制定相关的市场推广计划。
兵为锋:兵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商场如战场,管理无极限。一如笔者在《管理的终极方略:儒法兵道家思想大融合》文中所述,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与社会进步而带来的管理挑战,现代企业管理,应推崇兵家讲究实际功效的目标意识和方法谋略,讲求以兵为锋,从兵家思想里寻找管理的制胜之道。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市场竞争不仅是大鱼吃小鱼,更重要是快鱼吃慢鱼。因此,在管理上,必须注重效率,讲究速度,力争速战速决。
5、虚实论:兵家由来重视形势,讲究虚实,主张因敌而变,奇正结合,集中兵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察情观畔,审时度势,虚实结合,出奇制胜,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集中资源办大事、办要事、办好事。
2、谋攻论:兵家主张战争应讲究谋略,讲究从全局出发,多方考量,周密谋划。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多用谋略,以智取胜,力求多赢,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益。
《孙子兵法》云“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从管理上看,谋攻即是智取,避免自身损失,取得最大收益。现代商战诸多案例都无
《孙子兵法》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所以讲究速决,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资源上考虑,久则消耗大,二是从先机上考虑,只有速决,才能掌握主动权,三是从精力上考虑,只有速决,才能以逸待劳,四是从锐气上考虑,只有速决,才能士气高涨,避免惰归。
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一、兵家简介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爆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司马穰苴(ráng jū)、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
各家学说虽有异同,但都以研究军事理论与军事活动为主,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是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二、兵家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根据刘云柏在《中国兵家管理思想》中的论述,我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由比较零散的军事管理观点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时期;第二阶段为秦、汉至唐朝安史之乱以前,中国古代不能兵家思想比较完整,进入分支学科研究的时期,出现了所谓的谋家、势家、阴阳家等兵家流派;第三阶段从唐朝中叶直到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逐渐发生变化并走向衰落的时期。
三、兵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一)、姜尚与《六韬》姜尚,又称吕尚,姓姜,字子牙,号太公望。
公元前1211年出生于今山东省日照市,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代表作《六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之—,也是最早涉及管理的著作。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
(二)、孙武与《孙子兵法》孙武,字长卿,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被国外誉之“东方兵学鼻祖”。
《孙子兵法》(“兵学圣典”)全书共十三篇:《始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三)、田穰苴(ráng jū)与《司马法》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严法治军,克敌制胜而知名于世。
因功被封为大司马,故史上多尊称其为司马穰苴。
《司马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一、兵法经营——《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
其作者孙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后人尊称他为“兵圣”。
《孙子兵法》现存十三篇,即《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 未战庙算,以道为首——战略计划思想(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没有航向的帆船,任何风向都是逆风。
/战略制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计篇》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管理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谋攻》3.因敌制胜,践墨随敌——灵活管理思想“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篇》《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军事管理无常势,企业管理无常形。
“动态管理”“灵活管理”是必然要求。
所谓践墨随敌,就是说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直至实施作战计划都应随改变化,随敌行止。
4.上兵伐谋,出奇制胜——市场竞争谋略“兵者,诡道也。
”——《孙子·计篇》《孙子·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5. 治众如治寡——组织管理思想“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势篇》孙子论述治理组织,管理人数不论多与少,道理只有一个,就是靠“分数”,即按一定的管理层级和幅度建立组织机构。
他极其重视组织的日常训练,强调组织的纪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文”指以仁义之心去教化,相当于现在的企业文化;“武”指公司的规章、制度等比较硬性的东西。
文武兼具也就是德治和法治兼具。
孙武还指出,领导者要“静以幽,正以治”,在谋虑上,镇静而深透;在作风上,公正严明而有法度。
2020年中国古代兵家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兵家的管理思想兵家的管理思想及主张(一)信息管理思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信息对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预测和判断的依据,是及时纠偏、防止失败或减少损失的前提。
先秦兵家的军事论著中对此有比较成熟的思想,特别重视信息管理在用兵作战中的决定性价值,它的著名论断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一书开篇即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
所谓“索情”,即掌握信息。
兵家认为,高质量的索情必然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客观真实性和全面精细性。
客观真实性,是指在索情活动中应该摒弃任何带有主观色彩的方法或手段。
孙武就明确反对三种“索情”方法,一是“取于鬼神”,认为占卜问神无济于事,一是“象于事”,即对信息作 ___的模拟揣测,一是“验于度”,即运用陈旧方法对信息作教条主义演绎、验证,强调“索情”的正确方法是“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不允许掺杂一点迷信或主观的成份,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客观与真实。
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就说:“料敌者,料其彼我之形”,而他所说的“彼我之形”,就包含了将吏、主客、排甲、器械、教练、地势、城池、骑畜、粮储、工匠、资货等等。
而孙武将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多信息归纳为“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指敌友我的国情政情,“天”指各种气象情况,“地”指各类地形、地物,“将”指将帅统领军队、训练士卒、提高战力的各种才能。
“法”指军队管理、后勤供应的各种制度、法令等等。
可以说与军事有关的所有方面的信息都在搜集之列。
其实,不惟军事谋略如此,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谋略的成功,都离不开全面掌握信息。
收集到信息之后,兵家还主张要进行分析。
因为搜集到的信息往往是零碎的、杂乱的,仅凭这些信息素材,仍然无法形成正确决策,因此,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对信息的分析,即孙子所说的“较计”。
“较计”包括、分析、比较诸方面的内容。
2020年中国古代兵家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兵家的管理思想兵家的管理思想及主张(一)信息管理思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信息对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预测和判断的依据,是及时纠偏、防止失败或减少损失的前提。
先秦兵家的军事论著中对此有比较成熟的思想,特别重视信息管理在用兵作战中的决定性价值,它的著名论断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一书开篇即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
所谓“索情”,即掌握信息。
兵家认为,高质量的索情必然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客观真实性和全面精细性。
客观真实性,是指在索情活动中应该摒弃任何带有主观色彩的方法或手段。
孙武就明确反对三种“索情”方法,一是“取于鬼神”,认为占卜问神无济于事,一是“象于事”,即对信息作 ___的模拟揣测,一是“验于度”,即运用陈旧方法对信息作教条主义演绎、验证,强调“索情”的正确方法是“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不允许掺杂一点迷信或主观的成份,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客观与真实。
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就说:“料敌者,料其彼我之形”,而他所说的“彼我之形”,就包含了将吏、主客、排甲、器械、教练、地势、城池、骑畜、粮储、工匠、资货等等。
而孙武将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多信息归纳为“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指敌友我的国情政情,“天”指各种气象情况,“地”指各类地形、地物,“将”指将帅统领军队、训练士卒、提高战力的各种才能。
“法”指军队管理、后勤供应的各种制度、法令等等。
可以说与军事有关的所有方面的信息都在搜集之列。
其实,不惟军事谋略如此,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谋略的成功,都离不开全面掌握信息。
收集到信息之后,兵家还主张要进行分析。
因为搜集到的信息往往是零碎的、杂乱的,仅凭这些信息素材,仍然无法形成正确决策,因此,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对信息的分析,即孙子所说的“较计”。
“较计”包括、分析、比较诸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家管理智慧
• (一)合利而动的战略原则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1、政治利益——速战速决 2、经济利益——夺敌方的人、财、土 3、军事利益——地形有利,高处、向阳驻军
兵家管理智慧
解说
• 在孙子看来,作战的形势,不外乎奇正两种,然而 奇正的变化,却是不可穷尽的。
• 具体方法:能攻而装作不能攻,要打而装作不要打; 要在近处行动而装作要在远处行动,要在远处行动
而装作要在近处行动;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 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 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 智,对于卑视我方写的,但是现在仍有很大的 价值。我读《孙子兵法》是创造性阅读,将兵法与商业运作 相结合。比如,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实际就是告诉 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周围的商业环境,什么竞争可以参与, 什么竞争不可以参与。
•
——美国波音公司副总裁斯蒂芬·默瑟
• 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孙子兵法》乃是我 成功之法宝,更是本公司全体人员必读必研之书。
凡战者,以正合,以 奇胜。
(《孙子兵法·势篇》) ——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兵家管理智慧
• (一)奇正相生 • 具体方法: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
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 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yi而劳之, 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 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专题四
兵家的管理智慧
兵家的管理智慧
像兵 家
学派简介: 代表人物: 孙子(孙武)、 孙膑、吴起 代表著作:《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兵家管理智慧
• 孙武(约前535—约前470),名 武,字长卿,春秋末期军事家, 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或广饶) 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 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 方兵学的鼻祖。
兵家管理智慧
古代故事 刘邦知己知彼胜英布
• 第二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 保住敖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 如果是这样,谁胜谁负,只有天知道。这是第二种 情况,乃为中策。第三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 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下策—— 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高祖道:“先生 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道:“英布本 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有万夫不挡之勇,但目光短 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不可能有布局天下 的深谋远虑,所以我料他必出此下策!”后来的战局 果如薛公所料,刘邦大获全胜,英布兵败身亡。这 里,刘邦的胜利就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精于计算的 基础上的。
兵家管理智慧
• (三)广结友好的外交韬略 •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
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如何实现伐交: • 1、以实力为后盾 • 2、亲仁善邻,广结友好 • 3、干扰敌国,使其内外交困
恶事以危害,烦事以干扰,小利以引诱, 间谍以分化
兵家管理智慧
二 奇正相生的经营策略
经典名言
• 著《孙子兵法》13篇5千字。
兵家管理智慧
广饶孙武像
现代回响 当代政商巨子评《孙子》
•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哲学家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 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真正成功的军队 是这样一支军队:由于其力量、能力和忠诚,它将不是需要 用来打仗的一般军队,因为谁都不敢向他寻衅。
•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 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 的时机发动进攻。 • 这种奇正因变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着《孙子》的始 终。
兵家管理智慧
古代故事 “减灶获胜”
• 战国时代,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 急求援。齐国任用田忌为将率领部队前往,直接向魏 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发。魏国将领庞涓听说这 个情况,便率领部队离开韩国返回魏国。齐国的军师 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国的部队一向强悍勇猛而又 轻视齐军,认为齐军怯弱。善于打仗的将帅应当因势 利导。因此,应让齐军进入魏国后第一天挖十万个灶, 第二天挖五万个灶,第三天挖三万个灶。”庞涓追击 齐军三日,非常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齐国怯弱。 他们进入我境才三天,逃亡的士兵就有一半了。”于 是,庞涓丢下大量步兵不管,只率领一些精锐的亲信 部队,以加倍的速度昼夜兼程追逐齐军。田忌按照孙 膑的提议,在马陵设下埋伏,庞涓兵败自刎。
兵家管理智慧
• (二)慎战谋攻的战略决策 1、慎重决策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 将不可愠而致战”
故事:魏国司马懿沉默避战
兵家管理智慧
2、慎用武力 上策:使敌人完整地屈服
下策:武力击破
“百战百胜”和“不战而屈人之兵”哪个更好?
故事:韩信书信攻燕国
兵家管理智慧
• 3、有备而战——“谋攻庙算” 五种情况预知胜利: 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
会胜利; 懂得根据兵力多少而采取不同战法的,会胜利; 上下齐心协力的,会胜利; 以有准备对待没有准备的,会胜利; 将帅指挥能力强而国君不加牵制的,会胜利。
兵家管理智慧
古代故事 刘邦知己知彼胜英布
• 汉朝初年,淮南王英布兴兵反汉,汉高祖刘邦向 薛公询问对策。高祖问:“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 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 会如何?” 薛公答道:“陛下必胜无疑。” 高祖 道:“何以见得?”薛公道:“英布兴兵反叛后, 料到陛下肯定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所以有三种情况可供他选择。第一种情况,英布 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纳入自己的 势力范围,然后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 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
•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 (资料来源:司马哲、岳师伦编著《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智谋鉴赏》,第3-4页,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
兵家管理智慧
一 运筹帷幄的管理战略
经典名言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 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兵家管理智慧
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