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专题

合集下载

修改病句专题练习

修改病句专题练习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

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

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

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

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修改病句专题二、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句子愿意。

能改不删。

能添不去。

而且除关联词和个别标点外,只改一处。

)1我买了柿子、葡萄、桃子、苹果和许多水果。

改:我买了柿子、葡萄、桃子、苹果等许多水果。

2凛冽的寒风几乎把我的手全冻僵了。

改:凛冽的寒风几乎把我的手冻僵了。

3王静和李宁是好朋友,每天都去约他上学。

改:王静和李宁是好朋友,王静每天都去约李宁上学。

4老师的脸上铺满了皱纹。

改:老师的脸上长满了皱纹。

5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改: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6除夕的夜晚,明月如盘,群星闪烁。

改:除夕的晚会,群星闪烁。

7这部彩电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攒来的。

改:这部彩电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攒钱买来的。

8解放军叔叔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改:解放军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修改病句专项训练(含答案)

修改病句专项训练(含答案)

修改病句专项训练(含答案)修改病句专项训练(含答案)一、常见病句的分类解析一)成分残缺1.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

解析:缺主语,“出现”前应加“我国”或“各条战线”。

2.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新人。

解析:缺谓语,应在“具有”前加“成为”。

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解析:缺中心语,在“浪费”后加上“的行为”。

4.在我回家的路上,才想起没有和朋友告别。

5.通过这次军训,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

二)搭配不当1.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解析: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品质”应改为“形象”。

2.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

解析:主语所述两者,其一不能与谓语搭配,应改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

3.XXX的个性是十分豪爽坦率的人。

解析: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删去“的个性”或“人”。

4.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剖析: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观点”应改为“光辉”或“光芒”。

5.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张市长的报告。

剖析:谓语中两个动词之一不能和宾语搭配,在“注视着”后加“XXX”,并把原句中“XXX”改为“他”。

6.在班主任的教育下,XXX很快克服了本人的瑕玷和错误。

剖析:谓语和宾语两词之一搭配不当,“在错误”前加“改正了”,删去“和”。

7.校园里,读书声、歌声交叉在一同,汇成一片动听的乐曲。

剖析:定语和中央语搭配不当,“一片”应改为“一支”。

8.XXX总是积极地听取同学们对她的批评。

解析: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积极地”应改为“虚心地”。

9.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剖析:补语和中央语搭配不当,“干干净净”改为“美观大方”,或把“安置”改为“打扫”。

10.只有勉力研究,就能取得好成就。

解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应改为“才”或“只有”改为“只要”。

三)语序不当1.XXX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剖析:该作状语的却放到定语的位置上了,“一次又一次的”应放到“取得”前面,并将“的”改为“地”。

小学修改病句专题及答案

小学修改病句专题及答案

修改病句专题方法与训练1.成分残缺例: 看了这部电影, 深受教育。

一个完整的句子, 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 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 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

缺少了主语, 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 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 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当例: 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 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3.用词不当例: 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用“狐狸”形容李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 可改为“诸葛亮”。

4.词序颠倒例: 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 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

所以, 这一句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5.重复啰嗦例: 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禁”与“忍不住”意思大致相同, 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6.指代不明例: 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

句中使用代词或量词如果指代不明确, 就会造成句意含糊不清。

修改的方法是使人或事物具体化。

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 应将“他”改为“小刚”或“小军”。

7、前后矛盾例: 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

例句中“估计”与“一定”矛盾, 可将“一定”删去。

8、分类不当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

把所属或种类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 就造成了分类不当的毛病。

例句中的“西瓜”、“苹果”是水果, “蔬菜”不能包括他们, 应把“西瓜”、“苹果”删去, 或者在“蔬菜”前加上“瓜果”, 或将“蔬菜”删去。

9、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 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例句就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

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虽然……但是……”。

10、不合情理例: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在一个句子中, 如果所要表达的意思有违反常规或违背客观事实的现象, 即为“不合情理”。

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 农民不可能“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1、同学们都很爱护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同学们都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XXX指导我们做了许多一只只不同型号的船。

改:XXX指导我们做了许多不同型号的船。

3、看了《雷锋》电影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改:我看了《雷锋》电影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海洋里有带鱼、鲫鱼、黄鱼等多种鱼类。

改:海洋里有带鱼、黄鱼等多种鱼类。

5、XXX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

改:XXX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惯。

6、队员们和师生们一起唱着歌。

改:师生们一起唱着歌。

7、语文对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改:我对语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8、这场拔河比赛非常激动。

改:这场拔河比赛非常激烈。

9、他常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改:他常常回忆往事。

10、重庆市是我国的直辖市。

改:重庆市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

病句修改及答案1伸开泰和XXX是好朋友,他常常帮助他自温功课2我断定他今天可能生病了。

3我国的人口是天下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5我一定要改掉不好的毛病。

6我订了《中国少年报》、《小学生数学报》、《少年文艺》等报纸。

7通过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善。

8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9她正在洗完衣服,就该上学去了。

10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很多代表。

11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很坏的风气。

12同学们选他当三好生是对自己的信任。

13XXX写信给妈妈,想请她给她买一套新衣服。

14今天晚上,XXX和XXX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15他记录了并且看了XXX的节目。

16我写字认真了,错别字也进步了。

17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研究态度和方法。

18爸爸经常反复地告诉我,上课要注意听讲。

19寒冷的凉风吹得我直打哆嗦。

20妈妈拿的一个西瓜走进了屋。

21我们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22妈妈经常奖励我要好好研究。

23、这是一件十分漂亮、美丽的衣服。

24、他兴致勃勃地跑过来,高兴地说:“动画片的时间到了。

”25、课外举动时,我具体地观察了同砚们的举动情形。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修改病句)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修改病句)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修改病句)
1.【问题】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修改病句)
【答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修改病句)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1) 句子不完整。

如: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改为: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

2) 用词不当。

如:我的书包里还缺乏一个像样的铅笔盒。

“缺乏”用得不恰当,应改为“缺少”。

3) 搭配不当。

如: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一顶红帽子。

“穿”与“帽子”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戴着)一顶红帽子。

4) 词序混乱。

如: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兴趣的。

应改为:我对打乒乓球是很感兴趣的。

5) 前后矛盾。

如:油菜地里一片金黄的菜花,五彩缤纷。

“一片金黄”与“五彩缤纷”相矛盾,应把“五彩缤纷”去掉。

6) 重复啰嗦。

如:他是我们班成绩最优秀、功课最好的学生。

“成绩最优秀”和“功课最好”意思重复,这里只需保留其中一个。

7)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如:他在霞光中读着书,不知不
觉过了两个钟头。

“霞光”稍纵即逝,。

高中语文修改病句训练专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修改病句训练专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修改病句训练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就是食品中没有一点儿添加剂。

然而,无论是从事实还是科学概念上看,“零添加”都不严谨,经不起推敲,而且并非事实。

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进到人们的餐桌并被吃到嘴里,或多或少都含有添加剂。

一些人以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品,纯天然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

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一大目的,是为了让食品营养实现充分价值。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类食品最古老的添加剂就是盐,也就是把肉类用盐腌起来,以免腐坏。

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声名狼藉。

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去名匾纷立是街区市肆的缩影,商铺鳞次栉比,匾额书法争芳斗艳,可谓是蔚为大观。

时至今日,老字号匾额不仅是城市风貌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独特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内涵的现实载体,老字号匾额的传承应该以承载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原则,在印刷字体、电脑字体和创意字体广泛应用的今天,面对这些“带病”字体、“江湖”字库等打着书法旗号创作的乱象,精良的老字号匾额书法作为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达到高度统一的作品,带给当代人独特的审美体验,成为城市文化、商业文化最直观的名片。

老字号匾额既是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守护和传承一座城市深厚商业文化、地域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它不仅反映出其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积淀,而且承载着老字号撞击心灵的历史记忆。

老字号匾额赋予城市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品位,仿佛打开了直观而生动的传统文化之窗,让人们感受文艺风尚。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修改病句专题训练

修改病句专题训练

病句专题训练一、常见语病句例归类:(一)留意否定词:否定词多次出现在同一句中,有可能导致句子意思和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1)我们没有人不认为他这件事做得不对,所以我们都为他高兴。

(2)她虽然还小,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要教育她呢?(3)为了防止(避免、禁止、杜绝等)欺负同学的事不再发生,老师对我们实行了教育。

2、留意与数量相关的词语,表达约数的词语,不能在一句中出现两个。

(1)我完成今天的作业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2)很多莘莘学子正在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3)汽车公司的销售量提升了一半。

(“提升”可用倍数)(4)今年这些海鲜的价钱比去年降低了两倍。

(“降低”可用分数或百分数)3、留意并列短语(如“和”字),若是动词,留意语序是否颠倒;若是名词,留意是否从属关系;(1)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2)他到医院治疗和检查了身体。

(3)妈妈买了葡萄、苹果和水果。

4、留意介词(如“因为”“通过”“对”等词语),是否缺少主语或主客体颠倒。

(1)因为教师的关心,使他改正了坏习惯。

(2)通过大家的协助,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极大的提升。

(3)武侠片对我很感兴趣。

5、留意选择性词语(如“是否”“好坏”“是不是”等词语),前后句是否有两面的意思与它对应(1)是不是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2)准确的学习态度,是我们成绩好坏的关键。

6、留意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是否搭配恰当,位置是否得当(1)即使有多大困难,我们都不能停滞不前。

(2)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同学们还是很认真地考试。

7、留意代词(如“他”的指代内容),是否指代不明(1)小明、小红、小芳一起去小文家,他很开心。

(2)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8、句子出现谦辞和敬辞时,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1)我们将光临贵馆参观。

9、出现歧义的句子。

(1)李老师到中山大学上课去了。

10、搭配不当的句子:(1)他的家乡是湖南人11、并列不当的句子:(1)春节期间,这个城市的210辆消防车和3000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修改病句专题讲解

修改病句专题讲解

修改病句专题讲解一、成份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等必要成份)。

如“前几天,送给小玲五本课外书。

”这句话,缺少“谁”(主语),应该在“送给”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师”等,句子才完整;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谁”“什么人”(谓语),可在“是”的后面补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师等”。

二、重复累赘。

指句子中用的词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如“王老师多次反复教育小明要遵守纪律。

”这句话中“多次”和“反复”重复了,要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

三、前后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统一。

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风。

”这句话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应改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风。

”四、词序颠倒。

指句子中词语的位置前后颠倒。

如“李老师认真修改阅读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这句话中“修改”“阅读”的词序混乱,颠倒,应该把“修改”和“阅读”调换一下位置,改为“李教师认真阅读修改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五、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不符合语言习惯,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当。

如“王丽十分爱护时间。

”这句话中“爱护”与“时间”搭配不当,应改为“爱惜”。

六、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

如“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高兴。

”这句话中“高兴”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愉快”。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

应改为“……她比赵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成分残缺:
1、始终艰苦生活。

2、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3、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

4、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

(2)前后矛盾:
1、这次春游,同学们基本到齐了,没有一个缺席。

2、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3、家里人都去看电影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4、五颜六色的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5、我们大概用了整整一学期,把小花圃修好了。

(3)指代不明:
1、张老师把陈力和许清喊到跟前对他说:“以后上课要认真听。


2、张燕和李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3、小丽和小红是好朋友,她常帮她复习功课。

4、谁来这儿都会赞叹不已。

5、李红和小丽到我家来,我借了一本书给她。

(4)词序颠倒:
1、这篇童话对我产生了兴趣。

2、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3、春天里,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4、近来,全班同学普遍的语文成绩提高了。

5、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已经学会的成语。

(5)重复罗嗦:
1、他仔细端详这位老奶奶。

4、他的心情十分激动的很。

5、这篇文章内容很丰富,不贫乏。

(6)不合事实:
1、皎洁的圆月边聚集着无数小星星。

2、春天来了,桂花香飘十里。

3、少先队员轻松的干着重活。

4、小孙子摔倒了,老奶奶飞快的奔上去。

5、小船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乘风破浪前进。

(7)归类不当:
1、妈妈买了香蕉、苹果、梨子和水果。

2、姑姑买了许多食品、巧克力、蛋卷、羽毛球、果冻等等。

3、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材。

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干部等。

(8)用词不当:
1、爱迪生经过努力,发现了电灯。

2、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

3、小明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4、江辉这学期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9)搭配不当:
1、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

2、同学们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态度。

3、家乡的春天是个迷人的地方。

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