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合集下载

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农业灾害研究2022,12(2)作者简介 丁洁(1989—),女,江苏南京人,中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品和农药的生态毒理学测试。

收稿日期 2021-12-20Acute Toxicity Test of 200 g/L Chloride Worm Benzamide Suspension Agent Against Zebrafish DING Jie et al(Jiangsu CICA Kun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 Chlorbenzoamide is the highest selling wide-spectrum insecticide worldwideand can be reissued with multiple pesticides. This test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for studying the acute toxicity of a 200 g/liter chloride worm benzamide suspension in zebrafis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HPLC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lorozobenzamide in exposedwater samples, with 96 h-LC50:72.15 mg a.i. / L in zebrafish at 200 g / liter: 64.61 to 80.55 m g a. i. / L (measured HPLC concentration). The 200 g / liter benzoamide suspension had a "low toxic" toxicity grade to zebrafish.Key words Chloride worm benzoamide; Zebrafish acute toxicity; HPLC; Analysis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丁 洁1,刘建梅2江苏雅信昆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 氯虫苯甲酰胺是全球销售量最高的广谱杀虫剂,可与多种杀虫剂进行复配。

实验二 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二   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 斑马鱼(zebrafish)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 ,最早是作为胚胎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 实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地运用于早期胚胎 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斑马鱼,购自绍兴花鸟市场,体重0.15g左右, 体长2.8cm,实验前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中驯养7 天。
2、重铬酸钾(分析纯) 3、实验用水选用曝气3天的自来水,硬度为60mg/l
11斑马鱼购自绍兴花鸟市场体重斑马鱼购自绍兴花鸟市场体重015g015g左右左右体长体长28cm28cm实验前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中驯养实验前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中驯养7722重铬酸钾分析纯重铬酸钾分析纯33实验用水选用曝气实验用水选用曝气33天的自来水硬度为天的自来水硬度为60mgl60mgl11预实验预实验分别配制吡虫啉浓度为分别配制吡虫啉浓度为1110101001001000mgl1000mgl的处理液的处理液10l10l置于各塑料桶中每桶置于各塑料桶中每桶放斑马鱼放斑马鱼66条每条每24h24h换一次实验处理液实验换一次实验处理液实验持续持续96h96h
实验二、 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实验的设计、条 件、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 过程。
二、实验原理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 ,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 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LC50)。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 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 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 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 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我国可采用的实验鱼有四大养殖淡水鱼(青鱼、草鱼、 鲢鱼和鳙鱼)、金鱼、鲫鱼、野生的食蚊鱼、斑马鱼等 。本实验选用斑马鱼作为实验材料

毒死蜱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毒死蜱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毒死蜱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霍奕安;胡秀彩;吕爱军;孙敬锋【摘要】为了研究毒死蜱对于斑马鱼的毒性和安全评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 h半致死浓度(LC50)来判定斑马鱼对毒死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毒死蜱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345 mg/L、1.080 mg/L、0.992 mg/L、0.926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209 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毒死蜱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Ⅰ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可以判定毒死蜱对斑马鱼为高毒.【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4页(P34-36,41)【关键词】斑马鱼;急性毒性;毒死蜱;半致死浓度;安全质量浓度【作者】霍奕安;胡秀彩;吕爱军;孙敬锋【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创新创业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创新创业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斑马鱼(Danio rerio)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等,是一种热带观赏鱼体长4~6 cm,胚胎透明且体外发育,易于活体观察,生长发育快[1]。

因此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对疾病,遗传和毒理学的理想模式生物[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上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重金属,工业污水,农业上产生的农药、消毒液残留等有害物质通过雨水冲刷,或者直接向农田施肥等途径对土壤、鱼类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且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

目前,国内关于鱼类急性毒性的试验研究,经常以鲤、金鱼作为试验对象,斑马鱼还未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毒理学的研究[1-2]。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实验⽬的与实验要求1、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2、掌握常⽤的动物染毒途径和⽅法。

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法,结果判定。

3、了解⼀次或24⼩时内多次给予受试化学物后,动物所产⽣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量。

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C50及毒性判定。

4、对⽐观察毒物对斑马鱼的作⽤。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物实验意识,提⾼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和撰写实验报告⽔平。

⼆、实验⽅案1、实验仪器天平、⼿套、50mL烧杯、量筒、培养⽫、鱼缸、曝⽓装置2、实验药品斑马鱼100条、重铬酸钾、鱼⾷3、实验原理(1)⽅法的设置鱼类毒性实验⽅法可以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

本实验采⽤静态法,以96⼩时为⼀试验周期,在24、48、72、96⼩时记录斑马鱼的死亡率,确定斑马鱼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并记录⽆死亡的最⼤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实验浓度。

(2)受试药物受试毒物要为常见毒物,并在⽔体中会存在,对鱼类养殖的影响较为严重。

另外受试毒物在⽔中应要稳定,不易分解,易溶解等。

(3)受试鱼类实验鱼类⼀般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较⾼,来源丰富、取材⽅便、遗传稳定,⽣物学背景资料丰富,⼤⼩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种类。

斑马鱼是国际上通⽤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鱼种。

建议的实验温度21-25℃,建议实验鱼的全长2.0?1cm。

(4)研究意义鱼类是⽔⽣⾷物链的顶级⽣物,也是⽔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动物。

在污染⽔体中,当污染物达到⼀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应,例如⾏为失常,组织器官病变,⽣理功能紊乱乃⾄死亡。

四种药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四种药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1 . 方 法 2
界第 2位 , 碘 和卡 螨 死是 常 用农 药 之一 『】 精 4。这些 . 5 农 药被 大量 施 人 土壤 中 , 过 地表 和 地下 径 流会 污 经 染饮 用 水 和地 表 水 源 水 ,导 致 饮 水 污 染 事 故 的发 生 , 成 大 量 的经 济 损 失 , 造 给人 们 的生 产 生 活 带 来 了不 便 。斑 马鱼 的急性 毒性试 验 是一 种较 好 的判 断 水毒 性 的方 法 , 已被 应用 于废 水 和化 学药 品 的毒性
死 浓度 L 卯 C ,安 全 质 量浓 度 用 公 式 :C 4 C × S : 8hL 钔
03(4hL  ̄4 C0 。 . 2 C /8hL 5 / )
无 明显体 色 变化 。 卡螨 死 对 斑 马鱼 急性 毒 性 试验 结 果 表 明 : 螨 卡
死 浓度 为 21 l -m / .x 08 gL时 ,就 出现和农 药对斑 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 , 首次选用 高锰 酸钾 、 甲醛 、 精碘和卡螨死 四种试剂进行急性毒
性试 验 , 2 ~ 6h半致死 浓度 ( c 判 断斑 马鱼对 四种 药物 的敏感 性。结果表 明 ,4 4 、2 9 以 4 9 L ) 2 、8 7 、6h的 L 5 高锰酸钾 分别 勾 C0 ,
泛红 。
甲醛 对 斑 马鱼 急 性毒 性 试 验结 果 表 明 : 甲醛 浓 度 为 3 / ,8h内 出现斑 马鱼死 亡 ; 8mg L时 4 甲醛 浓度 为 4 gL 2 6m / ,4h内斑 马鱼 全 部死亡 ; 甲醛浓 度为 5 0 m /,2h内斑 马 鱼有 死 亡 ,2h后斑 马 鱼 全 部 死 gL 1 7 亡 , 4h后 有 鱼上 浮 , 有 鱼 出现 侧 翻 , 约 6h后 9h后

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数据记录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03
斑马鱼行为异常
斑马鱼死亡数量增加
组织病理学变化
实验结果
采用剂量-反应曲线拟合程序,计算斑马鱼对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
数据分析方法
IC50值计算
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统计检验
对多变量数据进行降维分析,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xx年xx月xx日
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目录
contents
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与资料引用
实验目的和原理
01
评估受试化合物对斑马鱼生物的毒性影响
了解斑马鱼生物对受试化合物的敏感程度
分析受试化合物对斑马鱼生物的致毒机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斑马鱼作为实验生物,具有繁殖能力强、生命周期短、易于观察等特点,适合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主成分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
要点三
IC50值明显小于预期
实验结果显示,斑马鱼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强,IC50值明显小于预期。
要点一
要点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较高浓度药物处理组,斑马鱼死亡率、行为异常率和组织损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主成分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表明,药物对斑马鱼行为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死亡率。
准备实验所需试剂和斑马鱼生物
设计不同浓度的受试化合物溶液
实验材料与方法
02
斑马鱼
选取健康、同一批次、具有相似生长状况的斑马鱼。
供试化学品
选择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和性质的不同浓度的化学品。

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xx年xx月xx日•实验准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目录01实验准备1实验设备23用于养殖斑马鱼的实验器皿,应选择适合斑马鱼体型大小的器皿。

实验室器皿为了保持实验环境中的温度稳定,需要使用恒温设备,如恒温水浴或恒温箱。

恒温设备显微镜或放大镜等观察设备,用于观察斑马鱼的生长状况和行为变化。

观察设备选择健康、无损伤的斑马鱼鱼种,年龄和体重均应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鱼种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养殖用水,并经过充分曝气和过滤,以保证水质良好。

养殖用水实验动物受试物质对照物质饲料和水质改良剂用于比较实验结果的空白对照或标准对照。

用于维持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03实验材料02 01待测试的化学物质或药物。

02实验方法评估目标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了解其安全浓度范围。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健康成年斑马鱼,体重相近,年龄相同。

实验动物设置多个浓度组,如0(对照组)、0.1mg/L、1mg/L、10mg/L、100mg/L等。

实验分组实验过程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和试剂,设置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

实验准备受试动物观察指标实验时间将斑马鱼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中。

观察并记录每组斑马鱼的死亡率、行为变化、呼吸频率等指标。

设定实验时间为24小时,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

整理实验数据,包括各浓度组死亡数、行为变化等指标。

数据整理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等毒性指标,评估目标化合物的毒性作用。

数据分析绘制浓度-效应曲线,直观展示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

结果呈现数据分析03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日期:2023年3月1日•实验地点:实验室1号水族箱•实验温度:25±1℃•实验时间:24小时•实验动物:成年斑马鱼(50±5g)•实验溶液浓度:0(对照组),0.1,0.5,1.0,2.0mg/L •实验记录员:张三数据分析结果•死亡率统计•对照组:0%•0.1mg/L组:10%•0.5mg/L组:30%• 1.0mg/L组:60%• 2.0mg/L组:100%•中毒症状观察•对照组:无异常•0.1mg/L组:鱼体活动稍显迟缓,呼吸频率增加•0.5mg/L组:鱼体活动明显迟缓,呼吸急促,部分鱼体出现失衡• 1.0mg/L组:鱼体活动严重受限,呼吸急促,部分鱼体出现侧翻和抽搐现象• 2.0mg/L组:鱼体全部死亡,未观察到呼吸和活动现象//example/file/acute_toxicity_table.xlsx)(请点击链接查看)[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统计表.xlsx](https//example/file/acute_toxicity_chart.png)(请点击链接查看)[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柱状图.png](https 结果图表展示04实验结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影响,以评估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和安全阈值。

敌敌畏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敌敌畏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敌敌畏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作者:胡秀彩杨小平吕爱军孙敬锋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7年第6期摘要:为探究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选用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h半致死浓度(LC50)判断斑马鱼对敌敌畏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敌敌畏24h LC50、48h LC50、72h LC50、96h LC50分别为66.189mg/L、46.647mg/L、35.836mg/L、33.764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6.95mg/L。

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敌敌畏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Ⅲ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对鱼类毒性等级划分,可判定敌敌畏对斑马鱼为低毒农药。

关键词:斑马鱼;敌敌畏;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安全质量浓度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是最早生活在印度和南亚的一种热带鱼,目前已经成为遗传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具有发育快、易于实验室饲养、繁殖量大、周期短、胚胎透明以及易于实验操作等优点。

斑马鱼作为一种生态毒理学实验模式动物,除了具有经济、观赏价值外,目前已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及对外界环境变化,如紫外线、重金属盐类、农药、消毒液、工业污水、放射性物质等的良好的研究材料。

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南方地区出现了水产养殖与稻田耕作有效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水产养殖与稻田紧密相邻、稻田-鱼塘水相互交错使用),直接向水体施药或农田施用的农药随地表和地下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等情况,使得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对水产养殖业,乃至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目前农药年产量达8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而敌敌畏因其具有杀虫谱广,廉价易得,对人和高等动物低毒等特性,现已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磷农药之一。

敌敌畏又名DDVP,学名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属于有机磷农药,具有很高的水溶性,用在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防治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原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 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 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LC50)。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 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 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 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 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我国可采用的实验鱼有四大养殖淡水鱼(青鱼、草鱼、 鲢鱼和鳙鱼)、金鱼、鲫鱼、野生的食蚊鱼、斑马鱼等。 本实验选用斑马鱼作为实验材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依据LC50值的大小,可以将化学物质的急性 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级, 如下表所示: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毒性分级标准
鱼起始LC50/(mg/L)
<1 1~100 100~1000 1000~10000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10000 微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斑马鱼(zebrafish)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 最早是作为胚胎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实 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地运用于早期胚胎发 育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斑马鱼,购自绍兴花鸟市场,体重0.15g左右, 体长2.8cm,实验前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中驯养7 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数据处理
以暴露浓度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在计算 机或对数概率纸上,绘制暴露浓度对死亡率的曲线。 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24h、48h、72h、 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
如果实验数据不适宜计算LC50,可用不引起死 亡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死亡的最低浓度估算LC50 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集合平均值。
2、重铬酸钾(分析纯) 3、实验用水选用曝气3天的自来水,硬度为60mg/l
四、实验步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预实验
分别配制吡虫啉浓度为1、10、100、 1000mg/L的处理液10L置于各塑料桶中,每桶 放斑马鱼6条,每24h换一次实验处理液,实验 持续96h。每日至少两次记录各容器内的死鱼 数,并及时取出死鱼。求出24h100% 死亡浓度 和96h无死亡浓度。
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
等)。在24h、48h、72h、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如果 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的扇动、碰触尾柄后无反
应等,即可判断该鱼死亡。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另外,
实验结束时,对照组的死亡率不得超过10%,否则实验结果 不可靠,需再次实验证实。
五、实验报告
2、正式实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根据预实验得出的结果,分别配制吡虫啉浓度为280mg/l、 294mg/l、308mg/l、322mg/l、336mg/l、364mg/l的处理 液10L,以不加吡虫啉的 自来水作对照组。每个处理组放斑 马鱼10条 。每24h换一次实验处理液,实验开始后3h或6h观 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实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
3、编写报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在实验报告中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实验原理、实验 的准确起止日期,以及:
(1)实验鱼的种名、来源、体重、体长、健康和驯化状况。
(2)受试物质名称、来源、物化性质和保存方法。
(3)实验用水的来源、物化性质和实验前的处理等。
(4)实验溶液的浓度与配置方法、实验温度。
(5)实验条件,如容器形式、实验液的体积与深度、受试 生物数目。
(6)计算实验开始后24h、48h、72h、96h时的LC50值, 及其毒性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