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固定常用方法完结
各类导管的固定方法

各类导管的固定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各类导管的固定方法。
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事儿啊,就好比建房子得把根基打牢一样!先说这胃管吧,那可得像对待宝贝似的固定好。
咱可以用那种粘性好的胶带,把它稳稳地贴在鼻子或者脸颊上,就好像给它找了个安稳的家一样。
可别小看这胶带,选对了它,胃管就乖乖待着,不会乱跑啦!不然,它要是调皮一下,那可不得了。
再说说尿管,这也是个需要好好照顾的主儿。
可以用专门的固定带呀,把尿管轻轻束住,就像给它系了个安全带似的。
这样它就不会晃来晃去,让人提心吊胆啦。
还有那输液管,咱得让它顺顺当当的呀。
可以用个小夹子啥的,固定在床边或者衣服上,让它老老实实沿着咱规定的路线走。
这就好比让水流顺着沟渠流,不会乱淌不是?你们想想啊,要是导管没固定好,那不就跟那脱缰的野马似的,到处乱跑乱闯,那后果能不严重吗?咱可不能让这种事儿发生呀!像那些长期带导管的病人,导管的固定就更是重中之重啦。
这可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呢。
咱得细心再细心,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就好像照顾小婴儿一样,得时刻留意着。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导管就像是身体里的小火车,得在轨道上稳稳地跑才行呀。
固定方法就是那轨道,得修得牢固可靠。
要是轨道松了,小火车不就出轨啦?那可不行,绝对不行!咱平时护理的时候,多留意一下导管有没有移位,固定得好不好。
这可不是小事儿呀,这是关乎健康的大事儿。
咱不能掉以轻心,得把这事儿当成自己家的事儿一样上心。
总之呢,各类导管的固定方法都很重要,咱都得好好掌握。
这不仅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把导管固定这件事儿做好,让病人少受点罪,多一些安心和舒适。
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大家说是不是呢?。
导管固定方法

导管固定方法
导管固定方法是指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一种技术,旨在确保导管或管道在患者体内的固定和稳定。
导管是一种管状装置,用于输送液体、药物或气体到患者体内或从体内排出。
导管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从而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的使用。
导管固定方法可以减少导管滑动或扭曲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刺激或破坏患者皮肤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管固定方法:
1. 敷贴固定:使用透明敷贴或透明膜贴将导管周围的皮肤覆盖起来,以保持导管的位置稳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导管,如静脉导管。
2. 绑带固定:使用绑带或绷带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导管,如导尿管或胃肠导管。
绑带应该紧密但不过紧,以确保导管不会移位或造成不适。
3. 导管夹固定:使用专门设计的导管夹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留置的导管,如气管导管或胰管引流管。
导管夹可以通过固定器、背夹或粘贴剂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4. 线结固定:使用线结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导管或需要额外支持的导管,如多导尿管或中心静脉导管。
线结应该紧密但不过紧,以确保导管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导管固定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导管的类型、位置和预期使用的时间。
医疗专业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导管固定方法。
在固定导管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皮肤状况,及时调整固定方法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导管滑脱是指切皮后PICC导管在静脉内移位的现象,导致导管不能正常使用。
导管滑脱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PICC导管固定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导管固定方法,并通过观察他们在导管滑脱的预防效果上的表现。
一、导管缠绕法
导管缠绕法是最常用的导管固定方法之一,它通过将导管与患者的皮肤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在一起,防止导管在静脉内滑脱。
观察方法:选择一组需要安置PICC导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采用导管缠绕法进行固定,另一组采用第二种导管固定方法进行固定。
观察两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的发生率上是否有明显差异。
结果观察:观察一定时间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滑脱发生率。
如果导管缠绕法的导管滑脱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一种方法,说明导管缠绕法在导管固定中的效果较好。
二、导管固定贴片法
总结:通过观察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导管固定方法来预防导管滑脱的发生。
不同的患者可能适合不同的导管固定方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导管固定的效果。
临床常见管道的固定方法及标识

临床常见管道的固定方法及标识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固定和药物固定两种。
1.物理固定方法静脉导管物理固定方法有绷带绑扎法、导管固定器法和胶带固定法。
(1)绷带绑扎法:将绷带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然后将导管与绷带一起绑扎,使其固定在皮肤上,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经常检查导管的位置,防止移位。
(2)导管固定器法:使用专门的导管固定器,将导管通过固定器中的固定环,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这种方法固定牢固,不易胀出,但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器大小,以免导致过紧或过松。
(3)胶带固定法:使用透明的胶带将导管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固定在皮肤上,这种方法便于观察导管及注射部位,但对皮肤刺激较大,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2.药物固定方法药物固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黏附力使导管固定。
(1)注射用眼粘药:直接将眼粘药涂抹在导管的穿刺口处,使其固定。
(2)其他药物:如胶布等贴在导管上,将导管固定在鼻翼或面罩上。
在静脉导管的固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固定位置:导管固定点应选择在静脉穿刺点的上方,使固定后的导管呈平行或与皮肤成一定角度。
(2)固定力度:固定力度应适中,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过松会导致导管的移位。
静脉导管的标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3)皮肤上标记:使用标记笔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导管的位置及相关信息。
气管导管的固定方法主要包括绷带固定法、气囊固定法和导管夹固定法。
1.绷带固定法使用绷带将气管导管固定在患者的颈部,注意绷带的松紧度和固定的位置,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2.气囊固定法将气囊充气后,将其固定在患者的口腔或气管入口处,以确保气囊固定在确切的位置。
3.导管夹固定法使用专门的导管夹将气管导管夹在患者的颈部,以防止导管脱落。
气管导管的标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3)患者手写:患者或其家属可以手写相关信息,并将其固定在导管附近的地方,以便识别。
尿管的固定方法主要包括胶布固定法和尿管固定器固定法。
1.胶布固定法将尿管通过肛门引出后,使用胶布将尿管固定在患者的肚脐处或内裤上。
常见导管固定方法

CRF, 胶带固定,口插管,
整理ppt
Y形胶带固定经口气管插管
将胶带撕成Y形
一条固定上唇, 另一条螺旋状绕管
整理ppt
对侧同样方法固定
高强度外科胶带H形固定
胶带撕成“H”状
一侧固定上唇, 另一侧两端均缠绕管
整理ppt
同法,固定下唇,绕管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适用胶带
• 粘性足够大 • 高强度无纺布背衬
整理ppt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
• 定义:任何意外发生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Grap MJ, Critical Care Nurse, 1995
-Atkins PM, Chest, 1997
• 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al, 1998)
5%~16% (Chevron et
• 常见的因素:
缺少镇静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
CDC,Patient Safety Component (PSC) Manual January 2013
整理ppt
导尿管固定:预防感染类并发症
• 气囊只能避免导尿管的滑出,仍有机会进 入尿道
• 聚集在尿道口的大量细菌带入尿道,引起 逆行感染
• 纵横双向自由撕取 • 足够强韧 • 完全无延展
整理ppt
尿路感染(UTI)现状
• 在医疗相关性感染中,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的发生率位居第二
• UTIs在院内感染中的占比超过15%的 • 事实上,所有医疗相关性尿路感染均由于使
用尿路内器械 • 重视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Catheter-
其他管路固定实用技巧
常见导管固定方法

将胶带剪成“人”字型
去除未剪开部分离型纸
螺旋状缠绕,末端反折
高举平台延长管固定
鼻胃管“工”字形固定
将胶带剪成“工”字型
去除一侧离型纸
如图,一根导管固定
如图,两根导管固定
鼻胃管固定适用胶带特质
全棉材质背衬含弹力丝: 足够强韧 透气舒适 吸汗、吸油 外表美观 螺旋缠绕时发挥最大张力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 根据美国 -2008 的 规范,必须用胶带将 导尿管固定于腹部 或大腿内侧
, 2008
引流口处固定引流管
胶带剪成E形
去除未剪开端的离型纸
去除上下两条离型纸
上下固定,中间绕管
同样方法,对侧固定
其他位置固定引流管
双高举平台固定法
高举平台+加强固定
螺旋固定法
其他管路固定实用技巧
透明敷料高举平台固定导管
常见导管固 定方法
大纲
• 导管固定中那些的那些困扰 • 重型管路的固定 • 鼻胃管固定 • 气管插管的固定 • 导尿管固定 • 引流管的固定 • 轻型管路、敷料的固定 • 固定中的特殊需求 • 加压固定 • 不适合黏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鼻胃管固定:多些用心,多些安全
-叶向红(2009),肠外与肠内营养
鼻胃管“人”字形固定
• 定义:任何意外发生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
•
, , 1995
•
, , 1997
• 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
5%~16% ( , 1998)
• 常见的因素:
• 少镇静
, 胶带固定,口插管,缺
• (, 1998)
Y形胶带固定经口气管插管
将胶带撕成Y形
导管固定三种基本方法

导管固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操作,它是在手术中安全、有效地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一种技术操作。
它不仅可以保证导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管滑移和移位。
目前,主要有三种基本的导管固定方法,分别是胶带固定、缝纫固定和弹性带固定。
首先,胶带固定是用胶带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方法。
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针线,但缺点是固定力度不够,容易使导管滑移和移位。
其次,缝纫固定是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方法。
优点是固定力度强,不会导致导管滑移和移位,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针线。
最后,弹性带固定是用弹性带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方法。
优点是固定力度较强,操作简单,无需针线,但缺点是弹性带固定的位置不容易更换。
总之,导管固定的三种基本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还需要注意一定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皮肤和导管安全。
各类导管固定方法

各类导管固定方法
导管固定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管固定方法:
1. 结扎法:使用线结扎固定导管。
将一根线或者薄丝绕过导管,然后将两端结扎在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胸部或大腿上。
2. 胶带法:使用医用胶带将导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胶带应该牢固地固定导管,但也要确保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或过敏。
3. 导管夹法:使用特制的导管夹将导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导管夹通常具有可调节的固定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导管固定器:导管固定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固定导管的装置。
它通常由可调节的背心式固定带和固定夹组成,可以根据导管的尺寸和位置进行调整。
这些方法都可以根据导管类型、患者状况和医生的偏好来选择和使用。
在选择和使用导管固定方法时,应该确保固定牢固,同时也要注意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或不适。
最重要的是,导管的固定方法应该能够保持导管在正确的位置,以确保有效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剪开xx1.5cm宽2cm的开口);
“Y”型胶布
固定9.取两条15cm×3cm大小弹力胶带(可根据患
者情况适当调整尺寸);
10.从中间1.5cm处剪开10cm长的开口;1.用酒精去除大腿内侧皮肤的角质;
2.将“I”型胶布一分为二,去掉一侧背面离型纸;
3.将去掉离型纸的部分固定于大腿内侧;
4.将尿管分叉口前端放于“I”型胶带中间,并全部包裹尿管,塑形;时针方向无缝隙螺旋缠绕于十二指肠管上,尾端反折;
6.同样方法,将胶布左翼自胃管下方按逆时针方向缝隙螺旋缠绕于胃管上,尾端反折;
7.将双“I”型胶布一分为三,去掉外侧背面的离型纸;
8.胃管/十二指肠管自然弯曲后,将去掉离型纸的胶布固定于面颊处;
2.双“I”型胶布第一开口处先全部包裹胃管,中间胶布固定于面颊处,并塑形;尿管结绳法固定4.将7cm×5cm大小弹力胶带中间对折,对折后中
3.将线绳绕患者头部一圈(在耳朵上方),在一侧面颊处打活结。
4.将头皮针剪开后,依次套于线绳,以免线绳磨损皮肤;“T”型+
双“I”加
鼻胃管/强固定
十二指肠
管双管1.取一条7.5cm×4cm大小弹力胶带;
2.将弹力胶布裁剪成为“T”型分为两部分:
上部
2.5cm×4cm,下部分5cm×4cm);
3.取一条4cm×3cm大小弹力胶带;
3.一侧固定妥善,将另一条弹力胶带粘于对侧面颊部,胶布开口距嘴角1-2cm;
4.先将上面一条胶布在开口处对折2cm的粘性部分,然后从气管插管上方弹性拉直后按逆时针方向螺旋缠绕气管套管及牙垫;再将下面一条胶带在开口处对折2cm的粘性部分,然后从气管插管下方弹性拉直后按顺时针方向螺旋缠绕气管套管及牙垫;“H”型胶布
固定者情况适当调整尺寸);
2.从弹力胶带左右两端的中间位置,各裁剪6cm开
口;3.将左右两侧胶布弹性拉直,按逆时针方向螺旋缠绕于插管和牙垫上;
4.将另一根胶布去掉一半的离型纸,贴于患者嘴唇下方;
5.去掉剩余的离型纸,将中间未裁剪的2cm与插管和牙垫粘贴,将左右两侧胶布弹性拉直,螺旋缠绕于插管和牙垫上;
4.将弹力胶布裁剪成为“I”型(左右两边的中间
分别剪开长1cm宽1cm的开口)1.清洁鼻部及面颊处皮肤,待干
2.去除固定于鼻翼部分胶布背面的离型纸;
3.将“T”型胶布宽部位固定于鼻翼,使分叉处位于胃管正上方(分为左右两翼)。
4.弹性拉直“T”型胶布的右翼,在胃管/十二指肠管与鼻之间塑形,使胃管/十二指肠管与鼻之间嵌入胶布,以保护鼻粘膜;
5.将“I”型胶布另一部分固定于大腿内侧;
1.去掉未裁剪的5cm处离型纸,并粘贴于皮肤上(粘贴部分需超过敷料部分);
2.去掉边缘两条胶布粘贴于敷料上同样需盖过敷料紧贴于皮肤;
3.中间一条胶布先与引流管塑形,后拉直方向螺旋式缠绕固定;
4.同样方法用另一条胶布对侧固定引流管;
1.将“I”型胶布一分为二,去掉一侧背面的离型纸;
2.将去掉离型纸的部分粘贴于引流管开口下方10cm左右处;
3.将引流管放于“I”型胶带中间,并全部包裹管路,塑形;
1.去掉未剪裁的5cm处离型纸,(双人合作),1人固定气管插管至门齿刻度,另1人将弹力胶带粘于面颊部,胶带开口距嘴角1-2cm。
2.先将上面一条胶带在开口处对折2cm的粘性部分,然后从气管插管上方弹性拉直按顺时针方向螺旋缠绕气管套管及牙垫;再将下面一条胶布在开口处对折2cm的粘性部分,然后从气管插管下方弹性拉直按顺时针方向螺旋缠绕气管套管及牙垫;
“I”加强
固定
线绳固定
一次性头皮针、线绳1.清洁鼻部及面颊处皮肤,待干
2.去除固定于鼻翼部分胶布背面的离型纸;
3.将“T”型胶布宽部位固定于鼻翼,使分叉处位于胃管正上方(分为左右两翼)。
4.弹性拉直“T”型胶布的右翼,在胃管与鼻之间塑形,使胃管与鼻之间嵌入胶布,以保护鼻粘膜
5.将“T”型胶布右翼自胃管下方按顺时针方向无缝隙螺旋缠绕于胃管上,尾端反折;
导管名称固定方法(所需用物)剪裁固定流程鼻胃管1.取一条7.5cm×4cm大小弹力胶带;
2.将弹力胶布裁剪成为“T”型分为两部分:
上部
2.5cm×4cm,下部分5cm×4cm);
1.取一条4cm×3cm大小弹力胶带;
4.将弹力胶布裁剪成为“I”型(左右两边的中间
“T”型+
分别剪开xx1cm宽1cm的开口)
间剪开(每边长1cm,共2cm);
5.撕去中间长2cm的部分,将2cm处的粘性部分
对折;
4.裁剪完成后,取一条长约10cm的绳子(如:
细绳、头皮针去掉针头部分或口罩的白绳部分),从中间
2cm处穿过,并打单结;
6.取一条7cm×6cm大小弹力胶带;
2.将弹力胶布裁剪成为“I”型(左右两边的中间
“I”型胶布分别剪开长1.5cm宽2cm的开口;
6.同样方法,将“T”型胶布左翼自胃管下方按逆时针方向无缝隙螺旋缠绕于胃管上,尾端反折;
7.将“I”型胶布一分为二,去掉一侧背面的离型纸;
8.胃管自然弯曲后,将去掉离型纸的部分固定于面颊处;
9.“I”型胶布中间全部包裹胃管,另一部分固定于面颊,并塑形。
1.根据患者情况,取一定xx的线绳
2.在胃管下方及上方各打一单结;
固定
螺旋形固定7.取两条15cm×6cm大小弹力胶带;
2.左右旁开2cm剪开两条10cm的开口;2.将弹力胶带平整粘贴于大腿内侧(长度以不牵拉尿管为宜);
3.将尿管“Y”型分叉口放于绳子正上方;
4.打两个结紧紧固定尿管引流管
8.取一条7cm×6cm大小弹力胶带;
“I”型胶布
2.将弹力胶布裁剪成为“I”型(左右两边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