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

合集下载

感知觉的知识总结

感知觉的知识总结

感知觉的知识总结什么是感知觉?感知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各种感觉形式。

它是我们与外界交互的重要途径,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

感知觉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涉及到大脑、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大脑接收到感觉器官传递的神经信号,并通过处理、解码和理解这些信号,形成我们对外界的感知。

感知觉的过程感知觉的过程可以分为感觉、组织和选择三个阶段。

1. 感觉阶段感觉是感知觉的起点,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如光线、声音、触感等。

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应不同的感觉形式,比如眼睛用于接收光线,耳朵用于接收声音等。

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会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

这一过程中,感觉器官承担着转换和传输外部刺激的功能。

2. 组织阶段在接收到感觉信号后,大脑会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组织。

这个过程涉及到感觉信号的解码、分类和组织,以便形成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

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处理不同的感觉信息。

比如,视觉信息主要由视觉皮层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主要由听觉皮层负责处理。

这种分工协作使得我们能够对感觉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和理解。

3. 选择阶段在感知觉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大量的感觉信息,不可能全部加以关注和处理。

因此,选择性注意在感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选择性注意是指我们通过选择性过滤和加工感觉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重要的刺激上。

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处理感觉信息,从而对外界进行更准确的感知和理解。

选择性注意的机制在大脑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影响感知觉的因素感知觉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觉器官的条件、个体差异和周围环境等。

1. 感觉器官的条件感觉器官的条件包括器官本身的状态和接收到的刺激的性质。

如果感觉器官受损或处于异常状态,就会对感知觉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不同刺激的性质也会对感知觉产生影响。

比如,光线的强度、声音的频率等都会影响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感知觉的概述

感知觉的概述
觉 以眼睛为感觉器官,辨别外界物
体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2、听觉 声波振动鼓膜产生的感觉
3、嗅觉
某些物质的气体分子作用于鼻腔 黏膜时产生的感觉就是嗅觉
4、味觉
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感觉 基本味觉:酸 甜 苦 咸 食物温度在20-30度时,味觉敏感性最高 舌尖-甜 舌中-咸 舌后-苦 舌两侧重-酸
对他人的知觉:通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

来认识其整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
人际知觉是人与人交往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错觉
三、感知觉的规律
一、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
感知觉概述
经常听到小可妈妈批评他,这么大,都上 幼儿园的孩子了,还总是穿错鞋子,我就 不知道,你怎么就这么笨呢?左脚和右脚 明明就不一样,穿反了肯定也很不舒服, 你用眼睛稍微观察一下就知道哪个应该穿 左脚,哪个应该穿右脚。可是我就不知道 为什么,你就这么准,一穿上就绝对是反 的,怎么就穿不对一次呢?小可拿着鞋看 来看去也看不懂怎么回事?小可还小,方 位知觉还差,何况妈妈又没教他怎么观察, 应该观察哪儿呀?
加以提高的。
知觉的规律
1 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1、对象和背景的差异 2、对象的活动性 3、对象的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
把认知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对一个事物的知觉取决于其关健性的部分 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识经验有关,经验越丰
富,越能识别出事物的关键性特征,从而 精确地把握知觉对象。
5、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二 内部感觉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

7岁
对不同感官的协调组织和控制能力才发展到成 人水平,开始形成抽象思维模式。
儿童的感知觉能力
决策和交互
孩子的交互以及决策的制定需求 自我认识和个性的表达。
社交和游戏
孩子们从互动中学习到渴望,尝 试,一个人的地位,以及如何为 一个人的行动付出代价。
绘画和工艺美术
儿童所进行的画画和工艺活动大 部分在如何感知信息以及如何选 择使用的能力上。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基础的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探索世界,认识自身,发展全面的认知、感性和动手能力。
感知觉的定义
认知体验
感知觉是人类获取、认识世界和 自我的认知体验之一,使我们能 够“看、闻、听、尝、触”世界万 物。
感知与运动
感知觉是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的基 础,也推动了孩子的身体和大脑 的发育,并与运动的发展密切相 关。
多感官体验
感知觉不仅是感官器官对刺激做 出反应,它的本质是人体视觉、 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 系统整合后的多感官体验。
感知觉的发展过程
新生儿时期
视觉、听觉、触觉均表现出极大的不成熟性, 只有尚未成熟的基本功能。
6个月后
感官系统不断成熟,儿童对各种刺激有更全面 的反应。
3岁
儿童逐渐学会了摆脱对感官刺激不必要的注意, 而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注意。
儿童能够通过音乐会等节目体验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
科学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里的多样感官性刺激 不仅能够使孩子对未来的职业产 生热情,还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好 奇心。
总结和重点
1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是人体多感觉系统对周围环境进行整 合、加工、选取、提炼、识别的过程。

感知觉

感知觉

感知觉一、感知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由各种属性构成的整体,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形状、软硬、气味、声音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的是由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机组成的事物的整体。

例如,面前有一个苹果,人们通过嗅觉认识苹果的香味、通过视觉认识苹果的颜色,通过味觉认识苹果的甜味,通过触觉认识苹果的软硬。

由香味、颜色、味道、软硬度等个别属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对一个苹果的整体的认识,即知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纯地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

当我们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时,总是同时知觉到这个事物,并把事物的各个不同的属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正因为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通常把它们合称为感知觉。

二、感知觉的规律1.感受性及其变化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对同一刺激的感受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回发生变化。

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有以下几种:⑴感觉适应指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

从明亮的阳光下走进暗示,最初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就可以看清物体了;相反,从暗处出来,往往会被外面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比较自如了,这是视觉的适应。

适应是感觉中的普遍想象,但在各种感觉中适应的表现和速度是不同的。

⑵感觉对比指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有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例如,同样的一个灰色矩形,处在白色背景上看上去有些暗淡,处在黑色背景上看上去更明亮些。

继时对比是指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例如,吃糖之后接着吃柑橘,会觉得柑橘酸;吃了苦的中药之后喝白开水也会觉得有甜味。

感知觉的概念

感知觉的概念

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的概念1. 介绍感知觉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一个关键过程。

它是指通过感官器官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读,从而产生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主观体验和认知。

感知觉不仅涉及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传统的感官通道,还包括一系列其他感知方式,如空间感知、时间感知和运动感知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感知觉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来深入了解这一复杂而神奇的认知过程。

2. 感知觉的基本原理感知觉的基本原理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当我们感知到外界刺激时,感官器官将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将其传递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进行处理。

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眼睛接收到的光线刺激通过视网膜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视觉皮层将这些信息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图像,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这只猫的存在。

3. 感知觉的特点感知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主观性:感知觉是个人的体验,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可能有不同的感知和解读。

这是因为感知觉受到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2 综合性:感知觉并不仅仅是对某个感官通道的单一反应,而是多个感官通道的整合。

当我们品尝一种食物时,我们不仅仅依靠味觉来感知其味道,还会受到嗅觉和触觉等其他感官通道的影响。

3.3 可变性:感知觉的结果是可变的,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注意力、情绪和预期等。

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感知结果。

4. 感知觉的重要性感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1 环境感知:感知觉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部世界的存在和变化。

通过感知觉,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物体、人和事件,从而适应环境并做出相应的行为。

4.2 信息处理:感知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感知觉获取到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和分析,成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

4.3 情绪和情感:感知觉与情绪和情感密切相关。

外界刺激可以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而我们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

感知觉使我们能够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同时也能够感知到他人的情绪。

心理学 感知觉

心理学 感知觉
特征觉察器理论
02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觉系统具有专门的特征觉察器,这些觉察器对特定的刺激特征进行检测和识别。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理论
03
该理论认为,知觉过程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即由刺激本身特征引起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即由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望引起的加工)。
该理论认为,感知觉过程是由神经元完成的,神经元通过接收和传递信息来产生感觉和知觉。
生存和适应
感知觉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感知觉的刺激和经验,个体能够形成概念、记忆和思维等高级认知功能。
认知发展
感知觉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不同的感觉刺激能够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和情绪体验。
情感体验
感知觉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感知觉信息,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社会交往
感觉
CATALOGUE
02
总结词: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转化为视觉信号,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总结词: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转化为听觉信号,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总结词:触觉是人们与外界环境互动的重要感知觉之一,通过皮肤接触感受外界刺激,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空间知觉对于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定位、导航和操作物体等活动至关重要。
空间知觉依赖于多种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其中视觉在空间知觉中起主导作用。
空间知觉的障碍可能导致方向迷失、判断失误等问题,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时间的流逝和持续时间的感知能力。
时间知觉依赖于多种线索,如物体运动的速度、光线的明暗变化、生理节律等。
运动知觉的障碍可能导致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等问题,影响个体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感知觉的名词解释

感知觉的名词解释

感知觉的名词解释感知觉是人类获取和理解外界事物的能力,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感知觉,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感知到周围的物体、声音、气味以及其他感觉刺激,从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理解。

感知觉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的感知通道。

每个感知通道都有特定的感受器官,能够接收不同类型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至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在视觉感知中,眼睛是感知世界的主要器官。

眼睛接收到光线的反射,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传送到视觉皮层。

人们通过眼睛感知到的信息是由颜色、形状、大小和运动等要素组成的。

听觉感知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的过程。

声波是由空气、固体或液体中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耳朵会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听觉神经传送到听觉皮层。

人们通过耳朵感知到的信息包括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变化、声源的方向等。

嗅觉感知是通过鼻子接收气味的过程。

鼻子中的嗅觉感受器能够识别并感知到各种气味分子,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嗅觉神经传送到嗅觉皮层。

人们通过鼻子感知到的信息包括花香、美食的气味等。

味觉感知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来感知食物的味道。

舌头上的味蕾能够分辨酸、甜、咸、苦和鲜味等不同的味道,并将其通过口腔的神经传送到味觉皮层。

人们通过舌头感知到的信息能够告诉我们食物的口感和味道特点。

触觉感知是人们通过皮肤、肌肉和关节等身体部位接收外界物体的力量、温度和形状等感觉刺激的过程。

触觉感受器将接收到的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感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

人们通过触觉感知到的信息能够告诉我们物体的硬度、温度和纹理等。

感知觉不仅限于单一的感官通道,还涉及到多个感官通道之间的交互作用。

例如,人们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此外,感知觉还受到个体的经验、学习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刺激有不同的感知和理解。

感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的定义标题:感知觉的定义:理解我们如何感知世界的奥秘导语:感知觉是我们与世界互动和理解的关键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感知觉的定义及其不同方面,帮助你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我们如何感知世界的奥秘。

引言:感知觉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来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它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帮助我们认识并适应外部世界。

从简单的感官刺激到复杂的心理过程,感知觉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定义感知觉:感知觉是指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意识和理解。

它涉及感官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其转化为电化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解码和解释的过程。

感知觉的过程包括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的感受和转换,以及大脑对这些感觉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不同的感知觉:人类拥有多种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每种感知觉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与特定的感官器官相关联。

例如,视觉感知觉通过眼睛感知光线和颜色,帮助我们看到世界的外观和形状。

而听觉感知觉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振动,让我们听到声音和语言。

感知觉的过程:感知觉的过程可以分为感觉、识别、解释和应用四个阶段。

在感觉阶段,感官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如光线、声音或触觉,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在识别阶段,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识别,将其归类为特定的感觉信息。

在解释阶段,大脑解码和解释这些感觉信息,以理解它们的含义和背后的原因。

最后,在应用阶段,我们根据感知信息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

感知觉的影响:感知觉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它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我们的感知觉可以被个人经验、文化和社会背景所塑造。

例如,一个人对食物的感知可能受到其文化背景和个人偏好的影响。

此外,感知觉也可以受到认知偏差(如注意偏差和记忆偏差)的影响,导致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存在偏差。

结论:感知觉是我们与世界互动和理解的关键过程,它将外部刺激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和应用的信息。

通过定义感知觉、探讨不同感知觉的类型和过程,以及讨论感知觉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如何感知世界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看到的 是一个老 人的脸? 或是一对 情侣在接 吻呢?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 客观因素
a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
例:黑板上的白粉笔;书中的黑体字;用有色笔改作 业、书中标重点、讲课声音大小有变化
b 新颖的、运动的对象,容易被选择出来
教学:使用活动教具
● 主观因素
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情绪、动 机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 选择性
知觉的 理解性
知觉的 特性
知觉的 整体性
知觉的 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
●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观事物时,我们 的感觉器官会从众多的刺激物中优先选择 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作 为知觉的背景,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
● 对象和背景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 场与伏尔泰头像》
典 型 的 几 何 图 形 错 觉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听觉:16~2万赫兹
● 人的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随时都能感 觉到,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 人的感觉。
● 刺激强度与感觉的关系可以从感受性与感 觉阈限上反映出来。
同时对比
中间小灰色方块的颜色是否一样?
(1)空间知觉
➢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 以及深度知觉等。
视觉悬崖实验
● 人类在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觉的能力。实 验者设计了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的落差,在台子上铺 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 他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敢再向前爬过去,证明 人类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具有帮 助物种生存的作用。
感觉
95% 85%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根据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与幻觉
1、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 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2、幻觉:虚幻的知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是对 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却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 现的虚幻知觉。
胖人最好不要穿横条文衣服
辣的食物会引起痛觉
世上本无鬼,他只是被自己 的眼睛欺骗了
月亮在云朵中穿行
教师用红色墨水批改学生的 作业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不完整图形 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
4、知觉的恒常性
●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知觉的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 小 恒 常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 (一)合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 直观:实物、模象、言语直观

二、感知觉的分类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和特性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感知觉的概述
● (一)感知觉的概念 ● (二)感知觉的关系 ● (三)感觉的意义
(一)感知觉感的观觉事概是物一念直种接直作接用反于映人,的它感要官求。客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2、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但 我们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种特性叫做知觉 的整体性或组织性。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封闭律
(1)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 织在一起。
(2)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 组织在一起。
皮肤觉适应——“戴眼镜找眼镜”、“棉衣穿久了不觉得
重运”动觉适应
听觉适应
但痛觉的适应很难发生
味觉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A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继时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B 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重量
皮肤
温度
整体属性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知觉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
知觉
区别 个别属性的反映 整体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
高级阶段
联系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
第六感
● 每对队员选一个搭档。 ● 每对搭档面对面站立,相距约1米,相互伸
胳膊摸到对方的手后,把手收回。 ● 在随后的游戏中,大家要始终保持沉默。 ● 所有队员紧闭双眼,旋转三圈,然后面对
自认为搭档应该站立的位置,伸手摸搭档 的手。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 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 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时间知觉
➢ 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 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 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导运动和 自主运动。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后 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没
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睡觉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 出现幻觉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1、依信息的来源不同,可把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 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 的人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
最小差异的能力。
♠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
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即觉察刺激之间微 弱差别的能力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实践和专门的
训练可以得到提高,这一规律在感觉缺陷者和专 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联觉: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的感受性,而强光会降低听觉感受 性。呈现音乐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 疼痛。
(4)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 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个短暂时 间,随后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 就叫后像。
(二)知觉的特性
第二节 感知觉
——认识世界,从这里开始
青山绿水入你眼帘时,你是否感受到 了轻松和舒畅;空灵的天籁之音传入耳中 时,你的心是否也随韵律起舞;美食入口 时,你的舌头一定会享受到一种快感吧; 香气扑鼻时,你的内心是否会无比喜悦? 这就是感觉。
如果缺少了这些感觉,人生会是什么 样子呢?
主要内容:
一、感知觉的概述
♠例:印染工人可以分辨出30—40种黑色色度,
而一般人只能分辩出3—4种 盲人:以耳代目、以鼻代目
(2)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 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现象。
视觉适应 暗适应:明 暗(10秒)(感受性提高)
明适应:暗 明(1分钟)(感受性降低)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三)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2)、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3)、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oxton) 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 做的感觉剥夺研究, 募集了大学生志愿者 作为参加实验的人。 观察窗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 上睡觉,并有每天20 美元的酬劳。他们可 以自己决定何时退出 实验。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1、观察: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 2、观察力的培养 ● (1)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 (2)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 (3)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 (4)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 (5)要经常进行观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
品质: ● 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创造性
(3)连续性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 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 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