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材料消毒与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材料消毒与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料子消毒与灭菌制度1. 背景和目的为确保医疗器械料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医疗感染的风险,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料子的消毒与灭菌操作,确保全部相关人员的操作规范全都,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涉及医疗器械料子消毒与灭菌操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疗器械科、供应室、感染掌控科等。

3. 定义和缩写•消毒: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医疗器械料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医疗器械料子上全部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4. 消毒与灭菌分类依据医疗器械料子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将消毒与灭菌分为以下几类:4.1 物理方法包含但不限于热湿热消毒、蒸汽灭菌等。

4.2 化学方法包含但不限于化学消毒剂、气体灭菌剂等。

4.3 生物学监测对于需要高度灭菌水平的医疗器械料子,应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以验证灭菌效果。

5. 医疗器械料子的消毒与灭菌操作规范5.1 操作人员要求1.操作人员必需经过正规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资质证书。

2.操作人员应严格依照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操作,确保消毒与灭菌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个人清洁和手部卫生,必需时佩戴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5.2 操作环境要求1.操作环境应保持干净乾净,无明显污染和异味。

2.操作环境应具备消毒与灭菌操作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并保持其良好状态和运行稳定性。

3.操作环境应定期消毒,并做好相关记录。

5.3 消毒与灭菌流程1.依据医疗器械料子的特性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对于需要消毒的医疗器械料子,操作人员应依据相关要求进行正确操作,确保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和有效浓度。

3.对于需要灭菌的医疗器械料子,操作人员应依据相关要求进行正确操作,确保设备运行参数的准确设置和灭菌效果的验证。

4.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医疗器械料子的摆放和密封,以防止二次污染。

5.4 消毒与灭菌记录1.操作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填写消毒与灭菌操作记录,包含但不限于消毒或灭菌方法、操作日期、操作人员、料子名称等。

器械消毒相关管理制度

器械消毒相关管理制度

器械消毒相关管理制度1.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及目的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消毒操作,确保器械的清洁、无菌和安全使用。

2.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的依据本管理制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包括《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

3.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医疗机构应成立器械消毒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器械消毒管理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和修订。

二、器械消毒操作规范1.器械分类管理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使用频率和风险等级划分为常用器械、特殊器械和一次性器械,分别设定不同的消毒标准和频次。

2.器械消毒操作流程(1)清洗:将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污垢和污染物,使用中性清洗剂搭配刷子进行清洗,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2)消毒:将清洗后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根据不同器械的特点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时长和温度。

(3)灭菌:对需要无菌处理的器械进行灭菌,使用适当的灭菌方法和设备,确保器械的无菌度符合标准。

3.消毒记录和标识医疗机构应建立器械消毒记录系统,记录每一次的消毒操作内容,包括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情况,以及操作人员的姓名和时间等信息。

4.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器械消毒进行监测和评估,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度,确保消毒过程符合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不合格品处理对于消毒不合格的器械应及时处理,包括重新消毒、更换器械等处理方式,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临床使用领域,避免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风险。

三、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的落实与监督1.培训和考核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器械消毒操作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和流程的贯彻执行,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2.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器械消毒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器械消毒安全管理1.消毒剂管理医疗机构应对所使用的消毒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消毒剂的质量和有效性,避免消毒剂过期或失效导致消毒不彻底。

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1.设有独立器械消毒室,室内分清洗区和消毒区,符合功能流程。

2.消毒室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器械,包括一台压力蒸汽灭菌机,三次预真空灭菌机一台,干热消毒机一台,超声波清洗机一台。

3.各种消毒药剂、灭菌设备均应为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同时应有相关资料。

各种消毒灭菌药械,均应严格参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

4.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应注明品名、浓度及使用年限。

并有相关有效浓度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一次,其他使用中含氯消毒液每天监测。

5.设有专职消毒灭菌人员,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6.消毒灭菌原则:手术治疗器械以及其它各种接触患者伤口和血液、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必须进行灭菌,其它口腔诊疗以及检查器械,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或采用一次性的诊疗用品。

7.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燥灭菌,不适应两者采用2%戊二醛的浸泡灭菌和消毒。

8.使用后的器械均用流动水冲洗→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初步浸泡→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9.加强手机的消毒,使用后的手机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消毒。

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流程是:先用流动水冲洗→加多酶清洁液超声波清洗10分钟→擦干→喷手机清洗润滑油→注油机滴注专用油保养手机→打包封口→放入快速灭菌器进行高温灭菌消毒→贮存在灭菌容器内备用。

10.口腔常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常用的车针、扩大针、洁牙、工作尖、拔髓针、棉花针、成形片、充填器、调拌刀、小挖器、拔牙钳等各种钳子、各种凿子、剥离器、刮治器及模托盘都实行一人一用一灭菌,用过的物品均用流动水清洗→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再流动水清洗→擦干→进行高压锅高温或干热灭菌,正畸特殊钳子用2%戊二醛浸泡一夜(10小时以上),次日捞起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放入无菌盒中备用。

11.所有的磨口瓶每周高温灭菌一次,棉球罐每天高温灭菌一次,酒精棉球罐每三天高温灭菌一次,装碘酊、酒精瓶每周灭菌两次。

12.灭菌效果监测:每锅做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用3M指示胶带,每月用生物指示剂进行效果监测一次,并有记录。

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按厂家说明书要求
核磁共振仪器、CT设备、DR设备
湿式擦拭
1.一次性消毒湿巾;
2.75%乙醇。
2次/日
按厂家说明书要求
输液架
清水湿式擦拭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每日至少1次,有污染时及时消毒
二、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方法
范围
消毒对象
日常清洁
消毒
清洁消毒频次
备注




床单元(床、床头柜、椅子等)
2.采取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
每个房间1个拖把头
清洁剂/消毒剂使用严禁“二次浸泡”
备注:
1.表格中所列举消毒剂种类仅为推荐,所有符合消毒效果要求的有效消毒剂均可选用,具体可参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94号)。
2.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首选消毒湿巾或经消毒液规范浸泡后的布巾擦拭,不宜采取喷洒消毒方式。
地面
1.湿式清扫;
2.清水或加清洁剂湿式清洁。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2次/日;
2.污染时随时消毒。
1.擦拭地面地巾不同病室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2.清洁剂/消毒剂使用严禁“二次浸泡”(指将使用后已污染的清洁用具再次浸泡)。
空气
1.开窗通风;
2.自然通风不良时,使用空气消毒器。
1.1次/日;
2.污染时随时擦拭消毒。
公共诊疗区域物体表面(门、桌、椅子、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清水或加清洁剂湿式清洁
1.一次性消毒湿巾;
2.75%乙醇;
3.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2次/日;

物品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物品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物品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设备、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流程和要求,以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工作。

三、管理组织1.成立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由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设备科等相关部门组成。

2.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医院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定期评估和修订。

3.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四、清洗、消毒、灭菌要求1.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根据器械的材质、用途、风险等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

2.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操作人员应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洗剂、消毒剂、灭菌剂,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4.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记录,记录应包括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清洗、消毒、灭菌日期、方法、人员等信息。

5.清洗后的器械应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器械不得使用。

6.器械的消毒、灭菌应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医院制定的流程进行,流程应包括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发放等环节。

2.器械的清洗应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清洗后应进行漂洗和终末漂洗。

3.器械的消毒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

4.器械的灭菌应采用物理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或化学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气体灭菌等),灭菌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大全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大全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大全医疗器械包含临床诊断治疗和医学试验等医学领域的全部使用器械,器械在使用后会遭受严重污染,大部分器械带有血迹、干燥的分泌物等,需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保证临床所需器械的正常供应。

那么手术器械使用后如何进行消毒灭菌呢?如何才能保证灭菌达标呢?这是很多民众关心的问题。

同时也是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重视的问题,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

1.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具体流程首先是去污区的工作,回收后的医疗物品到达去污区后,工作人员会先对用过的器械数量进行仔细清点,保障器械附件的完整性,一场手术用到的手术器材从几十件到上百件不等,这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迅速核对器材数量,将损坏的器械准确找出。

然后将器材进行分类整理,分类好的物品器械要先进行手工初步清洗,或有序放到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干净,这属于第二步清洗消毒环节。

清洗消毒会用到酶液清洗剂、除锈剂和润滑剂等,经过360度预清洗、洗涤、漂洗等环节后可将器械上的污染物有效去除,最后施行高温干燥来消毒,整个流程在50分钟左右。

清洗完毕后就进入下一个器械物品的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此时要认真分类包装所有的器械以及敷料,这也是对人员能力的一个考验。

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来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如查看其有无存在锈渍、污渍、血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再用医用润滑剂做好器械保养工作。

对发现的那些清洗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器械需要二次处理,功能损毁或存在严重锈蚀的器械需要立即维修或做报废处理,同时对于带电源类额的器械要做好绝缘性能的安全检查。

确定无误后再根据种类、规格和数量对器械包中的物品进行配包,最终双人核对,确定没有问题时再打包。

打包后经空锅BD检测合格后,消毒员会根据要求来装载器械物品,敷料包竖放,灭菌容易的金属物会在下层放置,而灭菌有难度的大包会在上层放置,这样做有助于蒸汽进到里面而让空气及时排出。

器械类型不同,灭菌方式也不一样。

医疗器械公司 实验室器具清洁、灭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公司 实验室器具清洁、灭菌操作规程

实验室器具清洁、灭菌操作规程1.目的:制定实验室检验用器具及取样器具清洁、灭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室检验用器具及取样器具清洁灭菌的操作。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检验用器具及取样器具清洁灭菌的操作。

3.职责:3.1 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3.2质量部经理: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4.内容:4.1玻璃仪器清洁标准:洗净后的玻璃仪器应无可见异物,倒置摆放器壁上不挂水珠。

4.2常用清洁剂:餐具洗洁精、95%乙醇、稀盐酸、4%的碱溶液、洗衣粉等。

4.3玻璃仪器清洗方法4.3.1新购进玻璃仪器的清洗新购买的玻璃仪器表面,常附着有游离的碱性物质。

可先用餐具洗洁精溶液洗刷,再用自来水洗净,然后浸泡在1%~2%盐酸溶液中过夜(不可少于4小时)。

再用自来水冲洗至无可见异物,置器壁不挂水珠。

再用纯化水冲洗3次,晾干。

置玻璃仪器柜中备用。

4.3.2量瓶、滴定管的清洗洗涤量瓶时,可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餐具洗洁精溶液浸泡2小时以上。

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无可见异物,倒置器壁不挂水珠。

再用纯化水荡洗3次,晾干备用。

4.3.3移液管和刻度吸管的清洗可先用自来水清洗几次,用餐具洗洁精溶液清洗浸泡过夜,用自来水清洗多次,至倒置器壁不挂水珠,最后用纯化水荡洗3次,晾干备用。

若浸泡时间过长,餐具洗洁精溶液难以冲洗干净,用稀硫酸润洗两次,再用自来水冲洗至倒置器壁不挂水珠,最后用纯化水汤洗3次,晾干备用。

4.3.4顶空瓶的清洗方法倒干瓶内试液,全部浸入95%乙醇,超声洗2次后倒干。

再加入纯化水,煮沸30分钟后倒干。

再加入纯化水超声清洗2次,倒干瓶内洗液。

于80℃烘干,冷却,保存。

4.3.5其他玻璃仪器的清洗4.3.5.1先用自来水洗刷至无污物,再用合适的毛刷沾餐具洗洁精洗刷,或浸泡在餐具洗洁精溶液中超声清洗(适用于附有难刷洗物或瓶口小,毛刷难以进行全面刷洗的玻璃器皿)。

然后用自来水彻底洗净,至倒置器壁不挂水珠。

再用纯化水洗3次,晾干备用。

为达到洗涤目的,需换用另一种洗液时,一定要除尽前一种洗液。

器械消毒灭菌流程

器械消毒灭菌流程

器械消毒灭菌流程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清洗:使用清水或适当的清洁剂清洗器械表面的污垢和有机物。

2. 消毒:将器械浸泡在消毒液中,或者使用喷雾、擦拭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 漂洗:用清水冲洗器械表面,以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4. 干燥:将器械放在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处理,或者使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5. 包装:将干燥后的器械放入消毒袋或消毒盒中,并进行密封包装。

6. 灭菌: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灭菌器等设备对器械进行灭菌处理。

7. 储存:将灭菌后的器械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菌的环境中,以备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器械可能需要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流程,具体操作应根据器械的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此外,消毒灭菌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以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和器械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1.盆、盘、碗、药杯
回收—→常水冲洗—→复合酶浸泡10分钟—→刷洗—→常水冲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漂洗二遍—→纯水漂洗二遍—→控水—→干燥(90℃20分钟)
2.手术器械(除管腔器械外)
回收—→常水冲洗—→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刷洗—→常水漂洗二遍—→纯水漂洗二遍—→水—→干燥(90℃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
3.管腔器械
回收—→常水冲洗—→管腔注酶—→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常水冲洗—→毛刷刷洗管腔—→加压水枪冲洗管腔—→常水冲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漂洗二遍—→纯水漂洗二遍(纯水冲洗管腔)—→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干燥(90℃20分钟)
4.穿刺针
回收—→常水冲洗—→棉签清洁针座腔内—→针腔注酶—→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常水冲洗—→加压水枪冲洗针腔内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针腔内部—→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干燥(擦干)—→高压蒸汽灭菌
5.橡胶管
回收—→常水冲洗—→松节油擦洗外面污垢(胶布印)—→常水冲洗—→管腔注酶—→复合酶浸泡10分钟—→常水冲洗—→压力水枪冲洗管道内面—→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管腔—→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干燥(擦干)
6.筒、缸、瓶
回收—→常水冲洗—→刷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干燥(90℃20分钟)7.呼吸机管道
回收—→常水冲洗—→复合酶浸泡10分钟—→常水冲洗、刷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干燥(70℃20分钟)
8.湿化罐、集水杯、Y形管、接头
回收—→常水冲洗—→复合酶浸泡10分钟—→常水冲洗、刷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干燥(70℃20分钟)
9.氧气管、氧气湿化瓶
回收—→常水冲洗—→加压水枪冲洗管腔—→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擦干
附:特殊药液污染器具处理流程
1.碘污染器具:回收—→常水冲洗—→75﹪酒精浸泡20分钟
—→常水冲洗—→按常规器具处理
2.石蜡油污染器具:回收—→常水冲洗—→洗洁精刷洗—→
常水冲洗—→按常规器具处理
3.生锈器械:回收—→除锈剂(1:7配比浓度)水温50℃浸
泡10分钟—→纯水冲洗二遍—→润滑剂浸泡10分钟—→晾干
4.有水垢的器具:回收—→水垢去除剂(15ml原液+1000ml水)
水温50℃浸泡10分钟—→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干燥(根据材质选择干燥方法及温度时间)
5.不耐湿热器具(电动工具等):回收—→75﹪酒精擦拭消毒
—→擦干
6.新器械:常水冲洗—→毛刷沾洗洁精刷洗表面、关节、齿牙、
夹缝—→常水冲洗二遍—→纯水冲洗二遍—→干燥(擦干)
7.胶污染器械:松节油擦去胶印—→常水冲洗二遍—→如果
是新器械,按新器械处理方法;如果是正在使用的器械,按常规器械处理
8.手刷清洗流程:回收—→常水冲洗—→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棉签沿毛缝擦洗—→常水冲洗—→纯水冲洗两遍—→干燥(70℃20分钟)
*********医院2014年4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