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过氧化物酶

合集下载

髓过氧化物酶对胸痛患者的临床意义

髓过氧化物酶对胸痛患者的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 R 5 4 1 . 4
文献标志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6 4 0 . 2 0 1 3 . 0 1 . 0 0 6
髓 过 氧化 物 酶 对 胸 痛 患 者 的 临床 意 义
马 庆 华 , 邓 爱云 , 张 钲 , 刘兴 荣 , 潘 明 , 申希平 , 白 明 , 王志禄
断A C S方法 的 K a p p a值为 0 . 8 1 9 ( P= 0 . 0 0 0 ) , 2种方法 的一致 性较 好。结论 志物之一 , 对于 A C S的鉴别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髓过氧化物酶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胸痛 ; 炎症标 志物 MP O可 以作为诊断 A C S的炎症标
MP O阳性 5例 、 阴性 3 2例 。MP O诊 断 A C S的敏感性为 9 5 . 1 %、 特异性 为 8 6 . 5 %、 总符合率为 9 1 . 0 %、 假 阴性率 ( 漏诊率 ) 为4 . 9 %、 假 阳性率 ( 误诊率 ) 为1 3 . 5 %、 阳性预 测值为 8 8 . 6 %、 阴性 预测值 为 9 4 . 1 %。本法 与临床诊
( A S T ) 、 空腹血糖 ( F B G) 、 乳酸脱氢酶 ( L D H) 及高敏 C反应蛋 白( h s — C R P ) 。分析 MP O与其他 指标 的相关 性 ; 绘 制受试 者工 作特征 ( R O C ) 曲线 , 计算 曲线 下面积 ( A U C ) , 分析 MP O对 A C S的诊断性能 , 并与临床诊断 A C S的方 法( 临床表现加冠状动脉造影 ) 做 对 比( K a p p a一致性 检验 ) 。结果 A C S组 血浆 MP O浓度 明显 高于对 照组和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临床应用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临床应用

髓过氧化物酶指数在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髓过氧化物酶(MPO)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含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

分子量为150KDa。

MPO基因位于人第17号染色体,其编码蛋白翻译修饰后形成2条轻链和2条重链,构成四聚体糖基化蛋白。

在早期由北京协和洛克和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共同研究发现出来,它具有早期预警和提前筛查心脑血管疾病一个标记物。

另一方面血液中95%的MPO来源于多形核白细胞。

尽早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诊断、危险分层及正确地评估个体近期发生ACS的危险性,对尽早干预治疗ACS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0)是早期诊断ACS的重要指标,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联合应用更能增加ACS诊断的灵敏度[1]。

尤其是当cTnI正常时,血浆MPO升高可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2]。

但血浆MPO检测方法繁琐,目前无法自动化,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Unionluc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基于流式细胞分析原理的仪器,现在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医院实验室,在计数全血细胞的同时可根据细胞内MPO染色的情况得出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指数(myeloperoxidase index,MPXI),用于评价炎症状况和白血病[3-4]。

现将本院分析MPXI在57例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股资料选择2011年5~8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57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为UAP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70.00±10.10)岁。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0例为NSTEMI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7.00±18.10)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7例为STEMI组,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69.90±15.20)岁。

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技术,测定血液中髓过氧化物 酶的浓度。
临床意义
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的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血液透析患者中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规律
短期变化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髓过氧化物 酶的水平可能出现短暂的升高, 这可能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 加重有关。
长期变化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 的水平可能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 ,这可能与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和 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
临床应用
通过监测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规 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 和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03
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在血液 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评估
02
血液透析患者中髓过氧 化物酶的变化
血液透析对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体外循环和透 析液的刺激,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氧 化应激,从而影响髓过氧化物酶的水 平。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 的肾功能不全和心血管疾病,这些疾 病也可能影响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
血液透析患者中髓过氧化物酶的检测方法
04
髓过氧化物酶与血液透 析患者疾病进程的关系
髓过氧化物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结词
髓过氧化物酶与肾功能具有密切关系,其水平变化可反映肾脏损伤程度。
详细描述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炎症相关酶,在肾脏中表达丰富。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肾功能受损可导致髓过氧化物酶水平 升高,因此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有助于评估肾功能状况,预测肾脏损伤程度。

实验室管理包括样本采集、储存 、运输、检测等方面的规定和操 作流程,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

髓过氧化物酶综述

髓过氧化物酶综述

MPO-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新一代标志物冠心病(coronary arterary disease, CA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形成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成为心血管疾病预测早期检测指标的研究重点。

髓过氧化物酶是来源于白细胞的一种酶,主要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

髓过氧化物酶通过产生自由基和多种反应性物质,促进斑块形成和不稳定性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

1 MPO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MPO是一种亚铁血红素酶,来源于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的四聚体的糖基化蛋白。

MPO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同时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物正常情况下,MPO以氯和过氧化氢为底物,催化产生次氯酸等反应性物质和多种自由基,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机体处于炎症、氧化应激状态时,不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氧化剂,引起多种病理过程和组织损伤。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心血管生理功能失调与MPO消耗内皮型一氧化氮,将低密度脂蛋白转换成导致脉粥样硬化的氧化形式密切相关。

作用方式见图1。

MPO还有阻碍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而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图1 MPO在脉管系统中的不利影响:被活性氧修饰后的LDL(mmLDL)能穿透动脉内膜。

随后,mmLDL诱导单核细胞迁移至血管壁,并分化成巨噬细胞。

氧化了的LDL(oxLDL)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识别受体识别后,巨噬细胞清除了过量的oxLDL后将形成泡沫细胞。

在炎症和其他引起髓过氧化物酶衍生的活性物质(MDRS)形成的状态下巨噬细胞将会释放出MPO。

而且MDRS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蓝色箭头标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MDRS可能更广泛的修饰氧化LDL,形成oxLDL。

通过促进氧化HDL(oxHDL)的形成导致HDL失去功能,从而削弱了HDL 对LDL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了反向胆固醇的运输。

髓过氧化物酶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髓过氧化物酶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韩莉 莉( 述)沈晓 丽( 综 , 审校)
( 福建 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福建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 , 福州 300 ) 50 1
中 图 分 类 号 : 54 6 Q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28 (07 1—2 80 10-04 20 )718-3
摘 要: 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一种 白细胞酶 , 具有介 导炎性反应 、 调节 免疫 应答等 多种功能, 并可 于转 录因子 S 1 P 识别结合 的顺式 作
300 , hn 50 1 C / a) As bl md: sa 玎 日tI l epo ae m e p rx ae( P )h s aye e t n da n n a n A ni I l e o r e s , yl eoi s N O a m n f c 茸 at u t o d si mei i t nm— t gi l
六 聚体基序 , 序列 为 D -4 2 其中 R2 , 第一个 D - R2元件 为 S 1的识别 结 P
v c l lbrtr o ad vs lr i i 研 aoa yfCri ac a na o o u
e Po. a li l dcl Ff nMei lt ir y F. m , r4d l ic Mei , ua  ̄ n Cna a i d a nv s , u u c J e ̄ d
r ve o rg es s o my lp rx d s b u t tu l r bo o ia u ci , e esr c r , oy r hs e iwss me p o rs e f eo eo i a e a o ti s eu e, i lgc lfn t s r  ̄a g n t t e p lmo p im u u a d r ltd d s a e . n eae ie s s Ke ywo d : eo e o i a e r s My l p rxd s ;G n dcp lmo p i e e oy r h s m;Di ae s s e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CS的诊断价值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CS的诊断价值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CS的诊断价值98?MedicalLaboratoryScienceandClinics,2010,V ol2t.N0.5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年第2l卷第5期方观点,但该文件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指南性文件: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标志物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主要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如CK—tClB,肌红蛋白(Mb藏MYO),心肌肌钙蛋白T和I(cTn!",cTnI);第二类是了解心脏功能的标志物,如B型尿钠肽(BNP;第三大类是作为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如翅敏C反应蛋白(I-I~一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其中eTnl,,eTnT被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协会一致坪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确诊标志物;由美国和欧杪H心脏病协会推荐使用的B型尿钠肽(B—typebrainnatrittreticpepti~,BNP)是目前唯一一个最好的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欧洲心脏协会(Euro.peanSoeie~ofCardiolo~,ESC)2001年的心衰诊断指南中心.已将其作为实验室检测项目中的唯一指标;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hs—ClIP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新的筛查指标.NACB的I.~PG推荐将MPO,hs—CIIP,IL一6等指标作为心血管炎性的生物标志物,并指出"/VIPO是已经证明具有可能用于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新的标志物,并有可能hs—cRP联合甚或取代l1s—cRP"【3J.3MPO一一种新的,独立的预测ACS和危险性分层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台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出现裂纹,溃疡.继而血管痉挛,血小板黏附聚集,并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完全或不完全堵塞性血栓的急性血管病变.MPO促进As病变形成.并影响粥样斑块的稳定性,通过增大氧化应激而引起AC$.目前的研究表明,MPO是预测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新的预测因子,特别是在肌钙蛋白T(c'rnT)水平较低的患者,MPO能够识别那些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较高的患者{.2003年.德国学者Baldus等ⅢJ选择1090例ACS患者,测量血浆MPO水平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 记录患者的心肌梗死和死亡情况.结果显示,患者血浆MP0水平与血浆eTnT,可溶性CD40受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sT段的改变无关.但随着I~IPO水平升高(>350L, 31.3%),心血管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对判断cTnT水平低的AcS患者的危险性意义更大.MPO表达和活性增加先于cT. nT和CK—MB.甚至在患者发生胸痛的2h内,其水平明显升高,所以对胸痛患者而言,用MPO预测其是否发生AcS将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MPO参与ACS的主要作用机制是MPO及其催化产生的氧化产物对LDL的氧化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的腐蚀和破坏.总结MPO与ACS发病的机制有两大类:MPO/N一系统和I~IPO/o2/CI一系统.MPO/NO,一系统:(1)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MPO能通过NO诱导的氧化剂把具有保护作用的NO作为反应底物,分离出活性的氮基,促进LDL氧化.暴露于NO2一一LDL的巨噬细胞会加速胆固醇酯的形成,从而加速细胞内胆固醇和胆固酵酯的沉积及泡沫细胞的形成.(2)消耗NO:上述过程在氧化LDL的同时消耗了NO,导致NO7J:平降低,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血管收缩反应J,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参与ACS的发病.MPo/~()'/C!一系统:(1)促进低密度脂至自(LDL)的襄化:NPO催化H2一2和C1一形成HOCI,HOCI能催化LDL,生成氧化型LDL(OX—LDL).即Cl+H,O2HOC1;LDLOX—LI)I Ox—LDL,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MPO存在于ACS的痫毽组织中,且血浆OX—LDL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J (2)生成次氯酸:Sugiyama等【9j的研究发现.活化的I~IPO雨性的巨噬细胞或者外源性的HOC1能促进内皮细胞从皮基质分离I-IOCI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引起内皮细胞死亡.当HOC!的浓度为20—50umol/ml时可迅速诱导内皮细胞皱缩和细胞核的浓缩以及内皮细胞单层的破裂;然而HOC1浓度灰于lOOumol/ml时能够立即导致内皮细胞胞浆内气泡形成,而不出现细胞的皱缩;当HOC1浓度在30—50umol/ml时能够诱导c一pase一3的活I化及多聚ADP聚台酶的降解,说明HOC1能够刺激内皮细胞的凋亡性死亡.部分是通过对线粒体的损伤而导致内皮细胞死亡.由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下的单核细胞或MPO阳性的巨噬细胞产生的珏OC1可以通过促进斑头的腐蚀和增加血栓的形成参与AcS的发病.tdPO既可作为血管的炎性介质,又可作为血管炎症的标志.AC5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症.Biasueei等【4]研究发现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人白细胞内MPO含量显着升高,ACS患者循环中的巨噬细胞经脱颗粒释放MPO.Zhang等_l..的早期临床研究发现,白细胞的I~IPO表达水平与AC5有着密切关系,其机制是:①MPO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参与了ACs的炎症反应过程,同时形成一个正反应回路,进一步促进中性粒细胞活化,导致MPO释放增多,从而不断加强炎症反应;②MPO在体内能产生一系列可扩散的强氧化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其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氧化HDL—C使其参与的臣噬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受阻.促进胆固醇在巨噬细胞内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③MPO产生的次氯酸能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一1的活性.从而激活动脉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使基质蛋白聚糖降孵从而损伤血管内膜;④MPO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和组织园子的表达.促使血小板聚集以及降解内度源性舒张田子.使一氧化碳活性降低,弓{起冠状动脉痉挛.Brennan等研究发现:血浆MPO水平可以预测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甚至在cTnT阴性(<0.1.g/m1)的患者(P<0.001).MPO水平也可以预测CHD患者30d,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P<0.001).同样Baldus等…j报告:与eTnT,ClIP等指标一样,MPO水平可以独立预测ACS患者心血管事件自≈发兰危险并认为血浆MPO水平可以在不考虑CRP及其它炎症标志钇的情况下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尤其是当c保东平时,MPO比CRP更能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和推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MPO作为一种新的预测Acs的炎茳标物,其表达和话性升高是ACS发生的原因.即促进A筌发生,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年第21卷第5期Medjc81Laborato~'ScienceandClihie::竺: 发展;而cTnT,CK—MB等指标则是心肌发生实质性坏死后才升高,是ACS发生的结果.MPO表达和活性的升高先于eTnT,CK—MB,甚至在患者发生胸痛的2h内,MPO水平即明显升高.所以对胸痈患者而言,MPO预测其是否发生ACS将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综上所述,MPO作为一种新的预测ACS的炎症标志物,其表达和活性升高是ACS发生的原因.即促进ACS发生,发展:而肌钙蛋白T,CKMB等指标则是心肌发生实质性坏死后才升高,是ACS发生的结果.MPO表达和活性的升高先予CnT,CKMB,甚至在患者发生胸痛的2h内,MPO水平即明显升高.所以对胸痛患者而言.MPO预测其是否发生ACS将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MoriT.TownT.TanJ.eta1.Modulationofastrooyticactivationby arundicacid(ONO一2506)mitigatesdetrimenta1.effectsofthe apolipoproteinE4isoformafterpermanentfocalischemiainapolipoprotein E"knock—insice[J:.JCerebBloodFlowMetab.2005,25(6):748—762.[2]张宗彬.鲍杰.心肌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76—78.[3]郁盛恺.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J:.临床检验杂志.2OO9,27(5):附l~附5l[4]BiasucciLM,D.OnofrioG.LiuzzoG,eta1.1ntraccliularneutrophli myelopercxidsseisreducedinunstableanginaandaeLlI~myocardialitLfare—finn.butitsreductionisnotrelated∞ischemia[Jj.AmCellCardio1.1996:27:611—6.[5]ZhangR,BrennanML.FuX.AvilesIL1.PearceGL.PennMS.ela1.As一elationbetweenmyeloperoxidaselevelsandriskofcorona~.-art,s,diseⅡs[J].JAMA.2001.286(17)?:2136—142.[6]苏淑红.刘志强.严松彪.等.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厨:综台歪[Jj.北京医学,2007,29(4):235—237.[7]EiseriehJP,Balduss,BrennanML.eta1.Myeloperoxidase,a]eui:c~yte—derivedvascutarNOoxidase.Science.2002+296:239t一2394.f8]EharaS,UedaM,NarttkoT.eta1.Elevatedlevelsofoxidized]owdensl—qⅪansh州aN~itivetel矗t【蝎hipⅥ讣the郫e0facuC~I'O—n脚了syndromes.Circulation.2001-103:1955—1960.[9]SagiyamaS,KuyamaK,AikawaM.eta1.Hypochtomtr,acid.am~.phageproduct,inducesendothelia1.apoptosisandtissuefactorepressiominvolvementofmyeloperoxidase—mediatedoxidantlitplaque erosionandthrombogenesis.AnerioselerThrombV aseBio1.2{~d4-24: 13O9一l3l4.lO]BrennanML,PennMS,V an—LenteF,cta1.PrognosticvoJue myeloperoxldaseinpatientsthchestpain[J].NEnIMed.2003.349:1595—1604.11]Balduss,HeesehenCMeinertzT,eta1.Mydopemxldasesemmlevel predictrisk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udromes[.Circulation.2OO3.108:1440—1445.(上接102页)结核性腹膜炎和癌性腹水最为常见,这3种病因所激发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是不同的.有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发现肝硬化腹水CD3,CIM,CD8,CIM/CD8较前两种腹水显着低下.且CD4/CD8明显倒置.3种腹水中CD3,CIM,CIM/CD8以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最高.癌性腹水居中;而CD8则以癌性腹水最高.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次之.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反映了腹腔局部的免疫功能.某些研究提示:(1)肝硬化患者腹腔局部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这可能是患者易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一个原因.(2)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膜腔局部免疫力增强,这种差异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免疫和病理过程:当结核杆菌感染时,首先致敏T细胞,当机体再次受到结核杆菌感染时,首先致敏T细胞,当机体再次受到结核杆菌或抗原物质入侵时与致敏的T细胞互相作用.释放出一系列细胞因子(IL一1,TNF等)及黏附分子(P选择素等),使得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定向腹膜腔内募集.聚集于结核杆菌或抗原所在部位周围,在病理形态学上则是我们常见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3)癌性腹水中的CD8增高,多篇文献报道一致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控过程中,抗原提呈细胞将肿瘤抗原有效地提呈给T淋巴细胞,激活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抗肿瘤免疫的关键环节.CD8增高致CIM/CD8降低,降低了患者局部对肿瘤的免疫力.可导致肿瘤细胞不断增殖与扩散.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细胞能分泌免疫抑制因子.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抑钮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细胞则逃避了免疫监视.因此,解除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优化机体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微环境,提高患者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有效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从免爱学角度反映了不同病因腹水的异常,而流式细胞仪检测又相当准确,快捷.本研究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在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及癌性腹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版水T游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于腹水的鉴别诊断.机体抗结核免疫力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巨噬绍胞免疫反应.最初入侵的结核菌如在巨噬细胞肉得以繁疆,兰长.其抗原经溶酶体的处理或因笆噬细胞死:丽释出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CIM)表面特殊的roT淋巴细胞曼仁.使之致敏,并增殖形成单克隆细胞系.刘氏实验结表肺结核患者外局血T淋巴细胞CIM/CD8明显降低,造展期与稳定期,好转期相比变化更明显,说明T淋巴细肥亚誉耍化与病情有关.而本实验发现结核性胸水中巴绍肥比--CIMT淋巴细胞显着升高,此现象可能与结核疠患者钋嗣血.胸水中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n一1,TNF),粘子一芝择素)表达增加.从而定向肺内募集有关.与癌性胸东相比.结核性胸水|中CIM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升高,蔓可能百量==r= 良,恶性胸水的鉴别。

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测定

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测定

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活性测定
通过测定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来评估大鼠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根据Bradley的方法略加修改。

操作过程简述如下:
1、用电子天平称取50mg大鼠结肠组织进行匀浆,匀浆液为磷酸缓冲液(50mM,pH6.0,内含0.5%十六烷基溴化胺),在冰上操作,为保证匀浆充分,每个标本匀浆10min;
2、将大鼠结肠组织匀浆液超声粉碎10sec;
3、将大鼠结肠组织匀浆液进行冻融(-80℃/37℃),反复冻融3次;
4、4℃14,000*g离心20min;
5、取离心上清液100μl,再加入2.9ml(50mM,pH6.0,内含0.167mg/ml邻联茴香胺和0.0005%过氧化氢);
6、立即在460nm处观察记录吸光度的变化,25℃时每分钟降解1μmol的过氧化氢为1个单位髓过氧化物酶活性。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又称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铁溶酶体,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对MPO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一些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髓过氧化物酶MPO研究1.MPO的结构髓过氧化物酶(MPO)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含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

MPO是I相代谢酶。

每个酶分子有两个铁素基团,顺磁共振波谱表明血红素中的铁是在甲酰基血红素部分。

MPO的合成是粒细胞进入循环之前在骨髓内合成并贮存于嗜天青颗粒内,外界刺激可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髓过氧化物酶(MPO)。

在成熟的粒细胞中,MPO是含量最丰富的糖蛋白,约占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内总蛋白质含量的5%,血液中95%的MPO来源于PMNs。

MP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03,是由2个亚单位聚合而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单位又由一条重链(α链,相对分子质量约60×103)和一条轻链(β链,相对分子质量约15×103)所构成。

2个亚单位在α链处由1个二硫键相连。

重链具有亚铁卟啉基团,说明MPO是铁依赖性的。

MPO以3种亚形存在于髓系细胞中,分别为MPOⅠ、Ⅱ、Ⅲ。

3种亚型主要是重链有差异,轻链的差异较小,导致它们在相对分子质量及疏水性等方面不同,3种亚型在功能上的差异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MPO基因及其多态性人髓过氧化物酶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3?q24,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长约14 638 bp,调控其基因表达的是生长因子。

MPO的mRNA在早幼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原始粒细胞、幼稚和原始单核细胞;当细胞分化到成熟时期,MPO基因表达水平迅速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又称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铁溶酶体,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对MPO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一些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髓过氧化物酶MPO研究1.MPO的结构髓过氧化物酶(MPO)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含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

MPO是I相代谢酶。

每个酶分子有两个铁素基团,顺磁共振波谱表明血红素中的铁是在甲酰基血红素部分。

MPO的合成是粒细胞进入循环之前在骨髓内合成并贮存于嗜天青颗粒内,外界刺激可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髓过氧化物酶(MPO)。

在成熟的粒细胞中,MPO是含量最丰富的糖蛋白,约占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内总蛋白质含量的5%,血液中95%的MPO来源于PMNs。

MP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03,是由2个亚单位聚合而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单位又由一条重链(α链,相对分子质量约60×103)和一条轻链(β链,相对分子质量约15×103)所构成。

2个亚单位在α链处由1个二硫键相连。

重链具有亚铁卟啉基团,说明MPO是铁依赖性的。

MPO以3种亚形存在于髓系细胞中,分别为MPOⅠ、Ⅱ、Ⅲ。

3种亚型主要是重链有差异,轻链的差异较小,导致它们在相对分子质量及疏水性等方面不同,3种亚型在功能上的差异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MPO基因及其多态性人髓过氧化物酶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3?q24,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长约14 638 bp,调控其基因表达的是生长因子。

MPO的mRNA在早幼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原始粒细胞、幼稚和原始单核细胞;当细胞分化到成熟时期,MPO基因表达水平迅速下降。

现已知MPO基因首先表达的是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89×103的前体蛋白(precursor protein),经过翻译后加工,切割成α和β两种亚基,再聚合为成熟的MPO分子,加上糖链,最后形成有功能的MPO。

MPO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造成MPO基因DNA序列发生改变,影响其活力。

MPO基因的多态性影响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对机体的疾病易感性有一定的影响。

Chevrier 等发现了外显子11处和启动子区域的V53F、A332V、I642L和IVS11? 2A→C4个新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它们的作用与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Piedrafita 等研究发现与疾病有关的位点有5个:463G/A,R569W,Y173C,M251T和外显子9的碱基缺失。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MPO基因启动子区第463位核苷酸G/A的突变,该位点位于SP1转录因子识别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中,内含4个Alu重复序列。

G/A的突变导致位于Alu反应元件的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消失,从而使MPO转录水平显著下降。

也有报道发现外显子10的密码子569存在C被T替代,使CG G→TGG,导致遗传性MPO缺陷性疾病。

还有研究报道在MPO基因129位点存在G被A取代,使MPO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另外,据有关文献报道,MPO基因463A等位基因与一些癌症的风险降低相关。

3.MPO的生物学作用MPO是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标志和激活标志,其水平及活性变化代表着嗜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的功能和活性状态。

纯化的人MPO活性为25~35 IU/mg,水溶性好,底物H2O2浓度>0.8 mmol时酶受抑制,酶反应最佳pH为4.5~5.5,当pH≥10,或≤2时酶失活。

MPO的主要功能是在吞噬细胞内杀灭微生物,利用过氧化氢和氯离子产生次氯酸盐,并形成具有氧化能力的自由基。

构成MPO–H2O2–卤素系统。

许多研究发现,MPO不仅能杀灭吞噬于细胞内的微生物,而且可释放到细胞外,破坏多种靶物质,如肿瘤细胞、血小板、NK细胞、原虫、毒素等,对机体产生和调节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MPO催化反应生成过量的氧化剂(HOCl、3–氯化酪氨酸、酪氨酰基、硝基酪氨酸等),超过局部抗氧化剂的防御反应时,就会导致氧化应激和氧化性组织损伤。

MPO还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的许多过程,MPO缺陷的中性粒细胞因过量的注入炎症部位而发生氧化反应,大量的超氧化物和氧化物形成,造成炎症部位组织细胞损伤。

此外还有学者发现MPO能与DNA牢固结合形成复合物,有效保护DNA防止其在氧化过程中受损,从而保证髓系细胞的正常分化成熟及功能。

编辑本段髓过氧化物酶(MPO)与相关疾病1.MPO与心血管疾病1.1MPO与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AS)又是形成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AS发病过程中通常出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变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形成在AS的发生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MPO有促进AS病变形成的作用,MPO通过产生自由基和多种反应性物质,促进斑块形成和不稳定性增加,加速AS进展,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研究发现,MPO缺陷的个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下降。

MPO水平的升高不仅与患冠状动脉疾病易感性相关,还可以预测早期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1.2MPO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MPO促进ACS病变形成,并影响粥样斑块的稳定性,通过增大氧化应激而引起ACS。

目前的研究表明,MPO是预测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新的预测因子,特别是在肌钙蛋白T(TnT)水平较低的患者,MPO能够识别那些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较高的患者。

2.MPO与肿瘤2.1MPO与肺癌在肺部受微生物侵袭、职业暴露以及吸烟时,MPO会随中性粒细胞的聚集释放到炎症部位。

MPO可代谢激活多种与肺癌有关的环境致癌物,能将前致癌物如多环芳烃类的苯并芘(BaP)转化成具有高度反应性和致癌性的活性产物二醇环氧化苯并芘(BPDE),BPDE能与DNA形成加合物并导致姐妹染色体互换,从而导致肺癌。

2.2MPO与白血病白血病是累及造血干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3.MPO与地方性砷中毒3.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发现MPO在砷中毒所致皮肤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MPO目前被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砷中毒新发现的一种易感标志物,将在慢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和危险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国内就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国外对其深入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因此还很难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砷中毒易感性与MPO及其多态性的明确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4.MPO与其他疾病4.1MPO在现阶段的研究也确定了它在疾病早期诊断与危险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MPO通过不同的途径可导致某些疾病,同时其基因多态性也会降低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受性,从而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MPO的作用机制研究将不断深入,可能会发现其他一些与疾病易感性有关的多态性位点,从而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便对这些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含血红素辅基,主要存在于过氧化酶体,利用H2O2以氧化酚类及胺类化合物。

...动物的肝、肾中只有微弱的活性,在牛乳中已分离出过氧化物酶,在白细胞中含有髓性过氧化物酶,这就是脓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原因。

红细胞也含过氧化物酶,极少量 ...更多解释>>10更多文献>>1. 髓过氧化物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作用。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 详情>>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8期内科学;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冠状动脉造影; 预后;下载下载2. 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目的探讨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关系。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一次透析前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和血清弹性蛋白酶水平变化, ... 详情>>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年11期维持性血液透析; 髓过氧化物酶; 颈动脉粥样硬化;下载下载3. 巨噬细胞髓过氧化物酶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关系的研究目的从低密度脂蛋白(L DL)诱导巨噬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的角度探讨体内L DL 氧化的可能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抗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 详情>>免疫学杂志2001年01期巨噬细胞; 髓过氧化物酶; 低密度脂蛋白; 牛磺酸;下载下载4.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造影显像特征及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实时超声造影的显像特征及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脑梗死事件的预测作用。

方法对73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89处斑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斑块的显像特点。

将他们分为斑块造... 详情>>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8期超声检查; 造影剂; 颈动脉硬化;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 脑梗死;下载下载5. 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目的:分析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泰山医学院脑微循环实验室完成 ... 详情>>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0期脑梗塞; 光化学; 肿瘤坏死因子; 过氧化物酶;下载下载6. 冠状动脉病变与2型糖尿病及髓过氧化物酶关系的探讨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2型糖尿病和髓过氧化酶的关系。

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210例胸痛临床怀疑患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 详情>>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冠状动脉疾病; 2型糖尿病; 髓过氧化物酶; 冠状血管造影术;下载下载7. 唾液过氧化物酶正过氧化物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无论在细胞代谢调节还是在防御方面催化许多重要反应,是重要的细胞氧化还原体系.1944年Dempsey首先在甲状腺中发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 ... 详情>>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 1987年06期下载下载8. 胱抑素C与髓过氧化物酶在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