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过氧化物酶综述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代佩灵;张翠丽【摘要】As the morbidity and the mortality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 China are increasing rapidly, early biomarkers used for early diagnosisand treatment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current major early biomarkers such as myoloperoxidas,C-reactive protein,matrix metallo-proteases,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nd cardiac troponin have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in AMI diagnosis and treatment.%随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日趋增高,早期生化标志物对AMI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越来越重要,目前主要的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如髓过氧化物酶、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等在AMI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7【总页数】4页(P1228-1231)【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诊断【作者】代佩灵;张翠丽【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出血及管腔内血栓形成而导致心肌受损坏死。

髓过氧化物酶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髓过氧化物酶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髓过氧化物酶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晓迪;图尔荪古丽·多力坤;李幸;王玉玲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4(30)11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作为一种临床心脏急症,及时开通病变血管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胸痛患者,如果能够在初期尽早鉴别ACS并采取精准处理措施,将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与ACS之间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这有助于深入理解ACS的发病机制,对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有明显预测价值。

未来深入研究MPO和Lp-
PLA_(2)与ACS的关系将为AC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借鉴。

【总页数】6页(P1377-1381)
【作者】王晓迪;图尔荪古丽·多力坤;李幸;王玉玲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保健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冠心病患者血清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及与髓过氧化物酶、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
2.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髓过氧化物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
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5.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朱汉华【摘要】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定义为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极有可能快速进展成罪犯斑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斑块常无临床症状或者仅出现稳定性心绞痛,从稳定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常常是炎症反应的结果.因此,在易损斑块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之前,循环中能找到可靠识别易损斑块的炎症标记物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现许多炎症标志物可提供易损斑块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本文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症标记物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7(032)005【总页数】3页(P518-520)【关键词】综述;炎症;生物学标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作者】朱汉华【作者单位】541002 桂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内膜侵蚀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者完全阻塞,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基础。

易损斑块的定义为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极有可能快速进展成罪犯斑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其病理学特征为薄纤维帽,大的坏死脂质核伴丰富的炎症细胞和少量平滑肌细胞,斑点状钙化以及正性重构[1]。

目前许多侵入性与非侵入性检查已经可以影像学识别易损斑块,检查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血管超声(IVUS)、血管内超声弹性图、血管镜、近红外线分光镜、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斑块温度记录图、斑块pH测量法、对比剂增强的磁共振显像、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多层和多排螺旋CT等技术。

斑块中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纤维帽中胶原降解以及通过加速平滑肌细胞死亡而抑制胶原合成,最终使得斑块的纤维帽变薄、自发或者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斑块破裂;斑块内炎症细胞死亡,尤其是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死亡,也进一步促进斑块内坏死核扩大;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导致斑块内出血、体积急剧扩大,最终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TREM1_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

TREM1_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

[4]
是当前 TREM 家族中被研究较多的 2 个成员,两者
迁移率蛋白 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
有相似的跨膜糖蛋白结构,但在对炎症反应的调节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肌动蛋
中可能扮演着不同角色。相较于 TREM2 的炎症抑
通过激活 TREM1 扩大缺血损伤,脑肠轴的参与会加重脑卒中
内信号的启动至关重要。MyD88 的活性高低与调节 TREM1 表
的严重程度。研究者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达的转录因子(如 NF-κB 和 AP1)的激活与否直接有关。研究表
occlusion,MCAO)模型鼠中发现,外周髓系细胞表面的 TREM1
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银屑病、
炎症
氏血吸虫卵抗原和马尔堡病毒糖蛋白等。
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 [5]。特别是 TREM1
mTREM1 的功能依赖于 DAP12 的激活和细胞
参与调控疾病的炎症微环境进程,与疾病的发生发
内信号转导。含有 ITAM 接头蛋白的 DAP12 胞质
展、转归、预后密切相关。在近几年,TREM1 逐渐
跨膜免疫信号,形成传导通路,从而介导炎症反应。mTREM1
(IL-1B、IL-18、IL-6 等)、趋 化 因 子 生 长 调 节 基 因(CX,进而导致 mTREM1 表达增加,提
CXCL-2)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产生和髓过氧化物酶
示 TREM1 和 TLRs 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作的机制 。TLR4 和
Grb2)接 头 复 合 物 的 募 集 和 酪 氨 酸 磷 酸 化 ,通 过

中性粒细胞与特应性皮炎PPT

中性粒细胞与特应性皮炎PPT

药物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5.具体药物对中性粒粒髓过氧化物酶(MPO)、弹性蛋白酶(NE)并在特应性皮炎高表达, 并影响特应性皮炎。 2.中性粒细胞释放抗菌肽抑制细菌入侵和定值,调节炎症因子释放 3.药物会影响影响中性粒细胞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hiang CC, Cheng WJ, Dela Cruz JRMS, Raviraj T, Wu NL, Korinek M, Hwang TL. Neutrophils in Atopic Dermatitis. Clin Rev Allergy Immunol. 2024 Sep 18. doi: 10.1007/s12016-024-09004-3.
1.中性粒细胞脱颗粒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时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包括髓过氧化物酶(MPO)、弹性蛋白酶 (NE)、防御素和脂质素等。MPO在AD患者的皮肤中表达增加,可能促进了炎症反应在AD, MPO还能够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这些ROS可以增加氧化应激, 导致皮肤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在AD患者的皮肤中,NE的表达增加,N还可以激活蛋白酶激 活受体PAR-2以及TRPV4参与炎症。
感谢观看
4.药物与中性粒细胞
特应性皮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Janus激酶(JAK)抑制剂、钙调 磷酸酶抑制剂、白三烯通路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维生素、抗生素等都会影响特应性皮炎中中性粒 细胞。这些药物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招募,从而减轻 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瘙痒症状等。例如,皮质类固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炎症反应、磷酸二酯酶4 (PDE4)抑制剂抑制中性粒细胞招募趋化,Janus激酶(JAK)抑制剂HE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降低 中性粒细胞的NET激活等

髓过氧化物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_汤红英

髓过氧化物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_汤红英

实的易感标志物,我们在实验中用的细胞是采集于同一人,只能在实验中观察出砷对淋巴细胞CAT 表达的影响,关于砷中毒地区人群间CAT基因及其他易感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我们以后将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吴顺华,郑玉建.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概况及展望[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2-14.[2] A hsan H,C hen Y,Kib riya M G,et al.S uscePtibility to arse-nic-in duced hyPerkeratosis and oxidative s tress gen es my-eloPeroxidase and catalase[J].Cancer Lett,2003,201(1): 57-65.[3] 孙献策,朴丰源,王 毅.亚砷酸钠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0):605-607.[4] 张坤生,田荟琳.过氧化氢酶的功能及研究[J].食品科技,2007,1:8-11.[5] 黄永洪,花 慧,沈国强,等.猪肝过氧化氢酶提取条件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5,16(1):40-42.[6] 陈必珍,朱爱丽,薛 听.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8):702-703. [7] M ates JM,Perez-Gomez C,Nu nez de Castro I.An tioxidantenzym es and h uman diseases[J].Clin Biochem,1999,32(8): 595-603.[8] Lacy F,O Connor DT,S chmid-S chonbein GW.Plasm a hyd 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in hypertensives and norm otensive su bjects at genetic risk of hyperten s ion[J].J Hypertens, 1998,16(3):291-303.[9] Griendling KK,Alexander RW.Oxidative s tr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1997,96(10):3264-3265.[10] Orie NN,Zidek W,Tepel M.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Am J Hyperten s,1999,12(12):1169-1174. [11] Rodriguez-Gab riel M A,Russell P.Distinct signaling path-ways res pond to arsenite and reactive oxy gen species in S chiz-osaccharomyces Pombe[J].Eu karyot Cell,2005,4:1396-1402.[12] Ding W,H udson LG,Liu KJ.In organic ars enic compoundscause oxidative dam age to DNA and protein by inducin g ROSan d RNA gen eration in h uman keratinocytes[J].M ol C ellBiochem,2005,279:105-112.[13] 王展翔,廖 军,许勇钢,等.抗氧化剂对三氧化二砷诱导H L-60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J].白血病,2000,9(3):153-155.[14] 李达圣,M orimoto K,Takeshita T,等.氧自由基清除剂对砷所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20(4):252-254.[收稿日期:2008-12-05]髓过氧化物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汤红英 综述 郑玉建,吴顺华 审校(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51(2009)03-0255-04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 xidase,M PO)又称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铁溶酶体,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对M PO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 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一些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髓过氧化物酶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髓过氧化物酶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韩莉 莉( 述)沈晓 丽( 综 , 审校)
( 福建 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福建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 , 福州 300 ) 50 1
中 图 分 类 号 : 54 6 Q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28 (07 1—2 80 10-04 20 )718-3
摘 要: 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一种 白细胞酶 , 具有介 导炎性反应 、 调节 免疫 应答等 多种功能, 并可 于转 录因子 S 1 P 识别结合 的顺式 作
300 , hn 50 1 C / a) As bl md: sa 玎 日tI l epo ae m e p rx ae( P )h s aye e t n da n n a n A ni I l e o r e s , yl eoi s N O a m n f c 茸 at u t o d si mei i t nm— t gi l
六 聚体基序 , 序列 为 D -4 2 其中 R2 , 第一个 D - R2元件 为 S 1的识别 结 P
v c l lbrtr o ad vs lr i i 研 aoa yfCri ac a na o o u
e Po. a li l dcl Ff nMei lt ir y F. m , r4d l ic Mei , ua  ̄ n Cna a i d a nv s , u u c J e ̄ d
r ve o rg es s o my lp rx d s b u t tu l r bo o ia u ci , e esr c r , oy r hs e iwss me p o rs e f eo eo i a e a o ti s eu e, i lgc lfn t s r  ̄a g n t t e p lmo p im u u a d r ltd d s a e . n eae ie s s Ke ywo d : eo e o i a e r s My l p rxd s ;G n dcp lmo p i e e oy r h s m;Di ae s s e

过氧化物酶机理

过氧化物酶机理

过氧化物酶机理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酶类,它们能够催化还原过氧化氢,消除自由基,从而保护生物体免受氧化伤害。

过氧化物酶有多种类型,包括单过氧化物酶、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

过氧化物酶的催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底物结合: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或多个底物结合位点,这些位点可以结合不同的底物分子,如过氧化氢、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2. 底物活化:过氧化物酶通过催化底物分子的氧化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中间产物。

这些中间产物可以进一步参与后续的反应。

3. 反应生成:过氧化物酶催化底物分子的氧化或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分子,如水、还原剂、过氧化氢等。

4. 产物释放: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释放到细胞外,如通过细胞膜的转运系统、通过细胞外的酶催化反应等。

在生物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催化反应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生成水和氢离子,从而消除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

此外,过氧化物酶还可以参与生物体内的其他生物化学反应,如催化亚硝酸盐的还原反应、催化硝酸盐的还原反应等。

过氧化物酶的催化反应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底物分子的种类和浓度、酶的活性中心结构、酶的底物特异性、酶的催化反应条件等都会影响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效率和产物类型。

总之,过氧化物酶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酶类,它们的催化反应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机理和调控机制,有望为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PO-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新一代标志物
冠心病(coronary arterary disease, CA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形成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成为心血管疾病预测早期检测指标的研究重点。

髓过氧化物酶是来源于白细胞的一种酶,主要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

髓过氧化物酶通过产生自由基和多种反应性物质,促进斑块形成和不稳定性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

1 MPO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
MPO是一种亚铁血红素酶,来源于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的四聚体的糖基化蛋白。

MPO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同时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物正常情况下,MPO以氯和过氧化氢为底物,催化产生次氯酸等反应性物质和多种自由基,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机体处于炎症、氧化应激状态时,不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氧化剂,引起多种病理过程和组织损伤。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心血管生理功能失调与MPO消耗内皮型一氧化氮,将低密度脂蛋白转换成导致脉粥样硬化的氧化形式密切相关。

作用方式见图1。

MPO还有阻碍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而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图1 MPO在脉管系统中的不利影响:被活性氧修饰后的LDL(mmLDL)能穿透动脉内膜。

随后,mmLDL诱导单核细
胞迁移至血管壁,并分化成巨噬细胞。

氧化了的LDL(oxLDL)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识别受体识别后,巨噬细胞清除了过量的oxLDL后将形成泡沫细胞。

在炎症和其他引起髓过氧化物酶衍生的活性物质(MDRS)形成的状态下巨噬细胞将会释放出MPO。

而且MDRS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蓝色箭头标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MDRS可能更广泛的修饰氧化LDL,形成oxLDL。

通过促进氧化HDL(oxHDL)的形成导致HDL失去功能,从而削弱了HDL 对LDL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了反向胆固醇的运输。

MDRS也可能通过削弱纤维帽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引自Roger K,et al. Clincal chemistry,2009
2.MPO测定的临床意义
2.1 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
髓过氧化物酶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标志。

Zhang等研究158例CAD患者和175例正常对照者中MPO水平与CAD危险性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血和白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比经血管造影证实的正常对照高,并且这种活性的升高和冠状动脉疾病的出现有极高的相关性(优势比11.9;95%可信区间,5.5-25.5),结果独立于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或者糖尿病的情况、LDL浓度、白细胞计数和Framingham全球风险评估分数。

结果显示CAD患者白细胞和血液M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着。

MPO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数与位于最低四分位数者相比发生CAD的危险性增加.
图2 MPO和冠心病患病率的关系:图示中为MPO在白细胞和血液中的含量,通过333例检测得出(158例为CAD,
175例为非CAD)。

引自zhang et al.JAMA,2001
2.2 预测未来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在一些已开展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髓过氧化物酶一直和存在的不稳定性和未来事件风险关联在一起。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MPO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标志。

有报道称MPO能够预测健康人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在2003年报道了一项研究,通过检测604名胸痛患者的MPO浓度水平,能预测30天至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如果单独检测cTnT,只有54%的患者被预测,而采用检测MPO预测出的概率提高到84.5%(图3)。

图3 肌钙蛋白T、CK-MB、CRP和MPO作为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比较。

引自Baldus,et al.NEJM,2009
3.总结
在中国,冠心病患者超过2千万人,每年有超过100万人被急性心肌梗死夺去生命。

如何预测及识别出早期心肌梗死患者并及时治疗是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

MPO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粥样斑块形成和不稳定增加,大量研究数据表明MPO有别于传统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可以作为新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标志物,尤其是针对不稳定型冠心病。

大量体外研究和病理生理学观察研究证明MPO在启动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表明MPO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到斑块破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检测MPO意味着在更早的阶段发现并及时干预冠心病的发展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